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翻過幾千年的文字,看到千百年前的筆墨流轉,嗅出淡雅的馨香,我們不僅感嘆,是誰讓這歷經千年的文字依舊黑亮如新,馨香四溢?
是墨。墨中當屬徽墨最為名貴,徽墨有落紙如漆,色澤黑潤,經久不褪,紙筆不膠,香味濃鬱,豐肌膩理等特點,素有拈來輕、磨來清、嗅來馨、堅如玉、研無聲、一點如漆、萬載存真的美譽。下面我來介紹徽墨的製作過程。
01.煉煙
《天工開物》中說:「凡墨燒煙,凝質而為之。」煉煙時,以幾十年上百年死去的老松樹根為佳,在與世隔絕的大山深處,得天獨厚的環境資源孕育了油脂豐厚的青松,腐爛後的百年松根松油最多,它只有經過焚燒的歷練,才能重獲新生。一次煉煙,至少要持續三天,50公斤的松根歷經焚燒,所得的松煙也不過2-3公斤,只有用這種方式取得的松煙,才能保證製成的墨烏黑內斂,書畫時才能顯現出乾濕濃淡枯,不同形態的黑色之美。
02.取煙
經焚燒後的松煙,通過幾十米煙道再飄到煙棚裡面,煙棚裡的煙質量最佳,質地細膩且沒有雜質。
03.雕墨模
歷史上,一塊墨模是制墨師與畫家,雕刻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其形其態,精美絕倫,令古人也驚訝不已:「其雕鏤之功,裝飾之巧,無不備美。」
04.篩煙
收集的細煙要經過細絹層層篩選。
05.拌料
篩選後,再加入各種配料,方能成墨。
膠是制墨中最不可缺的基本原料,它們能夠將顆粒狀的松煙凝結起來,使墨成為便於研磨的固體。除膠以外,制墨的其他配料各家不同,常常秘而不宣,每種配料各司其職,或防蟲駐,或加大穿透力,或增加黑的層次。徽墨中還有許多中藥材,有消炎解毒的內效。
06.杵搗
據史料記載:「廷之墨,松煙一斤之中,用珍珠三兩,玉屑龍腦各一兩,同時和以生漆搗十萬一杵。」攪拌均勻後的配料,要進行數萬次的捶打,才能互相滲透完全,成為細膩柔軟的墨胚。因此,「得其墨者而藏者不下五六十年,膠敗而墨調。其堅如玉,其紋如犀」。
07.壓模
墨丸嵌入印板後,將被擱置到毛竹所制的坐擔下。這時,制墨師就座在竹擔上,騰挪一番,用自己身體的重量將墨壓平整。擠壓規整後的墨錠,需冷卻定型後才能脫模。
08.挫邊
修整後的墨錠需要經過長達一年的陰乾時間,為了防止翹邊,制墨師每天都要將墨錠翻面。
09.描金
成形的墨錠根據圖文填描金粉、銀粉以及其他顏料。
此時,制墨已成,徽墨的真正魅力還待時間的檢驗,它越留越深沉,越留越好看,讓我們在紙上的黑白水墨風景中,看它們默默書寫著千年歷史。
有歌贊曰:
「折一枝寒山凝碧,上有白雪堆積,數不出青針瘦密,雲海蒼茫萬裡。燃一縷蒼炱升起,松香久散不去,心思如餘燼收集,研磨得如此細膩。撥一爐枯碳未熄,琥珀剔透欲滴,避不開春潮帶雨,老街曬薪臨溪。投一把丁香碎粒,搗作丹青濃鬱,光陰被凍入膠泥,玲瓏似一方印璽。聽說一點如漆,是遊龍靈眸初啟,幾欲騰空破壁,扶搖而去,將天地洞悉。聽說一行絕句,殘豔似故人手筆,或於牌樓村驛,藤黃扇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