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兵工廠布局文化產業 盤活區域旅遊業態(2張)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1898「太原兵工廠」文化產業園項目推介暨籤約大會26日在山西太原舉行。 楊韓玉 攝

中新網太原12月26日電 (楊佩佩 胡健)1898「太原兵工廠」文化產業園項目推介暨籤約大會26日在山西太原舉行。有著百餘年歷史的太原兵工廠布局文化產業,建設兵工特色文化產業園,盤活當地旅遊業態。

太原兵工廠始建於1898年,現為山西北方機械控股有限公司廠區。該兵工廠保存有清末至今不同時期的生產建築、機器設備、武器裝備、檔案文獻等近萬種工業實物遺存,是中國目前保存最為完好、歷史最悠久的軍事工業遺產。

山西北方機械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汪寶營介紹,太原兵工廠是近代中國火炮的發祥地、山西近代工業的發源地、山西工人運動的策源地,也是中國繼洋務運動後唯一廠址未變、軍工製造性質未變的百年軍工企業。其是一座天然的「軍事博物館」與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有著百餘年歷史的太原兵工廠布局文化產業,建設兵工特色文化產業園,盤活當地旅遊業態。 楊韓玉 攝

1898「太原兵工廠」文化產業園項目將以「保護文化遺產、弘揚兵工精神」為理念,建設兵器博物館、晉造文化體驗館、山西工人運動紀念館、民國實景體驗館、山西省警察博物館、教育培訓中心等。

太原市副市長焦斌龍表示,此舉將激活工業遺產活力,建設集人民兵工文化展示、青少年國防教育、黨建培訓、職業技能培訓、文化產業聚集為一體的兵工特色文化產業園區,打造太原城市文化新名片。

此外,當地將以該項目為契機,將督軍府「變身」的晉商博物院、始建於明代的拱極門、趙樹理故居、牛駝寨戰鬥遺址等文化資源相串聯,盤活區域旅遊業態。(完)

