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育專家:3個細節,揭秘你養的孩子自卑與否,別害了娃

2020-10-21 全能辣媽plus

文|全文共1673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

相信每位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有一個好的發展前途,也想讓自己的孩子更加的「聰明」有「能力」,其實影響孩子最大的不僅僅是他們個人的「性格」以及「能力」,還在於孩子對於自己是否有「自信」

自信也是影響孩子人生發展的重要「一環」,如果說孩子比較有自信,那麼遇到自己不太懂的方面,就能夠勇敢的做出嘗試,那麼這一類孩子的人生也往往會有更多種人生「可能性」。而如果說孩子比較自卑的話,碰到任何事情和機會不敢去嘗試,那麼肯定會直接影響到他們未來和發展。

可能有部分父母又會說了,平時孩子在家裡表現的挺好的,看起來非常有自信,那又怎麼能夠知道孩子到底是不是真正的「自信」「自不自卑」呢?

其實此前哈佛教育專家就曾對這個問題做出過研究,並且直接揭秘了可能會引發孩子自卑的做法。雖然父母覺得這些問題都是小問題,但是這些細節卻有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最終發展。做父母的,可千萬別害了孩子:

3個細節,揭秘你養的孩子自卑與否

一、對孩子要求過高,沒有鼓勵和表揚,只有批評

其實說到「自卑」這個話題,相信很多成年人也會有點小自卑。

比如平時只要人一多,就會有點想要「逃離當下」,眼睜睜看著別人在舞臺上大放光彩。只要一看到人群聚集,就會有一種恐慌感,這種自卑到骨子裡的情緒讓很多人覺得非常的討厭,但是自己卻又逃不開。

而孩子自卑又和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孩子之所以不自信,之所以自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小時候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太高了


比如「怎麼別人能考第1名,你就是個千年老二?你看看吧,你就是比別人差,連這麼簡單的題目都不會!」

這些話很容易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失去鬥志。

父母的每一次打擊都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一無事處」,即便孩子在班裡成績已經算不錯了,但是卻從沒得到過任何的表揚。家長一直「不滿足」,使孩子心裡壓力太大,情緒消極,變得越來越自卑。



為此專家也曾經直接指出:如果說父母對於孩子的要求過高,平時對孩子缺乏鼓勵和表揚的話,那麼這種做法是有可能會導致孩子自卑的。

孩子都是需要鼓勵和表揚的,大人也是如此,常對他們鼓勵和表揚,能夠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也能夠讓他們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快速的發展,反之則會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



二、喜歡拿自家孩子和別人孩子做對比

相信很多人應該都是伴隨著父母口中「別人家的孩子」長大的。

其實本來自己也不差,但是父母的眼中卻只有「別人家的小孩」,一提起別人家的小孩就是「兩眼放光」「稱讚個不停」,但是一說到自己家孩子卻「沒有一句好話」。

家長的這種做法其實是可以理解的,他們希望自家孩子能夠學習別人的優點,但是當家長動不動就拿著自家小孩和別人家小孩反覆做對比時,其實很容易「毀了」孩子的一生。

有些孩子本來心思就比較敏感,在父母的這種不斷對比下會讓孩子覺得自己非常的差,沒有任何的優點可言,永遠比不上別人,這樣孩子就會慢慢變得越來越自卑。

三、對孩子使用冷暴力

對於孩子來說,最可怕的就是冷暴力。冷暴力為什麼如此可怕?其原因就是這種暴力「毀」的是人的「身心」。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使用冷暴力可比直接把孩子揍一頓要厲害得多,有很多孩子都非常害怕父母對自己使用冷暴力。

但現如今喜歡對孩子使用冷暴力的家長不在少數,當孩子犯了錯誤時,家長不會選擇第一時間告誡孩子,不會對孩子進行教育,也不會打罵孩子,而是直接冷暴力處理。

比如把孩子關進小黑窩或者是對孩子不理不睬,這種做法是很有可能會導致孩子的心思變得越來越敏感和極端的,最終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自卑。

辣媽語錄

家長在很多事情上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並不代表最終的結果就是好的。

很多家長因為沒有注意到以上幾個教育中的小細節,最終讓孩子越來越自卑,越來越缺乏自信,導致生活和工作受到了重重阻礙。

作為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有更好的發展,想要讓自家孩子變得更加自信,能夠大膽的表現自我,就遠離以上這幾種做法吧。

多誇誇孩子,多看看孩子的優點,放平心態,不強求不執著,孩子只要努力的做事了,就會有好的結果。最後希望每個孩子都可以健康快樂的成長。

本文編輯:媽媽緣

審稿主任:全能辣媽

(圖片源自網絡)

