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很小眾嗎?在認知心理學家眼中,它不過是一種社會知覺

2020-09-03 心理姐

作者介紹:

心理姐,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人力資源管理師、EAP高級講師。

專注個案諮詢,深耕心理領域,用文字洞見心靈。

關注我,看內容不迷路。

浪漫是什麼?

我想起一部很喜歡的電影,《THE HOLIDAY》。其中有段劇情,私以為浪漫極了:

Alice(Kate Winslet飾)在一場卑微的單戀中受傷,但她卻遇到了電影配樂師Mills(Jack Black飾)。

某日,Mills為Alice譜了一首極悅耳的曲子,並對她說,"If you are a song,I'll just use the good tone.(如果你是一首歌,我只用最好的音符編曲。)"

至今,我還對那首迷人的曲子戀戀不忘——它聽上去就像幼滑的絲綢拂過臉頰,甘美的清泉流入心田。一個平凡的女人,上一秒還在A劇本中打醬油,下一秒就在B劇本中成為藝術家的靈感繆斯,這不就是愛情的浪漫之所在嗎?

當然,浪漫絕非愛情的專屬。林徽因說,生活遠比愛情更寬廣。在我們的生活之中,浪漫隨時隨處可能發生。但是,由於它太過神秘,所以總讓人有種說不清道不明,可遇而不可求之感。

從王爾德到費希特,浪漫是天生的「小眾基因」嗎?

現實之於浪漫,如同晝與夜。我們總是習慣站在烈日之下,面對月影朦朧展開無窮遐想。正如英國作家奧斯卡王爾德所說,浪漫的本質是「不確定性」。

也恰是因為「浪漫」的這份變幻莫測、難以捕捉的「不確定性」,才令一向容易知難而退的人類更對它生出幾分「觸不可及」之感,仿佛它天生就自帶「小眾基因」。

心理學家阿德勒把浪漫稱為「掩蓋目的」的行為。這句話所表達的意思與王爾德的「不確定性」異曲同工。所以,「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不。浪漫,毫無章法可言。

對此,著名哲學家費希特有一段經典言論。他說道:我的心馬上敞開,開出花來,而一旦說到「必然性」這個詞,我的心就開始痛苦地痙攣。

可見,崇尚浪漫主義的哲人也認為——「不確定性」和「非必然性」作為「浪漫」的雙親,成就了「浪漫」天生尊貴的小眾血統。

在認知心理學家眼中,「浪漫」不過是一種社會知覺

在接觸心理學之前,我也曾虔誠地把「浪漫」奉在神壇上:

  • 柏拉圖是浪漫的,他說,真正的愛,超越生命的長度、心靈的寬度、靈魂的深度;
  • 康德是浪漫的,他說,這世上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日新月異,這就是我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
  • 「生兮為天,死兮為國」的屈原是浪漫的;
  • 「道法自然」的老莊是浪漫的;
  • 「無產階級文學之父」傑克•倫敦是浪漫的……

對我而言,這些「高級的浪漫」是超越現實主義的崇高情操,絕非凡夫俗子所能擁有。與此同時,我還鄙夷那些過分強調形式感的「假浪漫」,認為那簡直就是庸人的無病呻吟、扭捏作態。

可是,這一切都在我學習了「認知心理學」之後發生了巨大的改觀。

認知心理學家認為,「浪漫」僅是一種普通的社會知覺,因此它既不小眾,也不神秘,亦談不上高級。

所謂「社會知覺」,就是個體對他人、群體以及對自己的知覺。它包括人際知覺、自我知覺,以及行為知覺。一般來講,人的社會化過程和人的社會動機、社會態度、社會行為都以社會知覺為基礎。

那為什麼說「浪漫」是一種社會知覺呢?因為,站在心理學角度上看,浪漫的實質是「人對事物的某種獨特認知」。只是由於受到了「認知者經驗」的影響,所以導致它所呈現出來的結果有所不同。換句話說就是:

每個人由於氣質類型、性格偏好、成長環境、生活經歷、個體經驗等因素的不同,所以對同一事物的認知也難免因為受到「經驗主義」的影響產生不同的結果。在現代社會心理學中,這個現象叫做「心理圖式作用」。(詳見下圖)

