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刷榜各屏幕的ao3和227事件之後,一個小眾卻另類的文學圈開始走入大家的視野,相信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對這件事有所耳聞,在驚嘆於了同人文化和原耽文化一類的小眾文學的受眾群如此之廣的同時,不禁思考起這樣一個問題,這類文學的背後到底有什麼隱情?緣何部分女性(男性)會拼了命也要保護她們的精神食糧,這些對於她們來說,究竟是什麼?
LOFTER
在筆者翻閱過n多本原耽小說以及電影之後,再結合周圍熱衷於這一文化圈內容的女性視角,深挖其背後,發現了幾點不得不說的內容,而本次文章,將以純愛類文學觀感的心理學體驗,新時代女性的思維和審美的變遷,以及性在於現實和虛構之間的平衡這三點來著重探討一下這些看似奇怪的問題。
如果有幸翻閱過晉江文學城,你會發現對於耽美作品是分類到純愛範疇內,也就是在現實中不太可能存在的愛和文學創作,而這一分類的受眾,是粘性度極高的女性粉絲,且這類小眾文學擁有著龐大的讀者群,甚至撐起了網文界付費知識閱讀的半邊天。
純愛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chún ài ,意思是單純的、不帶有任何雜質的愛情。純愛的特點是不受經濟、社會等任何條件限制,但就這一點來說,純愛是不太可能實現的。
而根據很多熱愛的這類文學創作的女性的敘述,她們在看到某些章節或者某些內容之後,會感受到大腦內有一種難以言喻的幸福感,而能和這類感覺匹敵的感覺,在其他文學作品中是體會不到的存在。
而對於這類奇特的感受,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作為第一個將美學思想、精神分析、美學思想融合為一體的人本主義代表人物,給出了最合理的解釋和歸納——高峰體驗和心流體驗。
高峰體驗
心流是一種身心高度投入一項活動時所伴隨的積極情緒體驗,當人們全身心投入到一項可控又富有挑戰性的活動中時,會沉浸在一種忘我的狀態中,當活動結束或活動中途,思維脫離開活動時會感到滿足和享受。這種感覺不同於僅僅生理需求滿足時的愉悅,更類似於馬斯洛提出的「高峰體驗」。但心流體驗與高峰體驗又有不同。
我們所說的高峰體驗,則是馬斯洛在即五個基本需求之後提出一個概念,是指人類在超越自我實現之後的超然經驗 ,強調的是心理上主觀的感覺。
五個基本需求
在研究自我實現者的過程中,馬斯洛發現他們都有過 一種近乎神秘的體驗。「這種體驗可能是瞬間產生的、壓倒一切的敬畏情緒,也可能是轉眼即逝的極度幸福感,或甚至是欣喜若狂、如醉如痴、歡樂至極的感覺……最重要的一點, 他們都聲稱在這類體驗中感到自己窺見了終極真理,事物的本質和生活的奧秘」。 馬斯洛歸納了巔峰體驗的特徵:
(1)產生的突然性。高峰體驗都以毫無預料、突如其來的方式產生的;
(2)程度的深刻性、強烈性。 這種體驗壓倒一切,令人欣喜若狂、如醉如痴、歡樂至極;
(3)感受的完美性。產生這種體驗的人像突然步入了天堂,實現了奇蹟,達 到了盡善盡美;
(4)存在的普遍性。它比人們預料的要普遍得多,幾乎每一個人都有這種體驗;
(5)結構的同一性。 這種體驗產生的刺激因素各不相同,但主觀體驗卻彼此相似;
(6)保持的短時性。 所有的高峰體驗轉眼即逝,而非永存不變,雖然其影響和作用可能長期存在,但是體驗出現的一剎那卻是短暫的。
