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染細絹——文房四寶之墨、紙

2020-12-23 文藏說瓷
網絡配圖

清代宮廷用墨,一部分出自內廷御書處「墨作」,墨品均署名「御用」或「御墨」。其中也有以內廷齋、堂、軒、室名字命名的墨品,如端凝鑑賞、佩文齋藏墨、淵鑑齋摹古寶墨、淳化軒摹古寶墨等,成為內廷御墨的重要形式。

網絡配圖

宮廷用墨除本色黑墨外,還有各色彩墨或在黑色墨品上描金彩繪,頗具裝飾藝術。另有一部分御用墨品,交由三織造或徽州墨家監製,被稱為「貢墨」。每年地方官員均有例貢徽墨,墨品一般署有某「巡撫恭進」字樣,或墨家「監製」、「敬制」款,如曹素功、汪近聖、汪節庵、胡開文等墨家均有特製貢墨。

乾隆款夔龍紋佩形墨,清乾隆

清乾隆款 夔龍紋佩形墨

松墨、膠製。高8.1、寬5釐米

外形呈扁狀玉佩之形,兩面均滿飾夔龍、蕉葉紋,中間留有眾多蓮瓣圍繞的橢圓形開光,一面橢圓心內刻描金篆書「御墨」二字,另一面橢圓心內刻描金隸書「蟠雲」二字;在墨塊平面一側刻有描金「大清乾隆年制」楷書雙行款。此塊御用之墨外表華麗,為清中期內務府所特製和收藏,是瀋陽故宮現藏清帝御用文房四寶之一。

網絡配圖
網絡配圖

錦地雲蝠紋萬年紅朱墨,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

清 錦地雲蝠紋萬年紅朱墨

硃砂、膠製。高10、寬2.8、厚1釐米。

總體為長條形,前、後兩面均滿飾斜萬字地兒暗紋,其上有描金雲蝠圖案,前面另有楷書描金「萬年紅」四字;朱墨左右側面無紋飾,右側為陰刻「光緒三十三年制」楷書款,左側陰刻楷書「安徽巡撫臣馮煦恭進」字樣。該件文物為清末地方官員為清帝進貢御墨,原貯藏於北京,後調瀋陽故宮收藏,是清朝晚期帝後御用之彩墨。

網絡配圖
網絡配圖

清宮廷中收藏有數量眾多、製作精良的鬥方庫絹、細絹、宣紙及各色蠟箋紙、髮箋紙和灑金紙,以備皇帝平時書法題字之用。清代宮廷書寫用紙絹,由內務府造辦處交由三織造按宮廷樣式承辦製作。

網絡配圖

按用途可分為書畫用紙、寫經用紙、書籍用紙、日常生活用紙等,如每年新春賜「福」必用朱紅雲龍紋鬥方絹箋,帝後朝服像一般用畫絹,殿試發榜專用榜紙,諭旨或敕書專用龍紋黃箋,書寫對聯、橫披等均有特定規格的專用紙箋。

正紅色描金龍戲珠鬥方庫絹,清乾隆

清 正紅色描龍戲珠鬥方庫絹 絹制 64cm

紅色絹面近於正方形,表面用金粉、白粉描繪四龍形象,上部為正龍,左右側為升龍,底部為降龍,四龍中央為火焰珠紋,龍側滿繪火焰、祥雲紋飾。鬥方之外為黑漆描金雲龍紋方蓋木盒。

