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賦能·與愛同行」:武侯區特教校長向特需兒童家長贈書

2020-12-20 紅星新聞

2020年12月2日,「愛成都·迎大運——文化賦能·與愛同行」2020年國際殘疾人日主題活動在天藝·濃園藝術博覽園舉行。活動當日,武侯區特殊教育學校校長蔡曉莉分享了武侯區特殊兒童教育的發展歷程,並向特需兒童家長捐贈了200冊由自己主編的《正向教養修煉:特需兒童家長手冊》。

蔡曉莉(左)在活動現場捐贈圖書

多年來,蔡曉莉一直從事特殊兒童的教學工作:從接納重度自閉症兒童和多重障礙兒童進入特校,到全校學生IEP的制定和實施,再到融合教育的推行,每段歷程都有蔡曉莉及其特教團隊的努力。由她主編的《資源教師工作實務》和《正向教養修煉:特需兒童家長手冊》兩書,分別為教師和特需兒童家長提供了有力的專業支持。

《正向教養修煉:特需兒童家長手冊》是一本集實用性與專業性於一體的特需兒童家長手冊,通過大量的案例講述家長在教養過程中會遇到的種種問題及解決技巧,提升家長自身教養能力的同時,還提供了尋求社會支持的多種渠道。

為積極倡導「文化賦能·與愛同行」的理念,蔡曉莉在本次活動中,將由希望社會服務中心愛心基金購買的200冊《正向教養修煉:特需兒童家長手冊》捐贈給了特需兒童家長。她表示,希望通過贈書活動,讓特需兒童家長獲得專業幫助,同時也感受到關愛。

在成都迎接大運會之際,該活動旨在進一步增強全社會扶殘助殘意識,大力傳播「愛成都·迎大運」全民健康運動理念,充分展現武侯區殘疾人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形成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的良好社會風尚。本次活動也得到四川省殘疾人聯合會、成都市殘疾人聯合會、武侯區殘疾人聯合會等部門的大力支持。

