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讀」審視自己

2021-01-10 鹽湖高新區

作者:陸波

不知是哪位哲人說過這樣一句話:人,最難做到的,就是正確地認識自己。

的確,作為一種最具靈性的高等動物,人,無疑是感情最豐富性格最複雜的了。高興時,難免得意,一得意就忘形,如同一鍋開水,以為憑它本身就可以推動火車前進;悲傷時,難免失意,一失意就自暴自棄,如同南極北極,認為反正不能相比,乾脆遠遠地逃離,哪怕做個地球的邊緣人,也自有一份落寞和孤寂。

看來,要想正確地認識自己,就必須把握好準點,正確地審視自己。

審視自己。就像浩瀚的大漠審視變幻的蒼穹,就像殘敗的古堡審視沉重的背影,就像壯美的江山審視變遷的歷史,就像睿智的老者審視多舛的命運…… 沒有審視,就難以發現。

在痛苦中審視,你會發現孤獨的自己;在消沉中審視,你會發現頹廢的自己;在忘形中審視,你會發現空虛的自己;在奮進中審視,你會發現無知的自己;在飛翔中審視,你會發現墮落的自己;在審視中審視,你會發現正確的自己。

審視自己,既不看高自己,也不看低自己。沸點易廢,冰點易崩。審視自己,就是要把自己全方位展開,來一次準點的檢閱,準確到位,點擊深刻,然後大刀闊斧地痛快淋漓地向淺薄的我狂妄的我刻薄的我恣睢的我卑劣的我自大的我告別。審視的過程,就像人性極端中的痼疾,而審視的目的,則是為了割去這些靈魂上的腫瘤。

審視,是一種客觀的自我評價,更是一種積極的自我超越。正如每日照鏡子一樣,沒有審視的活著,實際上是對自我存在的極不負責的縱容。

在低沉的時候,不要用太過悲傷的眼光審視自己,這樣容易使自己流於自卑;在昂揚的時候,也不要用太過樂觀的眼光審視自己,這樣容易使自己走向驕傲。審視自己,要有合適的尺度,要有恰當的準點,否則就會走向極端,要麼處於目空一切的沸點,要麼陷入自暴自棄的冰點。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的詩句同樣還道出這樣一種哲理:有時候,我們自以為一無所獲,其實在不知不覺間業已收穫多多;而有時候,我們自以為進步不小,其實在中早已遠遠落後了----

審視,是人生的方向盤,它使你把握住自己,始終清醒地站在世事的風口浪尖上,不被生活的狂飆捲走不被生活的暗流淹沒;

審視,是世上的指明燈,它使你擦亮自己,始終清楚地望著人生準點的高度,不因塵世的煙霧迷失不受塵世的幻彩迷惑。

於是,作為個體的自我就不至於盲目地輕視他人高估自己,盲目地追趕潮流作踐自己,盲目地惴惴不安改變自己,盲目地沾沾自喜相信自己,盲目地輕言放棄迷失自己,盲目地誇說成功毀了自己。

審視天地歲月,可收穫一點睿智;審視世態人情,可增添一份聰明;審視歷史文化,可夯實一些底蘊;而審視自己,可以找到人生的準點,從而透視人生的焦點,進而開創人生的亮點!

不想昏庸地活著,那麼就請拋棄沸點,不要冰點,站在準點的高度審視一切!

