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女生放棄高薪與聾啞人朋友作伴,全上海只有她一位全職手語翻譯

2020-12-15 上觀

唐文妍的父母至今無法理解,華東師範大學研究生畢業的女兒,為什麼要放棄可能的高薪工作,一門心思去當手語翻譯,每月拿著微薄的工資。唐文妍說,這是因為她放不下和聾啞人朋友的羈絆,「他們需要我。」

 

從2015年3月1日起,上海電視臺《午間新聞》欄目正式推出手語直播。憑藉過硬的能力,唐文妍脫穎而出,成為5名手語主持人中的一員。屏幕左下角的那一小塊區域,成了很多聾人朋友連接這個世界的窗口。從今年5月起,團隊增加到了6人。

 

「可惜屏幕太小,有時打快了根本看不清手勢。」唐文妍說。

 

葛玉紅在今年上海兩會直播現場。

 

上海唯一全職手語翻譯

 

 

唐文妍與手語結緣始於2004年。當時在華東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繫念大二的她,一直對手語感到好奇,看到上海東方國際手語教育學校在招收學生時便報了名。「當聾啞人知道我在學習手語時,他們非常高興。」唐文妍說,其實她那時手語打得不好,雙方經常互相看不懂,但這不妨礙她感受到聾啞人朋友發自內心的喜悅。「他們孤獨太久了,非常非常渴望朋友。」

 

 

這份沉甸甸的心意令唐文妍動容,2010年研究生畢業後,唐文妍不顧家人反對,做起了全職手語翻譯。同為《午間新聞》手語主持人的葛玉紅,是唐文妍在手語學校的老師,「執著」是她對這個80後女孩的評價,「全上海現在只有她一位全職手語翻譯,能堅持下來很不容易。」

 

如今,唐文妍在一家手語翻譯公司任職,老闆萊特爾博士是她最佩服的人之一。2012年,這位年近花甲的美國老人不顧家人的反對來到上海,希望幫助聾啞人更好地融入社會。「他常說,他的幸運在於自己的第一任老闆是聾人,所以他能站在一個更平等的角度看待彼此。也因為入了這一行,才能遇見自己聰明美麗的妻子。」

 

唐文妍說,在國外,手語翻譯往往站在發言者身旁

 

「我們公司目前只是小有盈餘,萊特爾不從公司取一分錢,一心希望好不容易有起色的事業能走得更長遠。」唐文妍說,萊特爾經常告訴他們,做好事也應該享受和其他工作一樣的薪水待遇。「很幸運能遇到這樣的老闆,讓我可以堅持下來。」

 

雖然是唯一的全職翻譯,不過唐文妍認為,論翻譯水平,同事顧忠比自己要強,「大家都看得懂。」帶著眼鏡,身材高大壯實的顧忠,看起來與普通青年沒什麼兩樣。顧忠說,自己是聾人家庭子女,所以很早就學會了上海自然手語,和中老年聾啞人交流起來更加順暢。

 

手語也是一門語言

 

《午間新聞》開播前,顧忠已經做好了準備。

 

大學畢業後,顧忠進入靜安區殘聯工作,因為會手語,在殘聯中發揮了不小的作用,也在上海電視臺、上海教育電視臺兼任過手語主持。不過,同事卻說:「手語有什麼啦,不就是瞎比劃嗎?」

 

「這也是人們對手語最大的誤解,手語首先是一門語言。」唐文妍說,手語翻譯需要體力和腦力相結合,挑戰和壓力不亞於同聲傳譯。

 

「在直播中,我們只有在主持人播報時才能看到文字提示,播放新聞視頻時只能聽著耳機裡的語音進行同步手語翻譯,這要求注意力必須時刻高度集中。」唐文妍說,有次她翻譯錯了一個詞,為了糾正這個錯誤,她不得不飛快地打一遍正確的手語動作,同時在腦海中牢牢記住接下來的兩句畫外音。半小時的直播下來,再熟練的手語翻譯都會疲憊不堪。

 

翻譯講究「信、達、雅」,手語也是如此。「外國地名、科技術語最難,如何準確翻譯,有時要動點腦筋。」唐文妍說,比如,有些外國生僻地名一時難以翻譯,即使用手語將拼音打出來,聾人也很難理解,這時就需要用其他方法來表示。「比如法國昂熱市,就可以翻成法國西部的一個城鎮。」

 