相關焦點

  • 走訪文創園區 看文創產業盤活區域經濟「上海方案」
    原標題:記者近期走訪多家文創園區發現,各區在文創產業布局之中有不謀而合的前瞻視野 一區一特色:看文創產業盤活區域經濟的「上海方案」上海文創園區發展已逐步形成「一區一特色」的發展格局。而在結合土地、經濟等實際情況與文化環境,針對園區發展也各有獨門絕招:工業用地存量大的打造園區集群,讓新興業態在園區的彼此勾連中積聚產業爆發勢能;通過精準定位園區貢獻稅收的同時還能補足公共資源短板造福周邊居民;園區變身可打卡的旅遊景區引流的同時,也在文旅IP的打造上先行一步……能有如此發展格局,是市區鎮各級政府引導與社會、企業的多方聯動之下的成果。
  • 寶山優化區域布局、擴展盤活機制、創新審批管理,確保重大產業項目...
    規劃先行,優化區域布局結構  目前,寶山300平方公裡的區域面積中,現狀建設用地達246.6平方公裡。根據規劃要求,仍需在2035年前減量化2—3平方公裡。  規劃先行,優化區域布局結構,成了盤活低效用地的前提。
  • 吳麗雲談旅遊產業趨勢:傳統旅遊企業業態面臨挑戰
    吳麗雲談旅遊產業趨勢:傳統旅遊企業業態面臨挑戰 2017-09-28首先,線上線下的融合的趨勢已經延續了好幾年,並且仍將在未來一段時間裡延續;其次則是網際網路金融和旅遊的結合,例如攜程、同城、途牛旅遊、驢媽媽等開始進軍在線網際網路金融,老牌的港中旅也收購了焦作銀行改名成為焦作中旅銀行開始布局旅遊金融,這在未來將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發展趨勢;第三,分享經濟的出現成為一種新的業態,盤活了閒置資源,滿足了人們多樣化的住宿需求。
  • 工廠變成觀光勝地,工業旅遊為全域旅遊添彩
    全域旅遊是將特定區域作為完整旅遊目的地進行整體規劃布局、綜合統籌管理、一體化營銷推廣,促進旅遊業全區域、全要素、全產業鏈發展,實現旅遊業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的發展模式。同時,工業旅遊通過把城鄉傳統工業生產空間創意化、休閒化和遊憩化,全面提升城市空間利用效率,構建產業、城市之間有活力、可持續的發展模式。對社區居民而言,工業旅遊可以促進當地文化交流、改善人居環境、增強區域認同感和自豪感。
  • 工業旅遊如何發展
    工業旅遊的核心訴求國內工業旅遊經歷了重工業旅遊、文化創意產業工業旅遊以及生產型工業旅遊三個階段,而其核心訴求無外乎兩種:助力品牌推廣與盤活遺留資產旅遊元素助力工業品牌:通過對現運行的工廠進行旅遊化改造,在持續生產的同時引入旅遊要素
  • 萬敏:深入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 助力構建現代文化產業體系
    「十四五」時期處於兩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疫情對旅遊業造成了最直接、最全面、最深刻的衝擊和影響,市場結構、產業生態、競爭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產業邊界逐漸模糊,跨界融合加速,多產業融合發展,將成為豐富旅遊內涵、提升消費體驗、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要路徑。
  • 福建觀光工廠:工業與旅遊新業態的融合之路
    在產業融合的大背景下,工業旅遊作為一種全新業態被廣為提倡。悄然興起中的觀光工廠,便是工業旅遊的重要形態之一。它基於傳統工業的生產場景、工藝、設施,輔之以解說、導覽、DIY等服務,讓遊客獲得有別於傳統旅遊的體驗。作為介於二產與三產的中間形態,觀光工廠一方面豐富了旅遊產品體系,另一方面為傳統製造業轉型提供了新的路徑。
  • 屯溪老街:引入、保護,盤活文旅產業
    「今年以來,我們共為受到疫情影響的文化企業減免租金近400萬元;先後啟動濱江文化旅遊街區開發建設項目,延安路及屯溪老街一、二、三馬路市政管網改造工程,通過修繕、保護、引入等方式,盤活街區文化產業」。12月8日,屯溪老街文旅公司工作人員楊永平說道。
  • 成都洛帶古鎮文化產業邁向國際化 布局兩大主題
    近年來,龍泉驛區在洛帶古鎮建設中,堅持抓住文化這個根本,不走「古鎮同質化、過度商業化」老路,充分激活社會力量、市場元素和民間資源,藝術洛帶闊步邁向國際化。以「休閒娛樂」和「旅遊藝術」兩大主題進行商業布局,全面升級洛帶文創旅遊產業。如今的洛帶古鎮,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前來享受生活,享受文化藝術……千年客家文化的根脈上生發出現代藝術之花,藝術洛帶由此走出了「古鎮泛濫、千鎮一面」的困局。
  • 北京市文化產業發展趨勢及區縣文化產業園區發展建議(盛方原創)
    北京盛方諮詢通過企查查平臺,對北京各個文化產業園區入住企業進行篩選與梳理,對文化產業的細分業態進行研究,發現文化藝術、影視廣播與設計服務是主要業態,佔據全部的四分之三,此外旅遊休閒娛樂、藝術品交易、廣告會展、新聞出版也是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 盤活本地自然和生態資源,發展康養、生物醫藥等產業
