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需兒童的認知發展

2020-12-22 七彩路兒童康復中心

談及兒童的發展,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兒童的身體發展,或者語言發展,然而,稍作細想,我們就會認識到「發展」,它是綜合的,是包含多個領域的,而且每個領域它都不是單一存在的,方方面面,息息相關。由此在撫育特需兒童時,我們的家長往往就很容易將特需兒童的認知發展「遺忘」。

關於認知

什麼是認知,通俗地也可以說成認識,我們是如何認識外界事物的呢?例如,認識一個蘋果,最基本地我們會去看,會去摸,會去吃,會去聞,會同其他物品對比,還會去聽人講等等,很顯然,最基本的認知,是通過我們的感覺器官去認識的,再將信息進行加工,分析整合,最後對蘋果有了最終的一個認知。以後見了就會記得那是蘋果,以及蘋果是怎樣的。

因此,認知是一個綜合能力。包括記憶力,理解能力,學習技巧,注意力,專注力,以及推理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由此可見,認知發展是特需兒童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領域,它直接影響著兒童的整體發展。

如何幫助特需兒童提高認知發展的能力

一、首先,我們知道兒童的發展是遵循一個普遍、可預見的順序進行的,不管是什麼樣的兒童,他的發展順序都是一樣的。例如,兒童首先學會抬頭、翻身、坐、爬然後才會走。因此我們需要了解兒童認知發展的「裡程碑」。這樣我們才能清楚了解每名兒童目前的發展能力在哪裡?下一個需要發展的能力是什麼?這樣我們就有了「起點」,我們就有了目標,我們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根據我國教育部《0-6歲兒童發展裡程碑》,我們清楚看到每個年齡階段都有兒童發展的內容,了解了每一個階段的發展,我們可以有針對性地為兒童提供相應的支持。

如何幫助特需兒童提高認知發展的能力

二、康復即生活,生活即康復,特需兒童的康復最終是為了更好地生活,做到學有所用,因此把認知發展相關的練習融入到日常生活,緊密聯繫日常,同時讓練習充滿樂趣,讚賞孩子取得的每一個進步。(例如學習顏色,通過帶孩子感知身邊的事物,從孩子熟悉的物品開始教,從最基礎色「紅黃藍綠黑白」過渡到混合色的認知。我們可以列印出兒童生活環境裡的物品,讓兒童更熟悉,方便辨認。再舉一個與實際生活相關的例子,例如學習識字,我們可以學習男女廁所標誌,這樣可以做到學以致用)。

如何幫助特需兒童提高認知發展的能力

三、任何一個技能的學習都是從簡單到複雜。(例如學習圓形,可以先讓兒童去「魔法箱」裡觸摸各種圓形的物體,然後再讓兒童繞著圓形跑道,圓形物體通過大運動來感知圓形,去品嘗日常常見的圓形食物)

如何幫助特需兒童提高認知發展的能力

四、兒童的學習方式和成人有著很大差異,兒童更多的經驗獲得和成長都來自於個體的探索,兒童會在環境中展現更多的內在潛能。因此,我們家長除了陪伴與互動,更多的是需要提供給孩子適合他發展的環境,包括提供豐富刺激的活動材料,更多地語言引導,良好的行為習慣,多給孩子機會,孩子才能學會減少依賴,主動參與!

五、每一個兒童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著各自的發展模式和特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個體差異,因此我們能做的,只需要參照普通的發展順序,按照每一個兒童各自的發展速度進行幹預和支持。

六、優勢導向。我們眼中的每一位兒童都是天使,我們要儘可能多地看到兒童的優勢,相對的強項在哪裡,通過優勢挖掘兒童最大化的潛能,比目光總停留在兒童的弱點上要好很多。我們家長也會越來越感受到幸福,我們的每一位兒童也會越來越自信。正如一句話所說:恰到好處的教育,是把孩子當植物養,每一種植物,各有各的花期,各有各的特點,最美的應該是過程,慢慢等待,慢慢成長,才能不負碩果!

