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研討|2.2.1 向量加法運算及其幾何意義

2021-02-19 陽光備課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是普通高中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必修4)中第二章《平面向量》第二節「平面向量的線性運算」的第一課時.

向量是近代數學中重要和基本的數學概念,它是溝通代數、幾何、三角的一種工具,其工具作用主要體現在向量的運算方面,向量的加法運算是向量運算的基礎.平面向量的加法運算是通過類比數的加法,以位移的合成、力的合力等兩個物理模型為背景引入的.向量的加法不同於數的加法,運算中包含大小與方向兩個方面,向量加法的法則是通過畫圖得到的,從這個角度來看,研究向量加法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種突破.是學習向量的減法、數乘以及平面向量的坐標運算等內容的知識基礎,為進一步理解其他的數學運算(如函數、映射、變換、矩陣的運算等等)創造了條件,向量的加法在這裡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不斷與數進行類比,學習向量加法及其幾何性質,充分體現了類比思想在研究問題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向量加法的定義與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則與平行四邊形法則及其幾何意義,以及利用法則作兩個向量的和向量,體會類比思想在研究問題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學目標設置

1.使學生經歷從物理模型抽象為數學問題的過程,掌握向量的加法定義,會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則和平行四邊形法則作出兩個向量的和向量;掌握向量加法的運算律,並會用它們進行向量計算;通過類比猜想、作圖驗證掌握向量加法的相關性質;通過數學建模解決實際問題.

 2.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掌握通過類比思想提出猜想,並給予證明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體會數形結合、分類討論等數學思想方法,進一步培養學生歸納、類比、遷移能力,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

3.在數學建模過程中,經歷運用數學來描述和刻畫現實世界的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個性品質.

三、學生學情分析

(一)學生程度

我所授課的對象是天津市楊村一中的學生.學生的水平相對較高,基礎知識掌握得較好,學生的理解能力比較強.雖然初中已經經歷了有理數加法的學習,但是對向量的學習還處於初期階段,一些數學方法和數學思想的掌握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二)知識層面

1.學生初中已經學習過有理數加法、減法等運算並掌握了它們的運算率;

2.掌握了向量、零向量及其共線向量的定義.

(三)能力層面

1.具有物理學習中的力的合成基礎;

2.具有一定的數形結合和類比思想的基礎.

根據以上三個方面的分析,在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的條件下,學生可以自主完成求不共線的兩個非零向量的和的作圖,部分同學能夠注意到零向量與數零的區別以及共線的兩個向量的和的求法。但有些學生對平移向量依然在原圖上處理,極易造成圖形混亂。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需要老師的引導和幫助。

教學難點: 理解向量的加法法則及其幾何意義,向量加法運算律的作圖證明;數的加法對向量加法的負遷移,造成向量加法的意義的理解困難。

四、教學策略分析

1.《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倡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相對比較強的特點,以問題串驅動整個課堂的進行,採用啟發、引導、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2.為了更直觀、形象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藉助多媒體或實物投影儀等信息技術手段,通過圖形的動態演示,變抽象為直觀,為學生的數學探究與數學思維提供支持.

3.數學是一門培養重要思維的學科.因此本堂課我採取了「開放型探究式」教學模式,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精神.從問題提出到問題解決都竭力把探究問題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操作實驗、直觀感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全面參與、全員參與、全程參與,真正確立其主體地位.而教師作為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及時給予點撥和糾正.

五、教學過程

關注公眾號:陽光備課 

關注公眾號:陽光備課

龍星餘

 

一、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1、通過實例引入,了解向量加法的物理背景,能夠用自己的話說出向量加法的定義,並理解向量加法的幾何意義;2、掌握向量加法運算的三角形法則和平行四邊形法則,能夠根據題設條件,靈活運用這兩個法則求解向量的加法運算;3、能夠區別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則和平行四邊形法則的適用條件。

過程和方法:

1、通過動畫演示物理中位移的合成方法,引入向量加法的概念,引導學生發現向量加法運算的三角形法則;2、通過直尺作圖,鍛鍊學生的動手能力;

3、通過學生主動參與小教師活動,促進師生交流,使課堂更加活躍;4、通過微課,鼓勵學生在課後繼續參與到課堂知識探究中,實現課堂延伸。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通過演示位移合成的實例,讓學生初步體會到學科知識間的聯繫;2、通過運用三角形法則解決平行四邊形法則,體現數學解題的「化歸思想」;

3、通過利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則解決兩個共起點的非零向量的加法運算,讓學生經歷運用舊知解決新知的過程,感受到數學的化歸思想,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遷移能力;

4、通過小組分組交流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體合作意識。

二、學情分析

知識基礎:

1、學生能熟練進行實數的簡單運算;

2、學生在物理學科中已學習了位移和力的合成方法,具備了學習向量加法運算的物理背景;3、學生在平面向量第一節中,已學習了向量的幾何表示法以及幾類特殊的向量,即零向量、單位向量、共線向量、相等向量等概念。

