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兒童認知與非認知能力全面發展——綿竹兒童認知與非認知能力...

2020-12-22 四川新聞網德陽頻道

讓兒童認知與非認知能力全面發展
——綿竹兒童認知與非認知能力發展追蹤項目在富新學校調研

2020年11月11日 09:00:49 來源:四川新聞網

四川新聞網消息(範華)11 月10日,綿竹市富新學校和暨南大學合作開展了本學年「綿竹兒童認知與非認知能力追蹤調查」研究活動。

自2017年以來,項目調研組已經第四次到學校開展調研活動。以前,我們的應試教育更看重的是學生的認知能力,現在,我們更要意識到,非認知能力也是兒童非常重要的能力,有時甚至比認知能力還重要。但是,認知能力與非認知能力是如何發展的?有哪些因素會影響這些能力的發展?國家教育部門如何採取措施促進兒童某些能力的發展?這些問題在調研中,得到了家長、學生的積極配合,項目組收集到了真實、詳盡的數據,得出了更具實效性和針對性的結果,為相關部門的政策制定提供了強有力的參考依據。

下午4時左右,在學校的大力支持和學生、家長的密切配合下,項目組在接近一天的緊張工作後,圓滿完成了本次調研活動。

相關焦點

  • 兒童認知發展能力及認知訓練順序
    認知是個體知識獲得的歷程,其中包含知覺、記憶、想像、辨認、思考、推理、判斷、創造等複雜的心理活動,大致指一個人學習、思考、應付環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一種適應生活的能力。 一般兒童的認知發展會隨著年齡而增長,並遵循一定的模式發展。
  • 兒童認知能力與發展內容
    今天和大家分享自閉症兒童認知能力與發展內容,希望能幫助家長更好地為孩子制定認知訓練內容。
  • 什麼是認知和非認知能力?它們有多重要?
    上篇推文我們講到大腦皮層的發育過程存在敏感期(sensitive period),在這個時期外界環境對大腦的刺激對於孩子認知和非認知能力的發展非常重要
  • 非認知能力激發成長正能量
    非認知能力,是21世紀人才的核心勝任力,是世界各國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國基礎教育亟待深化的重大課題,有助於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這些核心素養中,非認知能力佔據重要位置。可以說,對於青少年而言,認知能力決定了能走多快,而非認知能力決定了能走多遠。然而,我國中小學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重認知能力、輕非認知能力的問題。2019年12月發布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最新數據顯示,我國青少年雖然在閱讀、數學和科學三項認知能力測試中均奪得全球第一,但是在非認知能力上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 兒童認知發展
    1.合肥地區致良知線下學習會學員群10月25日致良知語音分享—梁振成個人簡介:梁振成老師合肥致良知線下學習會的發起人之一2018級篤行班三大組檢視委員2.分享主題—《兒童心理學—兒童認知》3.分享內容摘錄:①兒童心理學這本書的認知。
  • 關於【兒童認知發展 】
    :兒童的認知活動是有規律地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級到高級逐漸發展的。兒童認知發展包括兩個方面:基礎認知,綜合認知。,達到全面發展的康複目標。在家庭康復中,認知訓練的內容包括注意訓練、圖形認知、顏色認知、數字認知、同類匹配、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比較排序等等。4、家庭認知訓練的方法:同正常兒童一樣,自閉症兒童的認知發展也是從認識身邊的事物開始的。
  • 智商遠非一切,你還有「非認知能力」
    儘管非認知能力非常重要,但是並遠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現代教育過於關注應試表現及認知能力,卻忽略非認知能力和品格的培養。如果仔細想想你就會發現,其實非認知能力有助於提高應試表現,而品格則決定了個體長期的發展。
  • 特需兒童的認知發展
    因此,認知是一個綜合能力。包括記憶力,理解能力,學習技巧,注意力,專注力,以及推理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由此可見,認知發展是特需兒童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領域,它直接影響著兒童的整體發展。如何幫助特需兒童提高認知發展的能力一、首先,我們知道兒童的發展是遵循一個普遍、可預見的順序進行的,不管是什麼樣的兒童,他的發展順序都是一樣的。例如,兒童首先學會抬頭、翻身、坐、爬然後才會走。因此我們需要了解兒童認知發展的「裡程碑」。
  • 兒童認知的發展,感知覺是基礎,沒有感知的認知是有缺陷的
    兒童的認知能力和智力發展是緊密相連的,以至於我們有很多家長會認為,孩子的認知能力強,智力就一定不會弱。這種理解雖然不全面,但也算是有一定的依據可循。認知理解能力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在學習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 安全飲用水對農村兒童認知能力發展有多重要?
