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到臺灣,首先你想到就是小吃吧,那就對了。
臺灣有「美食天堂」的美譽,這裡的小吃熔荷蘭、葡萄牙、日本、閩粵乃至大陸數十個省份及原住民美食精華於一爐,創造出享譽全球的特色美食,並以極具親和力的街邊小店和夜市形式出現,每年都吸引全世界數千萬人造訪臺灣,以為一飽口福,盡情饕餮。
Hello,大家好!我是吃貨小小編Una,每次聽到有好吃的,就會興奮到咽口水,然後就然後...
So,我必需屁顛屁顛跟著臺灣光觀局,而你需follow me!
請欣賞「遊臺灣-美食篇」視頻
1.帶著美美的遊玩心情,一大早起來,接著可吃上熱乎乎美味的早餐,滿滿的汁,贊
2.還有餐後甜點:入口即化滿滿果味的芒果刨冰
3.雖臺灣可以品嘗的菜色多元,但來到寶島怎麼可以少了臺灣菜的好滋味呢?——手路菜
手路菜?是什麼?
嘻嘻,所謂的「手路菜」是指比較費手工、需要技巧的菜色,廚師獨特的烹調手法與口味,意指「私房菜」、「特色菜」的意思!
4.牛肉大塊,湯汁濃鬱,永康街的牛肉麵一直是很多人排隊也要吃的美味。人氣最旺的兩家店分別是永康和老張,永康牛肉麵有50多年的歷史,名氣最大,《舌尖2》也增加以推薦過,饞吧!!!
5.還可以在浪漫氣氛下,吃著臺灣獨創的異國料理,配上紅酒,嗯,贊哦!
6.廚師在一塊燒熱的大鐵板上燒制各式各樣的美食,燒烤,炒青菜,甜品...樣樣都行,都是美味佳餚,一邊享受美食,一邊欣賞廚師的絕活,胃口大增,津津有味。
7.在街角的小吃攤上飄著蔥油香味,最最簡單的,沒有任何餡料的參與,只是蔥、油以及麵粉的組合,但別致的外形相信也會為你帶來獨特的味覺享受。
寒冷的時候,拿上一張蔥油餅,可暖哦,wow,I Love it.
8.迫不及待來來到這,因早已聽說臺灣原住民料理大自然風味。
香氣四溢的竹筒飯:竹筒飯,就是以竹筒蒸烤米飯而成的佳餚。竹筒,一般選擇孟宗竹、桂竹或麻竹。首先鋸下一節節的竹子,一節正好是一筒竹筒飯,竹節一端必須留有竹節,以便盛米。然後按照1∶2的比例放進糯米與清水,再用蔬菜封住竹節開口處。最後用「火」燒烤竹筒飯,待糯米熟後,再燜上15分鐘,讓竹香溢滿米飯,此時剖開的竹筒飯,其味道就更加鮮美。
純香可口的小米糕:「小米糕」的製作程序很簡單,在舂臼中放入煮熟的小米或糯米,眾人手持木杵,不斷杵鑿,直至鑿成糕狀體為止,再製成一塊塊小型的米糕。這種食物雖然味道單純、無甜無鹹,但口感卻是純香滑潤。
醇香佳釀——小米酒:原住民喝酒有一定的規矩,過去只有在重大活動(如:除溼、結婚、成年禮等)或祭儀(如:小米收穫祭、新年、狩獵祭等)時才能享用。小米酒的原料是小米或糯米,經過去殼、加糖浸泡、放入鍋中加水煮成黏稠狀、經過冷卻、發酵製造等程序,耗時約4至7天。發酵完成的小米酒酸中帶甜、香中帶醇,這種酒,雖然入口順暢,但卻是很容易喝醉的酒。
