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李娟:我的無知和無能

2020-12-14 騰訊網

我的無知和無能

文:李娟

剛搬來此處那幾天,一連下了兩場雨。雨停後整天颳大風,氣溫降得極低。我們想,到底是「一場秋雨一場寒」,這天氣可能再也緩不過了。可是,葵花剛撐開花盤沒多久呢。便都有些沮喪。

沒想到半個月後,天氣居然又回暖了。蚊子又多了起來,中午時分也不用穿秋褲了。

我們都很高興。

今年,不只是南面那塊地種荒了,水庫這邊這塊地也種得不太順利。春天播種後,等了一個月仍不出芽。大約是種子有問題。我叔叔只好又買回一批種子補播了一遍。

所以我家這塊地成熟得比鄰近幾塊地都晚了一大截。

所以附近好幾塊葵花地都開始收割了,我家的還在開花。

我們只能指望眼下這樣的好天氣能多持續幾天。至少堅持到授完粉之後,可別突然過寒流……

不過,花怕冷嗎?若真的遇到寒流,會不會凍得結不了籽?

說起來,種地應該算世上諸多勞動中最穩妥的一種。春天播種,秋天收穫。也就稍微辛苦些、單調些而已。

可大自然無從操控。所有與大自然息息相關的行為都帶有賭博性質。

賭天氣,賭雨水,賭各種突如其來的病害。種地就是「靠天吃飯」。

哪怕到現在,我們幾乎可以改變一切了,仍無法掌控耕種的命運。

我們可以鋪地膜為柔弱的小苗保溫、保墒;可以打農藥除草、除蟲;可以施化肥,強行滿足作物需求,強行改變土壤成分;還能強行改變河流走向,無論多麼遙遠角落裡的土地,都能通渠灌溉……但是,仍和千百萬年前一樣,生存於僥倖之中。

一場冰雹就有可能毀滅一切,一個少雨的夏天就能絕收萬畝土地上的全部投入。

農人駕駛著滄海一帆,漂流在四季之中。農人埋首於天空和大地之間,專注於作物一絲一毫的成長。農人的勞動全面敞向世界,又被緊緊桎梏於一花一葉之間。

我最無知。我曾毫不相關地走過許多廣闊的田野。一路上靜靜欣賞,沉醉於這些大地上的人造景觀,為人的力量和人的野心而感慨。

對那時的我來說,大地上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存在。

糧食理所應當從土壤中產出,作物理所應當蓬勃健壯,豐收理所應當屬於勞動。

我感慨完畢,便永遠離它遠去。

我在市場買菜,蔬菜已經綑紮得井井有條。我在飯店吃飯,食物已經盛在盤中。

如同一切已成定局。我一日三餐,無盡地勒索,維持眼下這副平凡虛弱的肉身的存在。明明吃一碗飯就夠了,我非要吃兩碗。

我那些可笑的心事,可笑的悲苦,可笑的尊嚴——好像我活著只是為了將它們無限放大,並想盡辦法令它們理直氣壯地存在。

我泡沫般活著,還奢望這樣的生命能夠再長久一些,再有意義一些。

到了眼下,面對與我息息相關的一塊田野,我卻無話可說,無能為力。

我只好拼命地讚美,讚美種子的成長,讚美大地的豐收。我握住一把沙也讚美,接住一滴水也讚美。我有萬千熱情,只尋求一個出口。只要一個就夠了。可荒野緊閉,旁邊的烏倫古河日夜不息。我讚美得嘶聲啞氣,也安撫不了心虛與恐慌。

