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反覆,或將導致6成餐廳倒閉!2020在北京做餐飲難上加難

2021-01-20 紅果家

疫情之下,唯一的確定就是不確定 。

2020,黑天鵝已經飛成家鵝。

近日,北京、廣州兩地傳出疫情反覆的消息,北京新發地牛羊肉交易大廳已關閉,京深海鮮市場已停業,北京對已復工餐飲服務單位全面疫情防控檢查。重點對餐飲服務單位海鮮、豬牛羊肉的進貨查驗情況進行檢查,確保來源可追溯。

疫情的反覆給剛剛艱難復甦到60%~70%的餐飲又蒙上一絲隱憂。

資深專家預測,餐廳的絕對倒閉率往年是25%,今年有可能攀升至50%~60%。暗黑6月,餐飲人加油!

北京餐飲人的6月飛雪

6月12日的北京,微微南風,天氣略有燥熱。

這一天的老黃曆上提醒道:「宜:祭祀、祈福。忌:開張、開市。」

不過對於帝都餐飲人而言,沒有誰會有閒情雅致翻看老黃曆,大家馬力全開還嫌不夠呢。

6天前的6月6日,北京疫情應急響應剛剛從二級下降到三級,有餐飲老闆在那天的朋友圈自我鼓勁:憋壞了,希望生意能一路66。

可是懸在頭上的劍,剛輕輕舉起,又重重落下。

當日,北京宣布新增36例本地新冠確診患者,其中一例為某川菜館老闆,官方迅速部署對已復工餐飲單位進行全面疫情防控,剛剛回暖不久的餐飲業迎來6月飛雪。

整個行業瞬間又變得不知所措起來,茫然、悽涼、恐懼、無力各種情緒混雜在一起,就像上帝之手攪拌出的一道黑暗料理。

「這幾個店剛剛恢復的生意,今天直接歸零。」

「原本一天4、5萬的生意,現在1千都不到了。」

「流水只有平時的10%,還不如3、4月份,衝擊不亞於小型核武。」

北京餐飲人的朋友圈哀嚎一片,離新疫情爆發地-新發地市場明明很遠的餐廳也普遍被殃及。

西單是北京最具人氣的商圈之一,在疫情後人氣也恢復的很快。但是疫情捲土重來,讓熱度一下子達到冰點,西單附近的商場有很多客流直接減半,君太也顯得非常冷清。

從4月開始,巴奴毛肚火鍋北京君太店本已逐漸恢復等位場面。疫情之下,人們對品牌、品質的需求反而增加,疫情期,人們的社交需求被壓抑,疫情過後消費的第一波紅利率先被火鍋、燒烤等品類吸引,品牌響、品質佳的火鍋、燒烤企業更是首當其衝,率先回暖。

然而,這一切在疫情的反撲之下再次沉入水底。巴奴君太店店長介紹,4月份恢復情況是商場裡名列前茅的,5月份基本恢復到了疫情前的水平:35張臺位,日翻臺最高能有7輪,6月初的周末一天能開200多桌,而6月13日驟降為140桌,流失近4成。

而巴奴北京悠唐店也是這樣的情況,上周六上桌215桌 ,這周六上桌160桌,流失55桌。

巴奴毛肚火鍋的流失率只是行業縮影,北京更多的餐廳已經到了搖搖欲墜的境況。

最先受影響的是日料經營者,病毒重點嫌疑攜帶者「三文魚」為日料品類帶來了一枚深水炸彈。

江戶前壽司創始人姜炳升說:「今天(6月13日)中午我們有的餐廳只有一個顧客,有的餐廳就是0,預約的顧客也全取消了。我幹餐飲這麼多年來,從來沒有碰到這種狀況,2月下旬復工之後也沒有碰到一個客人都沒有的情況。」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如同疫情的衝擊是無差別的,消費信心的崩塌也是無差別的。

除了日料,北京正在恢復中的所有餐飲品類生意都大受影響,離新發地市場較近的餐廳生意直接歸零:

在北京開餐廳到底有多難?