相關焦點

  • 「養不起為什麼還生我」,對孩子哭窮的家長,網友:害娃不淺
    很多父母總是告訴孩子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才能出人頭地,但為什麼這些家長卻沒有好好學習,卻來教育自己的孩子,他們說的話其實就不讓人信服。
  • 專家說「對你的孩子大方點!」,窮養會讓你的孩子自卑
    談到如何教育,很多人想到的是「窮養兒富養女」,這個觀念被很多家長使用,有的還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這觀念和冠冕堂皇的理由乍一看似乎很有說服力,但是其實對孩子來說,不僅不公平,還有重要的隱患,今天親貝網小編就和大家說說這個問題。
  • 哈佛心理學家提醒你:這3個跡象,說明你正在養育一個自卑的孩子
    如果你要問家長的,他們不一定能說個明白,但是要是問這個哈佛教授,他可能會告訴你,戰勝自卑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為了克服自己的自卑,教授找了很多的方法,最後總結出來3個跡象,提醒家長,及時發現自己自卑的孩子,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1.做事情要大人陪如果孩子畏畏縮縮,不敢自己完成任務,那有可能是因為孩子過於沒有信心,比較自卑。這個時候,想要孩子獨立完成一件事情會比較困難。孩子會擔心這,擔心那,沒有理由的擔心和退縮,就是自卑的一個表現。
  • 哈佛醫學院:語言暴力改變大腦結構!你的滿目猙獰害孩子懦弱自卑
    語言暴力的可怕,很多家長都未曾預料哈佛大學醫學院一項研究發現:言語暴力會影響到孩子大腦的胼胝體、海馬回和前額葉三個區域。這是三個區域分別影響到孩子的動機傳遞、感覺和認知信息,情緒管理以及思考和決策。輕度與重度的言語侮辱都會損傷到孩子的大腦發育。
  • 哈佛專家:將「聰明」孩子變得「愚蠢」,與家長的3種習慣分不開
    文/柒月的寶貝(本文由育兒日記360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及分享)#優質育兒教育#你的孩子是否聰明?拋開基因問題,很大程度在於父母的家庭教育。可能很多家長都會覺得不可思議,孩子聰明與否,怎麼會和家庭教育有關係呢?難不成父母如果教育不當,還會對孩子的智商造成影響嗎?事實的確是如此。
  • 哈佛心理學家:孩子有這8個跡象,說明他正在慢慢變自卑
    導讀:哈佛心理學家:孩子有這8個跡象,說明他正在慢慢變自卑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窮人家的「三碗飯」易養出不孝子,別讓「覺得對不住」害娃害己
    窮人家的「三碗飯」易養出不孝子,別讓「覺得對不住」害娃害己為什麼父母掏心掏肺,不辭辛苦卻養育出不少「白眼狼」?或許是父母的教育方法出現了問題。很多家庭經濟水平比較差,孩子出生後總會產生對孩子的虧欠之情,從而對孩子百依百順,給孩子養出了壞毛病,對父母不孝順。
  • 家裡有男孩的不要一味窮養,這3個方面「富養」,長大後能成才
    雖然現在是新時代社會了,但日常生活中總有人會效仿老傳統老觀念,特別是在孩子的教育上,很多國內的新晉爸媽都認為「男孩要窮養,女孩要富養」。:孩子3歲前與父母之間的關係可以決定孩子一生的人格發育,其中母嬰關係最為重要。
  • 自卑的孩子,往往會流露出以下「信號」,父母可別粗心讓娃受委屈
    而且,自卑的孩子,往往會流露出以下「信號」,父母可別粗心讓娃受委屈。老人帶娃,有很多都是不懂教育的,也沒有那麼注意孩子的心理,所以孩子與其他同齡人相比,感覺自己的爸媽不愛自己,很少陪伴,當別人說起跟爸媽的日常相處時,他們就會很自卑。再加上,有很多爸爸媽媽還是異地打工,孩子就成了留守兒童,這種自卑的情況會更明顯。當然,這只是一方面,還有的孩子是因為家庭貧困、父母離異、家庭不和睦、自己不漂亮、學習不優秀等等原因而自卑。
  • 節儉教育一定能養出優秀的孩子?過度的節儉只會養出自卑的娃
    雖然現在的家庭生活富裕了一些,但是一些家長總是會對孩子進行節儉教育,這是為了不讓孩子變得太過任性。但是家長可曾了解過,你對孩子進行的節儉教育是否是合理的呢?林林的家庭環境是很好的,經濟狀況也屬於小康的狀態,只要不是太過昂貴的物品,玲玲的家庭都是可以消費得起的。原本以為林林生活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之中會非常幸福,可誰知道林林卻並不開心。
  • 為什麼中國的孩子啃老嚴重,國外孩子卻很少啃老?專家揭秘內情