相關焦點

  • 紙墨筆硯 文房四寶 最好的還是來自徽州
    這是小編在屯溪老街拍攝的「文房四寶」。現在「文房四寶」的產地不少,但最正宗的還是來自徽州的。小編帶你前往屯溪老街去欣賞一下真正的「文房四寶」。圖為「文房四寶」之毛筆。文房四是中國獨有的文書工具,即筆、墨、紙、硯。文房四寶之名,起源於南北朝時期。
  • 為什麼說「筆、墨、紙、硯」是文房四寶?
    眾所周知,「筆、墨、紙、硯」是文房中的四大法寶,它們還有一個雅稱叫「文房四士」。中國古代的人最開始是寫書法的,經常用到的工具和材料其本上是由筆、墨、紙、硯演變而來的,因為中國古代文人基本上都是或能書或能畫,或既能書又能畫的,是離不開筆墨紙硯這四件寶貝的。所以人們通常把它們稱為「文房四寶」,而這四寶大致應該是文人書房中必備的四件寶貝,是必需品。
  • 紙上筆下情深淺,硯裡墨中意少多;七律八首,文房四寶吟詩說
    紙上筆下情深淺,硯裡墨中意少多。筆、墨、紙、硯,被稱為中國文房四寶。在古代成為最重要的書寫繪畫用具。同時,文房四寶作為書寫工具與記錄載體,在漫長的歷史時期,蘊含著太多的情感與記憶,關係著文明與文化的傳承。文房四寶更是與傳統文化一脈相承密不可分。古典君分享七律八首,文房四寶吟詩說。
  • 書法家王羲之與墨的不解之緣,廷珪墨,南唐的「文房四寶」之一
    書法家王羲之與墨的不解之緣,廷珪墨 ,南唐的「文房四寶」之一大家好,歡迎大家閱讀小編的文章,喜歡的話可以關注小編哦。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從小勤學苦練,與筆墨結下不解之緣。他的字博採眾長,獨樹一幟,將秦漢篆隸之妙融於正行草體,楷書勢巧形密,行書娟秀勁健,草書穠纖折衷,把書法藝術推到了一個新的境界。他的書法有「天馬行空、遊行自在」、「龍飛鳳舞、鐵畫銀鉤」、「飄若浮雲、矯若驚龍」之譽,被後世尊為「書聖」。王羲之一生以墨為伴,視墨為寶。他從四五歲開始練字,直到五十九歲去世。五十多年來,他一天也沒有離開過墨。他聞墨勝似食美味,自謂:「一日不聞墨香,三天不知食味。」
  • 說文解字:文化是民族之根,以筆墨承載國之繁盛—筆、墨、紙、硯
    文化是民族之根,以筆墨承載國之繁盛—今天我門一起來說說:筆、墨、紙、硯。據考證,書寫工具的發展是聿、隸、筆、筆。相應地,書寫也分四個階段:用刀刻畫、墨跡塗寫、無鋒筆書寫、有鋒筆書寫。筆不是筆的簡化字,兩者不是同一事物。有鋒筆出現在東漢,後來才有了楷書、行書、草書等字體。《說文解字》:筆,秦國稱之為「筆」。
  • 「器曰」為您解讀 筆之魁、墨之冠、紙之最、硯之首
    筆墨紙硯是中國獨有的文書工具,即文房四寶。筆、墨、紙、硯之名,起源於南北朝時期。歷史上,"筆、墨、紙、硯"所指之物屢有變化。毛筆是我國傳統書法的重要工具,可以說,漢字書法是毛筆發展的產物。能把筆鋒在紙上任意提按,鋪開斂起能顯出彈力。不僅筆鋒有力,而且能抒發胸中逸氣並感到筆肚充實。墨是用於書畫的黑色材料。它與毛筆差產生於差不多的時代,殷商時代的甲骨文中已有類似的墨跡,不過那時的墨只是一種天然石墨。
  • 中國墨譜欣賞:明代四大墨譜《方氏墨譜》,文房四寶之墨藝術欣賞
