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與小麥、稻穀、玉米、高粱稱為世界五大作物,世界上廣泛分布。其主要生產國有中國、俄羅斯、印度、烏克蘭、美國等。其中中國是總產量最的國家,中國的主產區是西南山區、西北、內蒙古和東北地區。其中以西南山區的播種面積最大,約佔全國總面積的三分之一。
對於很多農民朋友來說,土豆也許是大家種植最普遍的農作物類型了。現在正值春季回暖之時,不少地方的農民朋友已經種植或者開始著手種植土豆了,但是每到土豆收穫季,不少農民進行收穫時就會發現:不同地裡種植的土豆在總產量和品質上有非常大的差異!農民種植土豆,在種植過程中,經常會因氮肥使用過多,加上種植密度過大,很容易出現植株徒長、延遲結薯,甚至不結薯的現象,嚴重影響產量。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講其中的原因及方法。
種植
在土豆播種前,一方面要選擇正規廠家或農資站購買經過嚴格檢疫的優質薯種,另一方面應當優選選用經過脫毒處理的種薯和抗病蟲害性強的品種,同時在播種前,還要進行精心選種,及時把那些病弱的劣質薯種剔除掉,在切薯塊時,還要隨時對刀具進行消毒處理。通過以上措施,可以很好保證使用種薯的質量品質性,減少病蟲害的傳染與危害,保證土豆播種後能夠正常出苗,並且出苗齊、出苗壯。
土壤選擇
在種植土豆的時候要想土豆高產種植地的土壤就顯得很重要,在選擇土壤的時候一定要選擇稀鬆的土質,裡面還有一些沙子是最好的,而且在種植的時候可以把坑挖的深一點,把土壤翻細一點,然後再撒上底肥,這樣就可以有效的清除掉地裡的雜草也能有效的防止其他病症的發生這樣,土豆就可以長得更好,產量也會自然提上去。
種植管理
要按照適合土豆生長的溫度來種植不僅要溫度合適,在種植的時候一定要留好種植之間的行距,土豆在生長的過程當中需要一定充足的空間,要不然擁擠的話會長出很小,這樣產量自然就上不去。在種植過程中施肥一定要吃農家肥料,千萬不能直接澆在種子上面,這樣會把種子燒壞,等到土豆開花的時候可以去查看一番,這個時候土豆很容易發生一些病情,要根據病情及時處理。
徒長現象及其危害
土豆發生徒長後,植株擁擠,枝葉互相遮蔭,嚴重者枝葉跌疊,覆蓋地面,下部葉片因光照不足變黃、腐爛或脫落,導致光合同化作用減弱。加之養分大部分被冒長的莖葉所消耗,輸送到塊莖的營養不足,導致結薯延遲,薯塊膨大緩慢,影響產量形成和乾物質積累。如發生貪青晚熟,在莖葉仍然繁茂的狀態下遭遇早霜,塊莖未及膨大,可造成嚴重減產。再是徒長田覆蓋鬱閉,空氣流通差,田間溼度高,容易感染早疫病、晚疫病,如防治不及時可造成毀滅性危害。
原因
土豆喜歡涼爽的氣候條件當氣溫高於25度以上,快進停止生產而莖葉生長仍然會很好的進行,致使事業部製造的有機營養全部輸送到了敬業和匍匐莖生長上,從而造成莖葉徒長。土豆在苗後9周至10周內對氮肥的吸收劑可以達到需求量的90%,如果這個時間段使用氮肥容易引起莖葉徒長。在灌溉機雨後潮溼高溫長日照的條件下,土豆對養分的吸收率加大,如果此時追肥過多,營養過剩莖葉也會徒長。土豆植株具頂端優勢在室溫條件下可以無限地生長,種植過密敬業,相互蒙蔽,光照不足,植株纖細,主莖和側枝向上競爭,當竟敢不足以支撐負重時形成倒伏。植株高大,主莖多,莖葉生長高峰出現晚,生長勢強,結薯晚,如管理不當極易產生徒長。
解決辦法
選擇早熟品種病時期的早播出,促進早結薯,避免晚播后土豆不能生理成熟,造成業績突漲,無霜期較長,但夏季高溫對土豆儘快膨大不利,應適當的晚播或種植晚熟品種,既可以獲得高產,又避免了莖葉徒長。合理的施用氮肥,根據計劃施肥方案,應將全部的氮肥在馬鈴薯出苗9~10周後使用完畢,如果追加尿素一般潛至7天使用,在此之後不可以追施氮素化肥或含氮化肥。合理密植能充分的有效利用光能和地力最大限度的避免土壤,從而獲得單位面積上的最高產量,一般早熟品種植密度宜稠些,中晚熟品種密度宜稀。地瘦宜稠,地肥宜稀。發生徒長時,主要採用化學農藥控秧。施用藥物時適當加大劑量,既可控制徒長又可防止馬鈴薯早疫病。
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土豆種植過程中出現徒長應該怎麼解決,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