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研討| 集合間的基本關係

2020-12-14 陽光備課

研討素材一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集合的包含和相等的關係.

(2)了解使用Venn圖表示集合及其關係.

(3)掌握包含和相等的有關術語、符號,並會使用它們表達集合之間的關係.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類比兩個實數之間的大小關係,探究兩個集合之間的關係.

(2)通過實例分析,獲知兩個集合間的包含與相等關係,然後給出定義.

(3)從自然語言,符號語言,圖形語言三個方面理解包含關係及相關的概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應用類比思想,在探究兩個集合的包含和相等關係的過程中,培養學習的辨證思想,提高學生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認識世界,嘗試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子集的概念;難點:元素與子集,即屬於與包含之間的區別.

(三)教學方法

在從實踐到理論,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原則下,一方面注意利用生活實例,引入集合的包含關係. 從而形成子集、真子集、相等集合等概念. 另一方面注意幾何直觀的應用,即Venn圖形象直觀地表示、理解集合的包含關係,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概念及有關性質.

(四)教學過程(略)

研討素材二

— END —

以上內容由網上搜索而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在此向作者致謝!文章部分內容由截圖軟體得到,可能不夠清晰,若喜歡該資源請向作者或出版者購買,摘錄、轉載,是想為經濟欠發達地區教師提高業務水平做點事,僅此而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教學研討|1.1.3 集合的基本運算
    研討素材一一.教學目的:(1)理解兩個集合的併集與交集的的含義,會求兩個簡單集合的併集與交集;(2)能用Venn圖表達集合的關係及運算,體會直觀圖示對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二、學情分析1.學生己經學習了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間的基本關係,比如子集,交集的概念。2.對比實數的運算,聯想集合的運算。三、重點難點1.教學重點:集合的交集與併集的概念。
  • 集合與函數 - 集合 - 集合間的基本關係
    基礎知識1.1.2 集合間的基本關係1.1.2.1 子集:若集合A的任意一個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那麼這兩個集合有包含關係,集合A稱為集合B的子集。記為AB或BA,讀做A包含於B或B包含A。
  • 高考數學複習,集合間的關係4種重點基本題型,值得一練
    #高考最難忘的瞬間#高考數學複習,集合間的關係4種重點基本題型,值得一練。本節課講解集合間關係的重要題型:已知兩個集合間的關係,求參數的值或範圍。「B包含於A」的意思是「集合B中的元素都在集合A中」,據此可以把集合間的關係問題轉化為「元素屬於集合」的問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集合B不是確定的集合,一般要分兩種情況討論:B是空集和B不是空集。第1題:A和B都是列舉法表示的集合。
  • 教學研討|1.2.2 同角三角函數的基本關係
    ▍來源:網絡研討素材一一、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把握同角三角函數的基本關係式;2、能力目標:能用同角三角函數的基本關係式化簡或證明三角函數的恆等式三、重點難點重點:三角函數式的化簡或證明;難點:同角三角函數基本關係式的變用、活用、倒用。
  • 集合間的基本關係,含參數的不等式和空集是難點,快來自測一下
    上一節主要為大家介紹了什麼是集合,以及集合中元素的特點,今天我們來學習集合與集合之間的關係知識清單1,子集一般的對於兩個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個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們就說這兩個集合有包含關係,稱集合A為集合B的子集,讀作「A包含於B"(或B包含A)2,真子集如果集合A包含於集合B,但存在元素x屬於B且x不屬於A,我們稱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 教學研討|3.1.3 概率的基本性質
    研討素材一概率的性質一、教學內容解析在學習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時,學生已經接觸到隨機事件、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的概念和概率的意義,本節內容是前面內容的深化.由於集合可以進行交、並、補等運算,事件又可以用基本事件為元素的集合表示,因此可以結合具體實例類比集合研究事件之間的關係和「運算」,得到兩個事件A,B的「和事件」的記號「A+B」.
  • 教學研討|2.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來源:網絡研討素材一一、教材分析: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與坐標運算」是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4中第二章第三節的教學內容,共需2個課時。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並未將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學習置於教學的中心,在對定理進行「平鋪直敘」後,即將教學「重心」快速轉向坐標的表示與運算。究其原因,是教師認為坐標運算更為重要,對基本定理的理解不到位,對定理所蘊涵的思想內涵領悟不足,教學立意不高。尤其是在解決平面向量的有關問題時,許多學生就會偏向於代數解決(坐標化),有時會由於代數推理能力的不足,半途而廢。
  • 教學研討|2.1 平面向量的實際背景及基本概念
    研討素材一《平面向量的實際背景及基本概念》教學設計一、教材內容分析向量是近代數學中重要和基礎的數學概念之一,它是溝通代數、幾何、三角的橋梁,二、教學目標設置1.了解向量的實際背景,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向量的幾何表示;2.掌握向量的模、零向量、單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線向量等概念;並能弄清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線向量的關係3.經歷平面向量及其相關概念的形成過程