來源:書香人生

相關焦點

  • 讀「稀缺」,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
    《稀缺》打破了這兩大假設的固有認知,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過度的稀缺會造成人的非理性,從而加劇這種稀缺,呈現一種惡性循環的狀態。那麼是如何造成這種現象的呢?2017年我用掌閱看的《稀缺》,一看就入坑了,很有印象一直看到凌晨四點左右,實在太困了,才肯休息第二天繼續,最近經常看到失業與疫情發生後的後續發展問題,遂想起了此書。
  • 羅家德「複雜思維」:在不確定時代建立長期性穩健系統|吳聲薦讀
    「吳聲薦讀」如何在一個不確定的時代,熟悉新的社會法則,學會看待「不合理」的複雜現象,並進一步從中獲益?今天《吳聲造物》推薦的這篇內容,來自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羅家德最新一期「知乎私家課」,主題為《複雜思維:熟悉新社會法則,學會適者生存》。經營人脈圈、保持社會系統的「生態平衡」、評估自己的社會價值……羅家德在課中講述如何用 4 大概念工具建立「複雜思維」。
  • 切•米沃什︱愛情意味著 學會審視你自己
    本期主持 王木木 小桐(實習)薦詩 小貝愛情作者 切•米沃什 胡桑譯愛情意味著,學會審視你自己以一種審視遙遠事物的方式因為,你不過是許多事物之一。如此凝視自身的人,可以治癒他心靈上的各種疾病,雖然他毫不知情——然後,鳥和樹會對他說:朋友。於是,他要如此對待自己和事物使它們站在成熟的光輝之中。他是否知道自己在侍奉什麼,這無關緊要,侍奉得最優異的人自己也並不總是理解。
  • 英語怎麼讀「井號鍵」「星號鍵」?
    」,「星號鍵」是在撥打客服電話時常用的功能鍵。英語國家的人們如何讀這兩個符號呢?符號「#」井號「#」,在不同語境有不同的讀法:微博上帶話題,會用到 #,比如:#英語彙#。井號在推特上同樣表示一個主題或話題。此時,井號被稱為 hashtag。
  • 日語中的「何」讀「なん」還是「なに」?
    如果這兩句中「何」的發音讓你十分糾結,那麼,言吉君教你一招快速區分「なに」和「なん」在日語中發音的方法。回到上文,我們繼續分析。其實①②句中的「何」既可以讀作「なに」也可以讀作「なん」。而不同讀法所代表的句子含義卻有所不同。
  • 「薦讀」面膜,真正的作用就這一個
    面膜,可以說是護膚界經久不衰的「經典產品」。不但不衰,它還「歷久彌新」,現在市面上已經有了各種功能的面膜,什麼美白的、祛痘的、抗皺的……五花八門。不僅美妝博主們孜孜不倦推薦,很多明星也經常曬出在家敷面膜的照片,就像俗話說得好:這給很多人帶來了無比美好的想像:「沒有什麼皮膚問題是一張面膜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張。」面膜,就這樣成了炙手可熱的護膚神器。
  • 「薦讀」雙十一衝動購物的結果……
    我知道雙十一你們「衝動購物」後已經迫不及待收快遞了吧後來他問了一下娃娃魚能不能退貨被無情拒絕於是只能默默打開百度搜索「家常娃娃魚」的做法……雙十一!結果可能是客服太忙了……雙十一890買了一雙運動鞋幻想自己穿上藍色的運動鞋
  • 建築人才寫簡歷的過程其實是不斷的反芻和審視過去的自己!
    以下節錄幾個我覺得重要的點:(1)「嘿,我是這樣子的人,和別人不太一樣」不要做一份很「貪心」的簡歷,把自己過去的各種大小事都放進去,這樣很容易失焦。在這兩年寫簡歷和面試的經驗中,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先「知道自己是誰」跟「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我覺得說寧缺勿濫很像是在假清高,但是我相信如果能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職位、團隊,你在這段時間的實習努力絕對會是事半功倍,而且跟團隊一起工作的時候心情也會比較愉悅。
  • 「讀經」姊妹篇—「一日一書運動」
    其實要養成一個人的讀書習慣,要改善社會的風氣並不是很困難的。只要我們把現在的教育觀念稍作反省,改變一下,提出一個可行而有效的方法就可以了。  我建議的方法是:「兒童一日一書運動」。  所謂「一日一書」,就是「一天看一本書」。所以稱為「運動」,就是「希望讓每個兒童都能如此,以形成風氣」。