美味的烤肉和燻肉:原住民利用石板來烤肉,利用樹枝直接燻肉,他們沒有像漢人那麼複雜的人工調料,只用鹽巴塗抹在要烤的肉上,烤好的肉,味道原汁原味,即使是一般的肉類,味道也因由石板或樹枝直接烤制,而非常鮮嫩美味
石頭火鍋:阿美人的「石頭火鍋」與目前市面上的石頭火鍋有很大的不同。它是利用火烤石頭來煮熟食物。通常是先點燃柴火,再將從海邊或溪邊拾回的石頭丟進火裡,將容器中盛滿清水並放入魚蝦、貝類等海鮮食物,待石頭被火燒透後再一一置入容器中,還要不斷更換燒紅的石頭,讓清水迅速沸騰,煮熟海鮮等食物。
特色風味——飛魚:飛魚是達悟人的主食。達悟人處理飛魚有特定的規矩。要先將飛魚的魚眼挖出,魚的前後兩側各劃數刀,再從腹部將此魚切開並平攤,取出內臟。需要煮食時,必須先折斷魚翅、尾巴,合上原先切開的部分,再用繩子綁緊準備下鍋,在飛魚未下鍋煮食前,千萬不能先蓋鍋蓋,這樣會不吉利的,一定要等飛魚全部放入鍋內後,鍋蓋才可以蓋上。需要曬乾的飛魚,必須先用清水洗淨再抹上鹽巴,用繩子穿過魚眼並綁好,掛在飛魚架上曬乾。據說,晾曬飛魚的架子上的木條必須成井字形,由誰去把飛魚掛在木架上也都有限制。所有在該年度飛魚季捕獲的飛魚,一定要在10月15日之前吃完。若還有剩下的飛魚乾則要全部丟掉。另外,餐具的選用、哪個月份不能曬飛魚、是男性或婦女負責烹煮、哪些魚種可以混合或單獨煮食等,一切必須依循傳統。
必不可少的芋頭、地瓜:達悟人傳說中說,芋頭是被兩個年輕人在某棵大樹的腐爛洞穴中發現的,後來經過年輕人的祖父檢驗,認定為「芋頭」,並且播下幼苗種在水中,發芽生根茁壯繁衍。至於「地瓜」,有人說它並不是本地的作物,而是漂洋渡海而來的植物。最先發現它們的,也是兩個姐妹。相傳這個最早被發現的地瓜的品種,表皮是紅色的,裡面的肉質是白色的。芋頭是達悟人的傳統主食。加水煮食芋頭與地瓜,是族人最常採用的煮食方式。在宴會、男人出海捕魚或慶祝活動時,婦女就會煮芋頭或者製成芋頭糕或地瓜漿。
9.筒仔米糕是一樣常見於臺灣各地的糯米類小吃,與油飯類似,但卻是在竹筒或鐵罐中炊煮而成,口味濃鬱。
它是有歷史的,相傳在蘇東坡的《仇池筆記》中,就已經有筒仔米糕的記載,但當時的名稱為「盤遊飯」。
10.客家人是臺灣的四大遊群之一,便你會吃到臺灣的傳統客家小吃——客家粿,與與糯米餈相似。客家人每逢節慶都會做茶粿招呼客人議事友好,味道分鹹、甜兩種(也可根據不同口味調製餡料)。
11.口渴啦,來杯奶茶,全稱臺灣珍珠奶茶,又稱為波霸奶茶,是臺灣最具知名度的茶飲品之一,流傳悠久。
珍珠奶茶一般使用較大顆粒的粉圓,烹煮後的直徑約在7毫米以上,否則直徑太小時很容易滿嘴珍珠,也不方便吞咽咀嚼。但大多數的珍珠奶茶商家仍有提供小顆粉圓的珍珠。當然也有一種「琥珀珍珠」這種珍珠是用100%的紅糖來做的,爽歪歪~
12.頂級麻辣鴛鴦鍋——太和殿。太和殿在我心中是臺灣火鍋界的一朵奇葩,也是臺灣人心中的火鍋界LV,從口味、服務、環境到食材,都沒得挑。營業20年至今,不僅普通人愛吃,更是許多國內外的明星商貴雲集之所。當然,明星什麼的有時候也不靠譜,耳聽為虛嘴嘗才實,我吃過一次就徹底愛上了——火鍋界的LV實至名歸。