不過有時,他們也會遇到意料之外的情況。2008年北京帕運會期間,現場記者直接用英語和一名外籍運動員攀談起來。正在做手語直播的顧忠頓時傻了眼,「沒有字幕,現場很嘈雜,那位運動員又口齒不清,我聽不清他說了什麼。」顧忠靈機一動,想起記者剛才問了中國運動員同一個問題,便照著記憶中中國運動員的回答翻譯起來。

 

「做直播總歸會碰到一些意外,這時候就得靠自己隨機應變。」顧忠笑著說。

 

做聾人聯結世界的橋梁

 

其實早在2000年5月,上海電視新聞《時事傳真》欄目就在雙休日播放的新聞集錦中,增設了手語主持人,葛玉紅便是最早的2位主持人之一。

 

「從每周15分鐘的集錦,到現在每天30分鐘的直播,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說明社會越來越重視聾人這個群體。」葛玉紅介紹道,除了《午間新聞》,他們這支手語翻譯團隊還參與了近5年的上海兩會現場直播,通過他們的翻譯,上海的二十多萬聾啞人得以更加了解這座城市。

 

今年上海兩會期間,手語主持人團隊在直播現場合影留念,從左至右依次為陳伊佳、葛玉紅、唐文妍。

 

「但有些事情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好。」葛玉紅說,比如在擔任會議翻譯時,她希望手語翻譯能被安排在發言席邊上,「如果我們和發言人在兩個方向,聾人朋友可能就要不停轉頭,這對他們和發言者都是一種不尊重。」

 

顧忠則講到了另一件事。2008年,他去澳門交流時,當地的一家助殘機構看中了他的手語翻譯能力,開出1.2萬元的月薪,而當時,顧忠在靜安殘聯的月工資不過1500元。「目前手語翻譯有職業證書,但沒有對應的崗位。」葛玉紅說,「如果光靠做手語翻譯的收入,恐怕難以維持生計。」

 

沒有全職翻譯,也就意味著有時無法及時為聾人提供幫助。不久前,一位聾啞人夜裡感到腹痛,去醫院掛號時卻發現無法和醫生交流。無奈之下,他給唐文妍發了簡訊。「恰好我那天在通宵加班。」接到簡訊,唐文妍趕緊讓他打開手機,通過視頻幫他翻譯。事後,唐文妍頗有些後怕,如果這位朋友不認識自己,或者自己睡著了沒看到簡訊,他會不會因為溝通不暢影響治療?

 

「城市是有溫度的,我們希望更多聾人朋友能感受到這一點。」葛玉紅希望能有更多人學習手語,「手語翻譯是溝通聾啞人與健全人的橋梁,橋修得好,走起來才順暢。」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內文圖來源:作者提供 圖片編輯:徐佳敏

 

