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倌」老韓的「脫貧合同」

2020-12-23 網信寶坻

【脫貧攻堅進行時】「羊倌」老韓的「脫貧合同」——津企「百萬隻優質肉羊產業化項目」幫扶承德圍場縣

■ 老韓今年56歲,家在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腰站鎮六合店村。不多的幾畝旱地只能種玉米、黃豆,收入不多,是村裡建檔立卡的貧困戶。

■ 由天津食品集團投資興建的河北津墾奧牧業有限公司,給老韓帶來了一份「脫貧合同」。公司根據對農戶養殖條件的評估,把羊放養在農戶家。這種扶貧模式,叫做「份養自繁」。

■ 天津食品集團幫扶承德圍場實施百萬隻優質肉羊產業化項目正在加快布局,在圍場縣更多鎮村落地,增加養殖量和幫扶農戶數的同時,還將延伸產業鏈,建設肉羊交易市場、屠宰場、冷庫等。

■ 「我們將與更多像老韓這樣的貧困戶籤訂幫扶合同。在支持圍場脫貧攻堅的山路上,我們願當一隻領頭羊。」津墾奧牧業公司負責人說。

8月5日下午,河北承德。津墾奧牧業公司的車沿著山溝一路顛簸,到達合作戶老韓家門口。

「老韓,老韓……」公司技術人員李明霖喊起來,可好長時間沒人答應。一行人走進院子,穿過擠滿湖羊的露天羊欄,進到對面的羊舍,埋頭幹活的老韓總算聽到了。

「老韓的耳朵不太好使。」李明霖回過頭來指指自己的耳朵,輕聲跟記者說,「他家裡很困難。」

鑽出羊舍,老韓憨厚地跟大家一一握手,手心裡還沾著草料。老韓所在的村是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腰站鎮六合店村,老韓其實叫韓鳳祥,今年56歲了,幹活兒是一把好手,尤其擅長瓦工。眼前這些羊舍,都是老韓自己一塊磚一塊磚、一張板一張板壘起來的。

家裡有多困難?老韓說,上面有位82歲的老母親,女兒正在上大學,媳婦常年有病,自己沒辦法出去打工。不多的幾畝旱地只能種玉米、黃豆,收入不多,是村裡建檔立卡的貧困戶。

天津企業在附近建了個「百萬隻優質肉羊產業化扶貧基地」的消息,漸漸傳到了老韓的耳朵裡。直到這家企業人員上門尋訪,老韓才知道,「原來這家企業不光是自己養羊,還跟咱貧困戶有關係。」這家由天津食品集團投資興建的河北津墾奧牧業有限公司,帶來了一份「脫貧合同」。

「算了一下帳,合適!」老韓解釋,按照約定,公司送給農戶一隻基礎母羊,農戶只需兩年內還給公司一公一母兩隻羊羔,餘下的連母帶羔全歸農戶。「湖羊兩年有三次產仔,而且是多胎,就算兩年只產6隻羊羔,還回去2隻還能剩4隻。」

「別光算兩年啊,這羊能產仔6年呢,後4年產的仔全是您自己的。」李明霖笑著補充。

「還一個合適的,成本低。」老韓接著算帳,家裡養羊主要用整株的玉米。以往玉米秸稈曬乾了當柴火燒,都浪費了,現在可以粉碎了當羊飼料。

記者問:您一共領養了多少只羊?

老韓答:80隻!

80隻不是小數目,除了自家的玉米地,老韓還找鄰居借了幾畝。作為「交換」,老韓送羊糞給鄰居家肥地。

「80隻這麼大的基礎母羊,市場價要10萬多塊錢,貧困戶肯定拿不出這麼多錢來,但他們有地有草料。我們根據對農戶養殖條件的評估,把這些羊放養在農戶家。」津墾奧牧業公司總經理王春旺介紹,這種扶貧模式,公司管它叫做「份養自繁」,適合有生產意願但缺乏資金投入的貧困戶長效增收。「相當於我們給了農戶一個脫貧的初始推動力。」

「老韓,我囑咐你個事情,一定要記得給羊剪蹄子!」公司技術人員李明霖觀察了一會兒羊群,拉著老韓說。「圈養的羊不像散養的,腳蹄子磨損少,留長了蹄子容易有炎症。還有,你也可以把羊趕出去吃青草。」