13.燒肉粽是臺灣的一首歌,也是臺南的一項名小吃,燒肉粽用料講究,滿口海味,蒸煮時滿屋的肉香,把人饞得夠嗆⋯是是當時慶祝家人佳節團聚時,才會端上桌的,有著滿滿豐富用料的大肉粽。
碗粿,又稱碗糕,是流行於華南、粵東、臺灣等地的米食製品。早期農業社會只有在來米沒有蓬萊米,在經濟與物資缺乏的年代裡,碗粿便是在大家的巧思下所誕生的點心,後來這個點心幾乎都是用「碗粿」來當容器,所以便稱之為「碗粿」了。 臺灣臺南縣麻豆鎮製作的麻豆碗粿,因料好實在,遠近馳名。
14.臺式馬卡龍,馬卡龍又稱作瑪卡龍、法式小圓餅,這是一種用蛋白、杏仁粉、白砂糖和糖霜所做的法式甜點,通常在兩塊餅乾之間夾有水果醬或奶油等內餡。它的由來可追溯至19世紀的杏仁小圓餅。
15.辦桌是「辦一桌菜宴客」的意思,是古代田席之遺風,多用之於婚喪節慶,為臺灣民間十分流行的宴席方式。民間為慶祝神明生日、廟會大拜拜、婚喪喜慶、甚至候選人拉票造勢,常會請來外燴大廚師選用高檔食材,烹調過程繁複的大菜,如紅鱘米糕、樹子鱖魚、菊花藍斑等。一般說來,辦桌的特色是經濟實惠、豐盛大方,通常為一桌十二道的菜色,從涼菜、熱菜到湯品、甜點;飯後,主人還會殷勤地招呼帶「菜尾」(剩餘的菜餚),讓沒有到場的人分享餘餚。
吃飽飽,歇一歇,跑一跑
16.鱔魚面是江南地區非常經典的漢族麵食小吃。把鱔魚洗淨粘液,先對半再切小段,韭黃切小段。用3大匙爆炒鱔魚,並加入所有調味料炒勻,然後放入義大利麵同炒。最後放入韭黃,炒勻即可盛出。從日據時代開始,在臺灣開業的第一代是廖家三兄弟,而這家就是第一代的廖炳南師傅創始,一直到現在的第三代鱔魚廖,至今應該已經有九十多年的時間,近百年的老臺南味。
即使超重也要吃,吃飽才有力氣減肥啦
17.在臺灣,包子不僅是美食,還有一份特殊年代的集體記憶——眷村生活,因為各種風味的包子最早就出自於眷村。雖然眷村已經遠離當下的生活,但各地的眷村博物館都仍記錄著當地最有名的牛肉麵店、包子店。
臺灣人愛用「臺灣之光」這個詞,但過去都是用來形容李安、林書豪這些明星們,包子也成為「臺灣之光」還是本周的事情。被如此稱讚的包子產於宜蘭一家50年的包子鋪,老闆林志鴻認為他們的包子用料很實在,做的很認真,一直「當成自己家人要吃的在做」。為了證明自家的包子與眾不同,老闆不怕「洩露天機」,向前來採訪的臺灣記者顯示包子的製作過程:包子皮的中間要厚一點,現殺現送的豬肉做成餡後冷凍24小時後再包,這樣調的味兒才會充分發揮出來,面用老麵團發酵一天,比用酵母粉發酵多了面香。這家的包子每個10元新臺幣,現蒸現賣,每天定量,來晚了吃不到,有臺北人特意開車到宜蘭吃包子,認為這家包子「很香,皮很薄肉又很多,不會很油膩,吃起來很爽口」,吃完了還要給同事鄰居帶買回一大包。現在,包子店已開通了網購,網絡訂單接不完。「臺灣之光」可不是媒體說說而已,宜蘭市長已經把寫著「臺灣之光」的匾額送到了包子鋪。這家店已經開了50年,現在的老闆是第四代,就衝著小店的這份堅守與執著,也當得起「臺灣之光」吧?