  • 「中」什麼時候讀「じゅう」,什麼時候讀「ちゅう」呢?
    今天要給大家要講解的知識點是,有關結尾詞「~中」的用法。作為結尾詞的「~中」有兩種發音,分別是「~じゅう」「~ちゅう」。不同的發音對應不同的意思和用法,這一點也是困擾同學們多年的問題,今天老師就為大家解一解這個疑惑。
  • 該如何明確自己寫的是「作文」,還是「文章」?
    就是,「作文」和「文章」有什麼區別嗎?記得老師回復的是:只要這篇文章有體現出你要表達的一個明確觀點,就算是一篇文章了。幾年之後的一天,看見微信群裡也有人請教類似的問題:作文與新媒體文有什麼區別?有人回答:作文是為了應試,為了達到老師的要求。而新媒體文是為了迎合用戶的需求。兩者本質屬性不同。
  • 遇到「真空獨白」的男生,「已讀不回」不是很好的選擇
    接著,A 馬上就傳來一封問候簡訊,「你好嗎?記得我嗎好像看過你。」我覺得他好像沒有什麼重要的事情要講,所以聊沒幾句就沒繼續回復了。沒想到從那天開始,A 開始每天發一條短消息過來,「你在幹嘛」、「你很漂亮」、「希望下次會見到你」,一條又一條,在空蕩的白色聊天背景上看起來又孤獨又倔強。
  • 【日語實用課堂】「みな」還是「みんな」?日語中「皆」字到底怎麼讀?
    日語中,「皆」可以讀作「みな」也可以讀作「みんな」。那如何區分什麼時候讀哪個呢?在日語字典裡,這兩種發音都是有的。みんな【皆】被定義為「ミナ」的撥音化。但是在常用漢字表裡,「皆」只有訓讀「みな」和音讀「カイ」這兩種念法。
  • 女性專屬訂製書單: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薦書 · 愛自己」關注自己的感受- 書單目錄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自卑與超越★ 推薦理由讀這本書,重新認識、了解自己。「薦書 · 愛科學」永遠對世界充滿好奇- 書單目錄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自私的基因》、
  • 怎樣培養自己的「洞察力」?
    往往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因工作原因,不透露具體的信息,就說我自己最近碰到的一個牛人,兩三個月時間,我聽他講自己公司的 BP(商業計劃書)已經是三篇,看起來 PPT 更新的部分不多,但是每次聽他講,都有30%-50%是新的信息。而每次新的信息,又把我的思考引入了一個新的深度。和這樣的人交流,自己提高很快。
  • 「一」什麼時候讀「いち」什麼時候讀「ひと」?
    「一」有的時候讀作「いち」,比如「一芸」、「一面識」,有時候讀作「ひと」,比如「一安心」、「一工夫」。
  • 曾參的「參」應該怎麼讀?
    但曾參的「參」究竟讀作「cān」還是「shēn」,卻總說紛紜。 現在,較為流行的說法是,曾參的「參」讀作「shēn」。如車萬育《聲律啟蒙·十二侵》中「松鬱郁,竹森森,閔損對曾參」之說,就是認為參讀作shēn——如果讀作cān,應該在十三覃韻。
  • 「薦讀」知乎上60個有趣回復,很精闢,建議收藏
    天涯名句「我評論個電冰箱,自己還得會製冷啊?」7、你最希望你年輕的時候本該知道哪些道理或者懂得哪些事情?內心的感受比外面的大道理重要。8、為什麼部分人會產生「聰明智慧的姑娘都被憨憨的小夥兒搞定了」的印象?
  • 「薦讀」很多人都愛用這個字,卻可能連讀音和寫法都搞錯了
    這個字,不能說全部人吧,大概八成以上的人,腦子裡響起的讀音都是三聲「duǐ」,少部分人會讀成四聲「duì」。「懟」究竟是讀三聲還是四聲,或者是個多音字,很容易就能搞清楚。《現代漢語詞典》中「懟」的讀音只有一個,是四聲:duì。
  • 日本究竟讀「にほん」還是「にっぽん」?
    這要從日語的「は」行假名的讀音演變說起。現代日語中的「はひふへほ」(ha,hi,fu,he,ho) 在古代原本是讀作「ぱぴぷぺぽ」(pa,pi,pu,pe,po)的。而「日本」這個國號是7世紀後期開始使用,那時候的讀音應該是「にっぽん(吳音)」或者「じっぽん(漢音)」。所以從歷史來說,「にっぽん」這一讀音的歷史更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