綜上所述,其實這兩者之間都有著正面的積極體驗,筆者熱愛的一檔心理學公開課——《哈弗的幸福心理學》中也對心流這一體驗做出了最為恰當的解釋,心流體驗出現在人們從事自己喜愛的活動之時,其中包含著中等到高水平的愉悅感。
而原耽作品和同人文的存在,一般是架空於真實文學的存在,筆者採訪過大量喜歡這類文學的女性,得出了這類人群小眾卻有據可循的一個行動規律:當她們看到一篇戳中萌點的文學作品、電視劇、現實中的兩個人,但不滿意其在這些藝術體之中的結局走向,或覺得意猶未盡後,她們形成了一個固定的條件反射,首先,打開同人文或原耽的網站,然後,翻到一個完美的結局,如果沒有完美結局,催太太寫一個完美結局,或者自己動手寫一個完美的結局。
banana fish
而這一些,恰恰符合了馬斯洛的完美性和深刻性的特徵,在完成或者閱讀到這一類文章的同時,女性(或者男性)讀者的欣喜若狂的體驗達到極致,這對於她們來說,閱讀這類文章即是一場可控又富有挑戰性的活動,會沉浸在一種忘我的狀態中,當活動結束或活動中途,思維脫離開活動時會感到滿足和享受,這一刻便是這類文學作品贈與的心流,如此往復,生生不息。
從歷史上來看,中華5000的歷史中提純出一些有價值的信息,會發現以歷史上的有地位的女性為例,當女性在事業和權利佔主導地位之後,女性的審美和追求便會逐漸擺脫對比較強勢的男性的追隨,轉而更傾向於一些面容姣好的且不具備攻擊性的男性角色。
以武則天為例,自通天元年(696)到神龍元年(705年)執政年間,女性的性自由可以說是達到了空前的解放,武后的後宮足以匹敵男帝的三千佳麗,並且有個極其文雅的名「控鶴監」,由張易之兄弟把控著,實際上的制度和三宮六院也相差無幾,而這些可人兒的來源大多是通過有同樣嗜好的太平公主的引薦,其中也不乏當朝官員推薦。而至於武后的審美和喜好,舊唐書對於這類人的各中樣貌有詳細的記載:「子良賓潔白美鬚眉,左監門衛長吏侯祥雲陽道壯偉,過於薛懷義,專欲自進奉宸內供養。」「人言六郎似蓮花,非也;正謂蓮花似六郎」。 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膚白貌美,體力好。
古代男子圖鑑
由此我們可以窺見,武后的喜好,像是女性食色審美裡程碑似的存在,即便是放到現在的女性審美中,也是可以順理成章的延續的,經歷了數千萬年的歷史沉澱之後,帝王世襲經歷風水輪迴,回歸到了當下男女平等的生存環境,而當獨立的女性在新時代中掌握一定的主動權之後,對於能掌控性的主動權以及看到較為溫和的柔弱男性角色的憐愛情愫,便屬於發自於內心的深層表現了。而這一表現的具體體驗,在原耽文學和同人文學中可以窺見一二,正如原耽文學中劃分的ABO世界,這個有趣的設定就劃分了一些較為弱勢的男性,其設定最初的起源來自於歐美圈的同人:
ABO是歐美同人圈三大設定之一,全稱Alpha/Beta/Omega。 全部的人類都分為6種性別,他們或多或少都具有兩性特徵,男性女性更多是從外觀上加以區分的然而更多的生殖特徵是由他們的Alpha/beta/omega性別所決定的。Alpha男性:女性部分的生殖器官不發揮作用或者天生缺失。男性部分的器官大於普通標準,包括結。從社會學上來說:因為他們從不會懷孕,所以他們一直以來都被指定為戰士或者領導者的角色。他們同樣(並且仍然)看上去普遍比其他人優越。Beta男性:同時擁有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器官,並且都能發揮作用,但是他們很少散發出發情的氣味並且很少發情。他們可以毫無負擔地享受性愛,並且可以不經結合隨意交配。他們可以懷孕並且組建家庭但生育率不高。是不錯的工作者。