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美食-小黃米,五種吃法都在這兒!
芒種,「忙」種,雖然隨著日益城市化的生活,這個節氣變得不是那麼重要,但在舊時農耕社會時,芒種可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忙碌的時節。
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芒種,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意指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
當然,古代也並非人人農忙,不用下田的「城裡人」又是如何過芒種的呢?曹雪芹是這樣描寫的:
凡交芒種節的這日,都要設擺各色禮物,祭餞花神,言芒種一過,便是夏日了,從花皆卸,花神退位,須要餞行。然閨中更興這件風俗,所以大觀園中之人都早起來了。那些女孩子們,或用花瓣柳枝編成轎馬的,或用綾錦紗羅疊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線系了。每一棵樹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這些物事……
這是古代芒種節日「送花神」,芒種時節群芳搖落、花事盡了、花神退位人們祭祀花神以示感激,並祈求來年再相會。
真是一群文藝範兒十足的古人們啊...
可惜這個文藝的節日現在已經基本被遺忘了...
古代人大開腦洞,在芒種時節開創出個「送花神」的文藝範兒節日,那我們也學習一下古人,開開腦洞想想芒種時節該忙些什麼~嗯,芒種時節就以吃吃吃來度過吧~
言歸正傳,事實上在溼熱易上火的芒種時節,通過食療來養生保健確實是非常綠色健康的方法。不過食補一定要選擇正確的食材,像漢堡炸雞那種除了增加肥肉,在養生上可絕對是有害無益的。
在這裡,小編隆重推薦芒種美食——小黃米。
小黃米又稱粟米、黃小米,素以「罕見佳餚、上乘珍品」蜚聲海內外。自古產婦、嬰幼兒、老年人、病弱者首選補品。因其營養豐富,很多地區孕婦都以小黃米為坐月子時必備的滋補佳品,因此小黃米也被稱為「月子米」。
小黃米性平,味甘。可健脾胃,有消食止瀉、益肺益氣的功效。主治陽盛陰虛,夜不得眠症。可滋補強體,可補中益氣。
話不多說,小編這就介紹五種小黃米美食的做法,大家get起來,吃吃吃~~
一、黃米丸子
1.將黃米提前一晚泡上,將糯米提前4小時洗淨後浸泡,撈出瀝乾水分待用
2.將肉餡放入碗中,調味料用筷子順一個方向攪拌上勁後,加入雞蛋清攪勻
3.用手將肉餡揉成小圓球,放入黃米中滾一滾,讓其均勻沾上一層米,並用手輕輕按壓表面,讓米粒與肉餡結合緊密些
4.做好的黃米丸子放入蒸籠中,大火蒸12分鐘,蓋蓋虛燜3分鐘即可
二、黃米粽香雞
1.黃米洗淨後,用清水浸泡一夜,瀝乾水
2.雞腿去骨切成小條,加入調味料攪拌均勻,醃製15分鐘。香菇泡發後切絲待用。新鮮粽葉洗乾淨,如果是新鮮的就入沸水鍋中煮3分鐘後,撈出,浸泡在冷水中待用
3.香菇與雞腿塊拌勻後,將黃米倒入雞塊中,再次攪拌均勻
4.粽葉的頭尾剪掉,留下中間大約15—20cm的部分,並把兩片粽葉同一個方向交疊在一起,光面朝上
5.取適量餡料放在粽葉一端,包的時候如圖示,最後將餡料用粽葉捲起呈筒狀,用棉線綁緊,放入籠屜中。(卷粽筒時,一定要從細的地方,即葉尖向葉柄方向卷過去。粽葉中間有筋,葉柄比葉尖硬,卷的方向如果相反,不容易捲起)
6.蒸鍋入水,加蓋煮沸後中火蒸製20分鐘,虛蒸5分鐘即可
三、海參小米粥
1、小米淘洗乾淨,用清水泡上;
2、蔬菜和海參洗淨,切薑絲和蔥花,海參(宮品海參)切片;
3、湯鍋放入足量的水,水沸之後放入小米,滾鍋後下海參,再次滾鍋後繼續煮上約5分鐘,其間不停用勺子攪拌;
4、加入薑絲,蓋上鍋蓋,轉最小火熬煮,期間不要打開鍋蓋;
5、大約25分鐘後,開蓋,加入1小勺濃縮雞汁,攪拌混合,大火滾煮2分鐘,最後撒上適量的鹽,加入白胡椒粉調味,滴上幾滴香油,撒上蔥花,即可關火,盛碗溫食。
四、小米南瓜紅棗粥
1.準備好原料,紅棗用剪刀剪成小碎塊,棗核丟棄;
2.南瓜切掉外皮(皮切得略厚點),隔熱水蒸熟爛;
3.碾成南瓜泥;
4.鍋中放入小米、糯米和足量的水浸泡15分鐘(水一次性加足),蓋上蓋煮;
5.水沸騰後,開蓋,放入紅棗;
6.重新蓋上蓋,此時放把湯勺在鍋中以隔開鍋與蓋,留出些空隙(為避免湯水溢出),出轉上火繼續煮;
7.每隔幾分鐘用勺子攪動一下,防鍋底粘連。當粥煮得稀稠合自己意時,放入南瓜泥(粥的稠軟度根據自己口味來定);
8.勺子慢慢把南瓜泥在粥中攪散;
9.直至南瓜泥完全融入小米粥中,表面出現粥糊時,即可關火。
五、小米蜂蜜涼糕
1、小米洗淨。
2、放入電燉鍋內膽,加水。
3、電燉鍋中加入適量水。
4、放入裝好米和水的內膽,加蓋,隔水燉煮2小時左右。
5、待米粒軟爛,出鍋。
6、用勺小心舀去表面多餘的水,攪拌均勻。
7、裝入模具,刮平表面,放入冰箱冷藏至凝固。
8、扣出,淋上蜂蜜,擺上枸杞點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