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聽過「每天喝夠8杯水,更健康」這句話。的確,人體中70%以上的成分是水,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中含水量逐漸降低,皮膚和各個身體器官也開始走向衰老。可見,及時補充水分和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
炎炎夏日,「補水」成了夏季最需要注意的事情,喝水太少,可能會引起缺水等身體不適,對身體有害。但是飲水也不能過量,水喝太多,可能就會引起「水中毒」!在這種情況下,「會喝水」就顯得十分重要。
水喝多了會中毒?
所謂「水中毒」是指水入量超過出量所致的病理現象,又稱水過多。
短時間內過量飲水容易導致「水中毒」。人一般是以一天2000~2500ml喝水量為宜,夏天由於出汗多,不做劇烈運動的話,2500~3000ml就可以了。
由於人體腎臟的持續最大利尿速度是每分鐘16ml,一旦攝取水分的速度超過了這個標準,過剩的水分會使細胞膨脹,引起脫水低鈉症,一般會導致頭暈眼花、嘔吐、虛弱無力、心跳加快等症狀,嚴重的會出現痙攣、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水中毒」的基本症狀
1、頭痛、嗜睡
產生嗜睡的原因是體內水分過多,導致血漿滲透壓下降,顱內壓力升高。簡單來說,水中毒發生之後,人會非常疲憊,很想睡覺。
2、食慾減退、噁心嘔吐
人體中猛然攝入大量水分,會導致消化液濃度被嚴重稀釋,並且留存在消化道中的水分也會吸收下降,出現食慾減退、噁心嘔吐的症狀。
3、肌肉痙攣、疼痛
當大量水分進入消化道,然後被腸胃所吸收進入細胞後,會破壞細胞原有的體液平衡,使人體細胞發生腫脹,這其中就包括全身肌肉細胞,從而導致肌肉發生痙攣並產生疼痛感。
這些喝水的不良習慣,50%的人都試過
人體中,水分約佔體重的65%-70%,可見喝水對於我們的身體來說非常重要。有人就問,既然我們每天都要喝水,那麼隨便喝喝就行了吧?殊不知喝水不當,犯了以下壞毛病就麻煩了。
1、水放久了易滋生細菌
日本有一檔節目做了這樣的一個實驗:將開蓋並喝過一口的礦泉水放置24小時,觀察水裡的細菌變化量。結果發現,水放置24小時後,細菌數量從600個增加到1100個。
即使是白開水,其放置24小時後,亞硝酸鹽含量是剛燒開時的1.3倍。
所以,瓶裝水開蓋了要儘快喝完,不喝時記得將蓋子蓋上;倒在杯子裡的水放久了就倒掉,燒好的水可以放到暖水壺或玻璃容器中裝好,否則喝進肚子的細菌就更多了!
2、口渴才喝水易「毀腎」
據調查,我國現有腎病患者近億人,已佔到全球三分之一,並趨於年輕化。意想不到,喝水的不良習慣竟然是腎病的第一成因。
口渴才喝水、將飲料當水喝、愛喝濃茶的人,患腎病的風險最高。
其中,絕大部分人都試過口渴才喝水,長期以往,這樣會增加血液濃度及腎臟負擔,並導致尿液濃縮,引起結石。因為口渴是中樞神經發出的求救信號,這時候身體細胞早就脫水了。
千萬別等到口渴才想起喝水,隔一段時間就喝喝水,喚醒身體裡即將脫水的細胞,保護好腎臟。
3、喝水過快容易影響心臟
有些人跑完步、極度口渴的時候,會大口大口地灌水,這樣的行為是大錯特錯的。
喝水太快,水分會快速進入血液中,增加血量,對心臟不好。尤其是冠心病患者,可能會出現胸悶氣短等症狀,嚴重時導致心肌梗死。
因此,喝水不宜急、快,否則影響身體的吸收。
健康飲水:少量多次,溫水最佳
1、喝水固然好,但是喝對了才是養生
2016版《中國國民膳食指南》對日常飲水的推薦量為7-8杯,即1500-1700ml。那麼,我們該怎么喝才是健康飲水呢?
2、喝水要少量多次,小口慢飲
喝水的時候,控制好「間隔的時間」,每次小口慢飲約100-150ml的水,這樣才能讓身體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新陳代謝,更好地吸收水分。
3、多喝溫水,對身體的刺激少
溫水相比於冷水對身體更溫和,刺激性更少,而且有助於身體吸收利用,比冷水更能解渴。記住,35-40℃左右的水溫對身體更友好,儘量不要用其他水來代替溫熱的白開水。
4、晨起、睡前喝水,堅持好習慣
早晨起床,建議大家空腹喝一杯約200ml的溫水,有助於體內的垃圾排出,降低血液黏稠度,促進血液循環;睡前2小時內小口抿溫水(少於100ml),有助於安神。需要注意的是,儘量刷完牙再喝水,否則容易將口腔中的殘渣和汙垢衝進體內,不利於健康。
5、飯前、飯後一杯水,保持身材
在吃飯前的30分鐘內喝一杯水,能增加飽腹感;飯後1小時內喝一杯水,可以加強腸胃蠕動。每天做到這樣的良好習慣,還有助於保持身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