作為政治中心的特殊性和地理環境的天然因素,讓北京的商業生態有「三個半生意「之說:

因馬路太寬導致的半條街生意;

因天氣寒冷、各種會議導致的半年生意;

因夜生活不豐富導致的半天生意。

做餐飲難,在北京做餐飲更難,2020年在北京做餐飲難上加難。

多年以來,北京餐廳的倒閉率一直高企,北京既是餐飲企業的品牌勢能高地,也是陣亡高地。一邊是很多地方餐企龍頭發展壯大後,大概率都要進京趕考,但同時也有很多餐廳黯然撤離消亡。

數據顯示,北京市2019年餐飲門店超21萬家,而在2018年,北京新增8.5萬家店,倒閉了11.4萬家,相當於平均每月9500家餐廳倒閉 ,每新增1家店,就有1.3家店消失。

北京餐飲門店高換手率的背後,是租金高、人工貴。

據中國房價行情網5月發布的數據,北京商鋪日均租金以8.82元的價格居全國第二位。

而在人工方面,一位快餐連鎖品牌的老闆曾算過一筆帳,在他家門店分布較多的二線城市,一名員工每月的成本(含工資、住宿、保險等)在4000元,而在北京至少要翻一番到8000元。

一季度餐飲行業遭遇毀滅性打擊,僅春節7天,全行業就損失5000億元,連立足北京多年的西貝都發出疾呼,「現金流撐不過3個月」。

就在上個月,經營25年、市值一度高達百億的九毛九宣布撤出北京,停止北京、天津、武漢三地共22家九毛九餐廳的運營。

在北京:心臟有多強,舞臺才有多大

逃離帝都的九毛九貌似躲過一劫,但更多紮根北京的餐飲人,必須要和這個城市共同經歷顛簸。

從前,在北京: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而從現在開始將變成:心臟有多強大,舞臺才有多大。

霸蠻創始人張天一,從北大畢業後就紮根北京紮根餐飲業。

6月12日,他在個人公眾號裡說:「我們已經扛了半年時間。原來總是口號式的喊『苦不苦,想想紅軍兩萬五』,現在親身處於一個高度不確定且持久的疫情長徵中了。」

他還分享了一個故事:

當年拳王阿里有個勁敵叫弗雷澤。他們在一場世紀大戰中的最後一個回合打到精疲力盡。阿里實在撐不下去準備認輸。教練讓他再堅持一下。就在兩人說話這會兒,對手弗雷澤認輸了。

張天一總結:面對挑戰,可能最終勝利的原因不來自於贏,而僅僅是多堅持一秒不倒下。

在北京打拼多年的餐飲人邵尉也表示:「經歷一次就不怕再來一次,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走起!」

而對於2018年才進京趕考的巴奴而言,二年級的考卷是出乎意料的高難度。

兩年前,巴奴創始人杜中兵在北京的發聲言猶在耳:「巴奴來到北京這個超級舞臺,就是要把自己交給市場和消費者檢閱。」

有人撤離,有人挺進,有人在接受命運的檢閱。

疫情,帶來了一個時代的危機,帶來了一個城市的顛簸,帶來了一個行業的傷口。

但這或許是一個行業和一群人成熟的契機,正如古波斯詩人魯米的另外一句詩:

「傷口是光進入你內心的地方。」

相關焦點

  • 一個餐飲人的自述:不怪疫情 定位不準經營不善我的餐廳倒閉了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迫使餐企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許多餐飲人在疫情期間熬不下去,黯然退場,這其中就包括北漂十年,投資40萬開餐廳,營業僅2個月就倒閉的茉莉餐廳。這裡提到的這家餐廳,老闆是來自河南平頂山一個叫可可的女士,在做餐飲之前,曾經在北京開了2年多的滴滴,北漂10年後,可可和老公選擇了回老家創業。
  • 關店盤點:2020,我的餐廳就這樣倒閉了
    這些選擇關店的品牌,有的是老字號餐飲,有的是深耕餐飲多年的連鎖品牌,有的曾是風頭強勁的餐飲品牌,還有的曾是紅極一時網紅餐飲。他們或是悄然關店,或是斷臂求生,再或是苟延殘喘的活著。今年能活下來的餐企,實屬不易,但那些倒閉的餐廳,也不能將矛頭直指疫情,它們的倒下其實早有伏筆,疫情只不過是最後一根稻草而已。
  • 「辛苦不怕,就怕疫情反覆」:老闆親自炒菜,懷孕老闆娘頂一個半服務...
    受疫情衝擊,一條街的商戶倒閉了三分之一。存活下來的商戶們只有更加拼命,每個人身兼數職,全負荷運轉。他們說,辛苦不怕,就怕疫情反覆,沒有生意。總第2394期餐飲老闆內參 李海 | 文北京,周三的下午六點,簋街上人影散碎,嘈雜一片。 走進「桃園陸加拾」的時候,又是一刻鐘之後了。
  • 餐飲2018倒閉大盤點:眾多老字號消亡!
    僅在2018上半年,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平均每個月10%的餐廳倒閉;全國餐飲突破3.5萬億元,但只有20%的餐廳賺錢……  餐飲企業倒閉的倒閉,虧損的虧損,跨界打劫者無數,很難有逆風而上的品牌。和餐飲老闆聊天,也是說很少見到今年勢頭好的品牌。  我們盤點了一批去年倒閉的餐廳,雖只是冰山一角,但其問題重重,觸目驚心。
  • 陸客不來+新冠疫情,高雄知名餐飲集團倒閉
    全盛時期創下年營業額新臺幣10億的高雄河邊餐飲集團不敵陸客不來及新冠肺炎疫情,河邊餐廳老店10月底將吹熄燈號。董事長張素鑾手機進語音信箱,員工也很低調,三緘其口。
  • 疫情下的餐飲從業者:以前累得想睡覺 閒下來卻失眠
    然而,面對疫情,老人和孩子不敢出外就餐了,年輕消費者又不是旺順閣的主流,於是客流量就大打折扣。5月,旺順閣剛剛扭轉連續三個月的虧損。6月疫情的再度衝擊,使得旺順閣又一次跌回低谷。旺順閣方面表示,受疫情反覆的影響,旺順閣北京門店營業額和客流均有下降,特別是以聚餐宴請為主的街邊店受影響更為突出,整體客流周環比下降約兩成。
  • 家樂福做餐飲,疫情下勝算幾何?
    然而,在餐飲業承受巨大壓力的背景下,家樂福在中國卻高調開起了餐廳。6月16日,位於上海古北的家樂福餐廳門店正式對外營業,取名「MR.福」。(2020年6月16日,家樂福首家餐廳在上海開業。圖/受訪者提供)還不止一家。目前,家樂福在中國擁有209家門店,24家便利店。按照家樂福的規劃,年內要新開100家「MR.福」餐廳。
  • 最先扛不住的是餐飲企業!超七成可能倒閉...
    而一份英國餐飲行業的調查顯示,受此影響,四分之三的餐廳將因為利潤太低而無法維持,很有可能在幾個月內退出市場。△央視財經《第一時間》欄目視頻賽奇在倫敦中國城經營著一家中餐廳,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從3月英國宣布「限制令」的前幾天起,他的餐廳就一直暫停營業。
  • 一茶一坐陷倒閉風波,上海17家店全歇業,北京門店可代辦退卡
    「15年前它們家餐廳還是中餐的高端選擇,沒想到都要倒閉了。」近日臺灣菜餐廳一茶一坐深陷倒閉風波,許多網友在美團點評上寫下回憶和感受。據一茶一坐餐廳官微日前發布公告稱,由於門店關閉歇業,將開展預付卡的退卡工作。12月19日,新京報記者採訪發現,上海17家門店均已歇業,並可辦理預付卡退卡工作。
  • 雙匯、碧桂園耗巨資開餐廳,餐飲人的對手越來越可怕了!
    餐飲公司的主要業務一是供應餐飲食材,二是豐富進家庭上餐桌的餐飲類產品,三是以不同的方式參與餐飲門店的經營。 沒想到短短三個月不到,雙匯餐飲就落地了! 6月30日,港股公司嘗高美集團發布公告稱,嘗高美中國與雙匯餐飲已經籤訂協議,雙方將投資5000萬元在上海成立合資公司,其中,嘗高美中國持股60%,雙匯餐飲持股40%。
  • 疫後「返場」餐飲老闆:很多倒閉的餐廳,是死於經營太糙
    「疫情之後,拿好鋪位的機會多了。現在的形勢,做餐飲還是比做投資更穩妥一些。」那天我和他激蕩三小時,基本思路就定了。昨天,我們又見了諮詢師和空間設計師。這一次,讓項目落地,有了更清晰的思維。所謂4D廚房,首先整理到位,保證廚房整齊、有標示、乾淨,可以在30秒內找到要找的東西;其次,責任到位,將衛生、設備、服務、安全等,做到責任到人、制度上牆;然後,培訓到位,採用多種形式培訓新老員工,前2項反覆培訓;最後,執行到位,全員互動、科學監督、長久保持。
  • 疫情二次暴擊下,北京餐飲現狀如何?