打個比方,假如我們把自己腦中已有的知識經驗比作「一副墨鏡」。我們那在認知事物/社會知覺時,都會戴著這副「墨鏡」。於是,就像用「有色眼光」看世界一樣,我們過去的經驗會干擾現在認知事物的過程和結果。

這副」墨鏡「,就是認知心理學中的「圖式」。「圖式」對浪漫的形成起到重要的影響作用,因為它直接決定了個體對「注意對象」的選擇。

比如:在開篇提到的電影中,Alice暗戀的男人與最終愛上Alice的男人在看待女人時就受到了不同「圖式」的影響。所以,即使他們遇到的是同一位女士,他們所關注到的「特質」也不同。

Mills由於長期為電影配樂,當他遇到Alice時,他懂得以一種欣賞「電影主人公」的審美視角,透過千篇一律的「皮囊」,發掘女性獨到的內在美。正因如此,他才能把這種「美的感受」化作浪漫的音符。

由此,我們可以推理出「浪漫的孵化過程」:

客觀現實→「心理圖式」作用→「注意對象」的選擇→「社會知覺」的形成→浪漫or非浪漫

這世間的「浪漫」,本就應該「千人千面」

讀到這裡你可能會不解,為什麼要大費周章地研究「浪漫」,何不讓它依舊「如它所是」?

其實,我也無意於用心理學概念破壞「浪漫」的神秘與美感。但我總忍不住這樣的念頭:如果人們都明白了「浪漫」是怎麼回事,也便都能懂得欣賞這世間形形色色的浪漫了。

如此,像我先前那樣,揣著偏見評價別人的「短視之舉」也是可以避免的了。

還記得讀汪曾祺的《人間草木》,有段描寫梔子花的話,寫道:

梔子花粗粗大大,又香的撣都撣不開,於是為文人雅士不取,以為品格不高。梔子花說:去你媽的,我就是要這樣香,香得痛痛快快,你們他媽的管得著嗎?

乍看粗俗的一段話,難道就不浪漫了嗎?其實「通感」(聯覺)是寫作者最好的天賦,它是一種藉助聯想引起的「感覺轉移」。善用通感的作家,如張愛玲,總能把眼見的事物「寫活」過來,讓人有「親見」之感。

汪老先生在感知梔子花之美時,就用到了聯覺。他借梔子花之口說出了自己對「雅/俗」的獨到體會。在他眼中,酣暢淋漓、恣意瀟灑便是美。這種「社會知覺」與他本身的性格和個體經驗有關(心理圖式),他一直是個把生活過得「饒有興味」且毫不矯揉造作的人。

比如,說起公開「懟」粉絲,汪老就稱得上是「先驅人物」。還記得,當他筆下那「一筷子下去滿滿冒油」的高郵鹹鴨蛋引得全國人民都垂涎三尺時,他卻滿不樂意地「開懟」:別再提高郵的鹹鴨蛋了,就好像我的家鄉除了鹹鴨蛋就沒別的好東西了似的!

你瞧,誰說「浪漫」不能帶點菸火氣呢?

有人說,「浪漫就是『我』與世界的關係。」煙火氣息也好,高級小眾也罷,「浪漫」只是我們透過自己獨一無二的人生體驗,給世界做出的獨特註解。

它就像一根伸進炭火中的爐鉤子,一半緊握在現實之中,另一半則早已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被熱焰燙得火紅。

