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我們談了「詞彙量」,文章末尾還聊到了發音的準確有助於單詞的記憶,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聊下單詞的發音,學習英文單詞的發音的途徑主要有三個:
一是聽語音,二是查音標,三是看拼寫
初期學單詞的發音,一定要相信和依賴音標這個工具,不要過度相信自己的耳朵,也不要依賴拼讀能力。
大家要記住,學習英語的第一件事不是學習單詞,也不是學習字母,而應該是學習發音,下面我們就來講下學習音標本身應該注意些什麼。
首先大家必須意識到,學習英語音標跟我們學習漢語拼音有本質上的差異。
我們學漢語拼音,實際是在已經知道漢語應該如何發音的條件下,學習一套注音符號,用來幫助我們查詞典和給漢字注音。
而學習英語的音標,則不光是為了幫助查單詞的讀音或糾正讀音,更主要的是在學習音標的同時,讓我們學習英語的聲音。
遺憾的是,我們學校中的英語教學,以及大部分的英語課本,歷來都不重視發音,英語音標也普遍被當作注音符號來對待,很少意識到學習英語音標對掌握髮音的幫助,所以音標的學習沒有被放在重要的地位,甚至有的地方根本不教音標和主張放棄音標,造成學生根本沒有學會正確發音就匆忙進入單詞、語法、課文的學習了。
這樣做是從一開始就埋下了一個英語學習的巨大隱患,越學得多越難以解決。所以大家學習英語,一定要在最開始就一鼓作氣把音標學好。
儘管把音發標準有一定的難度,但認識音標這件事本身並不是很複雜。
現在網際網路上免費音標課程非常多,英式發音、美式發音都有,大家最好選擇帶有視頻的可以觀察口型的教程來學習。
我以前就有發過相關的文章,點下方藍字可跳轉:
美式發音+英式發音學習資源下載
對音標的學習給大家推薦語音專家Adrian Underhill設計的音標表:
Underhill音標表
Underhill音標表中現在使用的音標字符,是新版的英式國際音標,與舊版的區別不大。
這個音標表最著名的特點,就是它的音標排列順序安排得非常合理。
表中所有音標排列的位置,都是根據發音時口型的位置和變化程度順序排列的。
表中的單元音、雙元音和輔音三個音標區域中,每個區域內橫排音標從左到右是舌頭位置逐漸向口腔後部移動,縱排音標從上至下是口型逐漸增大。如下面單元音和輔音的圖解所示。
Underhill音標表編排得既科學又簡潔易懂,多年來得到了國際上廣大英語教師的一致好評,在教學中被廣泛使用,建議大家可以用來參考和學習音標。
叮囑一下大家,千萬不要去學一些人自己拍腦門瞎編的什麼語音大表,不但排列混亂而且也不合理,其中還帶有嚴重的錯誤。
從Underhill音標表的音標排列特點上看,所有音標和其上下左右臨近位置的音標在發音上都是漸變的關係。
明確了這種關係後,對發音的理解和實踐都有幫助。但需要大家清楚的是,這並不是讓我們根據口腔結構圖去學習發音。
對發音時的口型、舌頭位置等描述,只能起到參考作用,並不能做到保證我們的發音標準。那我們怎麼能夠做到模仿出標準的發音呢?
其實人類各種語言中的發音,我們都能夠準確模仿和發出。
這是由於我們從小就嘗試過發出各種不同的聲音,然後大腦自然地就知道了發某種聲音所對應的口型。
然而因為每個人的母語都只使用我們所能發出的各種聲音中的一部分發音,其他的發音都放棄不使用了,時間一長,我們對這些不使用的發音口型就不熟悉了,而在頭腦中逐漸固化了母語發音。
在剛聽到超出母語發音範圍的外語發音時,習慣性地依賴母語發音,用母語中的近似發音去對應外語發音。
為了克服這個依賴,進而準確模仿出外語發音,我們需要做到兩件事情:
1.聽音標的時候要意識到這些發音與母語發音是不同的,所以聽到後不要在頭腦中去對應母語發音。
在觀察外語發音口型的同時,非常認真地去聽準外語音標的發音,最理想的是使用高質量耳機去聽。
2.練習音標發音的時候,要主動放棄用母語發音去模仿外語發音的習慣,勇於嘗試和使用一些不熟悉的發音方式。
當我們能做到聽準確並能努力放棄用母語發音去對應外語發音的習慣時,我們自然擁有的能夠模仿出各種發音的能力就會發揮功效,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和適應,就會發準發好音標的讀音了。
具體講到音標的學習,大家需要跟隨音標課程去學習,我們在此就不再多說了。
另外,針對大多數人學音標過程中經常出現的一些問題,下面再分享兩點個人的見解和建議:
●英語發音中的元音,跟漢語拼音中的韻母作用相似,但有個不同之處大家需要明白。
英語元音發音的時候,口腔和舌頭位置是完全不動的,是震動聲帶後靠固定口型來準確發出元音。
而漢語拼音中的韻母,則多少會有一些口型的運動。
比如英語發音中的[iː](或[i])和漢語拼音中的i的主要差異就在於此。
英語中[iː]是口型完全不動,而漢語的i實際發音是漢字「一」的發音,口型有個收緊的動作,更接近於英語發音中有輔音參與的[jiː]。
由於聽音的磁石感知效應,很多英語學習者聽到英語的發音後,會很自然地去對應漢語中的近似發音,所以大部分英語學習者會把east[iːst](東)聽成和讀成yeast[jiːst](酵母),把ear(耳朵)聽成和讀成了year(年)。很多同學完全不知道這兩個單詞發音不同。
大家在開始學習元音的時候,一定要清楚英語和漢語的這個發音區別,隨時關注口型不能發生變化,不能有輔音參與。
當我們能做到聽準確並能努力放棄用母語發音去對應外語發音的習慣時,我們自然擁有的能夠模仿出各種發音的能力就會發揮功效,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和適應,就會發準發好音標的讀音了。
●英語發音中的輔音,跟漢語拼音中的聲母作用類似,但區別是漢語拼音中的聲母往往有韻母的參與。
比如漢語拼音中的聲母b,實際發音是bo,所以我們的聲母表大家會說「波潑墨佛」,而不是英語音標的[b][p][m][f],儘管啟動發這些音時口型很近似。
但這種帶有韻母參與的習慣一旦帶入英語發音,就會出現問題,特別是在詞尾清輔音的發音上。
比如很多同學會把單詞結尾的清輔音[t][d]發音為te, de,於是but這個單詞很多同學會發成是漢語的「爸特」,把head讀成漢語的「害得」。
很多同學即便心裡知道這種情況下需要讀清輔音,但總感覺發音輕了別人聽不到,非要額外加上韻母,把much讀成「罵吃」或「罵去」才放心。這個習慣一定要從一開始學習音標就注意糾正。
音標學習是個「體力活兒」,需要一定量的練習才能熟練運用。所以大家不要著急,認真學好發音會在今後的英語學習中始終受益。
這一期的分享就到這啦,大家還想看什麼樣的內容,可以留言告訴我喔。如果覺得有那麼一點幫助的話,歡迎分享給身邊的小夥伴喔~
參考來源:《詞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