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墨|墨出青松煙

2020-12-22 潛說人文

當我們翻過幾千年的文字,看到千百年前的筆墨流轉,嗅出淡雅的馨香,我們不僅感嘆,是誰讓這歷經千年的文字依舊黑亮如新,馨香四溢?

是墨。墨中當屬徽墨最為名貴,徽墨有落紙如漆,色澤黑潤,經久不褪,紙筆不膠,香味濃鬱,豐肌膩理等特點,素有拈來輕、磨來清、嗅來馨、堅如玉、研無聲、一點如漆、萬載存真的美譽。下面我來介紹徽墨的製作過程。

01.煉煙

《天工開物》中說:「凡墨燒煙,凝質而為之。」煉煙時,以幾十年上百年死去的老松樹根為佳,在與世隔絕的大山深處,得天獨厚的環境資源孕育了油脂豐厚的青松,腐爛後的百年松根松油最多,它只有經過焚燒的歷練,才能重獲新生。一次煉煙,至少要持續三天,50公斤的松根歷經焚燒,所得的松煙也不過2-3公斤,只有用這種方式取得的松煙,才能保證製成的墨烏黑內斂,書畫時才能顯現出乾濕濃淡枯,不同形態的黑色之美。

02.取煙

經焚燒後的松煙,通過幾十米煙道再飄到煙棚裡面,煙棚裡的煙質量最佳,質地細膩且沒有雜質。

03.雕墨模

歷史上,一塊墨模是制墨師與畫家,雕刻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其形其態,精美絕倫,令古人也驚訝不已:「其雕鏤之功,裝飾之巧,無不備美。」

04.篩煙

收集的細煙要經過細絹層層篩選。

05.拌料

篩選後,再加入各種配料,方能成墨。

膠是制墨中最不可缺的基本原料,它們能夠將顆粒狀的松煙凝結起來,使墨成為便於研磨的固體。除膠以外,制墨的其他配料各家不同,常常秘而不宣,每種配料各司其職,或防蟲駐,或加大穿透力,或增加黑的層次。徽墨中還有許多中藥材,有消炎解毒的內效。

06.杵搗

據史料記載:「廷之墨,松煙一斤之中,用珍珠三兩,玉屑龍腦各一兩,同時和以生漆搗十萬一杵。」攪拌均勻後的配料,要進行數萬次的捶打,才能互相滲透完全,成為細膩柔軟的墨胚。因此,「得其墨者而藏者不下五六十年,膠敗而墨調。其堅如玉,其紋如犀」。

07.壓模

墨丸嵌入印板後,將被擱置到毛竹所制的坐擔下。這時,制墨師就座在竹擔上,騰挪一番,用自己身體的重量將墨壓平整。擠壓規整後的墨錠,需冷卻定型後才能脫模。

08.挫邊

修整後的墨錠需要經過長達一年的陰乾時間,為了防止翹邊,制墨師每天都要將墨錠翻面。

09.描金

成形的墨錠根據圖文填描金粉、銀粉以及其他顏料。

此時,制墨已成,徽墨的真正魅力還待時間的檢驗,它越留越深沉,越留越好看,讓我們在紙上的黑白水墨風景中,看它們默默書寫著千年歷史。

有歌贊曰:

「折一枝寒山凝碧,上有白雪堆積,數不出青針瘦密,雲海蒼茫萬裡。燃一縷蒼炱升起,松香久散不去,心思如餘燼收集,研磨得如此細膩。撥一爐枯碳未熄,琥珀剔透欲滴,避不開春潮帶雨,老街曬薪臨溪。投一把丁香碎粒,搗作丹青濃鬱,光陰被凍入膠泥,玲瓏似一方印璽。聽說一點如漆,是遊龍靈眸初啟,幾欲騰空破壁,扶搖而去,將天地洞悉。聽說一行絕句,殘豔似故人手筆,或於牌樓村驛,藤黃扇底。」