認知能力:

1、學生能夠聯繫已有的位移、力的合成等知識,理解向量的加法運算;2、學生具備一定的數形結合能力與類比轉化思想,能夠將新知與舊知進行一定的聯繫。

學習動機分析:

1、學生了解了平面向量加法運算的物理背景,對該問題在數學學科的運用具有一定的好奇心,有躍躍一試的渴望;

2、學生已具備位移的合成知識,對學好平面向量的加法運算具有很強的自信心,渴望學好平面向量相關知識。

三、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會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則和平行四邊形法則求兩個向量的和向量。

教學難點:

理解向量加法的定義。

四、教學過程

關注公眾號:陽光備課

關注公眾號:陽光備課

關注公眾號:陽光備課

相關焦點

  • 教學研討|2.2.3向量數乘運算及其幾何意義
    研討素材一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通過實例,掌握向量數乘運算,理解其幾何意義。四、教學過程研討素材二一、 設計思路 向量的數乘運算,其實是加法運算的推廣及簡化,與加法、減法統稱為向量 的三大線性運算。
  • 教學研討|2.2.2 向量減法運算及其幾何意義
    一、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教學目標應體現學生學會知識與技能的過程也同時成為學生學會學習,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新課標要求:藉助向量加法運算及相反向量的概念,理解向量減法的運算其幾何意義。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及本節課的教學要求,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1.掌握相反向量的概念,通過類比數的運算理解向量減法的定義,並掌握作兩個向量的差向量的方法。
  • 教學研討|2.2.3 向量數乘運算及其幾何意義
    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通過實例,掌握向量數乘運算,理解其幾何意義。(2)理解向量共線定理,熟練運用定義、運算律進行有關計算,能夠運用定理解決向量共線、三點共線、直線平行等問題。,其實是加法運算的推廣及簡化,與加法、減法統稱為向量 的三大線性運算。
  • 教學研討| 6.2.1 向量的加法運算 (2019版新教材)
    基於以上分析,可以確定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向量的加、減運算,運算規則及其幾何意義;向量數乘運算,運算規則及其幾何意義. 二、教學目標及目標解析 1.目標 (1)藉助實例和平面向量的幾何表示,掌握平面向量加、減運算及運算規則,並理解其幾何意義.
  • 教學研討| 7.2 複數的四則運算(第1課時)(2019版新教材)
    通過這種比較,加深理解,淡化記憶,提升學生的數學運算素養. 複數加法和減法的幾何意義是藉助複數的幾何意義以及向量加法和減法的幾何意義得到的,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複數與複平面內以原點為起點的平面向量一一對應;二是向量加法和減法的坐標形式及其幾何意義;三是複數的加法和減法的運算法則.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形結合以及類比的數學思想,感受普遍聯繫的唯物主義觀點,提升學生的直觀想像素養.
  • 教學研討|3.1.1 空間向量及其加減運算
    研討素材一一、新設計本節課是普通高中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選修2-1)中第三章《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第一節「空間向量及其加減運算」。2、引導學生藉助空間幾何體理解空間向量加減運算及其運算律的意義。(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培養學生的類比思想、轉化思想,培養探究、研討、綜合自學應用能力。2、培養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能藉助圖形理解空間向量加減運算及其運算律的意義。
  • 教學研討|2.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來源:網絡研討素材一一、教材分析: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與坐標運算」是人教版高中數學必修4中第二章第三節的教學內容,共需2個課時。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並未將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學習置於教學的中心,在對定理進行「平鋪直敘」後,即將教學「重心」快速轉向坐標的表示與運算。究其原因,是教師認為坐標運算更為重要,對基本定理的理解不到位,對定理所蘊涵的思想內涵領悟不足,教學立意不高。尤其是在解決平面向量的有關問題時,許多學生就會偏向於代數解決(坐標化),有時會由於代數推理能力的不足,半途而廢。
  • 向量數乘運算及其幾何意義
    一、向量的數乘運算的定義:1.定義:一般地,我們規定實數λ與向量a的積是一個向量,這種運算叫做向量的數乘,記作λa.2.特別地,我們有(-λ)a=-(λa)=λ(-a),λ(a-b)=λa-λb二、共線向量與向量的線性運算1.共線向量定理向量a(a≠0)與b共線,若且唯若有唯一一個實數λ,使得b=λa
  • 教學研討| 7.1.2複數的幾何意義(2019版新教材)
    複數的幾何意義讓「神秘」的複數得以直觀呈現,在對複數的幾何意義的探究過程中,可以提升學生的邏輯推理、直觀想像素養. 基於以上分析,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複數的幾何意義和在複平面內表示複數.  二、目標和目標解析  1. 目標 (1)理解複數的幾何意義. (2)在複平面內表示滿足一定條件的複數.
  • 教學研討|3.1.2 空間向量的數乘運算
