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的粒子是什麼,既然那麼執著物質存在,就把它找出來

2021-02-08 謙濟堂

最小的粒子是什麼?到底有沒有最小的粒子?

這個話題是科學界非常熱衷的,當下的科技水平,真正的從實驗室得出結果是不可能了,還沒有那麼厲害,只能從數學推理上進行一番扯皮爭論。

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人們曾經認為物質、時間、空間這些東西是可以無限分割的。《莊子·天下》中這樣說:「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用數學的語言來解釋這段話,意思就是你可以把1尺長的棍子進行無數次對半分割,第一次對半分割得數是0.5尺,第二次是0.25尺,第三次是0.125尺……這個過程可以無限地進行下去。

這就是那個數學推理,到底有沒有存在最小的粒子呢?

上面的過程,是不是有終止的時候呢?

公元前四世紀的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也認為,物質是連續的,人們可以將它無限地分割下

去,我們永遠也得不到一個不可再分割的「最小顆粒」。

但很早就有人懷疑「物質可以無限分割」的觀念,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相信最小顆粒是存在的,他把這種粒子叫做「原子」。

我們現在物理學上關於原子的概念,很大程度來自古希臘的那些哲學家們的腦洞大開。

德謨克利特認為所有的物質都是由原子組成的,原子是一種不可穿透、不可分割的實體,一切原子都有著相同的性質,只是在形狀、大小、重量、排列、位置上有所不同。萬物有生有滅,但組成它們的原子卻不會跟著毀滅,只會從死亡的物體轉移到新生的物體身上。

後來科學家們的確發現了原子的存在,但它卻不是最小的粒子,它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質子和中子又由被膠子束縛著的夸克組成。

關於最小的粒子,也就成為人類關於最基本的粒子的探索。

最小,最基本,在理論上就是不能再分了,等等,這不就是中國古代的那個描述嗎?其小無內。

從目前的情況看,電子和夸克似乎都是最小的「基本粒子」。之所以說它們是基本粒子,是因為任何與這些粒子的結構相關的現象,在實驗中都沒有觀察到,它們像是一個不可再分的點,而不像質子、中子、原子核和原子那樣,有可測量的大小。

粒子物理學家們建立了一個標準模型,來解釋目前已發現的所有粒子和它們之間的作用力。但並不像德謨克利特說的那樣,只存在「原子」這樣一種最小粒子,標準模型中包括了62種基本粒子,被稱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剛剛被找到,這樣標準模型中所有粒子的存在都已得到了證明。

然而這些今天被稱為基本粒子的東西,就一定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粒子」嗎?人們以前曾經認為原子是最小粒子,但後來發現它其實是個複合體。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今天不可再分的東西,明天有沒有可能發現它又只是個複合體呢?

這樣的過程,有沒有盡頭呢?假如從量子論的角度來看,世界不是光滑的,在粒子世界中,物質、能量、時間、空間都表現出不連續的特徵來,因而世界必定不可能無限分割下去,最小粒子必定存在。

但這種分割,到什麼時候才是盡頭,最小粒子究竟是多小呢?現代科學無法回答。

關於最基本的粒子,近些年比較新潮的有弦理論,大概是說,最基本的粒子是弦,而弦有兩種,一直是一條條形的如棍子,一直是一個圓圈或者是圓點那樣的狀態存在。

聽起來有些含糊,不如用中國古代的無極太極概念來描述吧,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陰陽就形成了,然後陰陽中還有陰陽,世界就多姿多彩了。

在數學上需要無限次,而在物質世界,當物質不斷的細分下去,會出現一種混沌的狀態,也就是太極狀態,在繼續下去,就是無極狀態了。

無極狀態會出現什麼情形呢?

也許就是另外一個宇宙空間了,這是一個死循環,當物質無限細分下去,一種細分到基本粒子狀態後,就會發現質變,這個宇宙空間的度量尺度不再適用了,時空場都不能影響,出現新的宇宙。

對應另外一個極端現象,那就是:其大無外。

(智能中醫:謙和既濟;loonta數據中心)

