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返場」餐飲老闆:很多倒閉的餐廳,是死於經營太糙

2020-12-23 餐飲老闆內參

7月初的一天下午,謝明軍約我喝下午茶,他說他要重返餐飲業。

「疫情之後,拿好鋪位的機會多了。現在的形勢,做餐飲還是比做投資更穩妥一些。」

那天我和他激蕩三小時,基本思路就定了。

昨天,我們又見了諮詢師和空間設計師。這一次,讓項目落地,有了更清晰的思維。

在參與的過程中,我看到餐飲高手「返場」,如何用認知差「設計」競爭力。

總第 2425

王新磊 | 文

原本就是高手

其實,高手從一開始,就不一樣。

80後的謝明軍,畢業於河南大學本科經濟學專業,之後又考上了中國人民大學MBA。

在進入餐飲業之前,他在一家醫藥公司做管理。2013年進入餐飲業,在鄭州北環開了一家杭幫菜館。

這家店位置不錯,在購物中心的一個角落,靠近電梯。裝修風格也跟品牌很契合,典型江南人家的調調。面積不大,200平米,設計了22張臺。

儘管是小店,但在整個商場中,業績名列前茅。營業額可以做到每月28-36萬元,利潤達到15%。這個水平,是很多企業達不到的。

三年前,我去過這家店。

一開始,我們談論的是菜品、菜單、空間,這些時髦話題。特別是菜品,這是他們的傳統優勢。

謝明軍也說,「我們是以菜品取勝,店裡的大廚都是做杭幫菜的好手。從各個平臺收到的評價也是很好的。因此,回頭客多,人氣旺。」

那天,我們聊到打烊。在要走的時候,我提出參觀後廚。謝明軍二話沒說,帶我來到廚房。這讓我發現,他們更大的優勢,其實是管理。

首先,後廚打掃得非常乾淨,地上沒有溼乎乎的水,沒有凌亂的腳印;其次,廚具擺放得非常整齊,帶有明顯的秩序感。

不要說三年前,即使今天,依然有很多企業做不到。

謝明軍說,他在後廚管理中引入了4D廚房的理念,做到大廚在高峰期時,只轉身不走動,以此提高出餐速度和品質。

所謂4D廚房,首先整理到位,保證廚房整齊、有標示、乾淨,可以在30秒內找到要找的東西;其次,責任到位,將衛生、設備、服務、安全等,做到責任到人、制度上牆;然後,培訓到位,採用多種形式培訓新老員工,前2項反覆培訓;最後,執行到位,全員互動、科學監督、長久保持。

2017年6月,地產公司跟房東協調「返租」沒有達到共識,造成大量商戶關停一年半。

謝明軍關店,去做了一段投資。

構建新優勢

這次謝明軍的「返場」,不是穿新鞋走老路。

「我們儲備有好的廚師,我們有好的門店管理能力,這些都是我的基本功。我要建立新優勢。」

如何建立新優勢呢?

一開始,尋找優勢就是如何做差異化。

在鄭州,做杭幫菜的餐廳,在菜品上很難形成差異化,更難拉開距離,因此必須尋找新方向。

方向在哪裡呢?

理念是有的。一般來說,做杭幫菜的餐廳,在產品和服務上,都是不差的。而運營效率卻有提升的空間。

這就像同樣是考95分的優秀學生,學習上都難以拉開差距。但是在其他技能上,往往可以獲得加分項。誰有文藝或體育特長,誰就會更出色。

而一家餐廳競爭的維度,基本上可以分為三個。

1.產品

2.服務體驗

3.運營效率

但是,真要找到方向,還是需要一個過程。

比如,為了形成差異化競爭,在定位的選擇上,不斷迭代:

此前的優勢是做杭幫菜,重返餐飲業,就想做融合菜——以杭幫菜為底,保留經典的菜品,同時融合其他菜品,提升豐富的消費體驗。

這是一個思路,也符合市場潮流。畢竟,融合菜近兩年表現非常出色。

當時的預設,也是在購物中心拿店。

如果在購物中心,這是值得一試的。但是,因為選址變更,又重新做了定位、客群分析,最終選擇了街邊店,選擇了杭幫菜+茶藝。

謝明軍說,「其實,街邊店的選址、杭幫菜的品類,以及客群需求,已經決定了我們的服務......我們完全不必過分為了差異化而追求差異化。」

「我們的產品沒問題,我們的後廚管理也沒問題。在新門店,只要我們保持運營效率的優勢,再強化消費體驗,就更具有競爭力了。」

在此之後,謝明軍有了更加明晰的路線:用認知差「設計」競爭力。就是把管理的優勢「設計」到品牌認知、空間設計、後廚效率中去。

在做競對分析時,謝明軍非常明確自已和很多餐飲人之間的差異化,就是對效率和體驗的不同認識。

昨天和諮詢師、空間設計師的溝通中,暢談的就是以效率、體驗為核心的設計。

比如燒湯口距離出餐口要近,避免在傳餐的過程中,出現拋灑,或造成燙傷;