18.臺灣知名安薇塔英式下午茶,安薇塔就是這樣一家讓我第一眼見到就愛上的茶屋,歐式的環境、精緻的瓷器、特製的茶品。我和友人就是在一個安靜的下午來到了復興中路的思南公館,感受著英式的下午茶文化,品鑑著牆上的精美圖片,吃著司康餅,輕啜甜蜜芬芳的維多利亞玫瑰水,肆無忌憚地暢想談笑。
傳說手工煎餅是三國時期諸葛亮發明的,是不是也流傳到了寶島呢?脆噠噠~
19.彰化肉圓是臺灣彰化縣的特產,據傳是由位於彰化市的一名肉圓攤業者吳許水桃所創。肉圓外皮多以甘薯粉製作,內餡視各家口味不同而有差異,但多數店家用豬後腿肉製成的絞肉,佐以香菇為主。 調理方法先將肉圓連同容器放入蒸籠蒸熟,固定外型,待食用時,再油炸而成。
20.當天晚上或深夜宰殺,上午就能拿到的「新鮮牛肉」是臺灣人所說的「溫體牛肉」。溫體牛肉吃的就是「新鮮」,也就是因為夠新鮮並且沒有經過冷藏或冷凍的保存或運送,所以肉質本身的鮮甜度和嫩度都還是保持,吃起來是鮮嫩又多汁。只要是經過冷藏或冷凍,哪怕沒有完全凍上,肉的蛋白質和菌都會發生変化,肉質會開始僵硬,如果再沒有做保水處理,凍貨更容易把肉裡的水份抜出來,使得肉質失水,這也就是為什麼冷藏的肉用袋子或保鮮膜保存,而冷凍的肉大多使用真空袋保存,就是為了不讓水份因為冷凍而流失。講回「溫體牛肉」,臺灣人最愛吃溫體牛肉的先趨非臺南人莫屬,臺灣至今一些重要的屠宰場都在臺南的善化和鹽水,所以臺南人佔取得美味便利的條件,吃起了臺南最著名的「牛肉湯」,清一色都使用溫體牛,這種風氣就如同北方餃子館裡的餃子都得現包現賣一樣。溫體牛肉和一般牛肉的吃法差不多,只是溫體牛做出來的口感和滋味更好。而臺南人更喜歡原味,以牛骨湯和中藥材熬煮的清湯,把新鮮的溫體牛肉片衝至八分熟或涮至八分熟最好。臺灣人還喜歡用沙茶和芥蘭菜一起炒溫體牛肉片,也是非常深得臺灣人口味的一道菜。
21.由新加坡BreadTalk®集團在臺灣首創的「寶島冰果室」,走的是復古的冰果室路線,所販賣的飲料與甜品也充滿古早味,而且和從前的人一樣,堅持天然、絕不添加人工物料。以「誰說在美食街裡都得花大錢才喝得到新鮮的果汁」的概念為出發點,寶島冰果室走的是物美價廉、新鮮又美味的路線,採用臺灣本土生產的季節水果製作果汁,宛如日本料理般注重季節感,讓客人喝到最當季的營養果汁。產地直送的各式水果,琳琅滿目地擺在攤位上,客人點單後直接取用現打,新鮮看得到。而最特別的是,還能自行挑選喜愛的水果種類,量身打造出一杯專屬於你的新鮮果汁。甜點部分,也瀰漫著濃濃的古早味,傳統的薑汁西紅柿盤、燒仙草,絕對能喚起你兒時的回憶。
22.大概蝨目魚煮的湯會變成乳白色,臉頰亦呈乳白,英文名字叫「牛奶魚」(Milkfish),臺灣人又稱「蝨目仔」、「安平魚」、「海草魚」、「殺目魚」、「國姓魚」,其身世還連接著鄭成功來臺的傳說。蝨目魚是臺灣最重要的養殖魚類之一,養殖面積最廣、產量最高,可謂南臺灣的家魚。臺灣人治蝨目魚的方法,一是幹煎,二是煮薑絲清湯。前者常見於臺菜館,後者多在路邊攤。臺南人治魚皮,有時會裹上一層魚漿,煮羹湯,配油條。蝨目魚除了腮和膽,全身都是好材料,都能治成精緻佳餚。蝨目魚肚油脂豐厚,魚刺少,可謂精華部位。魚肚口感最佳並非清煮,而是幹煎或三杯,令油脂更香甚至顯得有點酥,許多大飯店的臺菜料理常見幹煎蝨目魚肚,成為招牌名菜。蝨目魚頭適合煮清湯,或用漬鳳梨、蔭豉、破布子、醃瓜來滷。
23.在臺灣,除了要去遊山玩水,如果想體驗臺灣當地人的生活,一定要去的地方就是夜市。在臺灣,人們吃完晚飯後逛逛夜市,吃各種小吃、甜品、飲料,還可以買女生喜歡的各種日韓的小玩意。這邊的夜市密度之大、內容之豐富、人氣之旺盛,簡直是已經形成了臺灣獨有的一種文化,融入了每一個臺灣人的生活中。
臺灣夜市是臺灣草根飲食文化的薈萃地。若想多快好省地瀏覽臺灣美食,夜市是必修的一門功課。各大夜市中,不僅有享譽國際臺灣美食小吃,也有內地的各地風味,還有世界各國的美食文化,甚至有精美手工珍奇商小品等,在臺灣各大夜市中都能一覽無餘。
那就給大家說說臺灣十大夜市吧
臺北士林夜市
臺灣十大特色夜市之臺北士林夜市:揚名國際