我不得安寧。無論生活在多麼偏遠僻靜的地方,我的心都不得安寧。

我最嘈雜,最貪婪。我與眼下這世界格格不入。

眼下世界裡,青草頂天而生,爬蟲晝追日,夜逐月。風是透明的河流,雨是冰涼的流星。

只有我最簡陋,最侷促。

我醞釀出一份巨大的悲哀,卻流不出幾行眼淚。我全面坦露自己的軟弱,捶胸頓足,小丑般無理取鬧。可萬物充耳不聞。

我無數遍講訴自己的孤獨,又講訴千萬人的千萬種孤獨。越講越尷尬,獨自站在地球上,無法收場。

選自《遙遠的向日葵地》,李娟著,花城出版社,2017年11月

相關焦點

  • 我見到作家李娟了
    今天,我見到李娟了。她親自來給讀者送花,還送我一本籤名的《記一忘三二》。我們在她的車前聊了約10分鐘,她的聲音好溫柔啊!回到家我才發現,我興奮地忘了將手提袋的美食送給她。女兒取笑我。是啊!哪能想到呢,有一天我會見到李娟。而且,是在微信公眾號裡得到的機會。8月30日,我看到她新更的文章,說家裡的花太多了,她腰疼顧不上照顧,所以決定送給讀者,先報名者先得。我立刻報了名,得到她的回覆。我以為她有幫手送花,結果得知是她本人,真是超出想像的快樂了。
  • 李娟:我是一個野生的作家
    作家葉兆言等對之讚不絕口,主持人柴靜寫多篇博文談論她及其作品,梁文道也在節目中大加推介,並說:「李娟絕對是我最大的發現之一。」而她說,我只是一個「野生的作家」。我反覆囑咐老闆幫我買雙鞋,可他一直支支吾吾,總說忘掉。後來才聽說,他怕我有了鞋就跑掉。」有一次,車間裡又新招了個女車工,她說她以前的老闆,還給車工們買秋衣秋褲呢。李娟一聽,眼睛都綠了。此後的半年,她人生的最大願望,就是能夠跟著一個可以給她買秋衣秋褲的老闆幹活。
  • 如何評價作家李娟和她的《我的阿勒泰》?
    答|百度派 @甜糕heave在李娟的散文裡新疆這片土地散發出沉靜安然又攝人心魂的美,既廣袤粗野又細膩繾綣,這裡的生活更是讓人著迷,質樸卻詩意,一種遊牧和田園並存的感覺。牧場、牛羊、馬、雜貨鋪、荒野、河岸、陽光、起伏的大地、草垛、院牆、星辰、樂曲、筵席、舞會、夜晚和愛情,她筆下的阿勒泰大地每一寸都有著心跳,給人的感覺如同木心的詩:「不知該原諒什麼,誠覺世事盡可原諒。」初識李娟初讀李娟的書是在高一的時候,那時候的自已讀書說白了就是為了語文卷子上那六十分的作文。
  • 作家李娟:我寫著寫著就「找」到命中注定的句子了
    寫不出來就算了羊城晚報:新版序言裡仍然寫著:我的寫作只與我的個人生活有關。這是你去年春天寫的,現在的想法依舊一樣,還是有所變化?李娟:現在的我還是和以前一樣,無法脫離生活實際憑空經營文字,這可能是我個人的缺陷,也不知今後會不會改變。不過,眼下這樣的寫作狀態和方式對我來說已經足夠了,暫時還覺得沒有改變的必要。
  • 超人氣作家李娟養成記!
    李娟一、 萌芽期寫作的萌芽期對一個作家來說十分重要,尤其是最初萌發了寫作的「衝動」,這猶如一株嫩苗在黑暗的泥土中生長,需要溫度和水分的關懷,才能繼續破土而出。李娟曾說:「我從小就想確定一生的理想。我喜歡畫畫,但是發現畫畫太浪費錢了。只有寫作不要本錢!其他啥都要投資,投資!」[1]可見,小時候的李娟不管是生活所迫也好,個人理想也罷,都產生過寫作的想法。最初的寫作是在小學二年級,李娟開始給母親寫信。李娟回憶道:「作文語言比較機智,總是得到老師的表揚。」[2]李娟的個人生活經歷是坎坷而又曲折的。
  • 李娟和她的《我的阿勒泰》
    阿勒泰市,是我國新疆北部的邊陲小城,從地圖上看它的緯度和東北地區的漠河相近,屬於我們國家的最北部,北方的冬天是漫長而寒冷的。從李娟的《我的阿勒泰》中,知道了這裡不只是寒冷,還有戈壁荒漠,還有狂風,還有語言的不通和貧苦的生活。
  • 阿勒泰本地作家李娟:臨摹記憶寫我所愛體現文藝創作的民族特色
    近年來,阿勒泰本土作家李娟以《九篇雪》、《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走夜路請放聲歌唱》等著作成為廣受關注的文壇新人,並得到了文化圈內諸多名人的讚許和認可。李娟現在住在阿勒泰市紅墩鎮的一個村子裡,前一陣子,她剛買了套房子,正忙著裝修。  高中畢業後,李娟跟著母親做裁縫、賣百貨,還曾到烏魯木齊等地打工,做過流水線工人,1999年她開始寫作投稿。
  • 國際交流|作家李娟代表作《冬牧場》英文版正式出版發行
    ▲作家像 作家李娟生於1979年,曾獲「人民文學獎」、「魯迅文學獎散文獎」等,出版有散文集《九篇雪》、《阿勒泰的角落》、《我的阿勒泰》、《走夜路請放聲歌唱
  • 《九篇雪》:天才作家李娟的新疆囧事,愛而不得的10年虐戀
