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學連發6篇Science,在材料學,生命科學等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2020-12-15 中國教育在線

  2019年10月25日,西安交通大學劉明,周子堯及丁向東共同通訊在Science在線發表題為「Super-elastic ferroelectric single-crystal membrane with continuous electric dipole rotation」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合成了無損傷提離工藝的獨立式單晶鐵電鈦酸鋇(BaTiO3)膜。BaTiO3膜在原位彎曲測試過程中可能會發生〜180°摺疊,這表明它具有超彈性和超柔韌性。 柔性的鐵電體膜可以作為一個可行的平臺,用於探索應變觸發的相關現象,例如在未來的研究中功能增強,鐵電體域工程和相變。超柔性外延鐵電膜可以實現許多應用,例如柔性傳感器,存儲器和電子皮膚。

  彈性反映了材料表現出機械變形和恢復能力。材料(例如合金和半導體)的彈性和柔韌性取決於材料中的基本成分(原子和分子等)及其相互作用(化學鍵)。在金屬中,彈性源自電子成分之間的自由轉移,而在機械變形過程中基本上不改變費米能級。一些被稱為形狀記憶的合金甚至可以通過馬氏體相變實現超過極限的應變,從而達到形狀恢復性,產生超彈性。相比之下,氧化物和半導體中的離子鍵或共價鍵具有更高的相互作用強度,但缺乏足夠的滑移系統以使形變下的位錯運動,從而導致脆性斷裂。然而,納米結構氧化物和半導體中的相變(尺寸降低)在共存相中提供了原子位移容限,並觸發了超過大塊材料彈性極限並具有恢復能力的附加應變。

△獨立式BTO膜的合成與表徵

  鐵電體(FEs)作為一類功能性氧化物,由於存在可切換的自發極化及其與機械變形的耦合,因此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先進的柔性鐵電體電子器件需要柔性鐵電體薄膜,這將滿足不斷增長的應用需求。近年來,針對氧化物薄膜開發的新穎剝離和轉移技術為製造高質量的外延膜邁出了一步。

  然而,在研究鐵電體薄膜柔韌性,起源和極限方面,幾乎沒有做任何進展。儘管鐵電體中的離子鍵或共價鍵通常會限制彈性,但是鐵電體域的演化可以提供一種替代途徑來完成氧化物的超彈性而不是相變。例如,鈣鈦礦型BaTiO3(BTO)薄膜(四方相)是一種經典的鐵電體和壓電材料,通常同時包含a和c域。這些a和c域之間的過渡可能會在彎曲過程中實現形狀公差。

  該研究合成了無損傷提離工藝的獨立式單晶鐵電鈦酸鋇(BaTiO3)膜。BaTiO3膜在原位彎曲測試過程中可能會發生〜180°摺疊,這表明它具有超彈性和超柔韌性。該研究發現超彈性的起源來自鐵電納米域的動態演化。高應力顯著地調節了能量分布,並使偶極子在a和c納米域之間連續旋轉。形成了一個連續的過渡區,以適應變化的應變並避免通常導致斷裂的高失配應力。

△在300 K彎曲時BTO膜的形狀恢復

  通過域工程在其他鐵電系統中該現象應該是可能的。另外,柔性的鐵電體膜還可以作為一個可行的平臺,用於探索應變觸發的相關現象,例如在未來的研究中功能增強,鐵電體域工程和相變。超柔性外延鐵電膜可以實現許多應用,例如柔性傳感器,存儲器和電子皮膚。