    作者:阿輝、戴麗芬   來源:餐飲老闆內參(ID:cylbnc)超過100萬餐飲老闆的每日經營讀物。   如果說1月的疫情對餐飲行業來說是全面打擊,那麼三文魚事件對北京的餐飲業而言則是定點轟炸,日料、海鮮、進口食材,無一倖免,甚至波及到了其他餐飲品類。
  • 進退維谷——新冠疫情下的北京商鋪市場報告
    突如其來的疫情對實體店生意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衝擊,雖然現已經得到控制,但影響仍在持續。究竟目前實體店鋪境況如何?時下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實體生意正在復甦,有人認為疫情衝擊下客源不足,未來仍會有大量店鋪倒閉。不掌握實情狀況下,偏於悲觀或樂觀都可能做出誤判而造成損失。
  • 紐約25000家餐廳倒閉 等不到經濟重啟
    「與以往的衰退不同,服務業活動的下降幅度比製造業更大—對行動的限制嚴重削減了旅行、旅遊、餐飲和娛樂方面的支出—保持社交距離的要求和態度可能會進一步拖累這些行業的復甦。」6月12日,美聯儲在向國會提交的報告中稱。當地時間6月8日起,紐約市正式重啟經濟,然而,很多商家已經等不到這一天了。
  • 疫情下的KTV:K歌之王倒閉,賣火鍋的好樂迪還能挺多久?
    餐飲新紀元,讓你的餐廳經營更容易!餐飲實戰第一自媒體。導讀KTV這個行業其實早已沒落了,從曾經人人羨慕日進鬥金,到現在疫情之下紛紛堅持不住倒閉破產,也不過十年光景!01北京最大KTV倒閉2月8日,一份北京K歌之王總經理致全體員工的一封信在網上流傳,該公司計劃於2月9日與全部200餘名員工解除勞動合同
  • 聯商餐飲周報:永和豆漿被罰30萬 許留山陷「倒閉」旋渦
    聯商網消息:過去一周(3.09-3.15),許留山陷入「倒閉」傳聞,官方回應稱:待疫情結束,我們店裡見;永和豆漿因發布虛假廣告被罰款30萬元;西貝和海底撈門店逐漸恢復營業,名單公布...基於此,根據《上海市應急搶險救災工程建設管理辦法》要求,立即啟動大樓應急搶險救災工程相關工作,要求業主公司於2020年3月13日前完成大樓清場工作,包括全部人員車裡、北樓和東樓底層東北部物品搬離。北京發布新版餐飲服務指引:不得面對面就餐3月14日,北京市商務局制定的疫情期間餐飲服務單位經營服務指引3.0版正式發布。
  • ...餐飲業:堅守與涅槃_垂直頻道商業新聞中心餐飲頻道_北京商報...
    餐廳超市冰火兩極  催生共享員工(關鍵字:靈活用工)突如其來的疫情,讓餐飲企業與超市在人力調動方面形成了默契。疫情初期,一邊是餐飲企業開工難,另一邊是零售商超用工難。2月初,盒馬發布消息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雲海餚、青年餐廳(北京)暫停營業。
  • 印度或將有三成餐廳倒閉;汽車被盜和自燃等納入車損險主險
    據天眼查顯示,近日,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新增多項專利信息,其中包括「驅動制動裝置及具有其的汽車」,「電源控制電路及電動汽車」,二者的公開日期均為2020年9月1日,專利類型均為實用新型。(央視財經)字節跳動拿下金融牌照稱將有利於提升用戶體驗據工商信息顯示,天津同融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接盤武漢合眾易寶科技有限公司100%股份,原股東中發實業(集團)有限公司退出。而天津同融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是北京石貝科技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穿透以後,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是實際控制人。
  • 一周餐飲要聞:韓寒餐廳被討債,周黑鴨將上市,呷哺呷哺開調料公司
    繼無證經營被罰款後,韓寒投資的明星餐廳再遇風波。10月27日,多名寧波供應商在「很高興遇見你」杭州店門前拉橫幅討債,稱寧波分店倒閉後數十萬貨款被拖欠。這兩年,「很高興認識你」先後在北上廣杭等城市開店,連續的負面消息暴露出其作為單純的餐飲企業在管理運營方面存在的缺陷。來源/北京商報、大眾網聲音@陳A穎:名人效應肯定不是長久之計,做餐飲靠味道,味道不行拼服務,這兩種缺一為不足,一種都沒有遲早要完。
  • 中國餐飲怪象:網紅餐廳一炮而紅,一下就死.
    前段時間,狗頭發現各上海大商圈中,曾經需要排隊長達兩三個小時以上的「網紅」喜茶,現在長隊已經「消失」,門店前境界線變短,遠沒有剛開業時那麼瘋狂,為維持現有排隊現象,店內服務員將動作放慢,以製造短暫的排隊現象。網紅鼻祖的倒閉引發深思,先就近幾年網紅倒閉的餐廳做一個盤點,那些年一夜爆紅的「網紅餐廳」,到底問題出現在了那裡?是否該警惕一夜爆紅而帶來的短暫「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