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微信公號「老爸評測」的一篇文章《知名兒童手錶檢出強致癌物,超標10倍!!》,在網絡上引發「地震」。當天上午,該文閱讀量突破10萬+,不僅在各大家長群裡「炸翻了天」,為支持公號測評而開發的眾籌平臺也因太多人同時點擊而崩潰。
「無語」「痛心」「監管不嚴」……文章出來之後,引發了孩子家長們的巨大擔憂。在「老爸評測」微信群裡,一位父親激動又氣憤:「居然會這樣!兒子戴手錶時都是用嘴巴去咬(扣上)的!」一些家長憤然拆掉了錶帶,另據內部人士透露,已經有很多家長到公眾號留言要求一起聯名維權。
但南方周末記者查證,該測評可能引用標準時數據出錯,致使結論懸殊過大,但仍難掩兒童穿戴類用品健康風險堪憂的現狀。
在這篇爆文中,「老爸評測」選定了市面上排名靠前的7款兒童電話手錶品牌,3款來自家長寄樣,4款通過官網購買,檢測項目為電磁波吸收比值(SAR值)和錶帶塑料毒性(特定元素遷移、鄰苯二甲酸酯、多環芳烴)。
(微信公號「老爸評測」截圖)
根據測評結果,1號樣品兒童電話手錶的SAR值(2.12W/kg)超過了我國對行動電話電磁輻射局部暴露限值(2.0W/kg);5和6號樣品兒童電話手錶的錶帶所含的多環芳烴(英文縮寫為PAHs,一類致癌物質)超過了「歐盟的玩具標準EN71-3」,且「一個超標10倍,一個超標8倍」。
「在錶帶檢測結果出來之後,大家都不敢置信,連夜再測了一遍,但還是同樣的結果。」了解測評全過程的一名內部人士說。
(微信公號「老爸評測」截圖/圖)
(微信公號「老爸評測」截圖/圖)
南方周末記者試圖聯繫文章可能涉及的多家品牌進行採訪,其中出品小天才電話手錶的廣東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天才公司)回復南方周末記者,「老爸評測」的那篇文章連結已經被微信官方判定違規,無法查看(系統顯示該文章是由於涉嫌「誘導關注」,即文章中包含二維碼,導致被投訴違規)。對其實驗數據,小天才也並不認可。
(微信公號「老爸評測」截圖)
在小天才公司同時回復的一篇微信文章裡提到,小天才電話手錶按照德國GS標誌認證要求測試多環芳烴含量,報告顯示檢測結果完全合格,並附上了一份2017年8月7日的檢測報告,表明自己產品並無問題。南方周末記者發現,這篇《不看想不到!小天才品質是這麼煉成的!》的文章正是在8月25日,測評結果被公布的次日發出的。
而對「360兒童衛士」的微信公眾號發送「輻射」一詞,會自動回復「360兒童衛士3代通過了專門針對輻射測試的國家SAR值檢測,檢測數值遠遠低於國家標準三倍,同時低於歐盟及美國標準,家長完全可以解除輻射方面的憂慮。」同時也附上了2015年9月1日的一份檢測合格報告,報告中檢測出的最大人體輻射量為0.662W/kg,低於國家限值2W/kg。
「老爸評測」是杭州市民魏文鋒開辦的微信公眾號,他曾在政府檢驗檢疫部門工作了近十年。2015年8月25日,魏文鋒開設「老爸評測」,上線後發的第一篇題為《開學了,您給孩子買的包書膜,有毒嗎?》的文章,次日閱讀量即達10萬+,個人測評自此開始(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南方周末2016年9月報導《老爸評測與先頭遊擊隊》)。
和包書皮相關文章受到褒揚相比,手錶測試質疑頗多。
因其每款品牌都只測了一隻手錶,且來源不一。有人立刻質疑「市場上存在大量假冒產品,是否為原裝產品」「測評標準是否合理」等問題。
對此,「老爸評測」工作人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這些手錶都有購買發票,家長自己購買的憑證也都有,全是正規產品,其錶帶是用特殊螺絲固定,不可能被替換。此外,在檢測之前,實驗室會對錶帶進行清洗,而且檢測的是錶帶內的多環芳烴含量,不存在使用、運輸過程中汙染的問題。
另一個被質疑的,便是檢測操作和依據標準是否科學。