最後,相信每一個生命,即使它是折翼的天使,也是上天帶給父母的禮物。作為父母我們是孩子的助推器,生活裡不存在從天而降的幸運,也沒有突如其來的驚喜,有的只是千般投入、萬般辛苦後的得償所願,苦盡甘來。

相關焦點

  • 融合教育,特需兒童不特殊
    5月19日,由浙江省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和海亮集團共同舉辦的「特需兒童康復高峰論壇」在浙江召開,來自美國、義大利、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業內專家學者,針對自閉症兒童早期幹預、早期教育、家庭訓練,兒童語言障礙、學習障礙、藝術療愈、水療、腦認知研究等領域展開研討交流。
  • 上饒●開學季,特需兒童辦理入學,家長必須知道的幾件事
    而近年來有關特需兒童融合教育的研究一直備受各界關注。,希望給即將入幼兒園和入小學的特需兒童的爸爸、媽媽們一些建議、一份鼓勵,幫助更多的特需兒童順利入學。「與普通孩子相比,『特需兒童』對於特殊教育的需要是長期的,且越早越好。然而當前,社會對於這些兒童的了解甚少,認知偏差大,缺少必要理解和幫助。」)
  • 山東省首家兒童特需預防接種諮詢門診在泰安市婦幼保健院(市兒童...
    李剛(左一)致辭開診儀式上,李剛指出,特需預防接種門診是為具有基礎疾病、疑似疫苗慎用症等有特殊預防接種需求的兒童提供預防接種諮詢服務的門診,特需兒童家長與普通家長的需求不同,他們的孩子本身存在基礎疾病,抗疾病打擊能力不強,對孩子的關照更加細心,需要醫院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 省兒童醫院開設夜間專科特需門診
    昨日,記者從省兒童醫院獲悉,該院將於4月27日起開設夜間專科特需門診。讓患者有更多選擇,實現錯峰就診,同時避免人員聚集。據了解,此次夜間專科特需門診先期開放的是針對就診人數多、群眾需求大的神經內科、呼吸內科、內分泌遺傳代謝科、耳鼻咽喉科等四個科室。門診部後期將根據開診情況適時調整坐診時間和專科。
  • 「文化賦能·與愛同行」:武侯區特教校長向特需兒童家長贈書
    活動當日,武侯區特殊教育學校校長蔡曉莉分享了武侯區特殊兒童教育的發展歷程,並向特需兒童家長捐贈了200冊由自己主編的《正向教養修煉:特需兒童家長手冊》。蔡曉莉(左)在活動現場捐贈圖書多年來,蔡曉莉一直從事特殊兒童的教學工作:從接納重度自閉症兒童和多重障礙兒童進入特校,到全校學生IEP的制定和實施,再到融合教育的推行,每段歷程都有蔡曉莉及其特教團隊的努力。
  • 泰安市婦幼保健院兒童特需預防接種諮詢門診正式上線
    5月18日,全省首家兒童特需預防接種諮詢門診在泰安市婦幼保健院(市兒童醫院)正式上線。泰安市疾控中心主任楊會利、紀委書記王娟娟、免疫規劃科主任劉愛國、市婦幼保健院黨委書記劉傳軍、院長李剛、副院長張愛華共同出席門診揭牌儀式。
  • 特殊需要兒童認知發展階段訓練方法及認知遊戲分類綜述
    尤其是自閉症等特殊需要兒童,對於兒童接收、加工、存儲和應用信息的能力,知覺、記憶、注意力,思維和想像力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特殊需要兒童認知發展包括兩個方面:基礎認知,綜合認知。基礎認知是奠定孩子對事物的基本認識。綜合認知就是孩子對事物的思維反映和理解。
  • 讓兒童認知與非認知能力全面發展——綿竹兒童認知與非認知能力...
    讓兒童認知與非認知能力全面發展——綿竹兒童認知與非認知能力發展追蹤項目在富新學校調研 2020年11月11日 09:00:49 來源:四川新聞網
  • 關於【兒童認知發展 】
    1、兒童認知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兒童的認知活動是有規律地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級到高級逐漸發展的。2、兒童認知發展的內容:兒童認知發展包括兩個方面:基礎認知,綜合認知。在家庭康復中,認知訓練的內容包括注意訓練、圖形認知、顏色認知、數字認知、同類匹配、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比較排序等等。4、家庭認知訓練的方法:同正常兒童一樣,自閉症兒童的認知發展也是從認識身邊的事物開始的。
  • 北京兒童醫院順義婦兒醫院開設「特需門診」
    日前,北京兒童醫院順義婦兒醫院推出「小夜特需門診」服務。該門診在第一階段優先開設口腔特需門診,之後還將陸續開通兒科、內科、婦科、產科、計劃生育科、生殖醫學、眼科、耳鼻喉科、皮膚科特需門診。「小夜特需門診」服務實行預約掛號。