老韓連連說好,但也道出了自己的困惑:「這羊膽子小,喜歡亂跑,不好趕。」李明霖解釋,「多趕幾回,羊群自己就能分出頭羊了,有了領頭羊就好趕了。」

「羊放到農戶家裡,可技術服務一直沒斷。」李明霖介紹,除了日常的飼養指導,還幫忙配種繁殖,免除農戶後顧之憂。

「我們企業是天津食品集團幫扶承德圍場實施津承百萬隻優質肉羊產業化項目的首期工程。」王春旺介紹,公司6000隻基礎母羊擴繁示範場已接近「滿圈」,今年上半年產的首批羔羊也在育肥場育肥,年內能上市。「但產業幫扶是初衷,我們要幫助更多當地困難農戶脫貧。」

「除了老韓家這種母羊『份養自繁』模式,還有羔羊『寄養託管』、企業『入股分紅』、群眾『入企就業』等6種模式,根據農戶不同特點帶動他們脫貧致富。目前已吸引835戶參與,接收當地50人就業。」王春旺說。

回到位於腰站鎮的津墾奧牧業公司,成排的羊舍乾淨整潔,有的羊還在圈外圍欄裡曬著太陽。放眼四周,兩邊是高聳的青山,一條清澈的小河從公司外不遠處流過。山清水秀,環境真好。

記者了解到,圍場肉羊養殖歷史悠久,玉米秸稈、青乾草等飼料豐富,近年來羊肉價格上漲,更是調動起農戶的積極性。津承百萬隻優質肉羊產業化項目正在加快布局,在圍場縣更多鎮村落地,增加養殖量和幫扶農戶數的同時,還將延伸產業鏈,建設肉羊交易市場、屠宰場、冷庫等。