相關焦點

  • 組成物質的最小單位是什麼?
    這些原子並不完全一樣,但不可再分,是構成事物的最小單位。這些原子沒有內部實質,他認為原子是一種「存在」,虛空是一種「非存在」,非存在不等於不存在,存在和非存在都是實在的。這些閃光的思想出現在上古年代是難能可貴的。他的觀點被近代的道爾頓發展成了近代原子論。他的缺點就是認為原子不可分。
  • 你以為的質量其實並不存在,宇宙最小粒子空無一物
    隨後英國化學家代爾頓在得知普魯斯特的定比定律後,意識到這說明各種物質存在一些可數的最小單位,不會出現半個單位。當然認為這些最小單位就是原子,而不同質量的原子代表不同的元素。當然道爾頓還不知道區分分子和原子,道爾頓的原子論從邏輯上可以解釋物質的構成以及各種化學反應的原因,但是它無法通過實驗證明這種例子的真實存在。
  • 「暗物質」——一個必須存在,卻又找不到的物質
    星系的結合過程中,「暗物質」和正常物質發生了分離,這也是目前為止「暗物質」存在的最有力的證據。圖解:「子彈星系團」附近兩個星系碰撞在一起既然有如此之多「暗物質」存在的證據,那麼此時能否人贓並獲一舉拿下了呢?
  • 我們所知的最小的粒子是什麼?
    這些核後來被稱為夸克,是組成質子的更小的粒子。夸克是我們在科學研究中遇到的最小粒子。夸克的發現意味著質子和中子不再是最基本的組成粒子。為了更深入地理解,我們來剖析物質,逐層探究其組成。總體看來,物質很堅固且它的性質很容易被測量。
  • 宇宙中光速最快,最接近光速的物質是什麼?
    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為什麼光速最快呢?真的沒有物質可以超越光速嗎?若是如此,宇宙中最接近光速的物質又是什麼呢?   那麼宇宙間與光速最為接近的物質是什麼呢?
  • ​現代科學十大未解之謎 TOP10:存在「最小粒子」嗎?
    公元前四世紀的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也認為,物質是連續的,人們可以將它無限地分割下去,我們永遠也得不到一個不可再分割的「最小顆粒」。但很早就有人懷疑「物質可以無限分割」的觀念,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相信最小顆粒是存在的,他把這種粒子叫做「原子」。
  • 宇宙那麼大,人類那麼渺小,宇宙既然已經存在,它就有了一切
    你想知道宇宙為什麼會有一個開始,這個問題是科學上最宏大的問題,因為對我們人類來說,所有的一切都發生在宇宙之中,宇宙為什麼要大爆炸,這是一切問題中最大的問題。如果你關心房價,關心股票市場,你會很傷心,而如果你關心宇宙的開始,你會覺得很空虛——因為宇宙那麼大,而我們人類那麼渺小……我們作為宇宙的一部分,是不太可能知道宇宙為什麼要大爆炸的。這就好像你的一個手指頭,它是不可能知道你正在買股票,也正如你的一個腳趾頭,它是不會知道你想去買房的。這就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 宇宙中最小的物質是什麼?它有怎樣的特點?它還能繼續分下去嗎?
    如果拿一個日常的物品,比如一個咖啡杯,你把它切成兩半,然後再切成一半,之後繼續切,什麼時候才會結束?你會一直繼續下去嗎?你會不會找到一套不可以被分割的「積木塊」,萬事萬物都可由其組成?物理學家們已經發現了後者——物質是由基礎的粒子組成,這些粒子是宇宙裡最微小的東西。這些粒子在被稱為「標準模型的理論下互相作用。
  • 既然物質具有波粒二象性,為何一定要用粒子來構建原子模型呢?
    既然所有物質都具有波粒二象性,為什麼我們一定要用粒子來構建原子模型呢?我們也可以用電磁波來構建原子模型。根據E=HV=MC^2,我們很容易算出質子(中子)能量與γ射線相對,電子能量與X射線相對,電子外面還存在大量的電磁波,否則失去電子的原子核不就會「裸奔」了。
  • 是什麼構成了生命?物質的最小單位是夸克嗎?
    夸克的不同組合形成了不同的粒子那麼,夸克還能被分割成更小的單位嗎?在每一個基本粒子內部,都有一根細細的線在振動,就像小提琴琴弦的振動一樣。不同粒子的性質由弦的不同振動行為來決定,電子是以某種方式振動的弦,上夸克又是以另一種方式振動的弦。質子中存在著三種關係的夸克,兩個頂夸克和一個底夸克,它們構成了穩定的三角結構,它是一種強相互作用的能量結構關係,三者的存在彼此制約。