    研討素材一1教學目標本節課要求學生掌握空間向量的數乘運算的定義和運算率,了解共線向量,共面向量的意義,掌握它們的表示法,並能理解共線向量和共面向量的定理及推論,並能應用它們來證明空間向量的共線和共面問題
  • 【考點28】向量的加法與減法運算,熟練運用三角形法則和平行四邊形法則
    (1)了解向量的實際背景.(2)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理解兩個向量相等的含義.(3)理解向量的幾何表示.2.向量的線性運算(1)掌握向量加法、減法的運算,並理解其幾何意義.【考點28】向量的加法與減法運算,熟練運用三角形法則和平行四邊形法則(2)掌握向量數乘的運算及其幾何意義,理解兩個向量共線的含義.(3)了解向量線性運算的性質及其幾何意義.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標表示(1)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義.
  • 教學研討| 6.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2019版新教材)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與坐標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法、減法、數乘和數量積運算的坐標表示. 基於以上分析,可以確定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平面向量運算的坐標表示. 二、目標和目標解析 1.目標 (1)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其幾何意義. (2)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坐標表示.
  • 【考點31】有關向量投影的運算
    (2)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理解兩個向量相等的含義.(3)理解向量的幾何表示.2.向量的線性運算(1)掌握向量加法、減法的運算,並理解其幾何意義.【考點28】向量的加法與減法運算,熟練運用三角形法則和平行四邊形法則(2)掌握向量數乘的運算及其幾何意義,理解兩個向量共線的含義.
  • 教學研討|3.1.5 空間向量運算的坐標表示
    研討素材一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掌握空間向量的加減、數乘、數量積運算的坐標表示以及平行向量、垂直向量坐標之間的關係;2、掌握向量長度公式、兩向量夾角公式(二)過程與方法:1、通過類比平面向量運算的坐標表示得到空間向量運算的坐標表示,掌握其運算規律,並滲透類比的思想;2、通過例題和練習讓學生掌握用坐標法解決立體幾何問題的一般步驟,體會向量法在研究空間圖形中的作用,培養其空間想像能力和幾何直觀能力.
  • 高中數學,向量數乘運算及其幾何意義重難點題型「舉一反三系列」
    向量是有大小和方向的.向量數乘運算的幾何意義是:把向量沿著原方向(用正數數乘向量)或反方向(用負數數乘向量)伸長或縮短,特別注意的是0數乘向量得到零向量.#高中數學天天練#向量的數乘運算,其實是加法運算的推廣及簡化,與加法、減法統稱為向量的三大線性運算.首先從加法入手,引入數乘運算,充分展現了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實數與向量的乘積,仍然是一個向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特別是方向與已知向量是共線向量,進而引出共線向量定理.共線向量定理是本章節中重要的內容,應用相當廣泛,且容易出錯.尤其是定理的前提條件:向量a是非零向量.共線向量定理的應用主要用於證明點共線或平行等幾何性質
  • 平面向量的幾類運算問題
    關鍵詞:平面向量;圖形;符號;坐標;平面幾何平面向量是代數、幾何和三角函數之間的橋梁,集數與形於一體的一種工具.從向量的運算角度看,向量具有較好的代數結構;從幾何角度看,向量是空間最基本原始的幾何量.這使得向量運算都有著其幾何意義,運算律也具有豐富的幾何內涵,如向量的加法用幾何語言描述就是三角形法則或平行四邊形法則;向量加法的交換律是平行四邊形定理的向量表述形式
  • 教學研討|2.1 平面向量的實際背景及基本概念
    二、教學目標設置1.了解向量的實際背景,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和向量的幾何表示;2.掌握向量的模、零向量、單位向量、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線向量等概念;並能弄清平行向量、相等向量、共線向量的關係3.經歷平面向量及其相關概念的形成過程
  • 教學研討|2.5.2 向量在物理中的應用舉例
    研討素材一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通過力的合成與分解的物理模型,速度的合成與分解的物理模型,掌握利用向量方法研究物理中相關問題的步驟,明了向量在物理中應用的基本題型,進一步加深對所學向量的概念和向量運算的認識.
  • 平面向量的線性運算你還會算嗎?
    二、線性運算1)向量加法運算以及幾何意義向量加法需要遵守兩條守則,求兩個向量和的運算,叫做向量的加法。①第一種求和方式就做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則。我們觀察圖像可以得到:向量加法的方向就可以看成是可以到達的地方,比如說上述的就是A到了B,發現又可以到達C,最後就等價於從A到C。①第二種求和方式就做向量加法的平行四邊形法則。
  • 教學研討|2.3.4平面向量共線的坐標表示
    研討素材一方案一三維目標1.通過經歷探究活動,使學生掌握平面向量的和、差、實數與向量的積的坐標表示方法.理解並掌握平面向量的坐標運算以及向量共線的坐標表示2.引入平面向量的坐標可使向量運算完全代數化,平面向量的坐標成了數與形結合的載體.3.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要形成見數思形、以形助數的思維習慣,以加深理解知識要點,增強應用意識.重點難點教學重點:平面向量的坐標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