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個小技巧,有效訓練特殊兒童認知能力!

2022-01-02 24小時特教

了解特殊兒童的認知特點,是進行認知訓練的基本要求。

感知覺遲鈍,感受性慢、範圍狹窄、注意力的缺陷、缺乏辨認能力、缺乏統整能力、短期記憶拙劣、後設認知與抽象思維障礙等是影響特殊兒童認知發展的原因,也是特殊兒童認知發展的主要特徵。

學前特殊兒童認知訓練

學前兒童認知能力訓練包括: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數字認知、圖形認知、序列認知、異類鑑別、同類匹配八項內容。

認知是通過動作和語言活動及行為來表現的,認知的外在表現必須採取動作或語言輸出的形式,所以特殊兒童的認知訓練大部分時候是通過動作操作來完成的。

認知活動最初的獲得是通過感官知覺而獲得的,所以豐富兒童的感官是認知活動的主要方法。

我們對學前兒童進行認知訓練的目的是為了讓兒童更好的認識世界,獲得基本生活技能,進而更好的融入社會,所以學前兒童的認知訓練應圍繞生活而展開。

認知訓練活動的開展要綜合能力目標和生活目標共同制定,具體到學前特殊兒童的認知訓練中,日常的開展內容的有以下幾項:

一、模仿與指令

這是兒童學習的基礎,兒童的動作、語言、技能以及行為習慣、品質等的形成和發展都離不開模仿。

視聽知覺的發展、注意力的訓練、配合能力、協調能力

粗大動作模仿——精細動作模仿——簡單操作模仿——複雜操作模仿

二、配對與分類

區別物體的異同是學習能力的基礎,而對兒童進行配對能力的訓練,目的就在於提高他們區別物體異同的能力和對事物進行分類的能力。

視覺辨別、感知範圍、集中注意、歸納能力、思維能力

物物配對—物圖配對—圖圖配對—書面泛化

形狀分類—顏色分類—大小分類

三、區分和比較

兒童通過對物品的觀察從而進行區分和比較,促進其感知能力、概括能力和思維推理能力的發展,對數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也為學習數學奠定基礎。

感知能力、推理能力、概括能力

大小、多少、高矮、長短等

四、順序和排列

依照順序來操作,或通過操作來完成根據某一標準進行的排列活動。

感知能力、區分比較、順序工作、推理能力、邏輯思維

左右上下之序、大小高矮長短等之排列、事物發展順序之排列等

五、物品和功用

我們首先要讓孩子了解的就是孩子經常使用或者經常見到的物品,在明白「是什麼」之後,我們要知道「做什麼用」「怎麼用」,為進一步發展生活技能奠定基礎。

物品認識、記憶再現、經驗反饋

認識——模仿使用——生活應用(衣、食、住、行類物品)

六、物品歸類

類別概念是兒童邏輯思維和概括能力的集中體現,分類操作是兒童思維發展的重要促進手段。特別要注意的是兒童的分類訓練必須從兒童所熟知的物品開始。

概括能力、邏輯思維、推理泛化

食品類、服裝類、動物類、日常用品 類、交通工具類等

七、命名

進行理解物體名稱的訓練,有助於他們懂得關於物體和動作的名稱,並進而為進行表達物體名稱的訓練打下基礎。

在理解物體名稱的訓練中,應該首先選擇孩子熟悉的物體來開始訓練。

動作與詞語理解、語言的表達、認知拓展

常見物品的指認—名稱仿說—命名表達(水果蔬菜、日常用品、動物、交通工具等)

八、認識顏色

大部分時候兒童是通過顏色、形狀、大小來區分周圍的物品的,顏色是三種屬性中最容易辨認的一種,兒童很容易就能學會利用顏色來對物體進行分類。

通常我們讓學前的孩子首先認識三原色,其對視覺刺激強度較大。在進行顏色認知訓練是一般是從配對歸類的方式開始的,因為兒童的視覺感受和分辨顏色的能力早於聽懂和說出顏色名稱的能力。

視覺敏銳、視覺辨別、概念的理解、再認與遷移

紅、黃、藍、綠、黑、白等

九、認識形狀

形狀知覺是視覺、動覺和觸覺協同活動的結果,在形狀知覺方面,特殊兒童的視覺經驗和視覺辨別能力不足是其不能準確認知形狀的關鍵,在進行形狀認識訓練時要通過多種感官共同完成。

觸覺感知、視覺辨別、觀察能力、手眼協調

圓形、方形、三角形等

十、對人物的認識

認識「我」、認識家人、認識身邊的人、認識職業人物,擴展對人物的認識,了解生活環境,豐富社會經驗。

認識五官、自我認知、物品所屬、職業人物與職業物品的認識

十一、對地點的認識

認識家庭、認識學校、認識社區,了解生活環境,培養社會技能。

我的家、我的學校、我的小區

十二、數學

兒童處在邏輯思維和數概念初步形成和發展的時期。數學知識的邏輯性和抽象性對發展幼兒的抽象邏輯思維具有特殊的作用。

比較、分析和綜合,抽象和概括,判斷和推理

口頭數數、給物說數、按物取數、掌握數概念、數的簡單運算

結語:

認知訓練不是一個領域的開發,不是一個概念的了解,認知的學習是一個綜合的學習過程。認知訓練不是一朝一暮的發展,更不是一招一式的學習,特殊兒童的認知學習需要長久地堅持。

以愛心而育之,以耐心而教之,以信心而伴之,以恆心而陪之,溫柔的堅持,孩子將會以成長給予你最熱烈的回報!

