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測試之137
ABS已經成為汽車的標配。然而,時至今日,許多人還存在認知上的誤區,最典型的就是「ABS會縮短剎車距離」。別說是消費者,許多4S店銷售員都這麼認為。然而,物理知識告訴我們,同一輛車以相同的減速度進行剎車,決定剎車距離的是摩擦係數。ABS工作原理是確保在剎車過程中,輪胎與路面之間滾動摩擦而非滑動摩擦。因為輪胎一旦滑動,方向盤就會鎖死,導致車輛不可控。然而,滑動摩擦係數要高於滾動摩擦係數。根據此理論,ABS啟動之後剎車距離不會減少,反而會增加。那麼,實際情況中,ABS啟動之後,剎車距離是縮短還是增加?一起來測試一下。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周偉力
此次測試運用經典試車項目——百公裡制動,即在一個長直道上,將車速提升到100km/h,維持1~2秒時間,再將剎門踩到底,停車後測量剎車距離。我們啟用了G-BOX的測試儀器,通過GPS定位,能夠將剎車距離測試精確到釐米。測試是在八成新的瀝青路面上進行的。
激活ABS剎車距離更長
ABS是車輛強制啟動的配置,沒有關閉按鈕。發動機一啟動便會激活ABS,一旦監測到車輛處於緊急狀態,ABS便會介入,對車輛進行點剎。為測試車輛關閉ABS時的剎車距離,我們是通過拆線的方式將其關閉。
先測試的是ABS激活狀態下的剎車距離,當車速達到100km/h時,將剎車踏板使勁踩到底。ABS如果介入,在重踩剎車踏板直至車輛完全剎停,並維持「最大力度」不變的情況下,我們會發現踏板有脈動式的反向力,不斷的「彈腳」,且能清晰地聽到系統工作時發出來的噪音,這屬於正常現象。我們反覆進行了五次測試,得到平均的成績是38.12米。
隨後,我們再測試ABS關閉狀態下的剎車距離。同樣是將速度提升到100km/h,再全力重剎。沒有ABS介入時,能夠清晰聽到輪胎抱死與路面摩擦形成的尖嘯聲,非常的刺耳。(此時,不要轉動方向盤,因為當車輪抱死時,再進行緊急變線會導致車輛側翻。)我們同樣測試了五次,得到的平均成績是37.56米。
顯然,ABS關閉時剎車距離更短!
ABS是防止車輪抱死
那麼要ABS來做什麼?汽車裝配ABS還是很有必要的。汽車企業從未承諾,有了ABS,車輛可以縮短剎車距離。ABS的主要功能是防止車輪抱死,提高制動時的操控性。開車最為危險的情形是車輪抱死,車輛滑動。此時,駕駛員只能眼睜睜看著,什麼都改變不了。所以,實際行駛過程中,犧牲掉一點點剎車距離,讓汽車緊急時刻保留轉向功能,在緊急關頭能有效躲避障礙物,可確保車輛和人員的安全。
測試中我們發現,正常行駛時,ABS是沒有介入工作的。ABS只有在車輪幾近抱死的情形下才起作用,此時需要快速地重踩剎車踏板。ABS介入時,能夠清晰感受到反向力,但要讓ABS發揮最大作用,就需要與這股反向力抗爭,而不因ABS介入了而減輕踩剎車踏板的力度。
在行駛過程中,如發現ABS警示燈亮起,並不意味著剎車失靈,制動系統還是會正常工作。但假如剎車燈和手剎燈同時亮起,則意味著車輛的制動系統出現嚴重故障,此時切記不可行駛,應立即減速停靠路邊,及時與維修站聯繫要求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