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研討|2.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2020-12-13 陽光備課

▍來源:網絡

研討素材一

一、教材分析: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與坐標運算」是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4中第二章第三節的教學內容,共需2個課時。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並未將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學習置於教學的中心,在對定理進行「平鋪直敘」後,即將教學「重心」快速轉向坐標的表示與運算。究其原因,是教師認為坐標運算更為重要,對基本定理的理解不到位,對定理所蘊涵的思想內涵領悟不足,教學立意不高。尤其是在解決平面向量的有關問題時,許多學生就會偏向於代數解決(坐標化),有時會由於代數推理能力的不足,半途而廢。而一旦問題偏離了習慣性的思維方向,需要通過幾何構圖來解決,則往往因無從下手而「望題興嘆」。為此,對於「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與坐標運算(第1課時)」的教學應特別關注如下兩點。

首先,要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之所以為「基本」的意義與作用,通過幾何作圖與歸納探究,經歷定理的形成過程,在向量的形象化到數量化的轉化過程中認識「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是實現向量由幾何形式過渡到代數形式的重要橋梁。其次,通過向量正交化、坐標化的探索,理解平面向量坐標的概念,激發學生探索、合作與交流的意識,進一步提高觀察、聯想、抽象思維與探索能力,逐步培養求簡思維與模型化思想。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掌握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證明,能用基底進行向量的表示,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中係數、係數和所對應的幾何意義。

過程與方法:

通過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證明,體驗「一維」到「二維」的推理過程。通過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應用,逐步培養「數」「形」結合的思想、模型化思想及求簡思維。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證明,激發學生探索、合作與交流的意識,進一步提高觀察、聯想、抽象思維與探索能力。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

三、教學重點:

1、掌握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2、掌握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數」「形」的應用

四、教學難點

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證明,需要說明選取向量的任意性

2、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中「數」「形」結合的理解

五、教學過程

研討素材二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意義;

2.理解平面上任意一個向量都可以由這個平面內兩個不共線的向量表示;

3.初步掌握應用向量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思想方法;

4.通過作圖體會基底的不唯一性;

