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 認知心理學之父:烏爾裡克·奈塞爾

2021-03-01 心理學空間網

奈瑟爾(1928-2012 ),美國認知心理學家, 認知心理學之父。1967年著《認知心理學》一書,標誌著認知心理學的開始。他的主要研究興趣是記憶、智力以及自我概念。他對自然環境下關於生活事件的記憶和個體、群體在測驗成績上的差異的研究十分著名。1984年當選為國家科學院院士。

認知心理學是探索人們如何獲取知識、組織知識和運用知識的一門學問。自20世紀中葉認知心理學興起以來,已成為當代心理學發展最快的分支學科,幾乎滲透到心理學的所有領域,以至於人們將它看成是繼心理學行為主義革命後的「第二次革命」。

奈塞爾的著作《認知心理學》催生了信息加工認知心理學的誕生,掀起了認知革命的浪潮,並為其贏得「認知心理學之父」的雅譽。

認知心理學的誕生、發展與烏爾裡克·奈塞爾緊密聯繫在一起,他的著作《認知心理學》催生了信息加工認知心理學的誕生,掀起了認知革命的浪潮,並為其贏得「認知心理學之父」的雅譽。此外,他的另一部著作《認知與現實:認知心理學的原理與含義》還引領了認知心理學的生態學轉向。

創造性地提出視覺搜索範式

1928年,奈塞爾出生在德國基爾市一個富有聲望的猶太人家庭。1933年秋全家移居美國,1946年考入哈佛大學,先主修物理學,後在心理學史學家波林的影響下,逐漸對心理學產生濃厚興趣,並立志為這門年輕而充滿活力的科學奮鬥終生。畢業後,奈塞爾到斯沃斯莫爾學院攻讀心理學碩士學位,得到了格式塔心理學家科勒 Wolfgang Köhler、漢斯·沃勒克和亨利·葛萊門的悉心指導。1952年,他認為行為主義大勢已去,格式塔心理學已不是最佳選擇,時新的觀點是資訊理論。於是,他赴麻省理工學院學習,但不久便對那裡的課程和研究取向大失所望,原因是沒有人響應他對行為主義的反叛。1954年,奈塞爾再次進入哈佛大學心理學系學習,畢業後繼續在哈佛從事博士後研究,並擔任哈佛大學講師和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員。1957年,奈塞爾赴布蘭迪斯大學任職。時任心理系主任馬斯洛(Abraham H. Maslow)倡導重視人性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奈塞爾雖表示讚賞,但仍然堅信認知研究將成為心理學的新趨勢。他經常參加哈佛認知研究中心的研討,並多次造訪麻省理工學院林肯實驗室,在認知理論家塞爾弗裡奇(Oliver Selfridge)的機器模式識別研究的啟發下,開展了人類模式識別的實證研究,並創造性地提出著名的視覺搜索範式。


Ulrich Neisser (right) with Jacob Beck. Ecological Optics conference

當時,儘管行為主義研究仍是主流,但在現代信息科學和計算機科學迅速發展的推動下,認知研究也有了一定的發展。1956年9月在麻省理工學院召開的「信息理論學術研討會」,就是信息加工認知心理學興起的重要標誌。此後,心理學的信息加工研究在知覺、注意廣度、視覺搜索、計算機模式識別、人類模式識別、問題解決和記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顯著。而此時,奈塞爾正為心理和計算機的關係問題所困擾。一方面,他認為計算機操作和編程是分析心理過程的一種好的理念;另一方面,他受格式塔心理學和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影響,無法接受將心理和大腦僅僅視為計算機的觀點。隨著思考的不斷深入,奈塞爾在二者之間達成了共識,即在強調人性的前提下,運用計算機的信息加工觀點來說明人的認知過程:知覺和模式識別是輸入,回憶是輸出,二者之間是某種心理加工。整合零散的認知研究為完整的學科框架。

奈塞爾對「認知」作出明確定義,即「認知」是「感覺輸入憑其被轉化、簡約、精加工、儲存、恢復和應用的全過程……諸如感覺、知覺、想像、保持、回憶、問題解決和思維等術語……指的都是認知的假設階段或方面」。

從1965年春開始,奈塞爾花費兩年半時間撰寫了世界上第一部認知心理學專著——《認知心理學》,標誌著認知心理學作為一門學科正式登上歷史舞臺。這本書展現了認知心理學研究的概貌並對相關研究進行整合,賦予各種不同的研究範式以合法地位。奈塞爾對「認知」作出明確定義,即「認知」是「感覺輸入憑其被轉化、簡約、精加工、儲存、恢復和應用的全過程……諸如感覺、知覺、想像、保持、回憶、問題解決和思維等術語……指的都是認知的假設階段或方面」。這個定義一直為現代認知心理學家所廣泛認同和採用。

