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學研討|2.1 平面向量的實際背景及基本概念
二、教學目標設置1.了解向量的實際背景,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向量的幾何表示;2.掌握向量的模、零向量、單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線向量等概念;並能弄清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線向量的關係3.經歷平面向量及其相關概念的形成過程
-
教學研討|6.1平面向量的概念(2019版新教材)
向量的實際背景與概念,向量的幾何表示,相等向量與共線向量. 基於以上分析,可以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向量的概念,向量的幾何表示,相等向量和共線向量的概念. 二、目標和目標解析 1.目標 (1)了解向量的實際背景,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向量的幾何表示.
-
教學研討|3.1.2 空間向量的數乘運算
研討素材一1教學目標本節課要求學生掌握空間向量的數乘運算的定義和運算率,了解共線向量,共面向量的意義,掌握它們的表示法,並能理解共線向量和共面向量的定理及推論,並能應用它們來證明空間向量的共線和共面問題
-
教學研討|2.2.3向量數乘運算及其幾何意義
研討素材一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通過實例,掌握向量數乘運算,理解其幾何意義。教學時先從《朗讀者》節目的主題遇見引入實數和向量的遇見,然後從110米跨欄比賽抽象出物理背景,引入數乘運算,充分展現了向量數乘運算的現實意義。實數與向量的乘積,仍然是一個向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特別是方向與已知向量是共線向量,進而引出共線向量定理。共線向量定理是本 章節中重要的內容,應用相當廣泛,且容易出錯。尤其是定理的前提條件:向量ar 是非零向量。
-
教學研討|2.1 平面向量的實際背景及基本概念·教案·課件
1、知識與技能:了解向量的實際背景,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向量的幾何表示;掌握向量的模、零向量、單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線向量等概念;並會區分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和共線向量。 1.通過實例,利用平面向量的實際背景以及研究平面向量的必要性,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以及確定平面向量的兩個要素,搞清數量與向量的區別. 2.理解自由向量、相等向量、相反向量、平行向量等概念,並能判斷向量之間的關係,並會辨認圖形中的相等向量或作出與某一已知向量相等的向量. 3.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根據平面向量的兩個要素加以研究向量的關係,揭示向量可以平移這一特性.理解並掌握向量、零向量、單位向量
-
教學研討|2.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來源:網絡研討素材一一、教材分析: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與坐標運算」是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4中第二章第三節的教學內容,共需2個課時。為此,對於「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與坐標運算(第1課時)」的教學應特別關注如下兩點。首先,要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之所以為「基本」的意義與作用,通過幾何作圖與歸納探究,經歷定理的形成過程,在向量的形象化到數量化的轉化過程中認識「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是實現向量由幾何形式過渡到代數形式的重要橋梁。
-
教學研討|2.2.1 向量加法運算及其幾何意義
(二)知識層面1.學生初中已經學習過有理數加法、減法等運算並掌握了它們的運算率;2.掌握了向量、零向量及其共線向量的定義.(三)能力層面1.具有物理學習中的力的合成基礎;2.具有一定的數形結合和類比思想的基礎.
-
教學研討|3.1.1 空間向量及其加減運算
研討素材一一、新設計本節課是普通高中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選修2-1)中第三章《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第一節「空間向量及其加減運算」。五、教學過程:研討素材二一、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經歷向量及其運算由平面向空間推廣的過程;(2)理解並掌握空間向量的概念,掌握空間向量的集合表示法和字母表示法
-
教學研討|2.2.3 向量數乘運算及其幾何意義
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通過實例,掌握向量數乘運算,理解其幾何意義。(2)理解向量共線定理,熟練運用定義、運算律進行有關計算,能夠運用定理解決向量共線、三點共線、直線平行等問題。教學時先從《朗讀者》節目的主題遇見引入實數和向量的遇見,然後從110米跨欄比賽抽象出物理背景,引入數乘運算,充分展現了向量數乘運算的現實意義。實數與向量的乘積,仍然是一個向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特別是方向與已知向量是共線向量,進而引出共線向量定理。共線向量定理是本 章節中重要的內容,應用相當廣泛,且容易出錯。尤其是定理的前提條件:向量ar 是非零向量。
-
教學研討|2.3.4平面向量共線的坐標表示
研討素材一方案一三維目標1.通過經歷探究活動,使學生掌握平面向量的和、差、實數與向量的積的坐標表示方法.理解並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標運算以及向量共線的坐標表示2.引入平面向量的坐標可使向量運算完全代數化,平面向量的坐標成了數與形結合的載體.3.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要形成見數思形、以形助數的思維習慣,以加深理解知識要點,增強應用意識.重點難點教學重點:平面向量的坐標運算.