比如在前廳的空間設計中,把收藏櫃設計成隱藏式的,收餐員把餐具放到柜子就可以;

比如前廳的空間設計中,把品牌的理念和文化融入其中,而不是把相關元素堆積到場景中。

優秀是可以設計出來的

這些看似只是簡單的設計,其底層邏輯卻是餐飲經營的三原則:成本、效率、體驗。

很多餐飲人都在強調口味,他們的經典語言是,「不好吃,啥都是白扯。」

事實上,很多倒掉的餐廳,並不完全是因為產品太差,而是死於經營。

購物中心就像一個考場,餐廳在其中的總成本就是及格線,誰在營業時間內不達標,就會造成虧損,被淘汰。

所以,在謝明軍提出重返餐飲之後,我看到他在努力用「設計」把運營效率提高,把用戶體驗提升。並希望在設計中,減少各種浪費,降低成本。

優秀是可以設計出來的。設計好動線,自然就提高效率,減少浪費,降低成本。」這是一套完整的理念。

經營者在開店之前,可以依據面積、租金、菜品、臺位數、人員等運營數據,從而預估出盈虧平衡點,大體掌握運營的壓力和難度。

就在昨天溝通結束後,謝明軍說,他要回去好好計算盈虧平衡點。

而我也在思考:2008年,經濟危機之際,一大批高知人才進入餐飲業;2012年國八條之後,O2O加持餐飲業;2020年的疫情危機,會是哪種力量在加持餐飲業呢?