    為什麼中國的孩子啃老嚴重,國外孩子卻很少啃老?專家揭秘內情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在養孩子的過程中,養出了很多巨嬰,自己對孩子的愛卻是害了孩子,啃老這種現象,在國內是出現最頻繁的,在國外這種情況很少,為何會有如此大差距呢?專家給出了專業的分析。
  • 李玫瑾:理解窮養兒的真正含義,大方點,別讓自卑滲到娃的骨子裡
    給大家舉一個窮養娃的例子:小林就是被父母窮養長大的,現在已經快30了,談過幾個女朋友最後都崩了;家裡人都快為此愁白了頭。按理說小林長得也不醜,工作還可以,家庭條件也不差,交女朋友也不算太難,但到底為什麼每次都走不到最後呢?原來是與小林在「窮養」狀態下養成的性格有關。
  • 教育細節,讓你成為自己孩子的教育家
    對有娃一族來說,最難的事情可能不是養家餬口、升職加薪,而是如何養娃!沒錯,和過去的「放養」、「散養」相比,今天的父母面臨的挑戰變多了!不少父母會迷失在他人成功的育兒經驗裡。2正確解讀細節背後的教育理念還有個例子是:孩子早晨把褲子穿反了,媽媽卻不管,也不提醒,因為她相信孩子自己如果感覺不舒服會換回來。
  •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父母這5種做法,很可能養出情商低的孩子
    所以,培養孩子的情商至關重要。但可惜的是,很多家長並沒有重視這一點,在教育孩子時使用了不適合的方法,很可能養出情商低的孩子。丹尼爾·戈爾曼認為,情商對成功與否的影響比智商更大,而家庭是人們學習情緒的第一個學校。此外,他還指出,以下幾種情況很可能養育出低情商的孩子。
  • 父母的這3種「教育方式」,容易養出自卑的孩子,需要及時糾正
    文|文竹媽媽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能夠讓孩子因為錯誤的教育方式而產生心理問題,比如說讓孩子產生自卑的心理。一個自卑的孩子,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學習上,都難比其他同齡人做得更好。「教育方式」,容易養出自卑孩子·打壓式教育有的父母奉行打壓式教育,認為誇獎使人退步,只有批評才能夠給予孩子足夠的壓力,讓孩子把壓力轉化為動力。
  • 三個跡象提醒你正在養一個自卑的孩子
    以下三點跡象,提醒家長你正在養一個自卑的孩子,最好早點進行幹預。1、孩子過於順從,不會表達拒絕人對外表現出來的言行舉止,取決於人對自己社會地位或是社會對自己的看法,換而言之,孩子的言行舉止當中,如果過多的順從,是他在心理給自己的評價過低,會覺得自己不如別人,是一種自卑的表現。
  • 貧窮會讓孩子自卑嗎?其實,真正讓孩子自卑的是家長的教育方式
    最近,知乎上有這樣一個話題火了「貧窮會讓孩子自卑嗎」印象最深的一位答主的回覆是:貧窮的確會讓孩子感到自卑,但是貧窮本身並不會讓孩子感到自卑。如果把貧窮看做一個客觀現實,孩子感到自卑與否的關鍵就在於孩子如何看待貧窮,這就無關乎貧窮本身,而是關乎對貧窮的認知。孩子的認知是怎麼形成的呢? 在孩子小的時候,認知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父母自身的言行,另一方面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互動。首先,父母自身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是最大的。
  • 丁家發:別讓家長的教育焦慮害了孩子
    對於這兩個小孩,現在有個俗稱——「雞娃」。何為雞娃?就是給孩子打雞血,「虎媽」「狼爸」們為了孩子能讀好書,不斷地給孩子安排學習和活動,不停地讓孩子去拼搏。(12月16日《人民日報海外版》)除了在校園課堂上學習之外,許多孩子每天不是在上補習班,就是在去補習班的路上。這種現象在北上廣深尤為明顯,不少家長為此還要付出更多的物質和精力,陪著孩子一塊去上。
  • 媽媽把娃當成「寶」,可能會害了孩子?專家:3點教你「糙」帶娃
    文/木木寶貝育兒記 「有媽的孩子像個寶」,這句話已經廣為流傳,很多媽媽在小的時候,都為自己的孩子唱過,卻是一個被媽媽陪伴長大的孩子一定很幸福,但是在現在這個信息發達的社會,很多媽媽都被網上的精緻帶娃所吸引,爭先恐後的想要給孩子最精緻的成長方式,但是精緻養娃真的有這麼好嗎
  • 長大後自卑怯懦的娃,小時候大多聽過3句話,比打罵更令孩子難受
    語言帶給孩子的壓力,遠比你想的要嚴重長大後自卑怯懦的娃,小時候大多聽過3句話,比打罵更令孩子難受:第一句:"聽我的,爸媽還會害你不成"相信很多人都是在這句話或者"我都是為你好"等類似的話語中成長起來的,也有很多溫暖的雞湯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