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知否》原著時,再次看到「有辱斯文」的孫志高出場後,覺得他既好氣又好笑,氣的是他娶了淑蘭這樣的好媳婦不知道珍惜,笑的是果然人窮也是有道理的。
1 才學不如志氣高
孫志高小時曾算過一次卦,相面先生說他有宰相的命,又因12歲時考上了秀才,所以自命不凡,覺得自己比別人高一等,一身傲氣,但是後來考了幾次舉人,一直沒中。
對於沒中的原因,他覺得考了幾十年的人都有,他這不算什麼,總覺得自己有學問,一定會考中。
自從中了秀才後,他就不思進取,整天只知道和一幫所謂的文人,吃喝玩樂。覺得自己是秀才,就四處招搖顯擺。
他自己寫的字,別人都看不上,還硬要送給人家,要不是看在盛家的面子上,官老爺都不願搭理他。
盛維給一個和他一樣沒考中的親戚,找了教儒的工作,人家好好幹著,能養家餬口,日子過得也挺好。
品蘭說過,父親也曾給孫志高託關係找了教儒的事情,但是他看不上,於是整天無所事事,只吃喝玩樂。
一個人的成績只代表了過去,他沉浸在過去的成績中,沾沾自喜,對於未來沒有考慮。原著中,沒有寫過他看出用功。這一點和盛紘差很多了。
盛紘雖然已經做了官,但是他還是有書房,還是會讀書。
無論貧賤富貴,知道讀書的人,肯定是有上進心的。孫志高從12歲後,就沒有進取心了。
2 貪財好色
盛紘雖然不是一個好丈夫,但是他有擔當,對於用媳婦陪嫁的男人很是看不起,康姨夫就是很好的例子。
孫志高卻覺得淑蘭嫁過來後,嫁妝就是他的了,他在外面吃喝玩樂用的都是淑蘭的錢。
淑蘭給他找的通房,他覺得不漂亮,就自己找青樓女子。
原著中淑蘭給他找了一共有十幾個小妾,他還是不滿意。
知否裡寵妾滅妻的人,比如盛紘前期,比如淑蘭祖父,用的還都是自家的錢,自己還能掙錢,可孫志浩的性質是惡劣的。
他拿著老婆的錢在外面亂花,還理直氣壯。
淑蘭祖父,因為寵妾滅妻,最後把老宅都抵押出去了。
以孫志高當時的消費,若不和離,他把淑蘭的嫁妝都花完,只是時間的問題。
果然,孫志高和淑蘭和離後,他還是沒有規劃財產,最後揮霍完了。
一個男人每天流連花叢,哪有時間和精力去學習,考不上也就不奇怪了。
3 孫志高母親很不稱職
知否中孫志高和盛長楓、梁晗性格有相似之處,都喜歡玩樂。
可不同的是,梁晗有家底,但是最後分家時,因為自己無作為,之後日子並不會好,只不過不會像他一樣破產;盛長楓婚後依然刻苦學習最後考上了進士,有了官職,能夠獨當一面。
孫志高最後窮困落魄,靠「兇悍」老婆才沒餓死。
三個人結局有如此大的不同,他們的家長起了決定性作用。
孫志高的品行是完全遺傳了她母親,無恥,自恃清高。
孫志高自從12歲中了一次秀才後,孫母就覺得他兒子不是一般的人了,孫志高后來幾次不中,她不僅沒有督促孫志高再接再厲,反而縱容兒子在外面花天酒地。
盛長楓在婚後,盛紘和盛老太太還一直督促他學習,為了讓他收心,斷了他的經濟來源,還收了他的那些通房。
梁晗本性不壞也很聰明,如果嚴加管教,定會有一番作為。梁晗母親的嬌慣,斷了梁晗的前途。
不只書中,就是現在,像盛長柏那樣知道學習,不用家長監督的孩子,都是少數。大多數孩子還是需要父母管教的。
孫志高在中了秀才後,就膨脹了,我一直認為孫母要負大部分的責任。
一個成年人,首先要做的是要想辦法養活自己,孫志高結婚後,養活自己的辦法,就是靠老婆。孫母也任由他妄為,不管束。
俗話說人窮志不短,但是孫志高窮得有理,窮得理所當然。
大老太太帶著盛圍,也是從困苦中打拼出來的,盛家能有當下如此大的家業,是盛老太太帶著盛紘,一步步慢慢積累下來的。
窮對一個人來說,應該只是個過程,而不應該是個結果。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