    這句話也可以放在李娟身上。李娟,一個極其普通且面目模糊的女孩名,但加上作家和新疆阿勒泰的標籤後,李娟卻是許多人心頭的白月光。她一出現就驚豔了許多文化名人,梁文道、白巖松、柴靜、王菲等都是她的粉絲。一邊是被人擁躉為天才的女作家,一邊是隱晦深刻的愛戀,《九篇雪》並不完美,它缺乏李娟中後期作品中的那種節制,卻因此更加真摯、真實和熱烈。我將從本書的趣味性、藝術美感以及情感表達三個方面來解讀,帶你了解少女李娟的青春故事。
  • 新疆作家李娟獲「2014花地文學榜」散文金獎
    2014-04-14 09:11:14    華夏經緯網
  • 李娟:樸素與童真
    記得是最早在報紙上讀到李娟的散文作品,那種語言的純淨、茂盛、簡潔,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李娟的文字語言,既不是受過專業的文學教育和訓練後的嫻熟運用,也沒有對於那些功成名就的各種作家的模仿痕跡。在李娟的散文寫作中,看不到明顯的外來影響,完全是一種自然生長又健康茁壯的語言風景。
  • 新疆作家李娟的冬牧場
    李娟是誰?誰是李娟?五一放假回家,老姐看到我買了李娟的三本書,很不屑地說,這種書你還買,不值得花錢啊。好像,哦,不,就是很鄙視我的樣子。而我,曾經被她筆下的阿泰勒感動過,曾經為她的冬牧場內心蒼涼過,支持一下又如何。
  • 新民晚報數字報-李娟:希望成為普通人喜歡的作家
    ◆ 舒晉瑜  人們說,李娟是「野生的作家」。
  • 省作協會員、安康作家李娟多篇散文入選教輔書籍
    省作協會員、安康作家李娟多篇散文入選教輔書籍時間:2015-12-14 08:40:22來源:安康新聞網作者:編輯:王瑜     陝西省作協會員、《讀者》《格言》《文苑》等報刊籤約作家,安康水電廠知名女作家李娟繼獲得「第五屆冰心散文獎」、「首屆孫犁文學獎」及「中國徐霞客旅遊文學獎」後,最近其多篇散文作品多次入選全國散文年度選本,入選中學生讀本及中學生高考、中考語文試卷和教輔書籍中。
  • 李娟對我來說新疆已經包含了整個世界
    羊城晚報記者 何晶李娟說自己從小的願望就是當一名作家,於是不斷地努力。但又覺得自己挺懶的,愛睡覺,如果不是因為寫作有樂趣,可能早也懶得寫了。起初,李娟的文字被新疆作家劉亮程最早發現,2000年,李敬澤選了她的文章《九篇雪》發表在《人民文學》上。隨後,在劉亮程的促成下,李娟的第一本散文集《九篇雪》於2003年面世。
  • 李娟:我的寫作源自內心,並非繫於某地
    我的寫作源泉只在我這裡,並非繫於某個離不開的地方。實際上,我的所有文字都是離開文字背景地後緩慢寫成的,除了《冬牧場》。但它也至少隔了一年才寫。     李娟出新書了。就是寫出《阿勒泰的角落》《我的阿勒泰》的作家李娟。
  • 李娟:命運讓我的筆落在阿勒泰 寫作不是非做不可
    可這樣高的評價李娟從來都不曾想到過,在她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喜歡看書的她,就被大人看做讓人頭疼的小書呆子。「我不是什麼天才,和很多寫作者一樣,我的文字也有著漫長的改變和明顯的進步過程。我是慢慢地、逐漸寫成現在的樣子的,過去的我,也非常糟糕。 」  李娟只讀到了中學,並沒有受過大學教育,不過從小她的心中就有著作家的夢想。
  • 李娟和她的春牧場
    今天想要說的是一位散文作家:李娟以及她的作品《春牧場》,眾多作品中我最喜愛的一部!李娟生於1979年,新疆,籍貫四川,微博上人稱娟姨。為了謀生,跟著母親在阿勒泰地帶做裁縫,後來又開起了流動小賣部,跟著牧民轉場生活。
  • 阿勒泰的李娟是怎麼「煉」成的?
    回望關中,黃土高原擁有賈平凹和陳忠實。而提到阿勒泰,李娟是它的第一把小提琴手。近些年,在文學圈,李娟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她的文章跟網絡公號熱門文章不一樣,顯得更端莊;跟嚴肅純文學作家也不一樣,她顯得無法歸類。她的粉絲忠實而龐大,她本人低調而淡然。她成了她自己。她也成了一個耐琢磨的對象,一個費解的秘密:她的文學,到底好在哪?她又是如何達到的?
  • 李娟遙遠的向日葵地 在我心裡種起了一片向日葵
    我感謝李娟,透過絲薄的紙張,質樸的文字,穿越遙遙千裡,茫茫曠野,給我帶來的歡喜。讀者和作家的相遇需要緣分,而這種緣分又何嘗不是一種有幸。當我意外發現李娟的文字後,初讀幾章後便被深深地吸引,我像發現新大陸一樣把她所有的作品都查找了出來,想一睹為快,我想這就是汪曾褀老先生所說的找到了適合自己氣質的文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