相關焦點

  • 一錠徽墨
    墨是黑的,卻可分五色,水墨配比的微妙變化暈染出中國書畫的萬千世界,揮灑出中國文化長河中的點點印記,而這焦濃重淡清的五色,正是由於徽墨才得以呈現。(小標題)一丸佳制有餘馨,徽墨從來舉世尊在周遭人噼裡啪啦打字的時代,53歲的盛文運忙著收藏徽墨。
  • 徽墨的主要成分是什麼 徽墨歙硯怎麼讀
    本文為同學們講解一道關於徽墨的化學題。徽墨,安徽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徽墨和歙硯對中國文化的發展與保存曾經作出了重要貢獻,其製作工藝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雖然徽墨歙硯的實用功能正在現代生活中逐漸淡去,但其歷經千百年積澱而煥發出的文化內質卻魅力日增,尤其在這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它們的審美價值和收藏價值更會一路走高。也正因如此,徽墨和歙硯在發展中面臨的困難和壓力更不容小視。唐朝末年,出了一位制墨宗師,叫奚廷珪。
  • 徽墨:中華文化的一枚郵戳
    徽墨,不僅僅是一錠墨, 更是中華文化的一枚郵戳。 路經徽州時,見松林茂密、溪水清澈, 便決定安居下來,潛心制墨。 十年潛心,博採眾長而融之, 他制出了「拈來輕、磨來清、嗅來馨、堅如玉、 研無聲、一點如漆、萬載存真」的奚墨。
  • 中華文化:徽墨的故事
    在人工墨發明之前,人們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來書寫。那麼,墨是怎麼發明的呢?今天,我們來讀:《繪本中華故事·中華文化·徽墨的故事》。唐朝末年,安徽歙州有個叫奚xī超的墨匠,祖祖輩輩靠制墨為生。奚超從小的夢想就是研製出像油漆一樣能牢牢粘在紙上的好墨。可他做了一輩子墨工,做出來的墨還是被水一洗就掉。於是,他把希望都寄托在兒子奚廷圭身上。奚廷圭很快就把制墨的手藝全都學會了。
  • 徽墨中國「文房四寶」之一 因產於古徽州府而得名
    在工業製圖、裝潢美術、印刷、醫藥、描瓷等許多方面,徽墨也有廣泛應用。徽墨製作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據《徽州府志》記載,徽墨始創於唐末,易州(今河北)著名墨工奚超因避戰亂,攜全家南逃至歙州,看到這裡有茂密的松林和清澈見底的新安江水,便定居下來,重操制墨舊業。不久他制出「豐肌膩理,光澤如漆」的佳墨,被南唐後主李煜視為珍寶。逐令奚廷為「墨務官」,並賜姓李,奚氏一家從此變為李氏。
  • 聚焦文創產品發展 帶動非遺徽墨傳承壯大
    一間間房門內,煉煙、和料、制墨、晾墨、打磨、描金等11道古法制墨工序各有講究,藏著徽墨的秘密。徽墨,因產於古徽州府而得名,因其「堅如玉、研無聲、一點如漆、萬載存真」等特點為文人墨客所鍾愛。2006年,徽墨製作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千元麝香只出三方墨錠,大師抖音揭秘非遺制墨工藝
    千元麝香只出三方墨錠,大師抖音揭秘非遺制墨工藝 2019年11月15日 16:14作者:網絡編輯:宏偉 不過,墨也分品種,其中不得不提到的就是流傳於安徽黃山地區的徽墨,徽墨被稱為是中國特有傳統制墨技藝中的珍品。為何徽墨被稱為珍品?它的背後隱藏著怎樣不為人知的製作工藝?在徽墨胡開文拍攝的抖音視頻裡,網友們都能找到答案。
  • 評展|烏鎮的「巴爾扎克橋梁」,「輸入法」時代的徽墨工藝
    烏鎮木心美術館的「文學的舅舅:巴爾扎克」 ,以木心為載體講述文學與繪畫藝術;上海徐匯藝術館的「烏金千秋照」徽墨專題展,在「書寫」被「輸入法」替代的時代,回望過去那個「車、馬、郵件都很慢」的年月,引申出「非人磨墨墨磨人」的思考。本欄目歡迎投稿,投稿郵箱:dfzbyspl@126.com,郵件標題請註明「評展」。
  • 走近安徽歙縣老胡開文墨廠:徽墨千年 亦淡亦濃_新聞中心_中國網
    一間間房門內,煉煙、和料、制墨、晾墨、打磨、描金等11道古法制墨工序各有講究,藏著徽墨的秘密。徽墨,因產於古徽州府而得名,因其「堅如玉、研無聲、一點如漆、萬載存真」等特點為文人墨客所鍾愛。2006年,徽墨製作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從木炭到石墨再到松煙墨,墨的歷史
