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房四寶是古代文人、畫家、讀書人必備的文具,從起初只是滿足書法、繪畫的基本需求,隨著社會的發展,不再局限於功能性,而是趨向於藝術性和觀賞性。
硯臺有四大名硯,墨也同樣有名墨出產地以徽州為代表。至於筆和紙以湖州和涇縣宣紙為代表。
尤其是硯臺和墨,制硯臺和制墨者會雕刻上各種圖案、文字、詩文、繪畫,有些不惜請名書法家和名畫家專門為硯臺和墨進行創作。
什麼是墨譜?
墨譜顧名思義就是在墨上鐫刻畫面圖譜,類似於現代一些建築標準紋理這類,上面或者用文字或者詩文或者著色,有的還會把一些名畫名人和神話故事,典故鐫刻上去。徽州制墨就是起源於南唐,發展於明代,盛於清代。
墨的簡明史:
墨文人專用,但是隨著文化發展,文人們的需求不單純是用墨來寫字,更趨向要有內涵,有藝術範,慢慢投文人所好,變成一種手工藝品,更是形成了幾大家族幾百年制墨歷史。
文人墨客給墨賦予了濃厚的文化內涵,一般題材是採用神話傳說、宗教題材以及富有民俗色彩的詞句和畫面裝飾其上,使之實用與欣賞功能兼具。有些墨更是用豐富的色彩來代替原來墨的墨色,在墨中添加色料來呈現更加豐富的色彩變化,這已經屬於上品。
從各類史料和推測來看,墨是需要墨模的,類似於翻砂工藝,也類似於鐘鼎鑄造工藝,只是墨生性不需要這麼複雜,但是也需要墨模具來成型。墨上豐富的紋理和浮雕效果均是離不開墨模的。
實際類似於花色饅頭的卡子(模具)。一般都是木版雕刻,在古代純靠手工制模具來說,難度和技藝要求都是非常高,好的墨模會讓墨上纖毫畢現,生靈活現,栩栩如生。
文人重視文房用墨由來以久,記述、著錄墨品的文獻專著始於宋人,至明清愈盛,主要涉及制墨流源、為墨之法、墨品成譜、制墨名家及趣聞等內容。宋李孝美的《墨譜》、明沈繼孫的《墨法集要》、明麻三衡的《墨志》、清萬壽祺的《墨表》、清宋犖的《漫堂墨品》與《漫堂續墨品》等一批文獻,頗能體現古代文人對墨的興致。
墨變成手工藝品和藝術品之後,也推動了收藏者及文人競相收藏墨成品的潮流。墨也成為皇室貢品,為皇帝所喜愛。
古墨裝飾圖紋的雕刻技法
古墨裝飾圖紋(包括題銘文字、裝飾畫面與裝飾圖案)的雕刻技法還是各類中國傳統技法,一般分為陰文、陽文、凹地陽文(作品與墨模相反)三種。
明代絕大多數作品用陽文表現題銘文字、裝飾畫面或圖案,有的則有浮雕的特徵;陰文題字墨的數量較少,特別是明代後期,所佔比例更是稀少。凹地陽文形式在明代中後期流行,主要用於題銘文字。
凹地陽文的工藝特色與流行:凹地陽文運用陰、陽刀相結合的技法雕刻,作品將陰文與陽文複合而一,特點是於凹地之中呈現浮雕狀的圖案或陽文題字。凹地陽文墨在明代較為普遍。程君房、方於魯等一些著名制墨家,通常用以表現題銘或加署製作款識,其作品大多屬於明代萬曆時期。
古徽州是中國制墨業的中心地區,制墨歷史可上溯南唐,明代晚期由於一批優秀的鏤刻藝人出現,墨模的雕刻技術也進入了高度發達的時期,吸引了徽州的許多文人參與制墨畫稿的創作「』,所以遠古時期的神話傳說以及明代社會佛、道教盛行的歷史現狀都得以表現,使裝飾題材大為拓展,彰顯出藝術欣賞功能。
而且雕刻印刷術同墨模具互相印證發展,中國版畫代表也有徽州的一席之地,這也說明版畫製作工藝和技術的發展對於徽州的墨模具發展是互相促進和影響的。 同期的雕漆工藝,竹、木、牙器等各門類的雕刻,保持著相同的流變方向,它的變化始終處於工藝美術領域共同的審美標準之下。
關於《方氏墨譜》,因為限於篇幅只能上傳部分,如果有需要全部的請私信。
《方氏墨譜》共收錄明代制墨大師之一:方於魯所制名墨造型圖案385式,依義分為六類,一曰國寶,二曰國華,三曰博古,四曰博物,五曰法寶,六曰鴻寶。依象分為五種,圓型曰規,方型曰萭,正直型者曰挺,修者銳者荼者葵者曰圭,其餘形狀者曰雜佩。
樣式五大類:規、萭、挺、圭和雜佩。規是圓形,萭是方形,挺是取正直的意思,呈長方形。在這五類中,又分出許多細目,如璋形、笏形、玉佩形、牛舌形、圓壁形、蟬形、硯形、碑形、鼎形、錢幣形、塑像形、玉璽形、異獸形、果品形等。
(1)長方形墨 這是古墨的基本造型。它的長寬尺寸沒有定製,但要適宜於手握研磨。《長方形墨造型,有的鑲邊,有的無框;有的邊線挺刮,有的邊角搓圓;它的邊角有下方上圓,也有上方去角成碑形的;還有瓦稜形等,靈活多樣,不一而足。
(2)圓形墨 古人有時用「餅」作為墨的數量單位,實際上源於圓形墨。圓形墨像餅,數量、品種也多。比長形墨更具有靈活變化,有很多造型用圓形來實現更完美和具備藝術性。
(3)牛舌形。這實際就是橢圓形的,只不過是拉長版的。也可以看成是長方形墨與圓形墨的結合,形狀很像牛舌。
(4)八邊形墨。
(5)象生形墨,一般是擬物的,把動物、瓜果花卉外形雕刻成模具,然後將墨成型。比如「蟠桃核」墨製成半片桃核的形狀;「玉虎符」墨,內有榫,可合二為一;還有「夔龍觖」、「玉魚佩」、「玉貂蟬」墨等,給墨增添了不少的藝術性和趣味性。
方於魯實際是從學另一制墨大師程君房,但是恩怨情仇很複雜,當然一方面是形成同業競爭,據傳說也是因為一個侍妾反目成仇。鬧到官府,而方於魯又告發程君房因故殺人入大牢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