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理/由
由海燕出版社策劃出版「華夏文庫·經典解讀系列」,從不同的角度,將華夏文明史上的種種精彩不斷呈現,令讀者在隨著文字行走的同時,一邊重新審視被重述和還原的歷史,一邊聆聽與感受被深藏蘊蓄的傳奇。
越是偉大的人物,越是容易被神化。自漢代獨尊儒術以來,孔子逐漸演變為至高無上的聖人、讀書人頂禮膜拜的偶像。在不斷地被尊崇中,孔子從一個現實生活中真實、灑脫的人,變升為光輝萬丈的聖人。只有讓孔子走下聖壇,才能還原他的真實與豐富。
孔子的身高
打眼兒一看孔子,給人的第一印象,這是一個威猛男人。孔子的身材魁偉,而且因為他的身材,大家給孔子起了個外號。司馬遷的《史記·孔子世家》記載下來了孔子的外號,說孔子的身高是「九尺六寸」,「人皆謂之『長人』而異之」。
古時候各個朝代的尺寸與今天不同,換算方法學者們還有爭議。孔子的身高換算到今天有兩種說法:一是1.96米;一是2.21米。這兩個數字都是十分驚人的,孔子身高2米左右應該是大家的共識。
可以說,孔子是一個比張飛、武松、魯智深、林衝、關勝、盧俊義還有關公個子更高,也更威猛的男人。他站在人群中的效果就像姚明來到了我們中間,可以去NBA打籃球了。所以當時的人們才給孔子起了個外號,叫「長人」。
孔子是春秋時期的魯國人,魯國位於今天的山東省。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孔子就是一個「山東大漢」。
孔子的長相
這樣一個「山東猛男」,長相如何呢?沒有任何一本和孔子同時代的文獻有記載,更沒有孔子的畫像塑像流傳下來,我們現在看見的孔子像,都是唐朝以後的人畫的,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好在比孔子晚出生400年的大史學家司馬遷,經過大量的文獻考證,在《史記·孔子世家》中對孔子的外貌有側面描述:
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孔子獨立郭東門。鄭人或謂子貢曰:「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子貢以實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狀,末也。而謂似喪家之狗,然哉!然哉!」
孔子在周遊列國的14年當中,有一次,要到鄭國去的路上,因為有人迫害逃亡,慌亂中跟學生們走散了。和學生們分手時,師生約好了在鄭國都城的城門相見。古代的都城都有幾個城門,孔子先到了,就在鄭國都城最繁華的東門站著等自己的學生。他的學生子貢也趕到了鄭國都城,向鄭國人打聽見沒見到自己的老師。有一個鄭國人見子貢著急找人,就跟他說「剛才我在城東門看到一個人,額頭像聖賢君主堯一樣飽滿,脖子長得像正直名臣皋陶一樣粗壯,肩膀長得像著名賢相子產一樣略微前傾。但這個人腰長腿短,腰以下,比治水的大禹,短了三寸。這人長得不一般,但疲憊已極的狼狽樣子好似喪家之犬。」子貢到東門與孔子會合,把這段話原封不動地告訴了孔子。孔子笑著說:「把我的外貌說成那樣未必恰當,不過說我像無家可歸的狗,說得確實對啊!」
我們總結一下這位鄭國人所描述的孔子相貌:除了身高突出外,孔子還上身長下身短、肩膀有些往前探、胳膊稍長、額頭飽滿突出。
人們通常看到的「孔子行教像」,是唐朝著名畫家吳道子的手筆。他的畫不是寫實地去畫孔子的長相,而是畫出自己想像中的孔子。唐朝以後的孔子畫像都按照吳道子想像中的孔子來畫,使孔子畫像、塑像都濃眉長鬚,確實和聖誕老人有些神似。關於孔子的相貌,歷史上還有一些不同的說法,大多是想像之詞,不能確證。可以確認的是,孔子給人的直觀印象是一個相貌堂堂的山東大漢,一個非常威猛的男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