相關焦點

  • 上海唯一全職手語翻譯 80後女生做聾人聯結世界的橋梁
    原標題:80後女生放棄高薪與聾啞人朋友作伴,全上海只有她一位全職手語翻譯  唐文妍的父母至今無法理解,華東師範大學研究生畢業的女兒,為什麼要放棄可能的高薪工作,一門心思去當手語翻譯,每月拿著微薄的工資。唐文妍說,這是因為她放不下和聾啞人朋友的羈絆,「他們需要我。」
  • 滬唯一全職職業手語翻譯員 將手語視作最美語言
    原標題:冷暖| 上海唯一一位全職的職業手語翻譯員,她將手語視作一門最美的語言和一般主持人不同,她只出現在屏幕左下角的一小塊區域裡——這位被大家暱稱為「唐唐」的姑娘是一位手語主持人,更是目前上海唯一一位全職的職業手語翻譯員。  看她修長的手指翻飛,演繹著一種我們不懂的語言。在唐唐眼中,手語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它是一種三維視覺語言,同一時間會傳達出爆炸量的信息,表情、肢體、頻率、力度都是信息,而且一個意思可能在一個群體裡就有兩三種表達。
  • 西安18歲高中生研發手語翻譯App 想幫助聾啞人和別人溝通
    經常見到小吃攤的聾啞老闆與顧客溝通困難,小小年紀的他便有了幫聾啞人翻譯的想法,並將自己所學付諸實踐,研發出手語翻譯App。  想幫助聾啞人 研發手語翻譯App  2001年出生的賀思茗是一名學霸,從小成績就名列前茅。
  • 聾啞人持刀搶劫聾啞人 手語老師法庭現場翻譯
    手語老師在法庭上現場「翻譯」  河南商報記者 鄧萬裡/攝  河南商報記者 趙強  一起涉嫌持刀搶劫財物並致人輕傷的案件,7名被告中的6人以及10多名受害者全是聾啞人法庭上各方交流時,由兩名手語老師現場「翻譯」。  6名被告、10多名受害者 全是聾啞人  昨天上午10時許,鄭州市二七區法院225法庭,進行著一場「無聲的審判」。
  • 原告被告證人均是聾啞人,法院開庭請來手語翻譯
    楚天都市報8月17日訊(記者孫婷婷 通訊員楊蘭 王瀟)「我的話完畢,請手語老師翻譯。」近日,在武漢市青山區法院開庭審理了一件特殊的案件,現場沒有唇槍舌劍的辯論,法庭內只有法官的聲音和一名手語老師進行現場演示。原來,該案的原告、被告和證人均是聾啞人,法院為他們請來了手語翻譯。
  • 原告被告證人均是聾啞人 法院開庭請來手語翻譯
    楚天都市報8月17日訊(記者孫婷婷 通訊員楊蘭 王瀟)「我的話完畢,請手語老師翻譯。」近日,在武漢市青山區法院開庭審理了一件特殊的案件,現場沒有唇槍舌劍的辯論,法庭內只有法官的聲音和一名手語老師進行現場演示。原來,該案的原告、被告和證人均是聾啞人,法院為他們請來了手語翻譯。
  • 聾啞人打劫受審 朝陽法院請手語翻譯出庭
    案件以交流工作為由搶劫聾啞人2017年9月1日晚8點左右,安某稱與鄭某交流工作上的問題,約鄭某在朝陽公園北門附近見面,兩人用手語交流幾分鐘後,另一名聾啞人張某出現。張某一上來便對鄭某進行毆打。在鄭某被毆打後,安某將鄭某背包裡的200元現金、一部手機、身份證拿走。在詢問筆錄中顯示,安某分兩次將鄭某銀行卡中的11588元錢轉移到自己手機中。轉帳完成後,安某將自己從鄭某的好友列表中刪除,並威脅鄭某稱「敢報警就殺了他」。事後,鄭某將自己的遭遇告知身邊好友,好友建議,可以讓同為聾啞人的女性朋友柳某以色誘的方式將安某約出來見面。
  • 西安18歲少年研發手語翻譯APP獲專利 希望幫助更多聾啞人
    西安一名18歲高中生為幫助聾啞人正在研發一款手語翻譯APP,這款程序已經獲得國家專利。  想幫助聾啞人研發手語翻譯APP  2001年出生的賀思茗是一名地道的學霸,從小學開始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三年前,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西工大附中高中部。
  • 自學手語為聾啞人當「翻譯 」,80後醫生成為全國最美志願者
    楚天都市報4月9日訊(記者王榮海 攝影記者王永勝 通訊員李放軍 柳中 詹鷗)他是醫生,聾啞患者來醫院看病,他用手語導醫,當「同聲翻譯」。他是健全的帥小夥,為了更好為聾啞人服務,他利用周末休息時間到漢口江灘手語角苦學手語。手語導醫8年,他為聾啞患者提供手語導醫2200多人次。他是武漢市第一醫院80後介入放射科醫生張勤。
  • 上海僅2名醫務人員報考手語翻譯
    明天,全國首個手語翻譯員資格考試的第一次考前培訓將在東方國際手語學校開課。一個月之後,這批學員將根據各自的能力參加全國首個手語翻譯人員資格考試。  華山醫院骨科護士邢曉燕告訴記者,同樣表示願意參加這個考試的還有西郊骨科醫院現任的手語翻譯醫生劉碩。他們兩個可能是這一次考試中僅有的兩名上海醫務工作者。
  • 專為聾啞人設計的智能手語翻譯手環