    文房四寶分別是筆墨紙硯,墨排在第二位,可見墨的重要性。墨配合毛筆使用,既能寫字又能畫畫。古人使用的墨錠不僅是實用品,還是珍貴的收藏品。追求生活品質的古人,製作出各種各樣有藝術性的墨錠,供文人貴族賞玩珍藏。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當時的陶器上裝飾有黑色花紋。
  • 湖筆、徽墨、宣紙、端硯 原來文房四寶中的貴族是這樣來的!
    2.徽墨中國是發明用墨最早的國家,至今已有超過二十個世紀的歷史。相傳,秦漢時的千陽與唐代的易州等地都曾以產墨而聞名當時。到了五代十國時期,安徽徽州成了墨的集中產區,因而得名徽墨。歷來與湖筆、宣紙、端硯並列為「文房四寶」中的珍品。許多用徽墨成就的字與畫,即便歷時數百年,墨跡依然清晰可見,光彩奪目。
  • 「人間國寶」汪培坤制墨記
    也正因為如此,用胡開文所製藥墨創作的水墨作品,無論是山水人物,還是書道,均百年不蛀不爛,是為「奇墨」。作為制墨奇才,胡開文將徽墨從崎嶇的山路一直送到京城皇宮,成為長達百年的皇室貢品,還獲得了1915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金獎。
  • 如何區分墨是油煙還是松煙
    在中國傳統書法和繪畫中,離不開墨。而傳統墨按原料成分大致可分為松煙墨、油煙墨、精煙墨、青墨、茶墨、硃砂墨、彩色墨等。我們在選購時該如何區分呢?市面上常見的成品墨一般都會標註【某某煙】的字樣,所謂煙,就是構成墨的主要成分,是燃料經過化學燃燒後形成的碳黑,煙粉中摻入動物膠、香料、麝香、冰片等,經過無數次捶壓後,再放到模具中壓出造型,乾燥後描上金銀圖案文字,套上包裝就是成品了。油煙顧名思義是以桐油、菜籽油、胡麻油等植物油為燃料,桐油煙與漆煙基本相同。
  • 墨染細絹——文房四寶之墨、紙
    網絡配圖墨清代宮廷用墨,一部分出自內廷御書處「墨作」,墨品均署名「御用」或「御墨」。其中也有以內廷齋、堂、軒、室名字命名的墨品,如端凝鑑賞、佩文齋藏墨、淵鑑齋摹古寶墨、淳化軒摹古寶墨等,成為內廷御墨的重要形式。
  • 紙墨筆硯 文房四寶 最好的還是來自徽州
    文房四是中國獨有的文書工具,即筆、墨、紙、硯。文房四寶之名,起源於南北朝時期。在南唐時,「文房四寶」特指諸葛筆、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紙,婺源(原屬歙州府,現屬於江西)龍尾硯。圖為「文房四寶」之徽墨。自宋朝以來「文房四寶」則特指湖筆(浙江省湖州)、徽墨(徽州,現安徽歙縣)、宣紙(現安徽省涇縣,涇縣古屬寧國府,產紙以府治宣城為名)、端硯(現廣東省肇慶,古稱端州)和歙硯(現安徽歙縣)。圖為「文房四寶」之之宣紙。圖為「文房四寶」之歙硯。圖為「文房四寶」之筆墨硯。圖為「文房四寶」之筆墨硯。圖為「文房四寶」之毛筆。
  • 一口好酥,一墨江南,將墨吃進嘴裡,將墨口齒餘香
    如果你關心文房四寶的話,那麼鐵定會把它當作一塊墨,因為他全身烏黑和案牘上的墨差無異,而關於徽墨酥她還和「降王」李煜有著莫大的關係,相傳在唐朝末年,河北有一位製作墨的高手,被皇帝領域收入麾下,將其安排在了徽州專門為她做墨,但是後來趙匡胤滅了南唐,將李煜逐出到了汴京,但李煜仍然不忘舞文弄墨,看到自己書房裡沒有了墨,便習慣性的叫人前去徽州取墨,王府主管是宋朝的手下,
  • 執筆染墨繪卿顏,這便是彼此之間最堅實的愛情見證了罷!
    執筆畫卿顏,染墨繪君衣。這是多麼美的意境!想來,能親手為心愛的人繪上一副丹青,這便是那古時的書生與紅顏相互送予的最美的禮物,這便是彼此之間最堅實的愛情見證了罷!珍貴如斯,必得要用浙江湖州的毛筆,必得要用安徽黃山的徽墨,必得要用安徽宣城的宣紙,還必得要用廣東省端州的端硯。
  • 松煙墨、油煙墨、御墨,墨竟然那麼多分類!
    墨,簡單點來說是書寫、繪畫的色料。唐代制墨名匠奚超、奚廷父子制的好墨,受南唐後主李煜的賞識,全家賜國姓「李氏」。從「李墨」名滿天下。宋時李墨的產地歙縣改名徽州,「李墨」改名為「徽墨」。墨的水分及膠的成分不同,會影響到墨的黏度。在不同場合使用的墨,其黏度有所不同。另外,初製成的墨的水分亦較多。
  • 紙上筆下情深淺,硯裡墨中意少多;七律八首,文房四寶吟詩說
    紙上筆下情深淺,硯裡墨中意少多。筆、墨、紙、硯,被稱為中國文房四寶。在古代成為最重要的書寫繪畫用具。同時,文房四寶作為書寫工具與記錄載體,在漫長的歷史時期,蘊含著太多的情感與記憶,關係著文明與文化的傳承。文房四寶更是與傳統文化一脈相承密不可分。古典君分享七律八首,文房四寶吟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