相關焦點

  • 餐飲2018倒閉大盤點:眾多老字號消亡!
    年末總結2018,經濟遇冷、裁員潮、倒閉潮這些關鍵詞此起彼伏。  在前幾年的創業的熱漲高潮對比下,很多人把2018比作市場的寒冬。僅在2018上半年,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平均每個月10%的餐廳倒閉;全國餐飲突破3.5萬億元,但只有20%的餐廳賺錢……  餐飲企業倒閉的倒閉,虧損的虧損,跨界打劫者無數,很難有逆風而上的品牌。和餐飲老闆聊天,也是說很少見到今年勢頭好的品牌。  我們盤點了一批去年倒閉的餐廳,雖只是冰山一角,但其問題重重,觸目驚心。
  • 一個餐飲人的自述:不怪疫情 定位不準經營不善我的餐廳倒閉了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迫使餐企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許多餐飲人在疫情期間熬不下去,黯然退場,這其中就包括北漂十年,投資40萬開餐廳,營業僅2個月就倒閉的茉莉餐廳。這裡提到的這家餐廳,老闆是來自河南平頂山一個叫可可的女士,在做餐飲之前,曾經在北京開了2年多的滴滴,北漂10年後,可可和老公選擇了回老家創業。
  • 疫情反覆,或將導致6成餐廳倒閉!2020在北京做餐飲難上加難
    6天前的6月6日,北京疫情應急響應剛剛從二級下降到三級,有餐飲老闆在那天的朋友圈自我鼓勁:憋壞了,希望生意能一路66。可是懸在頭上的劍,剛輕輕舉起,又重重落下。當日,北京宣布新增36例本地新冠確診患者,其中一例為某川菜館老闆,官方迅速部署對已復工餐飲單位進行全面疫情防控,剛剛回暖不久的餐飲業迎來6月飛雪。
  • 餐飲老品牌紛紛倒閉,很多都是因為老闆資金出了問題
    前一陣,南寧知名餐飲連鎖企業半閒居關閉所有門店事件引起廣泛關注,很多人感到驚訝和唏噓,為什麼開了16年的老品牌突然就經營不下去了呢?同樣是南寧人熟悉的生輝燒滷、雨石閣、南寧肥仔等等這些曾紅極一時的餐飲老品牌,現在經營狀況又如何,它們還能陪伴我們的舌尖走多遠?。
  • 中國餐飲怪象:網紅餐廳一炮而紅,一下就死.
    這個由「國民嶽父」韓寒投資的餐廳,文藝的裝修,創意的菜式,吸引無數文青踏破門檻,後因拖欠員工工資、無證經營食品安全問題等問題,蘇州、西安、杭州等地餐廳接連關門,上海多家門店暫停營業,遠沒有當初的盛況,遭遇討債風波。
  • 餐飲經營九字訣,90%的餐飲老闆都不重視
    我是餐飲營銷顧問金叔,餐飲從業19年,專注餐飲營銷策劃。每天不同視角,為你分享餐飲營銷策略,經營管理和實戰案例,希望給你帶來啟發。很多人都以為經營餐廳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進入以後才發現是一個坑。而今天金叔就分享一下餐飲經營的九字訣。
  • 餐廳老闆:入了3個坑,7個月後準備關門!
    但抵不過內心深處的創業夢,想謀個副業,於是便把幾年的積蓄拿出來投了個餐廳,經歷了選址、裝修到開業,終於和商場同步開業了。但開業後才發現,老闆不好當,一切都不是想像的那麼美好。開業期間受大商業開業營銷影響,整體高客流給場內的每一家商戶都帶來了幾乎不錯的業績,幾家初次創業的老闆心想,這下穩了。
  • 2018餐廳陣亡報告:老闆最該警惕哪些「關店預兆」?
    僅在2018上半年,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平均每個月10%的餐廳倒閉;全國餐飲大盤上漲,但只有20%的餐廳賺錢…… 餐飲企業倒閉的倒閉,虧損的虧損,跨界打劫者無數,很難有逆風而上的品牌。 我們盤點了一批去年倒閉的餐廳(不完全統計)——
  • 60%的餐廳倒閉,都是餐飲店長不合格!
    數據顯示,一家連鎖餐廳的經營成敗,40%靠總部建設,60%靠單店的實際運營。老闆投資數十萬,乃至數百萬的資金,建立了餐飲連鎖,把運營交給了店長。老闆是超級店長,要多巡店很多連鎖餐飲的管理人員,基本都是從基礎崗位出身,空降的理論派基本做不好店長這個職位
  • 2019上半年餐廳死亡名單出爐
    吸了一口冷氣感慨之餘,給各位餐飲人盤點盤點那些上半年倒閉的餐廳為何倒下?普遍收回成本能在1.5—2年之間的都算生意不錯的餐企了,有些回本周期甚至達3年以上,這讓一般的餐廳如何承受,禁不住長期虧損也只能無奈關店了。經營不善,資金斷裂,欠薪跑路1.餐館倒閉,員工自己掏錢經營合肥一家千葉鐵板燒,看似正常營業,實際老闆拖欠工資跑路早已倒閉。
  • 聚咖啡、比逗餐廳……為何那麼多眾籌餐廳會倒下?
