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深中通道管理中心獲悉
伶仃洋大橋建設又迎新進展!
伶仃洋大橋西錨碇地連牆
已於7月12日順利完成
這意味著伶仃洋大橋西錨碇
全面轉入帽梁內襯和基坑開挖階段
已完成的西錨碇地連牆工程
是整個錨碇主體的安全保護結構
為錨碇實體施工打下了堅實基礎
據悉
伶仃洋大橋西錨碇
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海中錨碇
高38.51米、寬83米、長61.14米
面積相當於17個籃球場大小
建成後重量可達100萬噸
其作用相當於秤砣
是承受懸索橋上部結構拉力的基礎
在西錨碇地連牆施工過程中
面對超大海中錨碇施工
無可借鑑經驗的困難
項目團隊立足革新
首創土工管袋圍堰施工工藝
並在現場施工中成功運用
伶仃洋大橋是
深中通道項目
靠近中山側的關鍵構築物之一
目前該橋的建設進展如何?
據深中通道管理中心負責人透露,目前伶仃洋大橋西主塔塔柱施工已全面展開,已完成左幅第六個節段、右幅第四個節段塔柱施工,下橫梁止水套箱封底混凝土澆築施工已完成;西錨碇右幅基坑已提前進入工序轉換,正在進行帽梁施工;西引橋累計完成10座承臺,共276.9米墩身施工,計劃7月15日進行首個蓋梁澆築。
【項目簡介】
深中通道是國家「十三五」重大工程和粵港澳大灣區重要過江通道,是集「橋、島、隧、水下樞紐互通」於一體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創多個世界第一、國家第一。
深中通道全長約24公裡,採用雙向八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速度100公裡/小時。其沉管隧道全長達到6.8公裡,為世界首例雙向八車道海底沉管隧道,項目橋梁工程計劃於2023年底完成主體工程建設,項目全線計劃於2024年建成通車。
深中通道建成後,將有效釋放廣東當前的區域交通路網壓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東西兩岸產業互聯互通以及各類要素的高效配置,提高粵港澳大灣區的「硬聯通」和「軟聯通」水平,推進大灣區城市群深度融合發展。
在大灣區一體化發展的大背景下,隨著深中通道建設的順利進行,優享深中通道紅利,與深圳僅一橋之隔的中山,將在交通、經濟、人才等各個方面與深圳的同城化發展將再加速,一直備受期待的大灣區之芯雙城生活也將逐步變為現實。
來源:中山房天下整理自深中通道發布、廣東交通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