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寫錯了!去抄10遍!「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多抄幾遍就記住了!」看孩子一臉不樂意,小宇媽媽這樣說。
小宇哭哭啼啼的去抄了十遍,可是第二天老師默寫的時候,錯的還是這個單詞。
這種並不那麼有效的「學習法」,不但小學生用,大學生用,連博士生都不能免俗。
有位化學博導就曾抱怨他的博士生,當再次因為忘記某個「流程」而導致實驗失敗時,這位博士生的第一反應居然是:「我回去抄100遍吧。」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記不住就抄10遍、抄100遍「,這看起來像是一種「學習方法」,其實更多時候,只不過是一種披著學習外衣的懲罰罷了,而其效果也很像懲罰,除了讓孩子感到失望、愧疚,並不真的能記住。
雖然有部分孩子確實可以靠抄寫加深記憶,但超過3遍的抄寫,往往激活了大腦的非學習區域,佔用大腦「內存」,讓大腦進入無意識的「自動駕駛」狀態。
1、情緒陷阱
且不說被老師、家長要求的抄寫,總是讓孩子覺得憤怒、不情不願,讓抄寫的效果大打折扣。即使是像前文中那位博士生那樣的主動抄寫,其實是由於愧疚而形成的自我懲罰。
無論憤怒還是愧疚,都會激活負責情緒處理的大腦邊緣系統,佔據大腦的工作記憶——相當於大腦的「內存」。當孩子的大腦「內存」中都是情緒,就再也裝不下知識了。
這就是為什麼,當孩子情緒激動,哭哭啼啼的時候,即使三五個字的短句也沒法記住。
而愧疚的情緒則讓負責理性分析和自控力的大腦前額皮質失去了指揮權,那直接導致我們一邊指責自己浪費時間,一邊刷著手機停不下來。
2、無意識抄寫
如果您小的時候曾經被罰抄,或者有長時間練字的經驗,您一定有這樣的感覺,在完成抄寫時,大腦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無意識的抄寫,另一部分聽著歌、甚至想著自己的事兒。
這是重複性的動作讓大腦進入了「自動駕駛」狀態,這就像您走路的時候可以打電話,開車的時候可以聽收音機或者跟乘客聊天。抄寫和走路、駕駛一樣,成了眼、手之間的條件反射,並不過腦子。
這原是人類降低大腦能耗,節約熱量的自然生存本能。而孩子們有時候為了逃避「被懲罰」、「被迫抄寫」的感覺,會主動切換到「自動駕駛」模式。
這就是為什麼,前面的案例中,小宇抄了十遍的詞語,卻依然沒記住;許多孩子每天作業寫到深夜,卻什麼都沒記住。
如果抄寫並非幫助記憶的好辦法,什麼才是好方法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每個孩子的優勢感覺系統是不同的,有些孩子視覺優先,有些聽覺優先,而有些是觸覺優先。視覺優先的孩子認真看幾遍單詞就記住了,比寫十遍更有效;聽覺優先的孩子,則更喜歡用念字母的方式記憶;而觸覺優先的孩子,如果能拿一些字母拼圖拼一拼,就會記得更牢靠。
調動更多感覺
而無論你的孩子哪種感覺系統更有優勢,把更多的感覺系統調動起來,都更有助於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和記憶力。
調動聽覺:不但單詞可以這樣背,有些孩子在學習漢字的時候,會念出筆順,這也是在調動聽覺,這是孩子在想方設法記憶,千萬別覺得奇怪;用拼圖等方式調動觸覺:用積木或字母卡片,偏旁部首卡片組合的方式記憶單詞或漢字,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大動作調動觸覺:在背課文、背古詩的時候加入一些動作,可以有效的幫助記憶,提升專注力,在以記憶為核心的印度教育體系中,這是最重要的記憶方法。調動節奏感:小兒子的英語外教,在孩子記不住單詞的時候,常常把幾個單詞湊在一起,組成一句帶節奏的兒歌,比如:「apple-pear-banna」。這是強行把幾個單詞建立網狀結構,能夠讓孩子記得更牢固,而節奏感能夠幫助孩子回憶。調動想像力:背誦古文或詩歌時,把文章畫出來是幫助記憶的好辦法,您可以讓孩子把每句話的第一個字在畫中標出,然後一句一句的背;
調動積極情緒
除了要調動孩子的更多感覺,調動積極情緒的幫助可能更大。
5歲的樂樂在線學習英語,一開始的那位老師也挺溫和,孩子說對的時候也會鼓勵,說不上來的時候,老師會讓孩子說「我不知道」。
孩子上了幾次,就不那麼積極了,進步也慢,許多單詞都反反覆覆的記不住。
後來,因為原來的老師生病,換了一位外教。這位外教特別活潑,孩子只要答對了,就「耶耶」的舉起雙手慶祝,孩子答不出來的時候,她就小聲提醒,從不讓孩子說「我不知道」。
也碰到過一個單詞,反反覆覆記不住,怎麼都說不對的情況,這位外教老師也不著急,帶著孩子唱個歌,反反覆覆的重複,即使是「提醒後」答出來的,老師也一臉興奮的慶祝。
從此以後,樂樂就愛上了學英語,單詞、句子也越背越快,越學越有感覺,反反覆覆記不住的情況越來越少了。
同一個孩子,不同的老師,都是溫和可親的,但因為製造的學習氛圍不同,孩子對學科的感受、記憶的能力有了巨大的區別。
第一位老師雖然也鼓勵,但是沒那麼興奮,特別是在孩子遇到記憶困難的時候,更傾向於平靜的帶著孩子反覆練習;而第二位老師,無論孩子對了還是錯了,永遠處於興奮和積極的狀態下,這樣的能量即使隔著屏幕,依然能夠傳遞給孩子。
在積極的情緒幫助下,專注力水平和注意力都提升了,即使碰到不會的情況,孩子也不緊張,跟著老師的提示思考,很快就記住了。
有時候記得很快,有時候卻總是在一個字、一個詞上「絆蒜」、記不住,這是記憶的常態。當記不住的時候,我們用簡單粗暴的方法讓孩子「死磕」,抄100遍,都只能把情況變得更糟。
真正能夠幫助孩子的,是創造積極的氛圍、調動孩子更多的感覺系統,好記性就來了。
我是@楓糖媽媽,多平臺育兒領域優質原創作者,多平臺籤約作者。專注於男孩養育中的心理成長、教育心理,幫助您不打不罵、不生氣,提升孩子的責任感、自制力和學習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