新聞|「十四五」時期我國面臨的國際經濟環境研判及對策思考...

2020-12-16 教育信息速報

新聞

「十四五」時期我國面臨的

國際經濟環境研判及對策思考

——中財MBA卓越講壇第十講成功舉辦

11月24日晚,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院長、中央財經大學國際投資研究中心主任、MBA教師、中國國際貿易促進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常務理事張曉濤教授為大家帶來題為《「十四五」時期我國面臨的國際經濟環境研判及對策思考》的精彩分享。本次講座仍然採用線下線上相結合的形式舉辦,線上參與人數達到了2011人次,講座由中央財經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兼MBA教育中心副主任賈曉菁教授主持。

講座現場

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院長、中央財經大學國際投資研究中心主任、MBA教師、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常務理事張曉濤教授

張曉濤教授就疫情後的全球化重構、「十四五」時期我國面臨的國際經濟環境挑戰講解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全球視野下「國際國內雙循環」為角度,分析了我國面臨的經濟環境與挑戰。

疫情衝擊下的全球化重構:助推器還是分水嶺

中美貿易被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節奏,中美貿易摩擦未來的長期破解之道是反制與談判並行,中國經濟要尋找新市場,基礎設施先行,未雨綢繆成立自貿試驗區。從長遠看,受美國鷹派的影響,中美貿易衝突還將繼續,未來可能還會掀起新的高潮,而保持「鬥而不破」關係,還取決於兩國政治家的智慧。

張曉濤教授強調,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世界格局已經出現一些變化趨勢,疫情助推了世界格局的重構,加劇了全球化的撕裂,使全球經濟從經濟福利為主轉到國家主義的現實主義路徑,助推全球化重構,同時也催生重塑格局的思想和行動。無論疫情成為世界格局變化的「助推器」還是「分水嶺」,國際政治的內涵更新、全球治理的議程變化以及全球化經濟基礎的改造等都是正在發生並將塑造未來世界格局的重大趨勢。

「十四五」時期我國面臨的國際經濟環境挑戰

後金融危機時期和後疫情時期的雙重影響,導致「十四五」期間全球經濟穩定性始終較差,而全球價值鏈也面臨劇烈調整與重構,全球治理模式開始新探索。

張曉濤教授指出,我國面臨的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國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突出,城鄉發展差距較大,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等國際與國內環境挑戰。同時,機遇也隨機而來,當前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制度優勢顯著,當今世界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張曉濤教授從文明競賽、技術動能、國家制度、知識體系、權力結構五個維度解釋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上五維度表明,進入21世紀,東方文明逐漸成為新一輪全球化的主要動力,引領世界發展的潛力還將爆發,國家治理等平衡關係與匹配程度需要更深考量,全球應迫切從全人類的現代實踐出發,進行跨界知識大融通。未來世界,不一定聚焦在國家領導權之爭,而有可能取決於國家與社會、國家與非國家主題之間的力量平衡。

全球視野下的「國際國內雙循環」

「國際大循環」戰略取得了巨大的歷史性成功,但隨著中國經濟與外部環境發生一系列結構性變化,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至今,該戰略日益變得難以為繼。中國經濟「雙循環」依託於需求升級、供給升級、金融供給側改革、宏觀調控現代化、數字經濟發展、國際定位升級六大支柱,助力中國躋身世界經濟強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更好應對全球百年變局,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歷史是驚人的相似,但不會重演。內循環是為了抵禦外循環衝擊。中國又走到一個十字路口,未來五年到十五年要實現「驚險的一躍」。張曉濤教授強調,《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是目前全球體量最大的自貿區,它的建成意味著全球約三分之一的經濟體量將形成一體化大市場,這是東亞經濟一體化建設近20年來最重要的成果。

最後張曉濤教授表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更多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線下提問環節

線上提問環節

線下現場合影

在交流互動環節,張曉濤教授與同學們展開熱烈交流和討論,並就同學們提出的相關問題進行了耐心且詳細的解答,他輕鬆幽默的話語以及精彩的回答贏得了陣陣掌聲。交流互動環節後,熱情的同學們在現場為張教授送上鮮花,以表達師生與感謝之情。賈曉菁教授最後對本場講座進行總結並對張曉濤教授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謝。至此,中央財經大學MBA卓越講壇第十講圓滿結束。

嘉賓介紹

張曉濤

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院長,教授,MBA教師、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中央財經大學國際投資研究中心主任,中央財經大學粵港澳大灣區(黃埔)研究院開放型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通訊評審專家、中國貿促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常務理事、中商智庫副理事長。在《求是》《管理世界》、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等期刊發表論文80餘篇。出版《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合作國別報告》(叢書)等專著8部,主持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委託課題多項,多次榮獲校級優秀教師榮譽稱號。曾獲商務發展研究成果(2017)優秀論文獎、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銀行業發展研究優秀成果(2016)三等獎等。為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華夏基金、中國建設銀行等五十餘家單位進行過管理諮詢與培訓。兼任多家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卓越講壇

中財MBA 從優秀到卓越

由中財MBA發起設立,以「從優秀到卓越」為主題,定期邀請名人名家、知名企業家、行業精英、傑出校友、校內外名師等面向全校師生舉辦各類講座,講座內容涵蓋金融管理、財務會計、企業管理、文化素養、科技前沿、創新創業等方面。