Omega男性:同時具備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器官,他們生育率高,有強烈的發情期並且讓人分心,直到跟他人(通常是某位Alpha)結合為止。通常情況下,他們忙於懷孕和分娩不被認為適於參加工作。是所有的男性性別中最稀少的。Alpha女性:兩種生殖器官都能發揮作用,但是很少發情,並且生育率最低、最陽剛的女性性別。陰莖同普通男性差不多大。她們通常扮演領導者的角色並且普遍受到尊重。社會傾向偏重把她們當做管理者。Beta女性:與beta男性類似,生殖器官齊全,都能發揮作用但缺乏男子氣概並且生育率低。此外,她們的陰莖尺寸偏小,結也偏小,與Beta男性相同,她們往往不經結合就能建立性愛關係。社會一般把她們視為蜂群中的工蜂,幾乎跟beta男性不加以區別對待。Omega女性:男性生殖器官缺失或者發育不全,她們發情期頻繁並且生育率高。通常很年輕就跟一位alpha結為伴侶,並且付出她們的一生來養兒育女。和Omega男性一樣,她們是最稀缺的群體。
《丹麥女孩》
而原耽文學中大部分的視角,十之八九都以男性中較為弱勢的那一方開始,以其獨特的人物刻畫和藝術審美貫穿整部作品,就比如上面科普的Omega男性的視角作為文章的主線,相對性的柔弱屬性恰恰能激發女性對人物角色極大的興趣,這一寫作手法恰恰也能成功的投其所好,正中當代女性思維和審美的靶心。
我們的文化是一種男性文化,因此總體來說這種文化並不支持女性及其個性的展現。 ... 無論女性作為母親還是情人究竟是如何受到寵愛,從人類學和心理學角度來說,男性總是被認為更加具有價值,小女孩就在這種普遍存在的觀念中長大的。——《女性心理學》
當代社會中女性對於性和食色的真的如同網絡上那般開放了麼?這個答案其實是不置可否的,我們可以從一些顯而易見的小說上看出,比如一個男性在辦公室裡滔滔不絕的講著他的戰績和生平的女人,大部分的聽眾會對其豎起拇指並拍手叫好;而反之,如果一個女性在工作場合細數起自己的歷任男友,很少有人會對她的經歷表示佩服。
好萊塢明星taylor swift就曾在自己的發布會上這樣說道:「他們並不關心我出了多少專輯,而是一直在問我有多少男朋友?」
taylor swift
無論做出何種成績的女性,在當代社會中,對於性和食色的開放程度大部分還是局限於網絡間,正如亞洲的性文化中,數以萬億計的古代詩詞,都是以男性的視角對於女性的鑑賞,古時的文人騷客,在青樓留下的題詞,亦是如此
這一邊倒以男性為主的亞洲性文化在現代化社會中,即使有所改觀,但是本質上還是大同小異的,對於女性而言,都是緘口慎言的地帶。
而原耽文學和同人文出現,可以說是較為集中的對於男性食色劃定了一個「權威的」「難以撼動」的領域,讓這部分女性(或男性)讀者能在隱姓埋名的狀況下,借文字盛宴將壓抑的性文化得以舒展。
就好比,在網絡上能哼出《撒野》的歌詞的女性或男性,在現實中並不能滔滔不絕的對著夥伴安利這是一部多麼多麼真性情的白月光那樣。
撒野
虛擬文學中所的來的愉悅感,遠遠現實比在辦公室裡小心翼翼的討論來的酣暢淋漓。
就像是唯物主義所說的那樣,一切的事物,存在即有它的必然性那樣。
而一個獨特的文化,能夠在這個時代茁壯成長並形成其特定的價值體系,那無疑是其倡導者憑著內心深處的本能在不遺餘力捍衛後的成果。
執筆:安炻,一個愛好人文和歷史的小醫生,關注,帶你一看看你所不知道的世界~
參考資料:《舊唐書》
《第9版精神病學教科書》
《女性心理學》
《女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