    生命早期安全飲用水有益於兒童認知能力發展我們利用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實施的2010年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的數據,採用雙重差分法來識別生命早期(出生前一年至5歲)居住村接通自來水對青少年(10-15歲)認知能力的影響。
  • 加強非認知能力培養 提高學生核心競爭力
    加強非認知能力培養 提高學生核心競爭力智能製造學院第一期大學生非認知能力訓練營開營為響應鄒廣嚴校長提出的錦城大學「重視學生非認知能力培育」,智能製造學院積極組建第一期大學生非認知能力訓練營。9月17日上午10時,智能製造學院非認知能力訓練營在忠孝大樓第一學術報告廳正式開營。
  • 電子遊戲可長期提高兒童記憶和認知能力?
    這些改變沒有壞處,而是能夠增強我們的視覺空間處理能力以及增強注意力。就在不久前,西班牙加泰隆尼亞歐貝塔大學(UOC)的研究人員,進一步在27名參與者中進行試驗,證實電子遊戲可以提高兒童的認知能力。不僅如此,他們還發現,這一影響是長遠的,即使是在兒童時期短暫接觸遊戲,也能在未來長期的生活和工作中受益,提高他們的記憶和認知能力。
  • 從體驗中學習—談非認知能力的養成
    關於非認知能力的問題,在7個向度內我總共設計了25個問題,期待孩子透過活動後的反思,認知到這些非認知能力的具體表現!透過這樣的訓練開啟孩子對於這些非認知能力的關注與覺察,在未來的生活中逐步養成這些能力。非認知能力的培養我認為有幾個方式,第一種是直接教學,第二種是將這些非認知能力融入課程和活動去培養,第三種就是老師的身教以及環境的境教。
  • 影響兒童認知發展的因素
    皮亞傑認為,影響兒童認知發展的因素主要有成熟、物理環境、社會環境和平衡四個因素。成熟主要是指機體的成長,特別是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成熟。兒童的某些行為模式的出現依賴於一定的軀體結構和神經系統的機能。生理上的成熟為兒童的某些認知活動提供了必要的條件。但是,單靠成熟本身並不能使兒童獲得認知方面的發展。
  • 收入差異現象看非認知能力對學生的影響
    .,2012)等各社會科學領域都證實了非認知技能對於學業發展有重要影響。目前,大五人格理論是學界普遍接受而且廣為應用的非認知技能的衡量標準。但是一些研究表明,與廣義的大五人格特徵相比,性格中那些單一、具體的方面預測學業成就的力度更大,可塑性更強(Briley et al.,2014)。因此,討論具體的非認知技能(如自信心、批判性思維、創新思維、溝通合作能力等)對於分析其影響學業成就的結果至關重要。
  • 非認知能力:培養面向21世紀的核心勝任力
    本文從人際互動能力、自我規制能力以及神經認知技能三個層面對個體非認知能力的內在維度及其特質進行界定,具體分析流體智力與晶體智力對個體發展的作用機制。院校可以通過設計有針對性的情景化服務學習、本科生科研以及協作性項目等高影響力教學實踐,構建深度的綜合性學習經歷,促進學生內在非認知能力的訓練與學習,最終有助於學生的學業成就和學業持續。
  • 體育運動能明顯提高3-7歲兒童認知能力
    然而,如果說堅持體育運動還能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水平,可能就眾口不一了。近期,一篇關於體育運動對3-7歲兒童認知能力影響的綜述研究探討了這個問題,我們也許可以從中找到答案。體育運動能有效促進兒童認知能力發展認知能力可通俗的理解為智力,如觀察力、記憶力和想像力等。
  • 特殊兒童的認知與訓練
    感知覺遲鈍,感受性慢、範圍狹窄、注意力的缺陷、缺乏辨認能力、缺乏統整能力、短期記憶拙劣、後設認知與抽象思維障礙等是影響特殊兒童認知發展的原因,也是特殊兒童認知發展的主要特徵。認知訓練活動的開展要綜合能力目標和生活目標共同制定,具體到學前特殊兒童的認知訓練中,日常的開展內容的有以下幾項:一、模仿與指令這是兒童學習的基礎,兒童的動作、語言、技能以及行為習慣、品質等的形成和發展都離不開模仿。
  • 刷新你對0-6歲兒童遊戲的認知,遊戲對於兒童認知發展的重要性!
    刷新你對0-6歲兒童遊戲的認知,遊戲對於兒童認知發展的重要性!,遊戲對於兒童認知發展的重要性!去接觸、接受、探索新的事物,去了解玩具(物體)的性能,了解事物之間的關係,於是,其感知能力、注意力、記憶力、想像力、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會得到發展。同時,在遊戲中幼兒需要與同伴進行溝通交流,有了很好的語言鍛鍊機會,幼兒的語言得到了發展。所以說,遊戲對兒童認知發展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
  • 12個小技巧,有效訓練特殊兒童認知能力!
    感知覺遲鈍,感受性慢、範圍狹窄、注意力的缺陷、缺乏辨認能力、缺乏統整能力、短期記憶拙劣、後設認知與抽象思維障礙等是影響特殊兒童認知發展的原因,也是特殊兒童認知發展的主要特徵。學前特殊兒童認知訓練學前兒童認知能力訓練包括: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數字認知、圖形認知、序列認知、異類鑑別、同類匹配八項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