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是詩詞的創作者,我們只是詩詞的搬運工!如果你喜歡古詩詞的話,歡迎關注我!
01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寄黃幾復》黃庭堅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 想見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要用七個字寫出兩人離別和別後思念之殷,並不是那麼容易的。詩人選用了「江湖」、「夜雨」、「十年燈」,作了動人的抒寫。「江湖」一詞,能使人想到流轉和漂泊,在「江湖」而聽「夜雨」,就更增加蕭索之感。
「夜雨」之時,需要點燈,所以接著選了「燈」字。「燈」,這是一個常用詞,而「十年燈」,則是作者的首創,用以和「江湖夜雨」相連綴,就能激發讀者的一連串想像:兩個朋友,各自漂泊江湖,每逢夜雨,獨對孤燈,互相思念,深宵不寐。而這般情景,已延續了十年。
02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蝶戀花·閱盡天涯離別苦近》王國維閱盡天涯離別苦,不道歸來,零落花如許。花底相看無一語,綠窗春與天俱莫。待把相思燈下訴,一縷新歡,舊恨千千縷。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這首詞的哲理,包含在結穴兩句之中:「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整首詞顛來倒去,就是為了說這兩句話。
天涯遊子嘗盡了離別之苦,回來發現錯過了最美的春光:花謝了,人老了。重逢的喜悅,也抵消不了長長的孤愁別恨。所以提煉出一句格言,要惜「花」,因為越是美好的東西越難留住。
其實這重哲理,唐代的杜秋娘在《金縷衣》裡就已經說得很明白了:「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03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
《唐多令·蘆葉滿汀洲》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二十年重過南樓。柳下繫船猶未穩,能幾日,又中秋。 黃鶴斷磯頭,故人曾到否?舊江山渾是新愁。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
「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遊。」短短三句,有情有景有慨嘆,烘託出一種人生意境。這已經是很中年的心情,年少時候雖有豪情,有高昂的遊興,卻不見的能夠隨心所欲。
等到年紀大了,各方麵條件都好了,有花有酒有閒暇,於是舊地重遊。可是,等到這時候才赫然發現,再喚不回的是年少的熱情與淋漓盡致。人生的情味大不相同,中年人成熟了,更懂得咀嚼生命的細緻,也更明白了那曾經擁有卻一去不回的珍貴記憶。
04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長歌行》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自然界的時序不停交換,轉眼春去秋來,園中葵及萬物經歷了春生、夏長,到了秋天,它們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輝的葉子變得焦黃枯萎,喪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發而長大,而老死,也要經歷一個新陳代謝的過程。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自然法則。
詩人用「常恐秋節至」表達對「青春」稍縱即逝的珍惜,其中一個「恐」字,表現出人們對自然法則的無能為力,青春凋謝的不可避免。接著又從時序的更替聯想到宇宙的無盡時間和無垠空間,時光像東逝的江河,一去不復返。
由時間尺度來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後不能復生。在這永恆的自然面前,人生就像葉上的朝露一見太陽就被曬乾了,就像青青葵葉一遇秋風就枯黃凋謝了。
完。
本文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