    中國文房四寶是古代文人、畫家、讀書人必備的文具,從起初只是滿足書法、繪畫的基本需求,隨著社會的發展,不再局限於功能性,而是趨向於藝術性和觀賞性。硯臺有四大名硯,墨也同樣有名墨出產地以徽州為代表。至於筆和紙以湖州和涇縣宣紙為代表。尤其是硯臺和墨,制硯臺和制墨者會雕刻上各種圖案、文字、詩文、繪畫,有些不惜請名書法家和名畫家專門為硯臺和墨進行創作。
  • 文房四寶中你聽說過藥墨嗎?
    見他們一邊口中念咒語,一邊用毛筆在病人癤腫處畫符,最後完全用墨汁塗成黑墨窩,外觀像鐵上黑膏藥,並且療效還不錯。學醫後才知道,那咒語只是心理暗示,而真正起效果的則是墨汁。【藥墨歷史】   據史料記載,以藥入墨大約始於三國。其時制墨專家韋誕「參以珍珠、麝香搗細末合煙下鐵臼,搗萬杵」,首開貴重藥物入墨之先河。
  • 哦我的皇帝陛下北堂墨染喜歡誰 北堂墨染結局是什麼
    各主角結局是什麼  哦我的皇帝陛下北堂墨染喜歡誰  哦我的皇帝陛下北堂墨染剛開始是喜歡洛菲菲的,而洛菲菲喜歡的人是北堂奕。  謝嫣然對皇叔北堂墨染情有獨鍾,有次偷看宸王洗澡被洛菲菲發現,於是洛菲菲答應幫她追到宸王,殊不知宸王喜歡洛菲菲。
  • 從木炭到石墨再到松煙墨,墨的歷史
    文房四寶分別是筆墨紙硯,墨排在第二位,可見墨的重要性。墨配合毛筆使用,既能寫字又能畫畫。古人使用的墨錠不僅是實用品,還是珍貴的收藏品。追求生活品質的古人,製作出各種各樣有藝術性的墨錠,供文人貴族賞玩珍藏。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當時的陶器上裝飾有黑色花紋。
  • 徽墨|墨出青松煙
    是墨。墨中當屬徽墨最為名貴,徽墨有落紙如漆,色澤黑潤,經久不褪,紙筆不膠,香味濃鬱,豐肌膩理等特點,素有拈來輕、磨來清、嗅來馨、堅如玉、研無聲、一點如漆、萬載存真的美譽。下面我來介紹徽墨的製作過程。01.煉煙《天工開物》中說:「凡墨燒煙,凝質而為之。」
  • 「文房四寶」怎麼翻譯?毛筆brush和墨ink? | 《翻譯的基本知識》
    與之相對應的人為物,如房屋,家具,舟車等,是經過人之手形成的,是經人創造而產生的東西。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意思是說,天地間產生萬物,人最為貴,但從大自然的角度來看,人也和芻草或狗一般,無分貴賤,人類也不過是自然界的一個物種而已。既然是這樣,那麼自然物的名稱在世界各地應是一樣。
  • 毛筆書法:文房四寶——紙與硯篇
    文房四寶:即筆、墨、紙、硯。是我們進行書法創作時常用的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書寫工具,可以達到更好的書寫效果,為我們的書法創作增色。此篇為文房四寶之紙與硯臺篇。一、書法用紙紙是中國的「四大發明」之一,在人類文明的發展和延續,知識的傳播和普及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可謂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時至今日,造紙業已經高度發達,市場出現了各種各樣用途的各異、質量各異的紙。此篇筆者主要講的是書法朋友們書寫時用的書法用紙。
  • 研一硯香墨,染盡流年!
    研一硯香墨,染盡流年之一:華燈初上夜渲染得美輪美奐霓虹點靚旖景都市研一硯香墨,染盡流年之二:你將我遺落天涯,我踏著別夢穿越,有你的地方便是我心靈追隨的方向:春暖花開桃紅綠柳三月風輕柔別樣舒適研一硯香墨,染盡流年之三:早春的三月處處灩灩隨波雨後的初陽添韻詩意柳葉探出嫩頭舒展枝條