相關焦點

  • 特殊兒童的認知與訓練
    感知覺遲鈍,感受性慢、範圍狹窄、注意力的缺陷、缺乏辨認能力、缺乏統整能力、短期記憶拙劣、後設認知與抽象思維障礙等是影響特殊兒童認知發展的原因,也是特殊兒童認知發展的主要特徵。學前特殊兒童認知訓練的開展學前兒童認知能力訓練包括: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數字認知、圖形認知、序列認知、異類鑑別、同類匹配八項內容
  • 特殊兒童認知訓練的內容及要點(基礎篇)
    對物體顏色、形狀及各種基本的物理屬性的認識等基礎認知能力,是兒童開展高階認知訓練的基礎。這些內容既屬於認知的範疇,又是進行後續教學和訓練的一個先決條件,所以我們把它稱之為基礎性訓練,並將其作為特殊兒童認知訓練內容的一部分。基礎性訓練主要包括認識顏色、圖形、基本物理量三個方面。顏色是兒童在認識客觀事物的時候首先感知到的一個屬性。
  • 兒童認知發展能力及認知訓練順序
    認知是個體知識獲得的歷程,其中包含知覺、記憶、想像、辨認、思考、推理、判斷、創造等複雜的心理活動,大致指一個人學習、思考、應付環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一種適應生活的能力。 一般兒童的認知發展會隨著年齡而增長,並遵循一定的模式發展。
  • 特殊需要兒童認知發展階段訓練方法及認知遊戲分類綜述
    認知表達就是自閉症兒童使用語言的能力,通俗地說就是孩子能把學到的知識內容能說出來。所以,影響特殊需要兒童認知表達能力的發展和認知學習的深入,認知表達訓練是以認知理解的內容為基礎的口語表達訓練,對自閉症兒童認知能力的發展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兒童遊的發生、發展反映著兒童認知發展水平的變化。有什麼樣的認知發展水平,有什麼類型的遊戲出現。
  • 特殊兒童的認知訓練
    讓特殊兒童能感知和區分物體之間的差異;通過比較和測量等,促進特殊兒童對各種基本物理屬性的認知;並提高物理量的區分的精確度。認識大小拿出不同大小的卡片或實物進行對比。1、命名--指認物品並說出對應的名稱。例如「這個比較大」;2、辨認--兒童能在不同大小的物體中找到相對應的。例如「哪個比較大」;3、發音階段--兒童能說出該概念。
  • 幾個小技巧,有效訓練1-3歲孩子認知能力!
    兒童觀察事物是通過各個感覺器官來進行的,因此,培養兒童的觀察能力,應從發展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感覺能力入手,從他們感興趣的、注意到的事物開始,有意識地引導他們去觀察事物。也可以用專門的圖畫,訓練孩子認識多少。比較高矮讓小兒看爸爸比媽媽高,孩子比媽媽矮。用玩具比比看,哪種動物高,哪種動物矮,或直接帶小兒到動物園實地比較一下,也可看動物的畫片,如小烏龜和小兔,猴子和長頸鹿,誰高誰矮?
  • 家庭康復:特殊兒童的家庭生活自理能力訓練方法
    家庭康復對於特殊兒童的康復來說非常重要,家長如果可以在家裡給孩子做基礎的簡單康復,會讓康復師更好更快的對孩子進行康復。對孩子生活自理和社交能力的學習,一直都是特殊兒童家長非常關注的內容。但不少家長只是了解專業機構的幹預治療學習,對於家庭方面的能力訓練都不太了解。
  • 專家推薦——《ABA語言訓練大全》開發特殊兒童的語言和認知能力
    《ABA語言訓練大全》是為父母、專業工作者、教育家以及有語言障礙或發育遲緩的人士特別設計的一套關鍵性的語言教學工具。它整合教學系統,搜集了生活中所有的基本單詞和照片,用於發展認知和語言技能,促進認知和語 言能力從基礎向高級領域發展。
  • 想提高認知能力,訓練有用嗎?|科學人
    完成這些,都需要我們的認知能力。多年來,心理學家們不遺餘力地在尋找和探索提高人類認知的方法和途徑。試想,如果我們的認知能力可以通過訓練得到提升,那麼通過訓練為認知缺陷個體的臨床治療提供工具、通過訓練為特殊兒童的認知治療和幹預提供有效幫助、通過訓練來延緩老年人的認知老化等等,這些結果都將變得非常誘人!
  • 孤獨症兒童認知訓練技巧
    ,進行認知訓練是他們康復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認知訓練是運用組織好的材料,依據兒童心理發展規律和孤獨症兒童認知的特點,有目標,有計劃,有系統的對他們進行認知學習的過程。.認知結構發展異常舉例:正常兒童在一歲開始都有認知的結構和範疇,但是孤獨症兒童可能會背詩但不會認知蘋果,處於認知結構異常。