    王志丹參與的「很多人咖啡館」,股東人數達99人,即便是核心管理團隊也有10人。團隊任何決策,無論大小都要通過開會解決,溝通成本巨大且低效。  b、管理層權力鬥爭。王志丹表示,很多人咖啡館一開始就存在鬥爭。從誰是發起人,到誰說話算數,權力鬥爭不斷,10個人的核心管理層也分裂為三個小派別。餐廳花在經營上的功夫,還沒有花在內耗上的功夫大。
  • 梅西開餐廳倒閉收場,像這樣不善經商的球星還有很多
    球星們往往都有著不錯的收入,古話說「多錢善賈」,因此有很多球星都會將球場上賺來的錢,投入到生意場。比如梅西就在巴塞隆納的市中心,開了一家佔地4000平米的大餐廳,可最近這家餐廳卻因經營不善倒閉了。然而,擁有這麼多玩家,似乎並沒有什麼用,今年7月因累計虧損超200萬歐元,公司宣告倒閉。範志毅98年在水晶宮的周薪為1.2萬英鎊,此外他還有阿迪達斯等數家公司的代言合同,這樣的收入在那個年代是非常恐怖的。因此,退役後他也將經歷轉移到了生意場上。
  • 聚咖啡、比逗餐廳...為何那麼多眾籌餐廳會倒下?
    半年後,這個含著「金鑰匙」出生,屢獲國家、省級創業金獎,被譽為大學生創業典範的眾籌項目慘澹收場,所有門店均被拍賣轉讓。   從2015年創立至2017年7月宣告失敗,這個項目僅僅存活了2年。   這只是無數餐飲眾籌失敗項目的冰山一角。   僅2017年,就有深圳「城市廚子」、北京「後會有期」、廈門「卷福小龍蝦」等多家眾籌餐廳出現倒閉。
  • 關店盤點:2020,我的餐廳就這樣倒閉了
    據企查查數據顯示,今年開始至4月15日,我國共新增餐飲類相關企業35.9萬家,吊銷&註銷相關企業3.2萬家。去年同期,全國餐飲企業一共新增了50.5萬家,吊銷或註銷了19.5萬家。雖說每年餐廳關店和倒閉,本就是司空見慣的現象,但是在今年上半年,疫情為原本正常的「新陳代謝」按下了加速鍵。
  • 餐廳經營6大管理方案,讓你餐廳經營從入門到精通
    眾觀創業市場,創業者們的理由有很多種,有的人是嫌每天上班太累,還吃力不討好;有的人是因為不甘為人下,想要實現自己更大的人生價值;有的人是因為是礙於生活所迫,想要掙更多的錢來養家。在面對空白的市場空間,很多人都選擇了餐飲連鎖加盟。下面小編來介紹下,餐廳經營六大管理方案,讓你餐廳經營從入門到精通。 1、不可忽視的團隊建設
  • 親子餐廳「跨界經營」搶灘瀋陽餐飲市場
    原標題:親子餐廳「跨界經營」搶灘沈城餐飲市場 裝飾物布置一些兒童元素,再準備幾套兒童桌椅,在瀋陽的一些大型綜合賣場,悄然出現很多「親子餐廳」。不過,記者調查發現,這些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經營得非常火爆的親子餐廳,在一些地方卻有人偷工減料,只是炒作時下流行的概念,很難找到真正適合兒童的專用健康菜譜。 親子餐廳正流行 記者走訪瀋陽市場發現,這類親子餐廳多開設在大型綜合賣場裡面,一般和幼兒教育、親子活動等經營項目跨界混搭。
  • 開餐廳tips | 作為一個新手老闆怎麼才能提高餐廳經營水平
    今天餐謀軍師不繞彎子,直接進入各位新手餐廳老闆都關心的問題,新手開餐廳要特別注意些什麼內容?基於這樣的問題,很多新開的餐廳會考慮引進移動智能設備掌上收銀臺(智能POS機+旗魚點餐),其可移動特性免去了布線裝修等繁雜工作。服務員手持掌上收銀臺可為顧客實現排隊取號、點菜、下單、收銀等功能,實現了每個服務員都是移動收銀臺的效果,點餐、收銀、開票和服務響應效率提升300%,減少了顧客等餐時間,提升顧客就餐體驗。
  • 網紅投訴「螃蟹有飯粒」連累餐廳倒閉,劇情反轉後老闆堅持不原諒
    在當今社會不少人都十分依賴網絡上的美食和餐廳評價。日前來自韓國的YouTuber在影片中痛批餐廳素質問題,認為餐廳將其他客人沒吃完的食物端給他。該餐廳承受輿論壓力生意跌入谷底,在短短幾天內被迫宣告倒閉。
  • 新手餐廳配菜必備技巧!餐飲老闆賺錢訣竅
    最近解決豪俠匯配菜問題的時候好好的思索了一下配菜,決定好好給大家說一下這個被80%餐飲老闆忽略的利潤巨頭,就用我自己現在剛開始做的豪俠匯美食集為例!這在自貢很普遍,也有很多開蘸水的餐廳!無論是出品形式還是味道的豐富性,都可以做很多變通,這是我們的主要原因,你們也可以側重一下你們自己的!但我自己還有個私心,就是考慮到以後做個快餐獨立開店,我甚至都把可能的模式都想了一遍:借用溫記豆湯的做法,幾個蘸水菜,配兩個湯,然後使用甄子乾飯作為主食,這樣的快餐店,也有很大的市場前景。
  • 網紅餐廳倒閉真相:「偽需求」毀了多少人的餐飲夢!
    偽「客群」:消費頻次低,撐不起來1)健身餐、月子餐等功能性餐飲近幾年,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重視,很多餐飲創業者發現了一些」新機會「,就是做功能性餐飲,比如專門做沙拉、湯品、月子餐的,曾以小而美的特色獲多次融資。但實際的經營情況卻不很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