  • 教學研討|正弦定理·教案·課件
    研討素材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通過對任意三角形邊長和角度關係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的內容及其證明方法;2.會運用正弦定理與三角形內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兩類基本問題.二、過程與方法1.讓學生從已有的幾何知識出發,共同探究在任意三角形中,邊與其對角的關係;2.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推導、比較,由特殊到一般歸納出正弦定理;3.進行定理基本應用的實踐操作.
  • 唱歌教學課例研討《春雨》
    音樂藝術教育是心靈的教育,關乎人的基本素質,對於陶冶情操、溫潤心靈、啟迪思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培養德才兼備的音樂老師是實施藝術教育的關鍵所在。時值金秋,重慶市中小學教學領域高層次人才示範引領項目小學音樂團隊成員又在謝曉梅老師、楊小超老師的帶領下展開了新一期的研討。
  • 教學研討|1.3.2集合的基本運算 全集、補集(2019版新教材)
    本節課在上節類比實數運算研究集合的基本運算——併集和交集的基礎上,繼續研究集合的另外一種基本運算——補集,重點研究全集、補集的概念及初步運用,並在此過程中滲透類比、歸納、由特殊到一般等思維方法。作為集合運算環節中的重要一環,也為邏輯用語、不等式證明、概率等後續內容的學習提供了必要的知識儲備。
  • 高考數學複習,判斷這類特殊集合間的關係,難倒了多少高一學生
    高考數學複習,判斷這類特殊集合間的關係,難倒了多少高一學生。這節課要講的是判斷集合之間的關係中比較特殊的題型,對於高一學生,初次遇到這種題時會有束手無策的感覺,下面咱們一起找到這種題的解題規律,從此讓它成為最簡單的題。
  • 教學研討|柯西不等式的一般形式
    研討素材【教學內容解析】柯西不等式是人教A版選修 4-5不等式選講中的內容,是學生繼均值不等式後學習的又一個經典不等式,它在教材中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學生學情分析】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基本了解的柯西不等式的向量形式及二維形式的柯西不等式,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分析、邏輯推理的能力,本節課主要利用歸納的學習方法,把二維形式拓展到三維和一般形式,因此需要創設一個循序漸進的環境,從向量的不等關係賦予坐標後,形成了各個維度的代數形式的柯西不等式,這種學習,水到渠成,符合學生的思維認知
  • 教學研討|2.1.2 演繹推理
    教學研討|2.1.2 演繹推理研討素材一一、教材分析:著名數學家波利亞說:「一個對數學有抱負的學生,不管他將來的興趣如何,都應該學習兩種推理---演繹推理和合情推理本節內容學完以後學生就能很好的認識這兩種推理各自的特點和相互關係.二、重點難點:教學重點:運用演繹推理進行簡單的推理.教學難點:運用「三段論」證明問題.
  • 2015教師招聘數學基礎知識考點:集合間的運算
    考點:集合間的運算:求交集(A∩B)、併集(A∪B)、補集(CUA)類型題1:用列舉法表示的集合間的運算對於用列舉法表示的集合間的運算,A∩B(交集)為A與B的相同元素組成的集合,A∪B(併集)為A與B的所有元素合在一起並把重複元素去掉一個所組成的集合,CUA
  • 教學研討|3.1.2不等式的性質
    這節的主要內容是不等式的概念、不等式與實數運算的關係和不等式的性質.這部分內容是不等式變形、化簡、證明的理論依據及基礎.教材通過具體實例,讓學生感受現實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等關係.在不等式與實數運算的關係基礎上,系統歸納和論證了不等式的一系列性質.教學重點是比較兩個實數大小的方法和不等式的性質。
  • 教學研討|1.2.2 基本初等函數的導數公式及導數的運算法則
    研討素材一一、學情分析本節課是在學習了利用定義求導數的基礎上,來學習利用公式求函數的導數。第二,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從而使學生思維活動得以充分展開,從而優化了教學過程,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六、教學過程:研討素材二一、教學目標1.熟練掌握基本初等函數的導數公式;2.掌握導數的四則運算法則。
  • 教學研討|1.6 微積分基本定理
    本節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微積分基本定理的推理生成過程;第二部分主要讓學生熟悉微積分基本定理的使用,著重說明定積分值與曲邊梯形面積的關係,為下一節習定積分的簡單應用奠定基礎。而第一部分重在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學會研究某些數學問題的過程與方法.作為本節內容的第一課時,重點在後者.特別是,本節課內容是體現新課程讓學生積極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習方式的良好素材.
  • 教學研討|3.2.1 古典概型
    研討素材一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通過試驗理解基本事件的概念和特點2、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計算公式,3、3、掌握列舉基本事件的方法,學會運用數形結合、分類討論的思想解決概率的計算問題。(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概率教學的核心問題是讓學生了解隨機現象與概率的意義,加強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以科學的態度評價身邊的一些隨機現象。
  • 教學研討| 6.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2019版新教材)
    一、教材分析教材截圖(考慮到研討時部分教師未帶有2019版課本,這裡對教材截個圖) 以向量的線性運算為基礎,學習平面向量基本定理,進而學習向量的坐標表示與運算.讓學生感悟平面向量是體現「形」與「數」融合的重要載體,感受向量方法的力量. 基於以上分析,可以確定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平面向量運算的坐標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