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人們眼中的聰明、擁有極高的天賦的人很少能取得令人驚羨的成就,相反,那些看似平平庸庸的普通人反而取得較大成功。
這是為什麼?
如果我們仔細地分析一下,就會發現,這種現象並不奇怪。那些看似愚鈍的人對自己有明確的認識。他們知道自己要想取得成功,必須具有比別人更頑強的毅力,付出比別人更大的努力,所以,他們一旦確定做什麼事情,就會具有堅如磐石的決心,不受任何誘惑、不偏離自己既定目標,專心致志地去做自己的事情。
相反,那些聰明的人,自認為高人一等,做什麼事情都馬馬虎虎、三心二意,面對一點點的小挫折就會轉移自己的目標,他們往往沒有一個明確的生活目的,四處出擊,結果分散精力,浪費才華,自然也就很難取得什麼比較傑出的成就。
詹姆斯·瓦特從小就被認為是出了名的心靈手巧,很小的時候,他就對機械構造產生很大興趣,他常常跑到父親的造船作坊裡觀看工匠做工。小瓦特的大部分課餘時間都消磨在車間裡,觀察大人們幹活,靜靜地思考。瓦特是一個非常內向、好靜的孩子。
但是,只要是他感興趣的事,無論他準備做、正在做、還是暫時中斷,他都會把全部心思花在上面。用了很短的時間他就掌握了修理航海儀表的技術,工匠們都很喜歡他,誇他說:「每根手指頭上都刻著好運紋。」正因為如此,他才做出很偉大的發明創造——品效率蒸汽機。
所以,你要記住:如果不專心致志就永遠不會取得成功。
一個人在面臨挑戰時,總會為自己未能實現某種目標找出無數個理由。正確的做法是,拋棄所有的藉口,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二者之間的區別就在於習慣,你選擇哪一種呢?
那些實現自己的目標,取得成功的人,並非有超凡的能力,而是有超凡的心態。他們能積極抓住機遇,創造機遇,而不是一遭遇困境就退避三舍、尋找藉口。
如果那些一天到晚總想著如何欺瞞的人,肯將一半的精力和創意用到正途上,他們一定可以在任何事情上取得卓越的成就。如果你善於尋找藉口,那麼試著將找藉口的創造力用於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也許情形會大為不同。
習慣性的拖延者通常也是製造藉口與託辭的專家。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你就能找出成千上萬個理由來辯解為什麼事情無法完成,而對為什麼事情應該完成的理由卻想得少之又少。事實上把事情「太困難、太無頭緒、太花時間」等種種理由合理化,的確要比相信「只要我們努力、勤奮就能完成任何事」的念頭容易得多。
如果你發現自己經常為沒做某些事而製造藉口,或想出千百個理由為事情未能按計劃實施而辯解,那麼,我勸你最好還是自我反省一番吧!
古今中外,一些偉大的人物都是一些「鎮靜」的高手,面對突然變故,仍然鎮定自若。因為他們懂得,不能慌,慌則無法思考應付的妙招。如果他們慌了,那麼周圍的人更沒有主見,那就慌作一團了。因此,他們大都大喝一聲:「慌什麼?」這一半是對別人說的,一半則是自我暗示。
如果你感到慌張,你的大腦就失去正常的思考能力,你就會丟三落四,語無倫次。許多人掉了重要東西,或者說話說漏了嘴,就是因為心裡有「鬼」,慌裡慌張。這種時候,你要有意地放慢你的動作的節奏,越慢越好,並在心裡說:「不要慌!千萬不要慌!」動作和語言的暗示會使你慢慢鎮靜。你的大腦就恢復正常的思考,以應付周圍發生的事情。這一點對面對考試的學生尤其重要。
沒有見過大場面的人,一到人多的場所,就會周身不自在。克服這種心理的方法是把所有的人都當作朋友,點點頭,大聲招呼,別人自然也會質疑回報。雖然他可能永遠也無法想起曾經在哪兒認識你,但是你卻因此消除了緊張。
朋友,如果有機會你就主動當眾講講話。自我考驗,你就會養成從容不迫的習慣。
- The End -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呢?請留言,大家一起交流。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您的心靈。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