《認知心理學》首次將以往零散的認知研究整合成一個完整的學科框架,並在心理學史上首次賦予認知運動一個正式名稱。巴爾斯稱讚道:「到目前為止,這些適合時宜的著作中最成功的是奈塞爾的《認知心理學》,它首次呈現了對與日俱增的經驗研究進行整合的觀點。它給一場已經蔓延開來,但直到那時還僅僅被模糊地感知到的運動命了名,並使之明朗化……奈塞爾在合適的時間寫了合適的書。」《認知心理學》的出版,標誌著認知心理學作為一門學科正式誕生,具有裡程碑意義。各大學心理學系紛紛創建認知實驗室、召開認知研討會、發表和出版認知研究的相關論著。不僅《實驗心理學雜誌》等傳統雜誌開始關注認知研究,而且還出現了許多新雜誌,如《認知心理學》(1970)、《認知》(1972)、《認知科學》(1977)、《記憶和認知》(1985)等。認知心理學還延伸到心理學其他分支學科,如發展心理學、社會心理學、人格心理學等。

致力於認知心理學的生態學轉向

1967年,奈塞爾轉到康奈爾大學任教。儘管《認知心理學》的出版使他成為心理學界名人,但認知心理學脫離現實生活的發展態勢逐漸令他感到失望,如存在著太多心理測試研究、太多相互衝突的模型,而缺乏對人性的關注。於是,奈塞爾開始反思認知心理學的發展前景。

在生態心理學家J吉布森 (James J. Gibson) 的影響下,奈塞爾逐漸認識到信息加工認知心理學研究缺乏生態效度,只局限於在人為實驗室情境中研究與實際生活無關的瑣碎心理現象。他渴望建立一門新的更生態化的認知心理學。在1973—1974年間,奈塞爾本應完成《認知心理學》一書的修訂工作。然而,在修訂的過程中,他放棄了所寫的書稿,撰寫了一本與《認知心理學》截然不同的經典之作——《認知與現實:認知心理學的原理與含義》(1976),這標誌著其認知心理學思想發生了生態學轉向。在該書中,奈塞爾旨在實現信息加工範式與生態學研究範式的結合,試圖改變認知心理學自身的發展方向,致力於解決四個重要問題,即人性的概念、認知心理學的發展、認知心理學的基本假設以及注意、容量和意識問題。

此後,奈塞爾先後對知覺、記憶、思維、自我和智力等多個認知領域進行了頗具開拓性的生態學研究,試圖真正實現認知心理學的生態學轉向。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 郭本禹 王申連


