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進行時】「羊倌」老韓的「脫貧合同」——津企「百萬隻優質肉羊產業化項目」幫扶承德圍場縣
■ 老韓今年56歲,家在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腰站鎮六合店村。不多的幾畝旱地只能種玉米、黃豆,收入不多,是村裡建檔立卡的貧困戶。
■ 由天津食品集團投資興建的河北津墾奧牧業有限公司,給老韓帶來了一份「脫貧合同」。公司根據對農戶養殖條件的評估,把羊放養在農戶家。這種扶貧模式,叫做「份養自繁」。
■ 天津食品集團幫扶承德圍場實施百萬隻優質肉羊產業化項目正在加快布局,在圍場縣更多鎮村落地,增加養殖量和幫扶農戶數的同時,還將延伸產業鏈,建設肉羊交易市場、屠宰場、冷庫等。
■ 「我們將與更多像老韓這樣的貧困戶籤訂幫扶合同。在支持圍場脫貧攻堅的山路上,我們願當一隻領頭羊。」津墾奧牧業公司負責人說。
8月5日下午,河北承德。津墾奧牧業公司的車沿著山溝一路顛簸,到達合作戶老韓家門口。
「老韓,老韓……」公司技術人員李明霖喊起來,可好長時間沒人答應。一行人走進院子,穿過擠滿湖羊的露天羊欄,進到對面的羊舍,埋頭幹活的老韓總算聽到了。
「老韓的耳朵不太好使。」李明霖回過頭來指指自己的耳朵,輕聲跟記者說,「他家裡很困難。」
鑽出羊舍,老韓憨厚地跟大家一一握手,手心裡還沾著草料。老韓所在的村是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腰站鎮六合店村,老韓其實叫韓鳳祥,今年56歲了,幹活兒是一把好手,尤其擅長瓦工。眼前這些羊舍,都是老韓自己一塊磚一塊磚、一張板一張板壘起來的。
家裡有多困難?老韓說,上面有位82歲的老母親,女兒正在上大學,媳婦常年有病,自己沒辦法出去打工。不多的幾畝旱地只能種玉米、黃豆,收入不多,是村裡建檔立卡的貧困戶。
天津企業在附近建了個「百萬隻優質肉羊產業化扶貧基地」的消息,漸漸傳到了老韓的耳朵裡。直到這家企業人員上門尋訪,老韓才知道,「原來這家企業不光是自己養羊,還跟咱貧困戶有關係。」這家由天津食品集團投資興建的河北津墾奧牧業有限公司,帶來了一份「脫貧合同」。
「算了一下帳,合適!」老韓解釋,按照約定,公司送給農戶一隻基礎母羊,農戶只需兩年內還給公司一公一母兩隻羊羔,餘下的連母帶羔全歸農戶。「湖羊兩年有三次產仔,而且是多胎,就算兩年只產6隻羊羔,還回去2隻還能剩4隻。」
「別光算兩年啊,這羊能產仔6年呢,後4年產的仔全是您自己的。」李明霖笑著補充。
「還一個合適的,成本低。」老韓接著算帳,家裡養羊主要用整株的玉米。以往玉米秸稈曬乾了當柴火燒,都浪費了,現在可以粉碎了當羊飼料。
記者問:您一共領養了多少只羊?
老韓答:80隻!
80隻不是小數目,除了自家的玉米地,老韓還找鄰居借了幾畝。作為「交換」,老韓送羊糞給鄰居家肥地。
「80隻這麼大的基礎母羊,市場價要10萬多塊錢,貧困戶肯定拿不出這麼多錢來,但他們有地有草料。我們根據對農戶養殖條件的評估,把這些羊放養在農戶家。」津墾奧牧業公司總經理王春旺介紹,這種扶貧模式,公司管它叫做「份養自繁」,適合有生產意願但缺乏資金投入的貧困戶長效增收。「相當於我們給了農戶一個脫貧的初始推動力。」
「老韓,我囑咐你個事情,一定要記得給羊剪蹄子!」公司技術人員李明霖觀察了一會兒羊群,拉著老韓說。「圈養的羊不像散養的,腳蹄子磨損少,留長了蹄子容易有炎症。還有,你也可以把羊趕出去吃青草。」
老韓連連說好,但也道出了自己的困惑:「這羊膽子小,喜歡亂跑,不好趕。」李明霖解釋,「多趕幾回,羊群自己就能分出頭羊了,有了領頭羊就好趕了。」
「羊放到農戶家裡,可技術服務一直沒斷。」李明霖介紹,除了日常的飼養指導,還幫忙配種繁殖,免除農戶後顧之憂。
「我們企業是天津食品集團幫扶承德圍場實施津承百萬隻優質肉羊產業化項目的首期工程。」王春旺介紹,公司6000隻基礎母羊擴繁示範場已接近「滿圈」,今年上半年產的首批羔羊也在育肥場育肥,年內能上市。「但產業幫扶是初衷,我們要幫助更多當地困難農戶脫貧。」
「除了老韓家這種母羊『份養自繁』模式,還有羔羊『寄養託管』、企業『入股分紅』、群眾『入企就業』等6種模式,根據農戶不同特點帶動他們脫貧致富。目前已吸引835戶參與,接收當地50人就業。」王春旺說。
回到位於腰站鎮的津墾奧牧業公司,成排的羊舍乾淨整潔,有的羊還在圈外圍欄裡曬著太陽。放眼四周,兩邊是高聳的青山,一條清澈的小河從公司外不遠處流過。山清水秀,環境真好。
記者了解到,圍場肉羊養殖歷史悠久,玉米秸稈、青乾草等飼料豐富,近年來羊肉價格上漲,更是調動起農戶的積極性。津承百萬隻優質肉羊產業化項目正在加快布局,在圍場縣更多鎮村落地,增加養殖量和幫扶農戶數的同時,還將延伸產業鏈,建設肉羊交易市場、屠宰場、冷庫等。
「我們將與更多像老韓這樣的貧困戶籤訂幫扶合同。在支持圍場脫貧攻堅的山路上,我們願當一隻領頭羊。」王春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