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入主中原後,於順治二年(1645),改明南直隸為江南省,治江寧府。順治十八年以江南省面積過大,分置左右二布政使司,以安慶、徽州、寧國、池州、太平、廬州、鳳陽、淮安、揚州九府和徐州、滁州、和州、廣德等直隸州,屬左布政使司,駐江寧,以江寧、蘇州、松江、常州、鎮江等五府屬右布政使司,駐蘇州。康熙五年(1666)劃左布政使司淮安、揚州兩府和徐州直隸州歸右布政使司。康熙六年,改左布政使司為安徽布政使司,仍駐江寧;改右布政使司為江蘇布政使司,仍駐蘇州。此為江蘇建省之始,時尚依布政使轄區劃分省份。江蘇省名以兩江總督駐地江寧府和江蘇巡撫治所蘇州府的首字為名,簡稱蘇,或江,或吳。乾隆二十五(1760)年江蘇一省分設江寧、江蘇二布政使司,前者治江寧,後者治蘇州。江寧布政使司領江寧、淮安、揚州、徐州四府,通州、海州兩直隸州,海門一直隸廳;江蘇布政使司領蘇州、松江、常州、鎮江四府和太倉一直隸州。此時依照巡撫轄區劃分省份,江蘇境內雖有兩布政使司,但統受一巡撫領導,遂為一省。
由於兩江總督、江寧布政使司駐江寧,江蘇巡撫、江蘇布政使司駐蘇州,因此有清一代,江蘇實際上有兩個「省會」,一為江寧(南京),另一為蘇州。
此外,鹹豐三年(1853)至同治三年(1864),太平天國建都南京(天京)。曾在蘇州、常州、松江三府設蘇福省,省會蘇州,在江浦縣設天浦省,以天京為中心設天京省。光緒三十一年(1905)一月,朝廷頒旨要將江蘇拆成兩個省,以長江為界,北為江淮省,南是江蘇省。江淮省省名取江寧、淮安兩府首字得名。江蘇省省會仍為蘇州,新建江淮省省會清江浦。原江寧布政使改為江淮布政使,仍駐江寧。但光緒三十一年三月十七日(1905年4月21日)發布裁撤江淮省上諭,江淮省旋即廢。
本文被《鎮江風情》公眾號文章《原來鎮江曾三次做過江蘇省會,如今只是三線城市!》盜用,並申請了原創。以下只得採用圖片格式將《方輿》網刊2009年第1期(2009年3月25日發行)相關內容發出。原文刊於《方輿》網刊200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