  • 「淚彈不盡臨窗滴,就硯旋研墨」——墨的製備與發展
    墨作為文房四寶之一,是中國傳承千年的書寫材料,在中國文明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的出現和發展與造紙術、印刷術一起奠定了中華文化傳承發揚的基礎。古人對墨的使用經歷了從天然墨到人工制墨的發展歷程。燒制方法主要有瓦缽地坑取煙法、瓦盆取煙法、水槽取煙法和紙帳取煙法,收集油料的不完全燃燒產物——煙炱(tai,二聲)。宋代《墨譜法式》將和製成形分為和制、入灰、出灰、磨試四個步驟,而《墨經》中分的更為細緻,分為羅、和、杵、丸、藥、印、樣、蔭、事治九個步驟。概括起來大致有曬煙、和料、搗杵、揉丸、模印、晾墨六個步驟。
  • 淺談文房四寶的文化密碼
    圖7端硯之美圖8歙硯之美圖9紅絲硯圖10清康熙松花石嵌螺鈿我今天講座的主題是中國文房四寶研究,期望通過這個講座一方面展示文房四寶之美,另一方面想談談科學技術與文房四寶研究之間的關係。明代董斯章在《廣博物志》中引《物原》:「伏羲初以木刻字,軒轅易以刀書,虞舜造筆以漆書於方簡,邢夷作墨,史籀始墨書於帛,仲由作硯,蔡倫作紙。」即起初伏羲氏是以木刻字,到了軒轅氏時開始用金屬工具來刻字,到了虞舜時造出了筆並用漆寫在木牘和竹簡上,然後是邢夷制墨,史籀用墨書於帛,然後是孔子的弟子仲由制硯,再後來就是蔡倫改進造紙術。
  • 用筆、用墨和用色——黃賓虹二十世紀畫壇墨神
    黃賓虹的畫,用墨濃重,書法家張宗祥評論道「古人用墨至精的無過董玄宰(其昌),賓老恰恰與之對立,用至粗之墨。董氏作畫,硯必宿墨洗淨,墨必佳品新磨,水必清泉初汲,研成之後,用筆尖吸取硯池中心表面之墨,調勻著紙故流傳數百年之久,他的作品墨色,依然光華煥發,沒有晦滯之色。賓老平時硯中宿墨累累然,盂中水色渾渾然,用時禿筆橐橐然,水舔墨,皆極隨便,可以說這種用墨方法,前所未見。
  • 書畫修復名家趙嘉福:當代紙墨不利於書畫傳世
    [導讀]紙和墨,可謂是書畫作品的兩大「硬體」,重要性不言而喻。紙和墨,可謂是書畫作品的兩大「硬體」,重要性不言而喻。上海圖書館副研究員、書畫修復名家趙嘉福,就古今紙墨對書畫創作、裝裱、保存等方面的影響,進行了詳盡介紹,同時他強調,對於書畫修復而言,配料與技術缺一不可。老宣紙千年不變脆 手工紙生產應恢復說起書畫裝裱,有四十多年工作經驗的趙嘉福特別強調「底子」要好。
  • 紙墨筆硯戲說:人生不是如一張白紙,而要如一張宣紙
    剛出生的孩子就像是一張白紙,這一生如何過,就看怎樣在這張紙上作畫了。換個角度想,承載生命的我們本身,又是什麼材質的紙呢?我們中國人,想必應該把人生活成一張宣紙吧。怎麼說?中國四大發明的第一個就是造紙術。
  • 「萬物興書齋」王忠敏書法作品鑑賞《硯磨霧起 筆染雲生》
    作品:《硯磨霧起 筆染雲生》墨作為中國傳統"文房四寶"之一,與筆、紙、硯齊名。一錠佳墨質堅如玉、色澤黑潤、落紙如漆、歷久不褪且香味濃鬱。書法用墨的變化與水、筆速節奏、字體、紙筆、筆法和意境息息相關。用濃墨時,以墨下凝滯筆毫為度,用筆需沉浸於紙內而不能浮於紙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