  • 福州兒童醫院新增兩個科室 開設腫瘤外科、特需病房
    福州新聞網6月2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陳丹 文/攝)昨日是六一兒童節,在福建省福州兒童醫院,醫生護士們打扮成白雪公主、冰雪公主等童話人物,玩起了「快閃」,為孩子們送上特別禮物。更有意義的是,該院腫瘤外科、特需病房同時掛牌開科,填補了我省小兒腫瘤外科、特需病房等建設空白。  作為醫院的新成員,腫瘤外科位於病房樓九樓,與泌尿外科共有編制床位44張。
  • 兒童認知發展能力及認知訓練順序
    認知是個體知識獲得的歷程,其中包含知覺、記憶、想像、辨認、思考、推理、判斷、創造等複雜的心理活動,大致指一個人學習、思考、應付環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一種適應生活的能力。 一般兒童的認知發展會隨著年齡而增長,並遵循一定的模式發展。
  • 暖新聞|溧陽特需兒童戴上了愛心手環
    近日,由溧陽市婦聯、溧城鎮黨委、市馨愛婦女兒童服務中心聯合組織的「暖心關愛+1℃——牽手星星,同心關懷」愛心手環捐贈儀式在培智學校舉行。捐贈儀式上,市馨愛婦女兒童服務中心的志願者們代表捐贈單位為培智學校不能準確表達家庭住址的特需孩子以及部分孤獨症孩子捐贈了24個防走失定位手環,並指導全體班主任如何安裝、使用。接下來,班主任將根據前期調查的數據,把這24個防走失定位手環安裝到位,為特需孩子的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 「新時代文明實踐」定州愛心組織為特需兒童捐贈愛心衣物!
    「每一顆種子,都是一個精靈」,特需兒童更需要社會的關心關愛。寒冬來臨,為讓更多特需兒童快樂、溫暖過冬,讓特需孩子感受愛、懂得愛、傳承愛,真正為他們打造溫馨、和諧、向上的成長環境,11月26日,河北省華增公益基金會、定州市愛心義工協會共同發起舉辦的「愛築成長,衣暖童心」關愛百名特殊兒童愛心衣物捐贈活動,走進定州市思語聾兒語言康復學校,為該校41名特需兒童送上了羽絨服、毛衣、水果和志願者冬日的關愛和問候。
  • 影響兒童認知發展的因素
    皮亞傑認為,影響兒童認知發展的因素主要有成熟、物理環境、社會環境和平衡四個因素。成熟主要是指機體的成長,特別是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成熟。兒童的某些行為模式的出現依賴於一定的軀體結構和神經系統的機能。生理上的成熟為兒童的某些認知活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但是,單靠成熟本身並不能使兒童獲得認知方面的發展。
  • 發展中的卓尼民族特需商品
    卓尼縣是一個以藏民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縣,民族特需商品是民族貿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發展民族特需商品生產供應,是黨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內容,也是卓尼縣開展民族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滿足少數民族群眾生產生活的特殊需要、加強民族團結、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政治和經濟意義。
  • 天津市第二兒童醫院增開夜間特需門診
    天津市第二兒童醫院增開夜間特需門診《黨群心連心》欄目網民「李菁旻」留言:我孩子最近患了肺炎,需要每天去兒童醫院輸液,但是掛號太難了,每天看病五分鐘,輸液40分鐘,等待掛號要6-7個小時,還有可能掛不上,每天這樣反覆
  • 教招之兒童的認知發展階段
    皮亞傑是教師招聘考試常考人物之一,皮亞傑是發展認識論的創始人,提出兒童的認知發展階段,被譽為心理學史上的一位巨人。是當代認知建構主義的鼻祖。皮亞傑提出,個體從出生到成熟的發展歷程中,表現出四個不同階段,即兒童的認知發展階段只要有四個。
  • 特需兒童父母/老師的福音——《特殊需求兒童的正面管教》作者特別奉獻特殊需求兒童的正面管教課程
    已取得正面管教家長講師/學校講師資質的學員,可在本次課程結束後講授特需兒童正面管教的課程,並獲得正面管教之家相關認證證書。
  • 四川錦欣婦女兒童醫院增設「婦科特需門診」 ,破解專家一號...
    四川錦欣婦女兒童醫院增設「婦科特需門診」 ,破解專家一號難求局面 2020-09-24 14: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