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教育,從懷孕的那一刻,便已經開始了。
01
懷孕後,遇到朋友,被問的最多的問題通常是「幾個月了?」「預產期什麼時候?」
很多人得知預產期是9月16日後,幾乎都表現出非常遺憾的樣子說,哎呀,得晚上一年學,有的甚至建議我早一點剖腹產,就為了能趕上9月1號孩子好上學。
可是,我並不覺得晚上一年學很遺憾。
人們普遍認為,學習開始的越早越好,也有很多家長在為孩子選擇幼兒園時,把「能否學到更多的算術、拼音」作為評價幼兒園好壞的標準。我對此,並不認同。
讓4歲的孩子就開始學習算術,識字,整天忙著上課、排隊、坐好、站立和聽講,孩子「愛玩愛動」的天性就得不到滿足,這會為他日後的學習帶來諸多隱患,比如,注意力不集中,認知能力弱等問題。
我家老大不到三歲就上了幼兒園,6歲上了一年級。他上一年級的時候年齡不夠,我們為了讓他早上一年,竟然還為此找了關係。但是由於當時我們本身的覺悟不夠,不明白早上學,會有哪些弊端。
等我們真正意識到的時候,我們花費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糾正當初的決策失誤。
因為兒子年齡比別人小1歲,上幼兒園的時候,自理能力就比大孩子差一些,有人覺得差幾個月關係不大,但孩子年齡越小這種差異就越明顯。
讓他早上學一年,承受了與他的年齡不相稱的壓力,違背了孩子成長的發展規律,學習難度超出了他理解能力範疇,一年級時,別人能讀懂數學應用題的時候,他讀不懂。
另外,還有自控力差,注意力差等諸多問題出現。
過早地讓他上學,使他在不該受到約束的年齡受到了過多的約束,一個從3歲就開始被要求讀書、算術、寫字的孩子,他通過什麼方式探索這個世界?在哪裡積極創造屬於自己的想像王國?
他本該無憂無慮地在大自然中撒歡、奔跑的年紀,你卻要求他在教室裡,規規矩矩地坐在小板凳上聽老師講課,那麼,他還有用於自我發現的時間和空間嗎?
因為我家大兒子遇到了種種問題,所以我不會再讓我家小寶早早上學。
錯過積極探索世界的過程,及遊戲的缺乏可能會導致他未來自我責任感、自我控制力和自我方向的弱化,將難以應對將來學習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02
人的壽命越來越長,而童年的時間卻越來越短。
當代大多數父母大都忙於工作、忙於賺錢,因為在他們的觀念裡,只要讓孩子上最好的學校,便可以接受最好的教育,接受最好的教育,便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於是,很多父母狠下心將不滿三歲的孩子推向了五花八門的早教班、親子班和幼兒園。
但父母所謂的「用心良苦」,卻有可能變成孩子的痛苦之源。
曾經與一位熟識的幼師,飯後閒聊。老師突然問我這樣一個問題:
「你知道不滿三歲就被送去幼兒園的孩子,一天中說的最多的是哪句話嗎?」
「我要回家?」
「不,是我要找媽媽。」
「聽起來,很心酸。」
「這還不是最心酸的,園裡接了一個2歲1個月的小男孩,家中有保姆的,現在去了幼兒園整天喊著『我要找阿姨』。這種才叫真的心酸。」
「或許,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吧。」
「那孩子現在分離焦慮症特嚴重,每天抱著自己的小毯子,也不跟別的小朋友玩,這樣下去,很容易出現自閉症傾向的。」
「我帶班那麼多年,那些得多動症、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喜歡調皮搗蛋的孩子,基本都是早早被送來上學的。」
「越小的孩子,越需要父母。父母缺失的東西,老師是補不回來的。」
的確,對於年幼的孩子而言,父母缺失的東西,老師是補不回來的。
早早把孩子送去幼兒園,影響真的比我們以為的要大。
家是孩子心靈的港灣,父母是孩子心靈的依靠。
過早把孩子推向外界的洪流中,孩子或許學會了獨立,但也失去了在父母身邊撒嬌玩耍、培養安全感的最佳時光。
03
著名的義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說:「人生的頭三年勝過以後發展的各個階段,勝過三歲以後直到死亡的總和。」
專家也表示嬰幼兒時期是孩子神經發育最快最關鍵的時期,甚至有人說早教比上大學更重要。
這個階段的孩子是接受教育的黃金時期,也是人一生中最獨特和重要的階段,早教會最大化的挖掘寶寶的潛力,給寶寶提供一個教育豐富的環境,為以後的成長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以上這些都說明了早教對於寶寶來說是多麼重要的事情,但是早教不等於早教課,這是大多數家長的誤區。
其實絕大部分家長可能自己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已不知不覺把全部陪伴寄托在了教育機構上,成了「甩手掌柜」,從而忽略了對孩子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和陪伴。
其實3歲前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0-3歲是寶寶發育的關鍵期,包括語言、運動等各方面能力。此外,日常生活習慣、世界觀等都在慢慢形式。作為家長,在這個階段應給孩子提供高質量的陪伴,讓寶寶盡情玩耍釋放天性,在而不是讓孩子早早規矩上課、排隊。
父母將孩子帶到這個世上,必然要承擔起這份責任。生之,養之,育之,一樣都不能少。
04
研究表明,晚一年上幼兒園的孩子自制力更強。
史丹福大學教育研究學院與託馬斯·迪教授共同發表的最新論文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來證明讓孩子等一年再去上幼兒園,對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大有裨益,甚至對孩子日後的成長都有好處。
史丹福大學教育研究學院與託馬斯·迪教授合作研究,發現晚一年上幼兒園的孩子,鮮有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動症的情況,而且這兩者都是甄別自我管理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標。研究發現,晚一年上幼兒園,為孩子帶來的好處甚至會持續到11歲。
託馬斯·迪教授說:「我們發現晚一年上幼兒園的孩子在11歲時,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多動症都下降了73%,同時孩子在那一年齡段有不正常或超常的注意力不集中或是多動症的情況基本不會看到了。」
支撐這一觀點的理論依據是兒童及青少年能越能保持專注,注意力持續時間更長,學習成績就越好。
託馬斯·迪說:「這個研究讓已經這樣做的人感覺他們做對了,對那些猶豫不決的人,可以讓他們了解到其中的好處。」
人生是長跑,請讓孩子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