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在《鄧小平文選》上的「傑出民營企業家」
已過八旬的年廣九,平時都會在店中,接待上門採買的顧客。
年廣九店裡掛著一條紅色橫幅,上面清晰寫著《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371頁那段話。
82歲的年廣九無論出現在哪兒都會引起一些年輕人側目,這和他那帶有時代標誌的名字關係不大,而在於打扮。他整整齊齊向後梳理的髮型,配上絲絨材質的暗紫色西裝套服、黃底藍條紋的領帶,再加之金項鍊和金戒指,都透露著他別樣的一絲不苟,和異常鮮明的個性。
因三次被鄧小平點名,素有「中國第一商販」之稱的年廣九,早已成為符號化的存在。2018年,在全國工商聯發布的《改革開放40年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名單》中,年廣九是資格最老的一個。他一手創辦了「傻子瓜子」品牌,經歷過牢獄之災、數次婚姻、家族紛爭、老年喪子……年廣九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其中的起承轉合也被認為暗合了我國個私經濟的發展進程。
年廣九的辦公室在長江與青弋江交匯口附近的一棟商住公寓樓上。他說,這間一百多平米辦公室裡最盛時曾有20多個員工,如今只剩下他一人。平時自己也都在店裡忙碌,很少到這裡來。辦公室大門上沒有任何標識,在整層婚禮、攝影工作室的銘牌裡顯得格外不起眼。
「現在不需要那麼多人了。」年廣九環視四周,找尋到一張紙巾,便開始擦拭辦公桌面。桌前是一圈小沙發和茶几組成的會客地方,靠著窗。
看到記者在擺弄相機調試光線,年廣九起身走來窗邊,嘗試拉動一扇百葉窗。他總是比周圍人更早地去做自己預料到的事情。
「壞了,不行了。」低聲自語一般後,他便站在了窗邊,很久沒有動作。憑窗可眺望長江、青弋江兩條江道以及著名的中江塔。
從改革開放初期就開始打拼發家的民營企業家,都有歷史自覺意識,年廣九也不例外。採訪一開始,他便自覺地把自己與個體經濟發展,與鄧小平聯繫到了一起。
「做商人,就要擁護國家政策,不做到這些,就不是一個好的商人」。
做買賣於年廣九,由來已久。7歲,他同父母從安徽省懷遠縣逃荒到蕪湖,「蕪湖人那時候喊北方人叫『侉子』,我就是『小侉子』。」在講著吳語的蕪湖人看來,懷遠就是北方。沒多久,年廣九便隨著父母開始做水果生意。而後父親早逝,秉承父親「利輕業重,事在人和」的遺訓,年廣九在買賣上越來越有心得。
但在那個年代,這些都顯得格格不入。上世紀六十年代,年廣九因販賣板慄和水果,兩次各以「投機倒把」和「牛鬼蛇神」之名而入獄。談起這兩次坐牢的經歷,年廣九非常淡然,「學會看政策,我相信政策。」
出獄後,因為看到賣瓜子的收益遠高於賣水果,年廣九開始跟著隔壁一個炒貨師傅學習炒瓜子。「那時候買瓜子都是憑票的,錢買不到,所以都是偷偷地賣。」年廣九每天晚上七八點鐘開始炒瓜子,一炒就是幾百斤,一直幹到凌晨五點。趁著人們中午吃飯和下班的時間,在街上見人就小聲地問買不買。
「被抓太多次了,幾乎天天都被抓,但不怕嘛,就是找你過去待著,也不坐牢,也不罰款。」
年廣九回憶,那時候每賣出一斤瓜子,就能買回五斤糧食。因為自己炒的瓜子質量好,口感佳,加上他動不動就在稱完結帳後給顧客多抓上一把瓜子,逐漸,越來越多的人認準在年廣九這買瓜子,也因為那多出的「一把瓜子」,大家都喊他「傻子」。
而在那個不大講究品牌的年代裡,年廣九給自己的瓜子取了一個名字,就叫「傻子瓜子」。
很快,年廣九的瓜子買賣又引來非議,他甚至被稱為「復闢資本家」。1980年,安徽省裡派人到當地調查年廣九,並上報中央。
時任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主任杜潤生,將此事向鄧小平作了匯報。看到報告後,鄧小平當時就對個私經濟發展給予肯定,並對一些人對姓「社」姓「資」的爭論,表示要「放一放」和「看一看」。
到了1981年10月17日,中央發出《關於廣開門路,搞活經濟,解決城鎮就業問題的若干決定》,提出在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佔優勢的根本前提下,實行多種經濟形式和多種經營方式長期並存。
該《決定》讓個體經濟迎來曙光,年廣九也因此決定「幹得更大」,開始擴大生產規模,並以薄利多銷的理念,讓「傻子瓜子」迅速在同行中脫穎而出,每天來買瓜子的人都排起了長隊,「你別問我產量多少,數不清,一天不停地炒,都供不應求。」
靠著賣瓜子,年廣九很快就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100萬,在那個「萬元戶」已是罕見的年代,百萬富翁的年廣九何等風光。
當時《蕪湖日報》以《貨真價實的傻子瓜子》為題對年廣九進行報導。但隨後,這篇報導引起了麻煩。「有人告我是剝削」,此時,年廣九僱用的工人數已達12人,由此被認定跨越了「紅線」。
1984年10月22日,針對引起廣泛討論的僱工問題,鄧小平作出了講話:「前些時候那個僱工問題,相當震動呀,大家擔心得不得了。我的意見是放兩年再看。那個能影響到我們的大局嗎?如果你一動,群眾就說政策變了,人心就不安了。你解決了一個『傻子瓜子』,會牽動人心不安,沒有益處。讓『傻子瓜子』經營一段,怕什麼?傷害了社會主義嗎?」
