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3 18: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本報記者 錢妍
「我既然代表黨來到了這裡,就一定要一步一個腳印帶領大傢伙兒走出貧困,不辜負黨的囑託、村民的期望。」說這話的人名叫張琪,1990年生人,現任朝陽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子公司朝陽清源供水經營有限公司副經理、朝陽北方節能環保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今年3月份,朝陽水務集團在市直機關工委、市國資委的具體指導下,積極開展包扶鄉鎮工作,他被選派為建平縣朱碌科鎮脫貧攻堅專職副書記,助力當地脫貧攻堅。
從此,張琪走出寬敞明亮的辦公樓、深入農村的田間地頭,主動作為,成為一方百姓的「貼心人」。
全面走訪 他結合實際確定扶貧思路
「脫貧攻堅戰不是輕輕鬆鬆一衝鋒就能打贏的。」這一點,剛踏上朱碌科鎮的土地,張琪便真切地意識到。劉杖子村的林大爺,已經年過6旬,早些年外出務工期間遭遇意外導致高位截癱,與妻子離婚後,一直由哥哥、姐姐輪流照料,全部經濟收入僅有一份低保。
因為身體不好,每年所需的藥費,成了林大爺一塊心病。他感慨說:「我這個樣子已經夠拖累家人了,不能再在經濟上給他們添負擔,可我連自理都不能,怎麼能有別的收入啊。」
一番調查走訪下來,張琪了解到,在所包扶的7個行政村中,像林大爺這樣的貧困戶總共達到23戶,雖然他們家家境況不同,卻都有相同之處,那就是家裡沒有勞動力、沒有增收的渠道。對於這樣的家庭,該如何幫助他們走出貧困?張琪陷入了思考。
那段時間,張琪白天逐戶走訪,晚上整理材料、研究扶貧思路,用心有針對性地逐戶制訂脫貧方案。考慮到貧困群眾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以及農村相對閉塞,市場環境存在一定限制,他堅信,要想將扶貧落到實處,要在內生動力上下功夫,致力培養本鄉本土的致富帶頭人,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能人」帶動,貧困戶跟著「能人」走的扶貧思路。
埋頭苦幹 他牽頭成立合作社養殖增收
7月8日,在張琪的牽頭下、在朱碌科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平縣眾興養殖專業合作社正式掛牌成立。朝陽水務集團為朱碌科鎮7個行政村23戶貧困戶,送去雛雞690隻,平均每戶分配30隻。
「這些雞雛屬於脫溫海蘭褐公雞雛,成長期為50天。」張琪向記者介紹起心中的這筆「脫貧帳」,他信心十足地說,若按照正確的方法飼養,每隻雞雛的出欄體重可達到2.5-3公斤,每隻市值將達到100元以上,可為每戶貧困戶,增加年收入約1500元。
據悉,除此之外,朝陽水務集團還攜手建平縣委組織部,共同向朱碌科鎮政府捐贈了第一批「扶貧羊」共計31隻。張琪盤算著,這些羊由合作社負責飼養,待年底,每戶貧困戶又都可以獲得一筆分紅,這樣算下來,每戶貧困戶每年就可以實現增收大約3000餘元。
「這筆額外的收入對別人來說可能不多,但對於這些貧困家庭來說,卻相當可觀,可以幫助他們緩解生活的壓力,改善目前的生活條件,同時堅定對未來美好生活的信心。」他說,將來,隨著合作社發展規模的不斷擴大,這筆分紅還會逐步增多,有了穩定的收入,貧困戶們往後的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