5.理解事物中變與不變的辯證關係。

二、重點難點

1.重點:平面內的任意向量可以由兩個不共線的向量表示。

2.難點: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理解。

三、教學過程

(以上研討素材由網上搜索而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所選素材大多來自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的部級優課,或全國青年數學教師優秀課的獲獎作品,由陽光備課整合,僅供各位老師參考。若喜歡該資源請向作者或出版者購買,摘錄、轉載,是想為經濟欠發達地區教師提高業務水平做點事,僅此而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免責聲明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轉載僅為方便教師學習研究,不用於任何商業用途,如有侵權或其它問題,請立即聯繫我們更正或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教學研討| 6.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2019版新教材)
    基於以上分析,可以確定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平面向量運算的坐標表示. 二、目標和目標解析 1.目標 (1)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幾何意義. (2)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標表示. (3)掌握平面向量的加、減運算與數乘運算的坐標表示. (4)掌握平面向量的數量積的坐標表示. 2.目標解析 (1)類比力的合成與分解,將任意一個平面向量唯一地表示成兩個不平行向量的線性組合,進而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意義. (2)藉助平面直角坐標系,理解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標表示.
  • 教學研討|2.1 平面向量的實際背景及基本概念
    研討素材一《平面向量的實際背景及基本概念》教學設計一、教材內容分析向量是近代數學中重要和基礎的數學概念之一,它是溝通代數、幾何、三角的橋梁,二、教學目標設置1.了解向量的實際背景,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向量的幾何表示;2.掌握向量的模、零向量、單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線向量等概念;並能弄清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線向量的關係3.經歷平面向量及其相關概念的形成過程
  • 教學研討|3.1.2 空間向量的數乘運算
    研討素材一1教學目標本節課要求學生掌握空間向量的數乘運算的定義和運算率,了解共線向量,共面向量的意義,掌握它們的表示法,並能理解共線向量和共面向量的定理及推論,並能應用它們來證明空間向量的共線和共面問題
  • 教學研討|2.3.4平面向量共線的坐標表示
    研討素材一方案一三維目標1.通過經歷探究活動,使學生掌握平面向量的和、差、實數與向量的積的坐標表示方法.理解並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標運算以及向量共線的坐標表示2.引入平面向量的坐標可使向量運算完全代數化,平面向量的坐標成了數與形結合的載體.3.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要形成見數思形、以形助數的思維習慣,以加深理解知識要點,增強應用意識.重點難點教學重點:平面向量的坐標運算.
  • 教學研討|2.2.3向量數乘運算及其幾何意義
    研討素材一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通過實例,掌握向量數乘運算,理解其幾何意義。(2)理解向量共線定理,熟練運用定義、運算律進行有關計算,能夠運用定理解決向量共線、三點共線、直線平行等問題。2.過程與方法:理解並掌握向量共線定理,會根據向量共線定理判斷兩個向量是否共線。
  • 26、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及向量的坐標表示
    常用結論考點自測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應用思考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解決問題的一般思路是什麼?1.應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表示向量的實質是利用平行四邊形法則或三角形法則進行向量的加、減或數乘運算.2.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解決問題的一般思路是:先選擇一組基底,再通過向量的加、減、數乘以及向量平行的充要條件,把相關向量用這一組基底表示出來.
  • 教學研討|2.1 平面向量的實際背景及基本概念·教案·課件
    教學研討所選素材大多來自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的部級優課,或全國青年數學教師優秀課的獲獎作品,由陽光備課整理,僅供各位老師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1、知識與技能:了解向量的實際背景,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向量的幾何表示;掌握向量的模、零向量、單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線向量等概念;並會區分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和共線向量。
  • 學習平面向量,必須要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證明任取平面中兩個不共線的向量a、b,那麼平面中所有的向量均可用a和b表示,下面我們就來證明這個定理。由於向量在平面中可以任意平移,那麼我們可以將向量a、b的起始點平移至同一點,即兩個向量都是從點A出發的,從點A出發任意方向作一個向量c,從c的終點處分別作向量a、b的平行線,形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那麼由向量相加的平行四邊形法則可知,向量c
  • 教學研討| 6.2.1 向量的加法運算 (2019版新教材)
    定義了平面向量加法、減法和向量數乘運算(即向量的線性運算),不僅擴充了運算對象,使學生認識到運算的形式在不斷發展,而且為向量的應用奠定了基礎,運用向量運算可以把平面圖形的性質轉化為向量的運算體系.如,向量的加法用幾何語言來講就是「三角形法則」或「平行四邊形法則」,向量數乘是一類共線向量的幾何特徵的代數表示.共線向量定理為本章的另一個核心內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奠定基礎.
  • 教學研討|3.1.1 空間向量及其加減運算
    研討素材一一、新設計本節課是普通高中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選修2-1)中第三章《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第一節「空間向量及其加減運算」。另一方面,許多立體幾何問題可以轉化為空間向量問題,通過進行空間向量的運算得出幾何結論。這是「由此及彼,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認識發展過程。空間向量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質是這部分內容的基礎知識,是後續學習的前提。由於空間向量是平面向量的推廣,空間向量及其運算所涉及的內容與平面向量及其運算類似,因此,本節的框架結構與《數學必修4》中平面向量及其運算基本一致。
  • 教學研討|6.1平面向量的概念(2019版新教材)
    基於以上分析,可以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幾何表示,相等向量和共線向量的概念. 二、目標和目標解析 1.目標 (1)了解向量的實際背景,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向量的幾何表示. (2)掌握向量的模、零向量、單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線向量等定義. 2.目標解析 (1)通過對力、速度、位移等的分析,了解平面向量的實際背景;初步認識現實生活中的向量和數量的本質區別.
  • 教學研討|2.3.4 平面與平面垂直的性質
    研討素材一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讓學生在觀察物體模型的基礎上,進行操作確認,獲得對性質定理的正確認識;(2)能運用性質定理證明一些空間位置關係的簡單命題,進一步培養學生空間觀念(3)了解直線與平面、平面與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質定理間的相互聯繫,掌握等價轉化思想在解決問題中的運用.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直觀感知、操作確認,推理證明」, 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
  • 教學研討|2.4.2 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坐標表示、模、夾角
    研討素材一一、教學目標1、掌握數量積的坐標表示,會進行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坐標運算。2、能運用數量積的坐標表示求兩個向量的夾角,會用數量積的坐標判斷兩個平面向量的垂直關係,會用向量的坐標表示向量的模。3、能用所學知識解決有關綜合問題。
  • 2月14日《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資料
    通俗地說,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內容為,兩不共線向量可擴展成任意向量,而且擴展方式是唯一的.
  • 高中數學,(平面向量)高中數學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標表示
    向量是溝通代數、幾何與三角函數的一種工具,並且是解決幾何問題中的一種有力工具。向量概念引入後,全等和平行、相似、垂直、勾股定理就可以轉換成向量的加減法、數乘向量、數量積運算,從而將圖形的基本性轉化為向量的運算體系。我們理解空間向量的概念,掌握空間向量的加法、減法和數乘。
  • 教學研討|2.2.3 向量數乘運算及其幾何意義
    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通過實例,掌握向量數乘運算,理解其幾何意義。(2)理解向量共線定理,熟練運用定義、運算律進行有關計算,能夠運用定理解決向量共線、三點共線、直線平行等問題。2.過程與方法:             理解並掌握向量共線定理,會根據向量共線定理判斷兩個向量是否共線。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向量數乘運算的學習和探究,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抽象思維能力,以及運算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
  • 教學研討|2.4.2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坐標表示、模、夾角 ·教案·課件
    研討素材教學分析平面向量的數量積,教材將其分為兩部分.在第一部分向量的數量積中,首先研究平面向量所成的角,其次,介紹了向量數量積的定義,最後研究了向量數量積的基本運算法則和基本結論;在第二部分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坐標表示中,在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坐標表示的基礎上,利用數量積的坐標表示研討了平面向量所成角的計算方式
  • 教學研討| 6.4.3.2正弦定理(2019版新教材)
    由於涉及三角形的邊、角關係,並注意到探究餘弦定理時利用的是向量方法,因而教科書仍然採用向量方法來研究上述關係,以此體現向量的工具作用.探究過程中,關鍵在於闡明「過點A作與向量AC垂直的單位向量j」的思維過程.教科書中的「思考」及其相應說明,正是為揭示這一思維過程而設計的,教學中應當引起注意。
  • 教學研討|2.1.3 相等向量與共線向量
    ▍來源:網絡研討素材一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理解並掌握相等向量、共線向量的概念。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發現、歸納、類比得出相等向量的概念,體會數形結合思想。學生通過親自動手作圖得到共線向量的概念,體驗概念的形成過程。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經歷概念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及嚴謹、認真、細緻的思維品質。
  • 教學研討|3.1.5 空間向量運算的坐標表示
    研討素材一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掌握空間向量的加減、數乘、數量積運算的坐標表示以及平行向量、垂直向量坐標之間的關係;2、掌握向量長度公式、兩向量夾角公式(二)過程與方法:1、通過類比平面向量運算的坐標表示得到空間向量運算的坐標表示,掌握其運算規律,並滲透類比的思想;2、通過例題和練習讓學生掌握用坐標法解決立體幾何問題的一般步驟,體會向量法在研究空間圖形中的作用,培養其空間想像能力和幾何直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