臺北士林夜市吃透透
士林夜市是臺北市範圍最大的夜市,也是觀光客造訪臺北必到之地。士林夜市最為著名的莫過於多樣的美食小吃,可說是臺灣美食大集合,像金黃色的超大雞排,香噴噴的「豪大大雞排」外脆內嫩;吃上癮的「10元串烤」;香氣四溢的「士林大香腸」;會噴湯汁的「上海生煎包」;包著滿滿紅燒肉、蛋酥的「潤餅卷」;甜甜鹹鹹的「大餅包小餅」,嚼勁十足;熱騰騰的「藥膳排骨湯」補補身子;特有的生炒花枝、青蛙下蛋、三兄弟豆花、蔥油餅、炒蟹腳等,都是 令人直吞口水的美食小吃,讓人駐足不前、流連忘返。
臺中逢甲夜市
臺灣十大特色夜市之臺中逢甲夜市:臺灣夜市發源地
逢甲夜市,位於臺中市西屯區文華路,為固定觀光夜市,內含191家攤位,內容多元,除各國美食之外,臺灣小吃更是豐富,吸引各地旅客到訪親身體驗中臺灣夜市生命力。俗擱大碗的各式創意小吃,世界各地不一樣的著名甜點,想得到通通都有,並會有意外的驚喜。全臺知名創意小吃大都源自逢甲夜市的創意,例如章魚小丸子、懶人蝦、魚要醬吃、巧蕉王、巨無霸臭豆腐、傳統古早味大腸包小腸、逢甲特大雞排等大家耳熟能詳的特色小吃,真的讓遊客大喊到「逢甲夜市一遊不虛此行,不虛此行啊」。
嘉義文化路夜市
臺灣十大特色夜市之嘉義文化路夜市:乾淨整潔的文化路夜市
文化路夜市的攤店內用餐環境乾淨整潔之外,好吃的美食也不缺。像是經營30多年的郭家粿仔湯、阿本海產粥、阿林蚵仔煎、達文化生炒鴨肉粳,都深受本地人及觀光客喜愛。另外,夜市緊鄰文化公園,還貼心設有無障礙空間步道,如果吃飽撐著還可以來公園逛逛,實在是休憩的好去處。
臺南花園夜市
臺灣十大特色夜市之臺南花園夜市:網絡好口碑
網絡上關鍵字「十大夜市第一名」、「花園夜市」處處都是對花園夜市的熱愛和好口碑。經由網絡及電視媒體大力傳播後,已成為臺南市夜市的代名詞,隨處可見成群的遊客造訪嘗鮮。夜市中的著名小吃有:當天新鮮進貨現切現賣的阿美芭樂;吃完口齒留香的老字號延記臭豆腐;採用臺南產地直銷,當日現捕魚獲的四草蚵仔煎;當場現滷的二師兄滷味;樣式齊全且價錢公道的冰鎮鴨翅。以及用各式水果作成,看了令人食指大動的糖葫蘆。各式美食等你來嘗鮮!
高雄六合夜市
臺灣十大特色夜市之高雄六合夜市:走過一甲子的六合夜市
六合夜市為高雄市歷史最久的夜市,亦是島內外知名的觀光型夜市。舉凡各地介紹臺灣觀光旅遊的報導皆少不了它,從世界各地來到高雄旅遊的訪賓,多會慕名前往,感受南部地區豪情好客的夜市文化。六合夜市除了是南部地區首屈一指的夜市,還是島外遊客最喜愛的夜市第一名。六合夜市全區約有175攤,其中經營冷熱餐飲攤位即達60%,集各地風味的小吃美食都有人賣。將近30%的臺灣小吃攤已歷經三代經營,美味依舊令人垂涎,更有新一代的年輕人開創不同的營業類型,造型各異的攤車引人駐足,呈現出傳承與創新兼具的夜市。
鳳山中華街夜市
臺灣十大特色夜市之鳳山中華街夜市:逛夜市看古蹟
中華街觀光夜市位於鳳山市中華街、光遠路口,緊臨高雄捷運鳳山站2號出口,是高雄縣十分著名的觀光夜市,來往的也都是一些熱愛美食的食客老饕。夜市內愛玉冰、鹽酥雞、雞肉飯、牛肉麵、青草茶等傳統特色美食的魅力,是當地民眾的最愛,同時也是外來遊客到鳳山必定前來品嘗美食的勝地,每到假日總是吸引滿滿的人潮。到中華街除了享用美味小吃之外,周邊亦有被高雄縣政府文化局列為觀光景點的曹公圳、及平成抱臺、書院、寺廟等,古蹟林立,旅遊景點及文化特色豐富精彩。來到鳳山,除了感受夜市的熱鬧氛圍外,也可以去附近的古蹟景點參觀,充實一下人文歷史知識。
宜蘭羅東夜市
臺灣十大特色夜市之宜蘭羅東夜市:日夜皆營,全年無休
羅東夜市位處羅東鎮商圈的中心地帶,攤位的食物集傳統與現代各家小吃於一體,日夜皆營,全年無休,屬於固定式商圈經營,夜市攤位規化整齊劃一。知名度頗高的有肉羹、包心粉圓、龍鳳腿、一串心、羊肉湯、卜肉、潤餅、三星蔥油餅、冰泣淋花生卷米粉粳、糕渣、蔥包餅、宜蘭三寶冰等。上述羅東夜 市具代表性的小吃美食之外,章魚丸子、雞排、蚵仔煎、滷味、烤肉、紅豆餅、現打果汁、冰品涼飲等,在羅東夜市裡同樣可以大快朵頤一番,讓人吃得過癮!