-
教學研討|2.2.2 向量減法運算及其幾何意義
一、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教學目標應體現學生學會知識與技能的過程也同時成為學生學會學習,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新課標要求:藉助向量加法運算及相反向量的概念,理解向量減法的運算其幾何意義。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及本節課的教學要求,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1.掌握相反向量的概念,通過類比數的運算理解向量減法的定義,並掌握作兩個向量的差向量的方法。
-
教學研討|3.1.5 空間向量運算的坐標表示
研討素材一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掌握空間向量的加減、數乘、數量積運算的坐標表示以及平行向量、垂直向量坐標之間的關係;2、掌握向量長度公式、兩向量夾角公式(二)過程與方法:1、通過類比平面向量運算的坐標表示得到空間向量運算的坐標表示,掌握其運算規律,並滲透類比的思想;2、通過例題和練習讓學生掌握用坐標法解決立體幾何問題的一般步驟,體會向量法在研究空間圖形中的作用,培養其空間想像能力和幾何直觀能力.
-
教學研討| 6.2.1 向量的加法運算 (2019版新教材)
建議用4課時.第1課時:向量的加法;第2課時:向量的減法;第3課時:向量的數乘運算;第4課時:共線向量與向量數乘運算的關係. 定義了平面向量加法、減法和向量數乘運算(即向量的線性運算),不僅擴充了運算對象,使學生認識到運算的形式在不斷發展,而且為向量的應用奠定了基礎,運用向量運算可以把平面圖形的性質轉化為向量的運算體系.如,向量的加法用幾何語言來講就是「三角形法則」或「平行四邊形法則」,向量數乘是一類共線向量的幾何特徵的代數表示.共線向量定理為本章的另一個核心內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奠定基礎.
-
教學研討|2.5.2 向量在物理中的應用舉例
研討素材一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通過力的合成與分解的物理模型,速度的合成與分解的物理模型,掌握利用向量方法研究物理中相關問題的步驟2.過程與方法:經歷以向量和向量的運算為工具解答物理問題的過程。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具體問題的探究解決,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提高應用數學的能力.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養成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善於發現物理及其他科目中的數學及思考領悟各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繫的良好習慣.
-
教學研討| 6.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2019版新教材)
以向量的線性運算為基礎,學習平面向量基本定理,進而學習向量的坐標表示與運算.讓學生感悟平面向量是體現「形」與「數」融合的重要載體,感受向量方法的力量. 基於以上分析,可以確定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平面向量運算的坐標表示.
-
人工智慧數學基礎-線性代數1:向量的定義及向量加減法
1.3、向量的屬性及自由向量向量規定了方向和大小,常用一條有向線段來表示,有向線段的長度表示向量的大小,箭頭所指的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長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向量a與b相等,記作a=b。零向量與零向量相等。當用有向線段表示向量時,起點可以任意選取。
-
教學研討|2.4.2 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坐標表示、模、夾角
研討素材一一、教學目標1、掌握數量積的坐標表示,會進行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坐標運算。2、能運用數量積的坐標表示求兩個向量的夾角,會用數量積的坐標判斷兩個平面向量的垂直關係,會用向量的坐標表示向量的模。3、能用所學知識解決有關綜合問題。
-
教學研討|2.4.2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坐標表示、模、夾角 ·教案·課件
研討素材教學分析平面向量的數量積,教材將其分為兩部分.在第一部分向量的數量積中,首先研究平面向量所成的角,其次,介紹了向量數量積的定義,最後研究了向量數量積的基本運算法則和基本結論;在第二部分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坐標表示中,在平面向量數量積的坐標表示的基礎上,利用數量積的坐標表示研討了平面向量所成角的計算方式
-
挖掘三點共線向量等式所隱藏的兩個結論 簡解一道向量題
挖掘三點共線向量等式所隱藏的兩個結論簡解一道向量題浙江省平陽中學 洪一平甘肅省蘭州市 王 冰解法3:對已知向量等式兩邊點乘向量BC求解思路二 從題根三點共線的充要條件入手求解解法4:從平面向量共線定理和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入手求解
-
高中數學《平面向量的概念》微課精講+知識點+教案課件+習題
通過對生活中力、速度、位移等的分析,了解平面向量的實際背景;2. 理解向量的意義及幾何表示;3. 掌握相等向量與共線向量的意義.二、教學重難點1. 教學重點掌握向量、相等向量、共線向量的概念及向量的幾何表示.2. 教學難點對共線向量的理解及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