  原文連結: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6/6464/475

相關焦點

  • 科研稜鏡 | 上海科技大學連續發表10篇CNS,在生命科學及材料學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2020年4月29日, 普渡大學竇樂添、Brett Savoie和上海科技大學於奕共同通訊在Nature 在線發表題為「Two-dimensional halide perovskite lateral epitaxial heterostructure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在新型半導體異質結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 5篇Nature/Science,南方科技大學在生命科學等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2020年5月27日,北京大學劉開輝研究員、王恩哥院士與南方科技大學俞大鵬院士、韓國蔚山科學技術院丁峰教授共同通訊在Nature 在線發表題為「Seeded growth of large single-crystal copper foils with high-index facet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在高指數單晶銅箔製造方向上取得重要進展。
  • ...核酸表觀修飾與分子網絡分析領域取得重要進展-西安交通大學...
    針對上述問題,西安交通大學生命學院生命分析化學與儀器研究所趙永席教授團隊利用DNA可編程鏈置換和自組裝特性,發展了單細胞分子成對鄰近區分的DNA編碼擴增成像方法,並以DNA 5-羥甲基胞嘧啶(5hmC)與5-醛基胞嘧啶(5fC)兩種表觀修飾為例,使用該方法探究了單細胞內5hmC與5fC的游離位置與鄰近分布,獲得各自的位點數與亞細胞分布信息,有望揭示其結合蛋白的互作關係以及複雜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
  • 西安交通大學科技力
    近期,西安交大科研人員在地質、醫工交叉、半導體、氣候、物理等領域相繼取得重要進展,一起來看這些新突破、新成果!  讓我們為交大科研實力打Call!  三、西安交大單智偉教授團隊合作研究 在無機塑性半導體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發表期刊  《科學》(Science)
  • 金屬領域突破性進展:兩月2篇Science,6篇Nature和Science子刊
    但是人類的認識是無上限的,即使再成熟的材料,也有應用的難題以及未解決的科學問題。近幾年來,生物,化學,能源等學科發展迅猛,在頂刊上大放異彩,不斷刷新著人們的認識。傳統金屬材料則表現平平,相對默默無聞,在頂刊出現的機率非常小。但是自9月份以來,金屬材料似乎也進行了一波爆發,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不斷地問鼎Science以及Nature和Science子刊。
  • 上海高研院等在生物醫用材料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員李久盛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深圳大學和同濟大學等多家單位合作,在生物醫用材料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發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
  • 上海交通大學史迅、魏天然等在無機塑性半導體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7月31日(北京時間),上海交通大學與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在無機塑性半導體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相關成果以「Exceptional plasticity in the bulk single crystalline van der Waals semiconductor InSe」為題發表在Science上(Science
  •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乘創新港建設東風 攀登醫學科學高峰
    9月,西安交通大學將啟動「科創月」活動,西安交大一附院將乘著創新港建設東風,以創造更多一流醫學科研成果,不斷攀登醫學科學高峰。7月23日,西安交大一附院呂毅教授團隊與麻醉科王強主任團隊在世界上首次成功為一名患者實施了全磁導航氣管插管,這項技術的成功實施,顛覆了傳統的氣管插管模式,解決了插管專業上的難題。
  • PNAS |中國臺灣大學在視網膜神經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2018年6月29日,中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聯手臺灣大學醫學院和工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在PNAS
  • 高溫超導量子相變領域取得重大研究進展!電子科技大學在《Science...
    電子科技大學電子薄膜與集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生楊超(導師李言榮院士)為第一作者,熊杰教授為通訊作者,張萬裡教授、李言榮院士為共同作者。這是該校首次以第一單位在《科學》正刊上發表研究成果,該發現是在該校國家重點實驗室做出的原創成果,標誌著電子科技大學在高溫超導量子相變領域取得了重大研究進展。
  • 西安交通大學科研人員在新能源電池領域取得新進展
    針對上述問題,西安交通大學能動學院延衛教授課題組、化學學院丁書江教授課題組與劍橋大學郗凱博士合作,利用二維六邊形VS2薄片(HVS)作為構建單元,在商用聚丙烯(PP)隔膜上構建了六邊形納米塔保護層,在不影響其原有孔隙結構的前提下,製備了具有「親硫」和「親鋰」雙面特性的改性功能隔膜(即D-HVS@PP隔膜)。
  • 西安交通大學:打造量子光學排頭兵
    10月23日,記者來到西安交通大學,採訪了在量子光學領域深耕多年的物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福利。  在高維光子量子態操控等方面  取得重要進展  李福利的科研領域主要包括介質光學性質的量子調控、原子與量子光場相互作用動力學、量子信息與量子計算等,其研究成果曾獲陝西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陝西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西安交大:利用新方法在鉀離子電池應用領域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化學學院的前身是創建於1928年的交通大學化學系。1994年西安交通大學恢復理學院建制,包括化學、數學和物理三個學科。隨著化學在各個領域中扮演角色的不斷加強和學校的戰略部署,2020年西安交通大學化學學院成立。目前,學院下設有應用化學系、材料化學系、大學化學部和化學實驗教學中心。
  • 2019陝西西安交通大學前沿科學技術研究院「青年拔尖人才」招聘公告
    前沿科學技術研究院(簡稱「前沿院」)是西安交通大學於2010年投資建立的一所具有鮮明學科交叉特色、採用國際通行科研管理體制的大型多學科交叉研究機構。在成立的短短六年時間裡,前沿院在全球範圍內吸引了三千多名的有志學者前來申請,對海內外優秀學者產生了巨大的磁吸效應。
  • 西安交通大學材料學院考研攻略
    2010年發表我校第一篇Nature論文,並首次入選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近年來,學院已有多篇文章發表在Science等頂級期刊中。大千世界中的材料無所不包、無處不在。吃、穿、住、行,每個人每天會碰到諸如金屬、橡膠、磁性、光電等眾多材料,小到一根針、一張紙、一個塑膠袋、一件衣服,大到交通工具、醫療器械、工程建築、信息通訊、航天航空,處處都有材料科學的身影。
  • 合肥工業大學科研團隊在晶片級強磁場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未來網高校頻道1月20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黃文)近日,合肥工業大學國家示範性微電子學院黃文教授以唯一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國際著名刊物Science子刊 — Science Advances(科學進展)發表長篇研究型論文- 「Monolithic mTesla Level Magnetic
  • 「中國光學十大進展」西安交通大學論壇成功舉辦
    5月8-10日,由中國雷射雜誌社與西安交通大學聯合主辦的光學前沿——「中國光學十大進展」首屆論壇在西安舉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評委、西安交通大學張鎮西教授與陳烽教授擔任論壇共主席。論壇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近200位光學專家與研究生參會交流。5月9日上午,論壇共主席陳烽教授主持開幕式,西安交通大學蔣莊德院士、中國雷射雜誌社總經理楊蕾女士、論壇共主席張鎮西教授分别致辭。
  • 西交大在可穿戴醫療傳感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打開APP 西交大在可穿戴醫療傳感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MEMS 發表於 2021-01-04 15:48:25   柔性可穿戴電子器件能直接貼在皮膚表面
  • 連發三篇!江蘇科技大學王宇鑫團隊在塗層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近日,江蘇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王宇鑫教授帶領的表面技術研究團隊取得了系列研究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在Corrosion Science、Materials & Design等國際著名上期刊陸續發表。
  • ...交大|生物醫學工程|西安交通大學|英語|電子科學與技術|考研|...
    考研/調劑院所推薦:1、首都師範大學首都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成老師實驗室誠招2020年碩士調劑生1名,專業:生理學,大方向是生殖生物學(具體研究方向:生殖信號與轉導)。生物、醫藥等相關考生均可報名。(原則上不能跨一級學科)2、西安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生理與病理生理學系徐佳曦課題組的研究方向為神經-心血管-免疫整合生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