  • 最基礎的自閉症兒童各方面能力訓練手冊
    兒童的雙手經常根據視知覺的訊息而改變活動的方向及力度,以便控制環境。透過手眼協調能力的訓練可以促進自閉兒小肌肉和知覺的配合,發展其智能。訓練時範圍由大到小,然後是精細的手眼協調活動,轉而進入與高層次認知能力配合的活動。
  • 兒童認知能力與發展內容
    今天和大家分享自閉症兒童認知能力與發展內容,希望能幫助家長更好地為孩子制定認知訓練內容。
  • 8個簡單小技巧,輕鬆提升自閉症孩子的認知能力!建議收藏!
    什麼是認知能力?認知能力指接收、加工、儲存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它是人們成功的完成活動最重要的心理條件。知覺、記憶、注意、思維和想像的能力都被認為是認知能力。美國心理學家加涅提出3種認知能力:言語信息(回答世界是什麼的問題的能力);智慧技能(回答為什麼和怎麼辦的問題的能力);認知策略(有意識地調節與監控自己的認知加工過程的能力)。
  • 幾個小方法,有效幫助提升孩子理解能力
    特殊兒童認知訓練是一個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漸進過程。  對物體顏色、形狀及各種基本的物理屬性的認識等基礎認知能力,是兒童開展高階認知訓練的基礎。  這些內容既屬於認知的範疇,又是進行後續教學和訓練的一個先決條件,所以我們把它稱之為基礎性訓練,並將其作為特殊兒童認知訓練內容的一部分。
  • 孤獨症兒童的自理能力訓練
    自理的概念 自理就是指自我照顧的能力,包括:進食、穿衣、梳洗和如廁等。 自理能力訓練的重要性 自理是獨立生活的必要條件,而獨立生活是我們訓練孤獨症兒童的根本目標,顯然,培養孤獨症兒童的自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自理訓練的過程非常艱巨,需要很大的耐性、循序漸進的去訓練。
  • 認知訓練內容
    認知能力是指人腦加工、存儲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我們一般所講的智力,如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等。人們認識客觀世界,獲得各種各樣的知識,主要依賴於人的認知能力。        認知包括認知能力與認知內容兩大部分,兒童認知的內容在兒童認知能力發展的基礎上和過程中逐步相互交織與作用,並且在逐步的發展與完善,它們之間是互相聯繫、密不可分的。
  • 兒童認知康復訓練
    當人的大腦接受外界輸入的信息,經過頭腦的加工處理,轉換成內在的心理活動,進而支配人的行為,這個過程就是信息加工的過程,也就是認知過程。1、基本認知過程:感知覺、注意、記憶等。第五階段(13~18月):對物體動作方式變化(如木棒遊戲)模仿全新動作與聲音;尋找有效的遊戲方法。第六階段(19~24月):理解物體特徵,回想動作式樣;無樣模仿動作與聲音;象徵性遊戲。
  • 特殊兒童如何開展感覺統合訓練?
    韋美賓 阮潔芳張偉鋒中國康復醫學會科學普及工作委員會感覺統合訓練有利於改善兒童的注意力缺陷、動作不協調和運動能力差等不足,增強兒童的手眼協調能力、平衡力、反應能力。部分特殊兒童存在前庭功能異常、觸覺防禦異常、本體感覺功能異常等感覺統合失調的核心特徵。感覺統合訓練有助於提高特殊兒童的康復治療效果。
  • 如何通過遊戲加強特殊兒童的認知能力?
    在對特殊孩子訓練幹預的過程中,有許多孩子不願意配合家長的指令。原因是大多家長的教學方式、語言、表情較為單一、刻板、形式化,沒有真正的調動自閉症孩子的興趣及情緒,那孩子的注意力和配合能力自然就不好了,故而建議家長需多在自然的生活化環境中,在遊戲中去給孩子做訓練。通過遊戲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從而使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加強認知能力。
  • 認知能力訓練項目——馬寧
    訓練對於想要提高記憶力的人來說是必要的。這些訓練將被添加到您的訓練方案,並對您的各項認知能力作出分析。【推理】可以幫助您維持並進一步訓練您的計劃能力。培訓可以幫助您更好地選擇具體行動並分配適當數量的資源來實現您的日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