根據文章,檢測輻射量依據的標準是GB 21288-2007(行動電話電磁輻射局部暴露限值),SAR暴露限值不超過2.0W/kg。而1號樣本手錶測出來為2.12 W/kg,超標。但「老爸評測」發現,該款手錶在網站公布的送檢結果為0.662(W/kg),完全達標。
對此,從事檢測工作多年的杭州睿絲賴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孔德濤認為,輻射量檢測只做了一次,可能存在偏差,而有的儀器本身就有誤差,嚴謹的報告會測多次,給出平均值和方差,這樣比較科學。
而更引起家長關注的則是錶帶測試。根據文章顯示:錶帶的測試項目主要包括:特定元素遷移(重金屬等)、鄰苯二甲酸酯(影響生殖發育)、多環芳烴(致癌、致畸)。
「老爸評測」文章寫道,他們依據的是「德國最新GS認證的玩具標準」,多環芳烴(PAHs)含量限值為0.2mg/kg。結果5號及6號兩款手錶嚴重超標,一個為2.1mg/kg,一個為1.6mg/kg,結論是:一個超標10倍,另一個超標8倍。
而5號樣品可能為小天才公司旗下產品,小天才公司提供給南方周末記者的檢測報告中,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玩具嬰童用品實驗室(國家玩具檢測重點實驗室)測試顯示,其多環芳烴的含量為0.3mg/kg,檢測結果合格,參照的標準是1mg/kg的限值。
歐盟對多環芳烴物質的限量要求非常嚴苛,也被世界參考。經南方周末記者反覆查證,歐盟及德國GS標誌認證標準中,要求與人類皮膚或口腔長時間接觸的部件的多環芳烴物質總量不得超過1mg/kg。據此標準,5號錶帶檢測出的2.1 mg/kg,6號錶帶檢測出的1.6 mg/kg,仍是超標,但不像文中所說超標十倍、八倍那麼嚴重。
對此,「老爸評測」工作人員坦誠,「經查的確是技術人員弄錯了,含量限值不是0.2mg/kg,應該是1 mg/kg」。
「通常某一個國家限值定出一個標準,我們(中國人)就要和它比一下高和低。」孔德濤強調,不應該簡單粗暴的對比國外標準,進而得出某產品「不安全」「存在健康安全風險」的結論。歐盟及德國在做出這一限值時,遵循的原則是基於合理可行的現有技術,儘可能將含量降至最低。「各國標準制定主要考慮的是當時的社會環境,健康並不是唯一標準。」
他進一步解釋,風險評估是一個基於科學事實,經過推理判斷的過程,不同的國家和機構,基於不同的科學事實和判斷,會得出不同的評估結果,並結合各自的社會、技術、經濟因素,制定不同的標準和管理措施。在這其中又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嚴格的健康風險評估,比如飲用水。還有一種是根據行業發展情況,評估潛在風險,更多是給企業的參考,或出現問題的一個標準,背後並沒有很強的是否健康的科學性,比如兒童玩具這一類。
近年來,出於孩子安全的擔心和兒童通訊的需求,兒童電話手錶風靡各大城市。據《通信信息報》報導,截至2015 年10 月底,國內做兒童智能手錶的廠商已有近700 家。某品牌的廣告詞「不管你在哪裡,一個電話,馬上能找到你!」更是深入人心。
據《南方都市報》發起的一項網絡調查顯示,1240人次的有效樣本中,62.74%的家長購買過或有意向購買兒童智能手錶。在百度搜索中輸入「兒童電話手錶」字樣,可找到相關結果約665萬個。而在某電商網站,選擇銷量從高到低排名,「兒童智能手錶」成交記錄前3 家,銷量達均到兩萬塊以上,好評率居高不下。
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講師章程博士認為,這與近年來拐賣兒童、校園暴力及兒童侵害事件頻發關係密切,兒童智能手錶商家標榜的「準確定位」等功能,也迎合了家長的消費需求。
事實上,自2015 年9 月央視曝光部分兒童智能手錶輻射超標嚴重以來,其輻射風波引發了各大品牌通過輻射監測、設計說明、專家認證等方式陸續進行澄清及討論。這一次,網友們最關心的問題還是,危害到底有多大?孩子能不能再戴電話手錶了?