http://www.psychspace.com

↙點擊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心理學之父是誰?
    你知道心理學各種知識,你知道心理學之父是誰嗎,他是史上第一位心理學家,他就是馮特。今天就來說說他。3,馮特的理論觀點他認為語言、概念和一些認知只有通過觀察和自省才能進行研究。187年經過3年,他終於寫出了第一本真正心理學著作《生理心理學原理》,從此名聲大震,這是心理學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 心理學之父與教育心理學之父
    【桑代克】桑代克被稱為「現代教育心理學之父」,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是科學教育心理學的開創者,是第一個系統論述教育心理學的心理學家。相關閱讀:招教心理學解析之桑代克嘗試錯誤說【馮特】1879年12月,在德國萊比錫大學裡的寄宿招待所——孔維特樓三樓的一個小房間裡,後來被尊稱為心理學之父的馮特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這標誌著科學心理學的誕生。
  • 你不知道的認知心理學
    咱們今天要說的徹底解決心理學最終問題的的心理學學派,它就是認知心理學。1,格式塔心理學不管是人本主義心理學還是精神分析學,他們的理論和觀點都沒有確鑿的科學實驗來提供依據。2,認知心理學認知心理學三巨頭是韋特海默、沃爾夫岡.科勒和考夫特。重點說下科勒。
  • 【教招·每日答】教育心理學之父是?
    A.創造性    B.示範性      C.複雜性     D.長期性2.課程目標研究最為著名的是(       ),他提出教育目標包括認知、情感、動作技能三部分的組成,成為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借鑑依據。
  • 官能心理學之父--沃爾夫
    核心提示:克裡斯提安·沃爾夫(ChristianWolff,1679-1754)是近代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唯心論哲學的直接繼承人,官能心理學思想的系統化者,被稱為「官能心理學之父」。   克裡斯提安·沃爾夫(ChristianWolff,1679-1754)是近代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唯心論哲學的直接繼承人,官能心理學思想的系統化者,被稱為「官能心理學之父」。   早在16世紀,「心理學」一詞就已經出現,但是真正以「心理學」為名著書立說的還以沃爾夫為第一人。
  • 《心理學百科》解讀,第七講:實驗心理學之父的4大超前思想
    一、實驗心理學之父1879年,馮特在德國的萊比錫大學,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正式的實驗心理學實驗室,標誌著心理學從哲學中走出來,進入了科學領域,並成為了一門學科。之後,美國和歐洲的很多大學,都紛紛模仿馮特的形式,建立起心理學系和心理學實驗室。
  • 心理學導論——並不完美的心理學之父
    ,威廉·馮特,一個有著「心理學之父」稱號的男人。就這樣一個沒有生活熱情且缺乏學習才氣的人開創了心理學,成為了心理學界不得不說的大人物,其經歷十分精彩。05確確實實是心理學之父木訥的兒童,懶散的少年,勤勞的青年,沉默受欺壓的中年,極具個性的成名教授威廉馮特。
  • 「教育心理學之父」——桑代克
    「教育心理學之父」——桑代克 http://www.hteacher.net 2019-09-05 08:53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什麼是認知心理學?
    認知心理學是研究人的高級心理過程,主要是認識過程。認知心理學是二十世紀50年代中期在西方興起的一種心理學思潮,二十世紀70年代成為西方心理學的一個主要研究方向。它研究人的高級心理過程,主要是認識過程,如注意、知覺、表象、記憶、思維和語言等。
  • 桑代克:教育心理學之父
    在複習教師考試中,大家會發現教育學部分涉及大量的人物,其實心理學部分也有人物的出現
  • 教育理論中有無數個之父,教育心理學之父是誰呢?
    各位同學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傳習教育教育綜合--專欄,我是蘇老師今天我們的主題是教育理論中有無數個之父教育心理學之父是誰呢?教育心理學之父桑代克當提到桑代克,大家能想到他的哪些知識點呢?1913年《教育心理學》一書的發表,教育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誕生。
  • 認知神經學:被量化的心理學
    原標題:認知神經學:被量化的心理學 在心理研究的歷史上,有一群科學家在追尋真理的道路上前僕後繼,其中的一些人開創了為心理尋找生理落腳點的交叉學科——認知神經學,它又被科學家認為是向智能的本質和意識的起源這一基本的重大理論問題發起衝擊的學科。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心理學研究者正式注意到在認知神經學研究誕生之前,這項學科已經經由現代科學之手,糾正了曾經的「彎路」。
  • 大人物桑代克:教育心理學之父
    愛德華·李·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 1874.08.31—1949.08.09)美國心理學家,動物心理學的開創者
  • 為什麼將威廉·詹姆士稱為「美國心理學之父」?
    1872年他來到哈佛任教,並於1875年建立了美國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他曾經兩次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於1906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890年出版的《心理學原理》是詹姆士耗時12年的經典之作,它的面世也意味著美國人有了第一部自己寫的有分量的心理學專著。
  • PsyTalk||認知科學=心理學?
    本期PsyTalk將與大家分享對本科主修心理學同時對認知科學很感興趣的單光霽學長的一次採訪,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認知科學」和「心理學」的區別吧!Hi 學長你好!人們希望構建脈絡網去剖析整個「認知」,採用高屋建瓴的思維模式,很有意思;但析判地看,認知科學夢想藉助綜述性的藍圖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也不免有一些心急貪婪了。很多人會把「認知科學」和「心理學」當成一回事,那麼認知科學和心理學最大的區別在哪裡?
  • 考編必看:心理學系列——心理學的產生與發展
    心理學產生的歷史背景>【單選】(一)亞里斯多德《論靈魂》是歷史上第一部論述各種心理現象的著作(二)馮特「心理學之父」「科學心理學誕生的旗手」《生理心理學原理》《民族心理學》《心理學大綱》1879年馮特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西方主要的心理學流派(一)構造主義代表人物:馮特、鐵欽納主要觀點: 1.
  • 喜訊 |《認知心理學》榮獲重磅獎項!
    萬千心理由衷地感謝張明教授及其團隊精湛的翻譯,讓《認知心理學:心智、研究與你的生活》(原著第三版)獲得了學術界的普遍肯定。在張明教授團隊和萬千心理的共同努力下,這本經典的認知心理學教材於2020年全新升級為《認知心理學:心智、研究與生活》(原著第五版)!
  • 教綜考試中的60位「爹」●科學心理學之父-馮特
    教綜考試中的60位「爹」●近代教育學之父—誇美紐斯教綜考試中的60位「爹」●規範教育學之父、科學教育學之父
  • 2020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心理學流派梳理
    (也標誌著心理學從哲學中分離出來,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正式誕生。)因此,馮特也被稱之為「心理學之父」。所著的《生理心理學原理》一書被心理學界認為是「心理學的獨立宣言」。3.強調心理學的基本任務是理解正常成人的一般心理規律。構造主義作為第一個心理學流派,就成為後續心理學各流派的靶子,後續各大心理學流派在批判抑或發展構造主義的基礎上發展起來。
  • 心理學人物大薈萃
    1.馮特:①心理學之父;②構造主義流派代表人物,主張研究意識;③1879年在萊比錫大學建立了第一座心理學實驗室。2.弗洛伊德:①精神分析學派代表人;②潛意識、性慾論、人格三我結構;③遺忘理論:動機說。3.桑代克:①教育心理學之父;②學習理論:試誤說、學習三定律(準備律、練習律、效果律);③學習遷移理論:共同要素說。4.巴甫洛夫:①經典性條件反射理論;②遺忘理論:痕跡衰退說;③氣質類型的高級神經活動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