往期講壇

第九講

韓復齡

中財教授、央視財經評論員

《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及其影響》

第八講

曹莉

博鰲亞洲論壇研究院副院長

《開發性金融與多邊開發金融機構的重要作用》

第七講

張禮卿

普華永道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疫情衝擊、全球經濟與中國經濟》

第六講

劉桓

國務院參事、中財教授

《企業如何理解和運用疫情期間國家出臺的財稅政策》

第五講

魯桂華

會計學院知名教授

《資產定價及財富效應:大陸股市和債市的證據》

第四講

李家祥

中國民用航空局原黨組書記

《從理論到實踐需要橋梁》

第三講

楊柳

中銀基金管理公司專職董事

《財富管理的全球化、數位化、綜合化》

第二講

陶冬

瑞士信貸董事總經理

《陶冬看世界》

第一講

吳海

桔子水晶集團創始人

《創業的運氣與天賦》

【來源:中央財經大學MBA】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十四五」時期我國工業發展面臨的形勢與任務
    「十四五」時期我國工業發展面臨的形勢與挑戰當前,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中美貿易摩擦、世貿組織陷入危機等全球經濟不確定性陡增,第三次全球化浪潮步入深度調整。中國以往依靠低成本優勢融入全球垂直分工體系,實現產業大規模快速擴張的發展模式已不可持續。
  • 蔣和平等:「十四五」時期的我國糧食安全的形勢、問題與對策
    當前,國際與國內形勢均發生了重大變化,促使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和定位多重目標下的糧食安全觀的戰略重點轉向,尤其是當前我國正處於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歷史節點[3],「十四五」時期如何有效利用國際國內「兩種市場、兩種資源」,加快構建我國糧食安全內需體系,保障國家經濟社會平穩運行,是迫切需要回答的重大戰略性問題。
  • 專家解讀:「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 面臨哪些新機遇新...
    央廣網北京8月26日消息(記者張棉棉 劉會民)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8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南海主持召開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邁入新發展階段,中國將面臨哪些新機遇新挑戰?對於未來經濟社會發展,我們又將作出哪些重要部署?
  •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中)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中) 2020-12-12 19: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十四五」時期我國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培育現代化都市圈
    本文重點分析了我國城鎮化空間格局的特徵和趨勢,辨析了都市圈、城市群與新型城鎮化的內在邏輯關係,並分析了我國都市圈培育面臨的問題與挑戰。在此基礎上,本文提出了「十四五」時期培育現代化都市圈的基本思路和對策建議。
  •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確定了「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擘畫了未來五年我國發展的宏偉藍圖,是指導經濟社會工作的綱領性文件。
  • 系統把握當前及「十四五」時期經濟工作的重點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內外發展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但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比較突出。準確把握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的內涵要義,必須高度重視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深刻認識到當前發展中面臨的矛盾和問題集中體現在發展質量上。為了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明年乃至更長時期的經濟社會發展中,都必須更加重視推進高質量發展、更加重視推進共同富裕。
  •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
    內容提要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作出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即「五個堅持」。「十三五」時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保持戰略定力、採取正確策略,堅定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沿著正確方向前進,確保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一系列風險挑戰,有許多難題需要破解,也有許多宏偉目標等待實現,這就更加需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 人民日報評論員:「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
    人民日報評論員:「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 ——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2020-12-14 0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智庫|「十四五」外向型經濟發展:形勢和任務
    但從國際國內形勢發展態勢來看,我國仍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經濟下行壓力及高質量發展的多重矛盾。面對即將到來的「十四五」發展時期,我們需要科學研判國際大勢,把握國際經貿規則,釐清發展思路,制定出明確的發展重點和路徑,力爭使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再上一個臺階。
  • 「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高度,按照黨的十九大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作出的分兩個階段推進的戰略安排,綜合考慮未來一個時期國內外發展趨勢和我國發展條件,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作出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
  • 生活性服務業現狀、問題與「十四五」時期發展對策
    三、「十四五」時期推進生活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  「十四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第一個五年。在此背景下,「十四五」時期推進生活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應注意以下方面:  (一)積極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鼓勵企業家在推進高質量發展中發揮中堅和領航作用  企業家是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也是推進生活性服務業市場化改革和對內對外開放的開路先鋒
  • 【十九屆五中全會】「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方針(學習貫徹...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明確提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方針,這為做好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 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根本保證
    ,是實現「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最根本的保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能不能駕馭好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能不能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從根本上講取決於黨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領導核心作用發揮得好不好。」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能否開好局、起好步至關重要。
  • 十四五時期數字經濟發展趨勢研判與重點問題評析|企鵝經濟學
    今年是特殊的一年,不僅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規劃謀篇布局之年,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兩個五年計劃歷史性交匯點上,應該怎樣去從中長期視野看待全球和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趨勢,對重點領域進行研判,探討研究創新性和包容性的政策框架,是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問題。另一個特殊點是今年年初爆發的新冠疫情,目前還在世界範圍內持續蔓延,最近國內也有單點反彈。
  •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們要全面把握「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要求,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做好各項工作,努力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 我國氣電產業「十四五」發展之思考
    我國氣電產業經過30餘年的發展,已逐步成為我國能源格局中不容忽視的力量。但是我國氣電產業的發展仍然不充分、不平衡,且在低碳、環保、靈活、高效方面的價值未得到充分發揮。「十四五」規劃形成在即,有必要站在全球能源發展大趨勢的背景下重新思考氣電在能源體系中的作用和定位。
  • 如何理解「十四五」時期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即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系統觀念。如何認識這「五個堅持」的深刻理論內涵和重大戰略意義,並將其貫徹到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中去?
  • 人民日報評論員:「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
    用中長期規劃指導經濟社會發展,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種重要方式。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高度,按照黨的十九大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作出的分兩個階段推進的戰略安排,綜合考慮未來一個時期國內外發展趨勢和我國發展條件,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作出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
  • 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開局起步期,也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加速演進期、全球百年未遇之大疫情的持續影響期,清醒認識和科學把握國內外環境的變化對編制和實施好「十四五」規劃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