因為多環芳烴可通過食物、呼吸和皮膚接觸進入人體。很多家長都在看過文章後,取下了孩子的兒童手錶,不管有沒有在被檢測名單中。
在2015年風波中,大連理工大學物理與廣電工程學院教師張楊對央視記者分別從實體店、網店購買的3 塊兒童定位手錶輻射檢測發現,在撥打電話時輻射值變化巨大。其中,一款百元兒童定位手錶,在手機撥打電話時,輻射值達到手機的1000 倍。但這也被不少專家駁斥。
孔德濤則認為,這類事件普遍存在兩種風險,一個是大家感知上的風險,另一個是客觀真實存在的風險。而手錶檢測是一次「感知風險很高而實際風險很低的事件」。
根據資料,此次檢測出的超標物質多環芳烴(PAHs),包含數百種物質,其中至少九種確定在動物身上有致癌性。其中苯並 [a] 芘更是被列為一級致癌物(指人類致癌物,有臨床顯示其暴露和癌症發病率正相關)。多環芳烴主要來源於有機物的不完全燃燒, 在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活動過程中很容易產生,燒煤、吸菸都會有。值得注意的是,德國對煙燻製品要求苯並 [a] 芘含量不超過1μg/kg。我國對生活飲用水規定苯並 [a] 芘不得超過0.01μg/L。但在玩具、文具、日化產品等消費品中並無標準限值。
「在產品的加工過程中,有可能會帶入多環芳烴,一般以雜質的形式。誰也不會說添加。」孔德濤說,中國需要一部消費品安全方面的法規,目前的相關法規只涉及產品質量。
但衡量多環芳烴危害性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含量(「離開劑量談毒性是耍流氓」)。孔德濤認為,要想評估這個錶帶的真實危害,必須要清楚含量。此外,戴在手上能夠遷移出來多少,皮膚又會吸收多少,都是不一定的。測評結果顯示,每千克錶帶多環芳烴含量2.1毫克,但是稀釋到一個錶帶的重量,其含量就是微克,出來的就是納克,再跑到身體裡的,可能就是微乎其微,這個危害可能還不如二手菸等的危害大。
「這種危害是沒法量化的,遷移多少進去不知道。但是作為家長,大家還是感到擔心。」某家長評論。多次類似事件的曝光,已經引起了公眾和研究人員對於兒童穿戴設備安全性的關注。
2017年5月,國內期刊《質量與認證》刊登了文章《兒童電話手錶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分析》,指出現階段國內尚未發布專門針對可穿戴式設備的標準,這給監管帶來了一定困難。國外僅德國萊茵TÜV集團推出了全球首個智能手環評估標準,該標準評估包括三個方面:安全性、可穿戴性和智能性。
該文結合2016年兒童電話手錶產品風險監測結果,根據市場上兒童電話手錶長時間貼身使用於兒童手腕皮膚、易跌落擠壓、可安全定位等特點,指出它將會帶來信息安全漏洞、機械物理危險、電磁輻射、有毒有害物質威脅、定位不靈敏等質量安全隱患。同時,作者建議相關部門嚴格執行國家檢驗檢疫總局頒布的認可認證的有關規定,加強企業在獲證後的監督工作,加大抽檢力度,尤其是不定期的抽查,對出現質量問題的產品進行跟蹤抽檢。
檢測產品並發布或承擔極大風險,上述「老爸評測」工作人員表示,自文章公布後,就有涉事企業不斷找上門來。但因為不能排除是某批次問題,還是這類手錶的普遍問題。他們正在購買新表,擴大檢測量,並預計在下周進行新一輪測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