華西街夜市
臺灣十大特色夜市之華西街夜市:帶你體驗電影《艋舺》
華西街夜市已有50多年歷史,深具鄉土文化特色。曾被電影《艋舺》劇組挑選為拍戲場景,因此深具知名度;且鄰近知名觀光景點龍山寺、清水祖師廟、剝皮寮、艋舺公園等,距離不到200公尺,步行3-5分鐘即可到達,不論是美食小吃、雜貨服飾、拜拜祈福、觀光休閒皆一應俱全,堪稱全臺北市唯一兼具文化氣息與美食雜貨的觀光夜市。夜市裡的小吃攤,各自擁有長年死忠的顧客,如生炒牛肉、北海道燙魷魚、當歸豬腳、大鼎肉羹、燒酒蝦、臺南擔仔麵 等都是當地人推的好味道。另外北港甜湯、阿猜嬤甜湯都是道地的古早味。
寧夏夜市
臺灣十大特色夜市之寧夏夜市:見證臺北歷史故事
位居於民生西路與南京西路之間的寧夏夜市,陪同大稻埕一同成長,見證臺北歷史故事,許多攤商是從老建成圓環移出來至寧夏路營業,更有許多經營超過一甲子的老字號攤家。寧夏夜市擁有多元且豐富的美味小吃,無論是臺灣古早味蚵仔煎、新疆烤羊肉串或是日式章魚燒小丸子等,應有盡有,而最著名的便是道地臺灣傳統小吃,當民眾一提及寧夏夜市,便將其與蚵仔煎、雞肉飯、燒麻糬等劃上等號,尤其是知高飯的古早味、蛋黃肉鬆芋餅與芋丸的創新以及鬍鬚張滷肉飯的故事,更令人津津樂道。
基隆廟口
臺灣十大特色夜市之基隆廟口
基隆廟口小吃美食種類多元、豐富且各有其獨特風味,尤以彈牙又充滿魚香的天婦羅、有濃濃奶油香和蟹香的奶油螃蟹、料多營養的鼎邊趖、歷史悠久的碳燒蚵仔煎、手工現做的陳記泡泡冰、以及看起來平凡無奇,卻美味無比的營養三明治。
小吃都好好吃哦!!!
22.在臺灣,幾乎沒人不知「度小月」擔仔麵,它是臺灣省臺南最有名的一道漢族面類小吃。度小月擔仔麵最獨門的配方就是特製的肉燥,只有特定傳人才能知道肉燥調配的配方和比例,加上用蝦子熬煮的湯頭,另外有一尾蝦、蒜泥、香菜相佐提味,一碗看似簡單的美味小吃,背後用心製作的過程,已在絡繹不絕的品嘗人潮和遠道而來的外地客,得到了最實質的肯定。
最後最後,覺得超有幸福感,覺得好贊贊贊......
你呢?
大多數美食,都是不同食材組合碰撞產生的裂變性奇觀。若以人情世故來看食材的相逢,有類活動促成了食物的相聚,食物的離合,也在調動著人類的聚散。西方人稱作「命運」。中國人叫它「緣分」。
您想和寶島美食來一次愉快的約會嗎?
您想和寶島美食來一次贊贊的緣分嗎?
SO要您親訪寶島,包您大呼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