相關焦點

  • 兒童認知的發展,感知覺是基礎,沒有感知的認知是有缺陷的
    兒童的認知能力和智力發展是緊密相連的,以至於我們有很多家長會認為,孩子的認知能力強,智力就一定不會弱。這種理解雖然不全面,但也算是有一定的依據可循。認知理解能力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在學習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 社會心理學(一)|你是如何對一個人進行社會知覺的?
    從認知導向角度如何解釋社會心理學?認知導向的社會心理學理論是用人的認知過程解釋人的社會行為。強調人的內部心理積極性和主動性。認知理論觀點認為,人的行為取決於人對社會情境的知覺和加工過程。像對物體的知覺一樣,人們經常很自然的把對某一社會情境的知覺、想法、信念,組織成簡單而有意義的形式。人解釋社會事物的過程,被心理學家稱為社會認知,他的核心是人們對他人外在特徵和內在特徵的認知。
  • 消費者認知之感覺與知覺
    黑暗餐廳消費者認知就是通過感知獲得信息,並進行加工處理後,轉換成內在的心理活動,進而支配人的行為。認知過程是個非常複雜的心理活動過程,感覺,直覺,注意,表象,記憶,想像與思維,都是其認知要素。感覺是認知的第一步,通常對外界信息的認知主要通過視覺(87%)、聽覺(7%)、嗅覺(3.5%)、味覺(1%)、觸覺(1.5%)等感官進行的,其中以視覺、聽覺、嗅覺最為重要。
  • 深度解析社會知覺
    1.定義:(1)第一印象(首因效應):它是指與陌生人初次相見時給自己留下的印象。它鮮明、深刻而牢固,它影響甚至決定著今後的交往關係,在社會知覺中起著重要作用。(2)暈輪效應:它是指在對人的某些品質、特徵形成了清晰、鮮明的印象後,掩蓋了其餘品質、特徵的知覺。這是以偏概全,「一俊遮百醜」、「一壞百壞」。
  • 社會心理學 第三節社會知覺與歸因(1)
    社會知覺的概念社會知覺包括個體對他人、群體以及對自己的知覺。社會知覺過程實際上是社會認知過程。影響社會知覺的主觀因素認知者的經驗個體經驗的不同,對同一對象的認知也會有不同的結果。圖式的主要作用包括影響對注意對象的選擇、影響記憶、影響自我知覺、影響個體對他人的知覺。 認知者的動機與興趣我們感興趣或者能滿足我們的需要和動機的事物,往往成為注意的中心與認知的對象。認知者的情緒處於積極情緒狀態下的人傾向於給他人賦予積極品質。用積極的「眼光」知覺他人。
  • 南京一步教育-心理學知識點概述:社會知覺
    1、(1)定義:包括個體對他人、群體及對自己的知覺。對他人和群體的知覺是人際知覺;對自己的知覺是自我知覺;對行為原因的知覺也屬於。是一種基本的社會心理活動,人的社會化過程和人的社會動機、態度、社會行為的發生都是以社會知覺為基礎的。
  • ...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學知識點:活著的心理學家班杜拉 —社會學習理論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備戰甘肅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廣大考生準備了教師招聘教育學公共基礎知識:活著的心理學家班杜拉 —社會學習理論,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在歷年的教師招聘考試中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是教育心理學部分重點考察的內容。
  • 醫學心理學資料:認知的過程之知覺
    今天的內容是醫學心理學知覺的相關特性。很多同學一出現此類題目會無法區分知覺的幾個特性怎麼選擇,不知如何解答。在考試中涉及到此類題目時,一般以客觀題形式出現。考察題目難度不大,大家熟練記憶即可,切勿死記硬背。人的認知過程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由人的感覺、知覺、記憶、思維和想像等認知要素組成。
  •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知識點——知覺及社會知覺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知識點——知覺及社會知覺 http://www.hteacher.net 2020-09-01 10:38 中國教師資格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心理學入門:知覺 III
    這個信息鏡頭頭腦的加工(綜合與解釋),產生了對事物整體的認識,並了解它的意義,就是知覺。知覺以感覺為基礎,但它比個別感覺的簡單相加要複雜的多。知覺作為一種活動、過程,包含了互相聯繫的幾種作用:覺察、分辨和確認。知覺加工分為自下而上的加工或數據驅動加工和自上而下的加工或概念驅動加工。以來刺激感官的信息性質知覺可以分為物知覺和社會知覺。