紅星新聞記者 何鵬楠 徐曉帆 編輯 喬雪陽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焦點

  • 武侯區「2020年國際殘疾人日」主題活動成功舉辦
    2020年12月2日,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在天藝﹒濃園藝術博覽園成功舉辦了「『愛成都 迎大運』2020年國際殘疾人日」活動。本次活動以共情、共賞、共享未來「愛成都·迎大運——文化賦能·與愛同行」為主題,以殘疾人文藝節目表演,互動交流,文創集市和舌尖上的美食體驗多形式展開,突顯公益性和參與性,讓殘疾人充分感受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對特殊群體的關心和幫助,喚醒和激發全社會對殘疾人群體的關愛與關心。
  • 融合教育,特需兒童不特殊
    畫作作者是患有自閉症、智力障礙、腦癱等病症的特需兒童。這是一次現象級的傳播,一天之內,讓全社會認識到有那麼多的特需兒童,認識到特需兒童經過合適的康復教育,也能找到自己的特長。特殊教育需要兒童(child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是指因個體差異而有各種不同的特殊教育要求的兒童。
  • 上饒●開學季,特需兒童辦理入學,家長必須知道的幾件事
    而近年來有關特需兒童融合教育的研究一直備受各界關注。隨著孩子的成長,特需兒童的融合教育是每位家長最為關心的,我們將推出特需兒童「影子老師」系列服務(後續將會詳情公布,目前我們先說說孩子入學問題);今天就分享一下,開學前家長必須要做哪些準備和溝通;這些都是家長的必修課
  • 海豚樂樂|重構自閉譜系兒童特教服務,讓所有生命形態都值得尊重和...
    海豚樂樂成立的初心是與家庭同行,通過為自閉譜系兒童提供專業的教育幹預,同時為其家長提供精準的心理支持和喘息服務,一切努力都要爭取給自閉症兒童家庭帶去更多的光芒。海豚樂樂創始人陳杰老師一直堅信「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的快樂。」
  • 全國特教學校校長國培班返崗實踐活動在區特教學校舉辦
    首先與會人員在唐小明校長、王婷英書記的帶領下參觀了學校的校容校貌。學校有三個方面引起了與會領導、專家、校長的濃厚興趣,一是剛進入校園映入眼帘的百愛百善牆,這面文化牆上雕刻著古今中外書法家以及特教學校教師書寫的100個「愛」和100個「善」字,蘊含著學校「大愛無疆、善行天下」的辦學理念;二是為了給智障兒童上好社會實踐課而創意的「陽光菜園」和以古今中外以及寶雞地區名勝古蹟為內容的牆體繪畫;三是學校融康復、教學為一體的豐富多彩的大活動課堂。
  • 關愛自閉症兒童 青島濱海學院啟動PCI遊戲與文化介入項目
    2019年11月14日上午,青島濱海學院邀請該校客座教授,臺灣知名自閉症專家,遊戲與文化介入(Play and Culture Intervention,簡稱「PCI」)創始人楊宗仁教授給學前教育專業(特教方向)、青島濱海學院兒童成長中心(特教部)全體師生,部分校外康復機構教師、省內外特需家長等200餘人作為期四天的PCI遊戲與文化介入課程集訓。
  • 寶山區培智學校校長張潔華打造特教「中國品牌」
    原標題: 用愛為孤獨兒童打開「自閉之門」  據《青年報》報導,在寶山區培智學校校長張潔華看來,教育特殊學生需要絕對的愛,然而僅憑愛卻還是不夠的。特教工作者的責任更在於努力探索和不斷創新特教的最佳途徑和人本方法。
  • 「特教園丁獎」表彰活動在寧舉行 全國百名優秀特教教師獲獎
    剛從事特教工作時,她面對一些聾啞孩子很難溝通,後來她主動創造機會,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學會了手語。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特殊教育更是如此。」多年來, 趙珊為智力障礙的同學洗過內衣內褲,也資助過貧困的聾啞學生,「我班上曾有個叫張帥的學生,因為殘疾父母各自成家離開了他,只有靠奶奶撿廢品為生。」
  • 99特教節丨乘風破浪的特教老師們
    有行業專家做過統計,特教行業入門極其艱難,新入行老師第一年淘汰率高達70%。三年內淘汰率甚至可以超過80%。因為經歷過,所以懂得。杭州二校的胡校長深知特教老師的不易,面對選擇離職的老師,儘管會不舍與挽留,但她給予更多的還是尊重、理解和祝福。
  • 特需兒童父母/老師的福音——《特殊需求兒童的正面管教》作者特別奉獻特殊需求兒童的正面管教課程
    已取得正面管教家長講師/學校講師資質的學員,可在本次課程結束後講授特需兒童正面管教的課程,並獲得正面管教之家相關認證證書。
  • 立德樹人奮進擔當 醉心特教託舉希望
    為了隆重又儉樸地慶祝第36個教師節,成都市溫江區特殊教育學校於2020年9月10日下午16:10,在學校會議室召開了「立德樹人奮進擔當 醉心特教託舉希望----慶祝第36個教師節座談會」。陳敏老師第36個教師節座談會會上,陳勇校長首先向全體教師表達了衷心地感謝和誠摯地祝福
  • 天南地北——中國向愛爾蘭都柏林大學三一學院贈書 - 華教基地
    天南地北——中國向愛爾蘭都柏林大學三一學院贈書
  • 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博物館向東郭鎮文化大院贈書
    山東博物館講解員向參會嘉賓講解山東博物館鎮館之寶展板參會領導合影留念活動上,黨委書記顏丙磊同志作了致辭,山東博物館副館長盧朝暉同志作了講話;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二級巡視員、省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服務隊駐棗莊一隊隊長付俊海與市政府副市長秦升學共同為山東博物館鄉村振興文化服務站揭牌
  • 特殊教育專家研討認為:特殊兒童需要更多特教資源班
    該校校長簡理懷回憶道:「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小海不聽大人的話、也無法控制自己。上課時,他會把腳放進抽屜,大聲喧譁,到處亂跑,隨地大小便……一開始老師們對我怨氣衝天,問為什麼要收這樣的學生,我隨即意識到這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機會。」於是,東怡小學開始尋求市內資源,著手解決特殊兒童融合教育問題。
  • 特需兒童的認知發展
    談及兒童的發展,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兒童的身體發展,或者語言發展,然而,稍作細想,我們就會認識到「發展」,它是綜合的,是包含多個領域的,而且每個領域它都不是單一存在的,方方面面,息息相關。由此在撫育特需兒童時,我們的家長往往就很容易將特需兒童的認知發展「遺忘」。
  • 中國駐紐約總領事向普林斯頓大學贈書
    中國駐紐約總領事向普林斯頓大學贈書         據外交部網站消息,普林斯頓大學為接受中國政府的贈書專門安排了贈書儀式。該校副校長Dr.Durkee首先代表校長ShirleyM.Tilghman熱情地接待了劉碧偉和夫人的到訪,向劉碧偉夫婦詳細地介紹了普林斯頓大學前沿學科的發展及強勢專業的情況,著重介紹了普大對華近百年的教育交流和合作情況,對劉碧偉代表中國教育部向普大贈書表示了真誠的謝意。
  • 【追憶】全國特教人痛失楷模!「讓每個生命綻放」的何金娣校長一路走好,我們向您致敬,為您祈福!
    為了讓久臥病榻的重度智障兒童享受平等的受教育的權利,她在全市第一個實現「零拒絕」,組織教師義務送教上門,無論颳風下雨、嚴寒酷暑;為了讓智障兒童能擁有適合他們學習的教材,她帶領她的同事們潛心鑽研,其中的54冊校本教材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向全國發行,被全國有近250所輔讀學校所使用,共發行三十萬多冊。
  • 寶山培智學校校長張潔華:普校"全能冠軍"變身特教創新者
    在長期的教學一線實踐中,張潔華深知:教育特殊學生需要真誠的愛,又不能僅僅只有愛,這個過程需要探索和不斷創新特教的最佳途徑和人本方法。  14頁紙大綱變成128冊教材  張潔華常說自己是個隨遇而安的人,一如多年前,她接到培智學校校長的任命時一樣。
  • 教師節禮物 殘疾孩子用視頻向特教老師送祝福
    智力發育遲緩兒童康復科老師董懿嫻表示。董懿嫻在臺上朗誦了同事創作的詩歌《特教人的誓言》,並表演了舞蹈《追光者》:「即使比塵土還要微小在人生路上奔波我也有獨立向前的勇氣幫智障孩子自理讓聽障孩子發音為視障孩子引路種種意料之外的困難無數次單調的重複特教老師們用愛燃起孩子們心中的火炬……因為愛讓世界上沒有了缺陷
  • 「特教人講身邊事二」特教老師袁美蘭:用愛為腦癱兒童撐起一片天
    本期的《特教人講身邊事》專題,我們來聽一聽特教老師的故事分享,通過點點滴滴的身邊事,展現她們的使命和擔當。特教人講身邊事二我是市殘聯特教中心腦癱部康復教師黃秋明,今天我給大家帶來我的同事——袁美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