「我們將與更多像老韓這樣的貧困戶籤訂幫扶合同。在支持圍場脫貧攻堅的山路上,我們願當一隻領頭羊。」王春旺說。

相關焦點

  • 長豐縣下塘鎮:「羊倌」陶存紅脫貧記
    陶存紅肢體二級殘,妻子鄭宇智力二級殘,兩個孩子都在校讀書,2014年被評議為顧圩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如何實現老陶的精準脫貧?顧圩村兩委幹部走訪後,針對該戶家庭實際情況,鼓勵陶存紅髮展特色產業養羊。老陶也是心裡憋著股勁,他不能一直窮下去,要給兩個孩子做出榜樣來。說幹就幹,2016年的春天他把6隻扶貧羊牽回了家裡。沒有配種的公羊,村裡幫他聯繫購買;沒有技術,村裡幫助他申報參加養殖技能培訓班,指派防疫員定期入戶開展防疫指導。2016年陶家出欄8隻羊,順利脫貧。
  • 「羊倌」韓長富的幸福夢想
    11月4日,記者在汝南縣常興鎮常興居委會採訪「羊倌」韓長富時,他一邊給羊餵水一邊幽默地說。韓長富今年64歲,家住常興居委會小韓莊自然村。3間平房坐北朝南,院內用石棉瓦搭起的棚子不高,棚下餵有大大小小40多隻槐山羊和波爾山羊,「大的有120斤左右,小的是剛下的羊崽兒,這可是俺家的銀行,一年收入五六萬元呢。」韓長富笑呵呵地說。韓長富一家有3口人,愛人有智力障礙,女兒出嫁。
  • 老韓的紅火新生活(2)
    新華社照片,烏海(內蒙古),2020年4月23日老韓的紅火新生活4月23日,韓生海在自家大棚裡拿肥料。為幫老韓家脫貧,當地政府為老韓提供扶貧支持,幫他解決孩子看病、上學的問題,並引導老韓在大棚內種植西紅柿。老韓對栽種西紅柿十分用心,苦練種植技術。經過幾年的努力,他家的西紅柿在當地小有名氣。老韓現在不僅種西紅柿,還打理果樹、養豬養雞,併入職了村裡提供的公益性崗位,生活充實忙碌,日子越來越紅火。
  • 採訪札記:與駐村扶貧幹部老韓的「鄉村夜話」
    老韓叫韓獻良,今年47歲,河北省邯鄲市復興區組工幹部,2016年到邯鄲市大名縣宋堯村駐村扶貧任第一書記。他經常在村裡「叔、嬸、哥、嫂」地喊,與村民關係熟了,村裡人都叫他老韓。新華社記者 範世輝 攝認識老韓,是因為他的彩色「貧困戶分布圖」。剛到宋堯駐村時,他想開展入戶調查,可宋堯村大、戶多、分布廣,一時間很難搞清各自的居所。為此,他多方聯繫測繪公司,繪製了一個農戶分布圖,然後用粉、綠、橙三色彩筆分別把貧困戶、低保戶、五保戶塗上不同顏色。後來,老韓和其他兩名駐村隊員按圖索驥,實現了精準訪貧。如今,脫貧攻堅收官在即,我欣然「赴約」。
  • 來了新「羊倌」 旺了羊產業(人民眼·人才下鄉)
    圖①:甘肅環縣一名大學畢業生「羊倌」正在進行羊舍消毒。 圖②:一名大學畢業生「羊倌」在給羊餵料。 圖③:甘肅慶環肉羊制種公司技術人員在給懷孕母羊做B超。 本報記者 王錦濤攝 圖④:甘肅環縣中盛羊業發展有限公司陳湯塬育肥場全景。
  • 大學生回村當「羊倌」 兩年摘掉窮帽子
    在平魯區阻虎鄉大乾溝村,有一位大學生「羊倌」,他在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藉助金融扶貧政策堅持搞養殖,兩年下來不僅讓家裡脫了貧,而且成功致富。32歲的他臉色黝黑,大聲吆喝著兩條狗攆羊,只有一副黑框眼鏡能看出他與別的羊倌有所不同。其實,他大學畢業後並沒有想過回村,更沒有預料到要從事養殖。王小斌說,他先是打算在外面找個工作,但先後找了幾份工作,收入都不足以幫家裡還債,便逐漸產生了回鄉創業的念頭,但在大乾溝這個只有十幾戶人家的窮山溝能做什麼呢?思來想去,他決定養羊。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養好扶貧羊,生活喜洋洋
    它們的主人正是分宜縣楊橋鎮西田村的貧困戶晏細老,今年66歲,無兒無女,是分散特困供養對象,患二級智力殘疾,這些聽起來都是「先天不足」的條件,他又是如何「笨鳥先飛」,在2019年實現脫貧的呢?讓我們一起看看這位老人的脫貧故事。
  • 農村俗語:「食醋餵瘦羊,羊倌不用忙」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食醋餵瘦羊,羊倌不用忙」。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感到很好奇,因為我沒有聽說過食醋可以餵羊,所以,就由不得我不好奇了。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便在網上查閱了大量的資料,通過對資料的查閱,我才知道食醋是可以用來餵羊的。
  • 【榜樣在身邊】念「羊」經,發「羊」財,古浪這個「羊倌」不簡單...
    「管理10萬隻扶貧羊,你說我這個羊倌大不大?」他爽朗地大笑道。2017年末,古浪縣計劃新建一個國有種羊繁育企業,向周圍貧困戶源源不斷輸送優質種羊,從而達到穩定脫貧的目的。彼時,胡叢斌的身份還是當地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的負責人。他當時在古浪縣種植了1萬多畝枸杞,為了讓枸杞成活,他無論颳風下雨都在地頭研究。