  • 美媒解析"拋媚眼"科學:社會交往中的浪漫與邪惡
    原標題:美媒解析"拋媚眼"科學:社會交往中的浪漫與邪惡核心提示:拋媚眼在社會交往中可能發揮從浪漫到邪惡的各種各樣的作用,但是正如新的研究結果表明,這種現象遠不像人們常說的男人本性這樣簡單,不過的確這個因素佔了很大比例。 參考消息網10月18日報導拋媚眼,送秋波,遊移的眼神,對別人痴痴地欣賞。
  • 2020福建教師招聘教育學備考:活著的心理學家班杜拉 —社會學習理論
    在愛荷華大學學習期間,他提出了社會學習理論。那時,他認為心理學家應當「把臨床現象用經過實驗驗證的方式加以概念化」。班杜拉認為,心理學研究應當在實驗中進行,以控制決定行為的因素。1953年,他到維基臺的堪薩斯指導中心,擔任博士後臨床實習醫生,同年應聘在斯丹福大學心理學系執教,1964年升任正教授。在這期間,受赫爾派學習理論家米勒、多拉德和西爾斯的影響,把學習理論運用於社會行為的研究中。
  • 【認知學習:關於學習的認知心理學】
    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後,它突然跳起來,把一個箱子和一根棍子拽到水果下方,爬上箱子,用棍子打下了它的戰利品。值得注意的是,黑猩猩蘇丹以前從來沒有見過或使用過這種組合。柯勒認為這一行為證明動物不只是不動腦子地使用條件反應,而是會通過重新組織它對問題的知覺來進行學習,也就是象人類一樣,通過新的形式或新的關係來知覺熟悉的物體而突然明白應該如何解決問題,這顯然是一個心理過程,而不僅僅是一個行為過程。
  • 分享會:作為知覺哲學的美學的一種視角
    第四部分用一些傳統的知覺哲學領域的概念,例如認知(cognition)注意(attention)來分析幾個美學方面的問題。分享會開始,講者首先討論了一個基礎的問題:作為知覺哲學的美學,什麼是知覺哲學呢?
  • 【心理學】 認知心理學之父:烏爾裡克·奈塞爾
    此後,心理學的信息加工研究在知覺、注意廣度、視覺搜索、計算機模式識別、人類模式識別、問題解決和記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顯著。而此時,奈塞爾正為心理和計算機的關係問題所困擾。一方面,他認為計算機操作和編程是分析心理過程的一種好的理念;另一方面,他受格式塔心理學和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影響,無法接受將心理和大腦僅僅視為計算機的觀點。
  • 認知心理學視野下的個體行為
    認知心理學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以奈瑟1967年出版《認知心理學》一書為標誌。認知心理學的興起被稱之為心理學學科的第二次革命(第一次革命是行為主義的興起),成為當前佔主導地位的心理學思潮。它研究人的高級心理過程,主要是認知過程,如注意、知覺、意象、記憶、思維和語言等。
  • 每天3分鐘,8天帶你學完社會心理學,第3天,社會知覺與歸因
    此次,將介紹「第三節社會知覺與歸因」。第三節主要包括三部分內容:社會知覺、印象形成與印象管理、歸因。1.社會知覺知覺是人腦,對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事物的整體,在頭腦中的反映。知覺是認識的初級階段,不包括判斷、推理等高級認識過程。
  • 筆記|《人格》B7 認知學派 之 C2 社會認知理論
    B7 認知學派C2 社會認知理論一、羅特的社會認知論(一)理論觀點1.人性觀(1)在自由意志與決定論的議題上,羅特傾向於自由選擇和行動。習得的需要本質上是社會的,因為它的滿足和強化要依賴於他人。3.作為早期的社會認知人格心理學家,羅特的理論對於後來的社會認知論產生了重大影響。二、班杜拉的社會認知論/簡述班杜拉的社會認知論(一)理論觀點1.人性觀班杜拉提出自己對人的客觀看法:人的行為是主客觀交互作用的結果,形成了交互作用論。
  • 常見的社會知覺偏差
    社會知覺偏差這部分知識和考生的生活實際較為相關,也是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心理學部分的一個常考的考點,部分地市經常以案例選擇題的形式考察,因此建議各位考生在學習這一部分的知識點的時候結合各種生活實際的案例來理解記憶。
  • 男人眼中的浪漫和女人眼中的浪漫有什麼不同?
    男人眼中的浪漫和女人眼中的浪漫有什麼不同?浪漫對於每個人的定義都不一樣!有的人可能覺得浪漫是燭光晚餐,生日的時候,990朵玫瑰,或者是送給你全世界最貴的禮物!但有的人也覺得浪漫,就是他願意為你。做他以前從來不願意做的事情!市場。米油鹽醬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