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有孚、惠心,勿問元吉。有孚、惠我德。
象曰:有孚、惠心,勿問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
(一)釋字(詞)
惠
《說文》:「惠,仁也。從心從叀。徐鍇曰:『為惠者,心專也。』」《增韻》:「惠,賜也。」《禮·月令》:「行慶施惠。」《諡法》:「柔質慈民曰惠。」《書·無逸》:「惠鮮鰥寡。」《注》:惠鮮者,賚予賙給之,使有生意也。「
惠心
指仁愛好施之心。
問
指關心、關切、關注。也表示有疑。
惠德
使道德增益。
(二)釋象
《益卦》是由《泰卦》而來。《泰卦》先變為《既濟卦》,然後《既濟卦》再變為《益卦》。《益卦》九五原為《泰卦》九二,繼而為《既濟卦》九五。九五由二位之於五位,象徵著完成了一次遷都的過程,這從《益卦》六四的爻辭中就可以知道。《益卦》六四爻辭曰:「中行,告公從。利用為依遷國。」爻辭中的「中行」、「遷國」,實際就是九五的動作,而不是六四的動作。《益卦》六四是「公」而不是天子,「中行」、「遷國」是天子之事,六四不過是跟從天子而行罷了,天子「遷國」不過是以六四為依託罷了。《益卦》九五定鼎中原,遷都新邑,開始了正式統治天下的新時代。
《益卦》九五是艮體主爻,「艮為門闕」,這裡引申取象為宗廟,天子的宗廟就是太廟。太廟是天子祭祖的地方,面對祖宗以及祖宗留下的豐功偉績、萬裡河山,天子該是如何一種尊崇和愛戴的心情!正如《觀卦·卦辭》所曰:「盥而未薦,有孚顒若」。又「艮為手」,這裡寫作「爪」;又「艮為少男」,「少男」即幼子。以手撫幼子,愛撫之狀,故曰「有孚」。「孚」字從「爪」從「子」,取象於「艮」體。
《益卦》是由《既濟卦》變化而來,在《既濟卦》中,九五是坎體主爻,「坎為心病,為加憂」,卦變為《益卦》後,坎體變成了巽體,「巽為散」,《說卦傳》云:「巽為風」,又曰「風以散之」。「散」為廣施之義。所以九五有憂而好施之心,故曰「惠心」。「有孚」、「惠心」皆為仁德。九五身為天下之尊,仁德布於天下,當然吉祥,故曰:「勿問元吉。」其《象傳》也強調曰:「有孚惠心,勿問之矣。」意思就是不必再為他擔心了,他的仁德足以使萬事元吉。
九五在巽體,「巽為長、為高」。九五得尊位而有仁德,《彖傳》所謂「利有攸往,中正有慶」。既長既高,象徵九五的仁德仍在不斷提升,增益,故曰「有孚惠我德」。《易》以陽剛者為「大」,《益卦》九五中正當位,乃為「大者」,其「遷國」之後,感祖宗功業之不易,以仁德治天下,並能使祖宗功業不斷提升、增益,發揚光大,故其《象傳》釋之曰:「惠我德,大得志也。」
(三)義理
《益卦》由《泰卦》而來,天時為卯,時在仲春之月,五行屬木,天道曰生,人道為仁。《禮記·月令》云:「(仲春之月)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毋肆掠,止獄訟」,又云:「是月(仲春之月)也,毋竭川澤,毋漉陂池,毋焚山林」,又云:「是月(仲春之月)也,祀不用犧牲,用圭璧,更皮幣」。古人這些有關仲春之月的令辭,無不透著仁孚之德。天子有仁德、施仁政,合天道也,這當然是吉祥的事。「損上益下」的仁政,使天子的恩德布於天下,天子的道德也因此得到極大的提升,王朝的統治也因此得到不斷鞏固,這正是有為之君開創盛世的節奏。益道之於天子,益其仁德也。
(四)舉例(史實)
周成王親政
周公營成洛邑。遷都後,周公還政於成王、成王親政。這些事記載在《尚書·洛誥》中。
成王親政後,周公對他多次告誡,告誡成王不要過分追求享受,無節制地遊樂、嬉戲、酗酒、用獵,否則於國於身均不利。《尚書·無逸》就是周公對成王的告誡之詞。在周公的輔佐和影響下,成王鞏固了政權,開創了「成康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