鄧小平的講話一錘定音,讓年廣九和他的「傻子瓜子」擺脫了「資本家」的命運,獲得了生存空間。隨後一兩年的時間裡,年廣九逐步擴大自己的生產規模,僱用工人多達103人。「你問我當時的勇氣來自哪裡,就是我相信國家政策。」
政策讓年廣九踏實不少,但為了保險,1984年,年廣九主動向工商部門提出聯合經營的建議,「傻子瓜子公司」遂掛牌成立。
「我這麼做不是為了賺錢,是在探索私營企業當時發展的新路子。那時候公司一年產值就有500多萬元,我一個月工資拿520元,就比公司員工多20元。」
聯營的方式未能讓年廣九平安無事。1989年,單位員工揭發年廣九在任公司總經理時貪汙並挪用公款,他隨後被逮捕。
年廣九說,那是員工被收買而對他進行的誣告。他把原因歸結於1986年時,自己決定拿小汽車做有獎銷售,後因下發文件「停止一切有獎銷售」而使得公司一下虧得血本無歸,引起了相關人員的不滿。
另一個原因則是他在公司制定的嚴格制度引來反彈。「我當時規定,幹部遲到,一分鐘扣一塊錢;上班吃早餐,扣一百塊錢;上班看報紙,扣一百塊錢,他們在單位幹慣了的人,不習慣,都講我太厲害了。我認為,之前你們在單位,一個月工資只有40元,來我這,我給了你們開高工資,你們就不能嫌累嫌苦,要遵守制度。後來他們就上告,給我合資戴帽子。」
最後年廣九以犯有流氓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
1992年,鄧小平在深圳南巡時,又一次提到「傻子瓜子」:「農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個『傻子瓜子』問題。當時許多人不舒服,說他賺了一百萬,主張動他。我說不能動,一動人們就會說政策變了,得不償失。」
此次點名再一次改變了年廣九的命運。不久,蕪湖市檢察院主動撤訴,年廣九被羈押30個月後重獲自由。
這些是年廣九想說的故事,也是「傻子瓜子」最願意為人展示的一面。在蕪湖市經濟開發區年氏工業園內,年廣九和他的二兒子年強興建了一座傻子瓜子博物館,分為歷史、改革、發展、成果等8個展廳,除了一些瓜子歷史和文化的展示,更多的則是年廣九的個人經歷和他的家族資料。
館裡工作人員介紹,這是一個「高度凝練中國改革開放歷史進程,具有中國特色的瓜子主題博物館」。
而之後「傻子瓜子」的故事,年廣九並不願意多談,「現在我都不管了,都是我兒子在管。」
1993年,年廣九想重振「傻子瓜子」的雄風,但受精力與文化素質的限制,難以適應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
2000年8月,在年氏家族經歷了多年紛爭後,年廣九宣布將「傻子瓜子」的商標賣給了長子年金寶和次子年強。而此後,兩人卻因商標爭奪持續對簿公堂,官司一直打到2006年,長子年金寶去世。
如今,年廣九住在蕪湖步行街上的一棟三層小樓裡,樓下一層正是「傻子瓜子」的總店店面。平時年廣九都會坐在店中,接待上門採買的顧客。而只要是他接待顧客,那個「多抓一把」的習慣——在給顧客結帳後,他會從櫃檯裡再抓上一把瓜子塞進袋裡——總會保留。
隨著購買方式的改變,人們逐漸習慣從超市裡隨手選購幾袋瓜子,專程來買瓜子的人通常不多。
但年廣九不認可這種改變,他堅持自己的經營理念,「我們的瓜子不進超市,只在專賣店賣。」在他看來,這樣收回成本的時間更快,「商品進入超市非常麻煩,資金周轉也比較慢。我們的專賣店採取的是現金交易,資金當天就收回,這個超市比不了。除此之外,我們現在還是全國最大的堅果類炒貨食品工業加工基地。」
他也不認為自己過上的是退休生活。「退休?私人企業怎麼退休呢?我準備幹到最後一口氣。」
店裡掛著一條紅色橫幅,上面清晰寫著《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371頁那段話。如果旁人有合影的需要,年廣九會退到橫幅那面牆壁前,示意對方過來。
今年10月24日,經過4個月的層層篩選、嚴格審定後,中央統戰部和全國工商聯共同推薦的「改革開放40年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名單正式對外公布。
年廣九以「傻子瓜子創始人」的身份,與馬雲、馬化騰、許家印等企業家同列名單之內。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樊友山表示,入選的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是全國民營經濟發展過程中具有標誌性意義、產生社會影響、示範作用突出的個人。
1937年出生,安徽懷遠人,後蕪湖定居,「傻子瓜子」品牌創始人。曾三次入獄,三次被鄧小平點名(《鄧小平文選》收錄了其中兩次),時間上都恰好處於改革開放的三個重要轉折點。
因為鄧小平的點名,年廣九聞名全國,號稱「中國第一商販」。《鄧小平文選》第三卷注釋第43條,這樣解釋「傻子瓜子」:「指安徽省蕪湖市的一家個體戶,他僱工經營,製作和銷售瓜子,稱為『傻子瓜子』,得以致富。」
在「改革開放40年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名單中,年廣九以「傻子瓜子創始人」的身份與任正非、馬雲、馬化騰等同列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