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的認知能力和智力發展是緊密相連的,以至於我們有很多家長會認為,孩子的認知能力強,智力就一定不會弱。這種理解雖然不全面,但也算是有一定的依據可循。
認知理解能力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在學習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它是一種高級的心理活動,是大腦反映客觀事物的特徵、狀態及其相互聯繫,並揭示事物對人的意義和作用的判斷能力。
認知的發展起源於感知覺。感知覺為認知能力提供了基礎,沒有感知覺,認知活動是有缺陷的,是不完善的。
我們熟知的美國著名的盲人作家海倫凱勒,她的作品《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風靡全球。海倫凱勒是在出生十九個月後因疾病失明的,從此,她缺乏了視覺刺激。莎莉文老師在教她認知「水」的時候,更多的是用觸覺來幫助凱勒來感受水的特性的,即便是凱勒知道了水是「涼涼的液體」,她也不知道水的顏色和動靜態時的樣子,也就是說,凱勒對水的認知是不夠全面的。
健全機敏的感知覺是可以促進認知發展的。這也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在寶寶的早期教育中強調感知覺的訓練的重要性。有關0~3歲兒童的早期教育知識,可以參考以下專欄:
感覺我們可以分為外部感覺和內部感覺兩個方面。
外部感覺:視覺、聽覺、味覺、嗅覺、皮膚感覺(觸覺)。
內部感覺:運動覺、平衡覺、機體覺。
知覺是比感覺更高一級的心理活動,它是人對客觀事物和身體狀態整體屬性的反映,是視覺、聽覺、觸覺等感覺協同活動的結果。最重要的三大知覺有:時間知覺、空間知覺和運動知覺。
瑞士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的認知發展理論是20世紀以來最有影響力的理論之一。他認為,兒童的認知發展經歷4個階段,分別是:感知運動階段(0~2歲)、前運算階段(2~7歲)、具體運算階段(7~11歲)和形式運算階段(11歲以後)。
嬰兒的認知發展階段屬於第一階段,也就是感知運動階段,最基礎的也是最重要的。
在感知運動階段,寶寶通過各種感知覺來認識探索他周圍的一切,在不斷積累的過程中,他們終將發展為質的飛躍。
要想寶寶智力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嬰兒感知覺能力的訓練是不容小覷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