  • 新聞特寫:老韓的「詩」和「遠芳」
    老韓在餵雞(央廣網發 通訊員提供)「平時除了放牛你還做什麼嗎?」記者問道。「忙著呢!村裡安排我做了公墓管理員,幫扶幹部還給我聯繫了月池度假村保潔員的工作,每月光工資收入就有近兩千呢」。 說起這些,老韓的欣喜之情溢於言表。
  • 「90後」羊倌書記來了 朱碌科貧困戶笑了
    「90後」羊倌書記來了 朱碌科貧困戶笑了 2020-11-03 18: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李娟:80後女"羊倌"
    在壽陽縣上湖鄉河三村裡,有一位回鄉創業的80後「羊倌」,她叫李娟。   李娟從小生活在農村,在選擇回鄉創業之前,曾有著一份不錯的工作,但為了家鄉建設,她毅然選擇回鄉,用自己多年打拼積攢的資金開始了她的創業夢。   「回鄉創業的想法很早就有了。」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脫貧攻堅再加力 金融助農不停步
    早起牧牛、清理牛舍、準備飼草……家住西寧市湟中區田家寨鎮流水溝村韓成財的一天總是在忙忙碌碌之間度過。韓成財家有六口人,是村裡的養殖能手,但就在3年前,韓成財一家還過著捉襟見肘的日子。  韓成財的父母年老無收入來源,兒子今年高中畢業,目前無業,一家人全靠韓成財夫婦養牛為生,是典型的腦山地區貧困戶。
  • 「脫貧小帳本」背後的脫貧故事
    「脫貧小帳本」。薩其拉圖說這是黨的好政策讓他發展起來的產業,邊說邊給我們拿來了他的「脫貧小帳本」。翻開「脫貧小帳本」,裡邊密密麻麻記錄的他家裡增加的每一筆收入。「這個是賣牛犢的、這個是賣羊羔的、這個是賣豬的、這個是賣奶食品的、這個是賣雞和雞蛋的......」說起每一筆收入,他的臉上都洋溢著滿足的微笑。
  • 河南汝州磨石村:貧困戶走上養殖脫貧路
    2017年下半年,郭君連購買了30餘只羊仔,做起了「羊倌」,後來還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修建了7間羊舍,配備料槽、自動加溼拌料機,實現了規模化養殖。「沒有政府和駐村工作隊的幫助,我哪能發展到今天?俺申請的3萬元金融扶貧貸款年前到帳了,今年又買了品種羊,現在羊群發展到80隻,越幹越有勁了!」郭君連說,「去年,我一共賣了兩次羊,按照現在的行情基本每隻能賣到1000多元,另外還有養殖補貼、畜牧分紅等。」
  • 決戰脫貧攻堅丨老石脫貧記
    老石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俺年輕時給生產隊放過羊,有經驗!」想儘快脫貧「翻身」的老石,主動找到駐村工作隊談了自己的想法。扶貧羊送到那天,老石高興壞了,四隻羊羔挨個抱了個遍,晚上恨不得睡在羊圈裡。那時聽說誰家羊養得好,不管路途遠近,得空就去「討方子」。
  • 阿城老韓殺豬菜老闆被刺死
    生活報27日訊(記者孫海穎)27日6時許,哈市阿城區八中老韓殺豬菜門前,一男子持刀將飯店老闆韓某刺傷,經醫院搶救無效,韓某身亡。27日凌晨,其被民警送回親屬家中,不久後,韓某在指揮員工時,其手持尖刀出現,「他從身後出現,拿刀捅腰裡了,然後摟著脖子,又扎到胸上。」現場居民表示。報警後,民警迅速趕到,在群眾配合下將犯罪嫌疑人潘某制服。 據阿城公安局27日通報顯示,犯罪嫌疑人潘某因懷疑韓某與其前妻有不正當男女關係,攜帶尖刀到八中分店找韓某理論,爭吵中將韓某刺傷,經醫院搶救無效韓某身亡。
  • 「科技羊倌」身殘志堅 用畢生精力服務農民
    「科技羊倌」身殘志堅 用畢生精力服務農民 原標題:   「這是我們自己培育的新品種——蘇白山羊,這種羊不僅外形秀美、產羔率和出肉率也高。」
  • 韓老居士功在千秋-網友文摘內容-佛教在線
    1932年韓老考入北大之後,在湯用彤、周叔迦等佛學大家的指導和幫助下,學習了梵藏文等,存願於將玄奘法師未能盡譯的唯識經論繼續翻譯過來,完善漢典中的唯識理論體系。為此韓老精心準備,認真刻苦地學修佛法,尤其對於唯識經典,更是認真校勘,精研細究。可惜韓老實現宏願的努力,正值壯年時被世事變遷中斷了近30年,這期間雖然對於修學佛法來說,環境極為惡劣,但韓老仍然潛心琢磨,時有翻譯。
  • 「夫妻羊倌」創新湖羊經營模式 走上生態養殖致富路
    4年前,小兩口放棄了在杭州舒適的工作和生活,回到家鄉辦起了雅克湖羊家庭農場,當起了「現代羊倌」。圖片來源於網絡。回歸田園的這些年,讓他們改變了許多。遠遠望去,穿著工作服的謝偉,和身邊的工人沒什麼區別,很難讓人把他與之前的物流老闆聯繫在一起。為什麼要放棄省城的生活,回到農村做一名「現代羊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