    誰曾想,這裡曾經是一家廢棄多年的工廠。變廢為寶的背後,隱藏著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中北碚的發展邏輯——最大限度盤活本地自然和生態資源,發展康養、生物醫藥等大健康產業,以此滿足市民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培育新的增長點,增強區域經濟輻射力。6月19日,重慶日報記者就此進行了打探。
  • 為旅遊產業注入文化內涵
    「與改革開放同步,深圳華僑城已發展成為一個跨區域、跨行業的大型中央企業集團。33年來,華僑城加速國企改革步伐,探索出『文化+旅遊+城鎮化』和『旅遊+網際網路+金融』兩大創新發展模式。此外,『文化、旅遊、新型城鎮化、金融投資、電子』五大產業板塊立足深圳、拓展全國,順應國企改革發展的新趨勢,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初步完成全國性戰略布局」,華僑城集團總經理姚軍表示。探尋主題公園建設路徑在改革開放初期,華僑城便選擇了一條發展文化旅遊之路。
  • 成華區三大「北改」區域業態規劃完成
    成華區三大「北改」區域業態規劃完成。  華西都市報訊(劉建波記者楊東)昨日,成華區正式對外宣布:昭覺寺文化旅遊商貿區、八裡莊創意商務區、建設路商圈3大「北改」區域的產業業態實施規劃已全部完成。根據部署,今年成華區將實施「北改」項目200個以上、完成投資200億以上、引進重大產業化項目30個以上,力爭早日讓「北改優城」從規劃圖變成現實。
  • 新思維,新動能,新業態,從華僑城文化旅遊節看疫後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
    通過其官方電商平臺「花橙旅遊」發布的一系列全新節慶活動和旅遊產品,不難看出作為中國文化旅遊產業的領頭羊,華僑城對於疫後如何加速推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諸多新思考、新探索。自2018年首屆華僑城文化旅遊節舉辦以來,華僑城一直致力於將其打造成為推動文旅產業與關聯產業深度融合的旗艦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不僅統籌整合旗下百餘家文旅企業的優質資源、業態,將其規模優勢轉化為規模效益;同時連接「吃住行遊購娛」全產業鏈資源,通過積極探索政企合作、異業合作等創新模式,帶動關聯產業協同發展。
  • 文化旅遊|當下文旅行業的10大「引流」業態
    紅色旅遊尤其需要走融合發展的道路,形成以紅色為主導的多彩旅遊產品,大力發展「紅色旅遊+體育健身」、「紅色旅遊+戶外拓展」、「紅色旅遊+文化教育」等新型旅遊業態,滿足遊客的多元需求。
  • 滄州市南大港產業園區傾力打造高質量生態文化旅遊城
    李金虎 攝長城網滄州4月3日訊(記者 龔磊 徐亮 通訊員 李金虎)今年以來,滄州市渤海新區南大港產業園區以建設高質量國際生態文化旅遊城為目標,唱響「京津南花園,天然大氧吧」旅遊品牌,謀求文化旅遊新型業態實現六個重大轉變,力爭用三年時間創建「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
  • 工業旅遊:讓廢棄重現活力,為工廠重構市場
    加上藍裕文化工業旅遊規劃設計院上面提到的眾多負面的印象,企業有必要通過工業旅遊來幫助消費者了解企業和產品,幫助企業獲得更高的認知和認可。工業旅遊,是任何企業都不能逃避的問題,藍裕文化更希望能將這稱為行業旅遊。那麼,我們還是需要更集中的來解決為什麼做工業旅遊的問題。
  • ...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用地保障政策,旅遊、電商等產業用地可就近布局
    每經記者 張懷水北京攝影報導 每經編輯 陳星12月15日,國新辦舉行自然資源政策支持脫貧攻堅新聞發布會。《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發布會現場了解到,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上,自然資源部採取了一系列舉措。
  • 積極培育區域性文化旅遊中心——訪地區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
    王新春說,六年來,地區文旅系統認真貫徹地委工作部署,按照「城景共享、城鄉共建、山水共美、文旅共生」的旅遊產業發展思路,進一步優化產業空間布局,著力打造「三核十區二十點」發展布局,構建城鄉聯動、多元發展、要素聚集、功能完備的旅遊產業體系。目前「三核十區二十點」建設穩步推進,三大核心集聚區體系基本形成,「吃、住、行、遊、購、娛」各項配套服務設施進一步加強。
  • [分享]旅遊區域發展規劃資料下載
    戶部山歷史文化街區依託悠久的歷史文化、特色商街、景點、民俗文化、明清古建築群等資源,承接徐州區域核心市場及周邊區域市場,按照生態、文態、業態、形態、居態「五態合一」的開發理念,打造城市歷史文化街區,將戶部山歷史街區戶部山歷史街區建設成徐州文化旅遊的扛鼎之作、徐州宜居宜業宜遊的樣板片區。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