    原標題:專為聾啞人設計的智能手語翻譯手環   2013年,世界聽障人口3.6億人,約佔人口總數的百分之五。手語是聾啞人學習的第一語言。它沒有後置詞和介詞,但有自己的語序。  智能手語翻譯手環讓聾啞人使用手語與聽力正常人交流,智能手語翻譯手環利用肌電信號的傳感器、陀螺儀傳感器和距離傳感器對手勢進行解碼。
  • 他是全國唯一一位手語律師 被推上BBC首頁在全世界火了!
    在這之前,他是一位手語翻譯,一個容易被人忽視的崗位。或許有很多人有些疑惑,聾啞人在我們的身邊並不常見,「手語律師」、「手語翻譯」應該是個挺清閒的職位,憑什麼就驚動了BBC?怕男孩攻擊,礦泉水瓶的蓋子全被卸了,吃飯沒筷子,靠手抓。   僵持兩天後,男孩崩潰了。不會說話、不會手語的他,用最簡單的肢體動作,「重演」了一遍犯罪過程。   後來,男孩閉上眼,握拳伸出雙手,做了一個等著被拷走的動作。唐帥突然眼淚下來了,「沒有一點演戲的成分」。
  • 聾啞人手語翻譯智能手套亮相世界網際網路大會
    手語一直是聾啞人相互交流的主要方式,但是,遇到不懂手語的正常人,交流就有了障礙。某科技公司在第三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展示了一款名為聾啞人手語翻譯手套的高科技產品。工作人員帶上特製手套比劃手語,此時,手套上的傳感器將肢體動作第一時間進行分析,將其轉換成語音,在手機端通過APP播放,最終實現聾啞人與外界的正常溝通。
  • 美國聾啞人炮轟川普侵犯其知情權,因白宮簡報會未提供手語翻譯
    然而,在美國新冠病毒蔓延幾個月之後,白宮仍然沒有在其電視直播的公共衛生簡報會上提供手語翻譯。許多美國聾啞人表示,他們越來越擔心川普政府沒有通過合格的手語翻譯員,向他們傳播重要的防疫信息。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電子郵件採訪時,梅麗莎·格林裡表示:「我為自己和我的社區感到悲傷、憤怒和沮喪。」
  • 柳州:「手語翻譯」協助聾啞人普查登記
    然而,如果普查對象是聾啞人,過程就要艱難許多。昨日下午,柳州市魚峰區依山社區在一名志願者的協助下,為轄區5名聾啞居民完成了普查登記。  在前期摸底的時候,依山社區普查員小覃了解到,轄區內鼎福通用機械廠有5名聾啞工人。他們居住在廠區單身宿舍內,其中還有幾名沒上過學,不識字。人口普查登記開始後,社區通過城區人普辦預約了一名手語翻譯,準備在8日這天下午,進廠為這幾名聾啞工人登記。
  • 遠程開庭審理聾啞人盜竊案 即墨法院聘請手語老師當翻譯
    半島記者 王洪智 通訊員 宮成群4月8日下午,即墨法院在遠程開庭審理一起聾啞人盜竊案件時,依法為其聘請手語老師出庭遠程作翻譯,讓被告人「聽見」庭審,「聽見」公平的聲音,確保案件審理公平公正。即墨法院在給被告人殷某某送達起訴書副本時,得知其系聾啞人,有殘疾證書,在聾啞學校上過學,懂手語。為保障其依法行使辯護權和其他訴訟權利,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開庭審理時,審判長王毅法官專門聘請即墨區特殊教育中心的手語教師為殷某某擔任翻譯。面對網際網路智慧庭審系統,被告人用手語比劃回答,「隔空」表達自己的供述和辯護意見。
  • 疫情簡報會不設手語翻譯白宮得罪聾啞人挨告!
    中國日報網8月4日電(高琳琳) 據美國國會山網站3日報導,美國聾啞人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he Deaf)以及5位患有聽力障礙的個人對白宮提起訴訟,原因是白宮的疫情簡報會缺少手語翻譯。
  • 聾啞人使用的手語電話
    一種可供聾啞人使用的手語電話,由美國德拉瓦州威爾明頓的一家兒童醫院研製成功。由於手語需要連續的運動圖像,所以哪怕是最先進的可視電話所顯示的快速變換的圖像,也無法滿足聾啞人交流的需要,而必需利用電子計算機。
  • 聾啞人用的手語有方言上的差異嗎?手語不通用會有多麻煩?
    手語「方言」很麻煩,有位學習手語的朋友就親身經歷了過:「現在手語和盲文在推廣上急需做標準化,統一化推廣,最好能做到全國通用,盲文難度較大,但手語最慘,作為一種替代殘缺的語言,不同學校和不同地方的打法都不一樣,例如數學這個詞語,我知道的就有三種打法,學生理解起來好難的,很多志願者去外地都無法和當地聾啞人溝通
  • 10萬聾啞人看病缺「翻譯」(圖)
    N本報記者 龔凡/關永輝  本報訊到醫院看病,要麼靠紙筆,要麼帶親朋來「翻譯」,醫患交流尤為不便。近日,福州一名聾啞人通過信件,向本報訴說自己看病的苦處。記者昨日調查了解到,福州市聾啞人目前約有10萬之眾,然而,福州的醫療機構都沒有為聾啞人提供特需的手語翻譯服務,聾啞人看病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