  • 原子不是實心粒子,內部像太陽系一樣空曠?那存在實心的物質嗎?
    可從微觀角度來看,由於物質的存在方式與我們所看到的宏觀現象不一樣,因此並不能認為大部分空間都是空的。對於宇宙中由實物粒子構成的普通物質,如果存在絕對實心的物質,就意味著存在不可分割的基本粒子。由於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還有限,只能根據目前人類的主流科學觀點來回答。
  • 暗物質到底是什麼?
    「誰都不知道哪個實驗最終能解決它,」紐約大學的物理教授尼爾·魏納(Neal Weiner)說,「而且如果你不去思考如何正確地做實驗,就找不到它。它不會就那麼撞到你臉上,不然它的名字就不叫『暗物質』了。」
  • 掌握宇宙生死的粒子,被稱為「上帝粒子」,比原子小卻能毀掉一切
    引言:在現實的宏觀世界中,所有的物質都由微觀世界的粒子組成。而在很多人看來,微觀世界裡最微小的粒子應該就是原子了。其實不然,還有一種粒子比原子還小。經過科學家們的研究發現,它是一種能夠主宰宇宙命運的粒子,因此被稱為「上帝粒子」。
  • 粒子是否真實存在?——科學與哲學在爭論什麼?
    同時,我們把稱謂這些理論物件的名詞稱為「理論名詞」,例如「粒子」這詞是理論名詞,它稱謂粒子這理論存有物。科學實在論:理論上存在的東西,就一定真實存在嗎?現在問題來了:我們能否用證明日常事物存在的原則,證明這些理論存在的物質存在?答案似乎否定。
  • 千年爭論:物質是什麼?它究竟存在不存在?
    物理學把「物質(material)」定義為是指構成宇宙間一切物體的實物和場。這種「物質」包括固態、液態、氣態、等離子態、超固態、中子態六種常態。化學把「物質(Substance)」定義為是指任何有特定分子標識的有機物質或無機物質。這種「物質」包括整體或部分地由化學反應的結果產生的物質或者天然存在物質的任何化合物,以及任何元素或非化合的原子團。
  • 粒子對撞機歷史回顧與展望 | 「小粒子 大宇宙」科學公開課
    歡迎來到「小粒子 大宇宙」系列課程。這裡是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我是高傑。今天我們講的這一堂課,題目是《粒子對撞機歷史回顧與展望》。大家知道宇宙的構成有三大部分,它是由物質、暗物質和暗能量構成。其中物質大約佔百分之五,暗物質佔百分之二十幾,還有接近百分之七十是暗能量。那麼物質的構成,大家都知道,分子,比如像水分子,它是由氫和氧構成的。
  • 電荷不是粒子,但相信電荷存在,正是我們人類的明智!
    5、電場:電場存在於帶電體周圍的傳遞電荷之間相互作用的特殊媒介物質。電荷間的作用總是通過電場進行的。只要電荷存在,它周圍就存在電場,電場是客觀存在的,它具有力和能的特性。6、磁場:磁場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特殊物質,磁場不是由原子或分子組成的,但磁場是客觀存在的。磁場具有波粒的輻射特性。
  • 反氫原子是什麼?研究者:或通過它揭示反物質的真正樣子
    隨著量子物理學的興起,越來越多的研究深入到微觀世界,讓人類有了一個全新的研究方向,比如說反氫原子就是其中之一,它也遵循著量子效應,同時也是反物質的一種重要組成形式,那麼下面就讓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
  • 什麼是「上帝粒子」,為何揭開它,就能解開宇宙終極奧秘
    當有「上帝粒子」稱呼之後,歐洲在通過加速器建造的時候,就順利多了,大家覺得這和上帝有關係,就覺得這是一份神聖的事業,也就物超所值了。什麼是強力與弱力強力與弱力不是外星人隔空取物,一個「響指」毀滅世界,它是我們時常所見的萬有引力以及電磁力之外,宇宙當中普遍存在的另外兩種力。
  • 有科學家認為,sexaquark是暗物質候選粒子
    除了是一個聽起來很酷的角色外,這個怪胎最終可以解釋一直令人發狂的神秘暗物質。物理學家發現,如果sexaquark有一個特定的質量,粒子可能永遠存在,不會發生衰變。自然夸克幾乎你所知道的一切和愛都是由被稱為夸克的微小粒子構成的,夸克分為六類,分別是:上夸克、下夸克、奇夸克、粲夸克、頂夸克、底夸克。上下夸克是最輕的,這使得它們是迄今為止最常見的。(在粒子物理學中,粒子越重,就越有可能衰變成更小、更穩定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