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縫再生可減輕顱骨融合症的顱骨和神經認知缺陷

2021-01-10 科學網

顱縫再生可減輕顱骨融合症的顱骨和神經認知缺陷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9 21:15:04

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顱面分子生物學中心Yang Chai研究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經過不懈努力,他們的研究發現顱縫再生緩解了顱骨融合症的顱骨和神經認知缺陷。2021年1月7日出版的《細胞》雜誌發表了這項成果。

他們顯示了具有顱骨突觸的Twist1 +/-小鼠具有顱內壓升高和神經認知行為異常表型,重現了人類Saethre-Chotzen症候群的特徵。使用可生物降解的材料與MSC結合,他們成功地再生了功能性顱骨縫合線,可糾正顱骨畸形,使顱內壓正常化並挽救神經認知行為缺陷。再生的縫線創造了一個內生的間充質幹細胞(MSC)遷移到的位置,維持了顱骨的穩態和修復。基於MSC的顱骨縫線再生為這種破壞性疾病中的顱骨和神經認知異常逆轉提供了治療模式的轉變。

據了解,顱骨融合症是由顱縫線過早融合引起的,顱骨縫線包含MSC,這對顱蓋擴張與腦部生長協調至關重要。患有顱骨融合的嬰兒具有顱骨畸形、顱內壓增高以及併發症,例如損害生活質量的神經認知障礙。缺乏概括這些表型的動物模型,阻礙了迫切需要的創新療法的發展。

附:英文原文

Title: Cranial Suture Regeneration Mitigates Skull and Neurocognitive Defects in Craniosynostosis

Author: Mengfei Yu, Li Ma, Yuan Yuan, Xin Ye, Axel Montagne, Jinzhi He, Thach-Vu Ho, Yingxi Wu, Zhen Zhao, Naomi Sta Maria, Russell Jacobs, Mark Urata, Huiming Wang, Berislav V. Zlokovic, Jian-Fu Chen, Yang Chai

Issue&Volume: 2021/01/07

Abstract: Craniosynostosis results from premature fusion of the cranial suture(s), which contain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 that are crucial for calvarial expansion in coordinationwith brain growth. Infants with craniosynostosis have skull dysmorphology, increasedintracranial pressure, and complications such as neurocognitive impairment that compromisequality of life. Animal models recapitulating these phenotypes are lacking, hamperingdevelopment of urgently needed innovative therapies. Here, we show that Twist1+/ mice with craniosynostosis have 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and neurocognitivebehavioral abnormalities, recapitulating features of human Saethre-Chotzen syndrome.Using a biodegradable material combined with MSCs, we successfully regenerated a functionalcranial suture that corrects skull deformity, normalizes intracranial pressure, andrescues neurocognitive behavior deficits. The regenerated suture creates a niche intowhich endogenous MSCs migrated, sustaining calvarial bone homeostasis and repair.MSC-based cranial suture regeneration offers a paradigm shift in treatment to reverseskull and neurocognitive abnormalities in this devastating disease.

DOI: 10.1016/j.cell.2020.11.037

Source: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0)31609-3

Cell:《細胞》,創刊於1974年。隸屬於細胞出版社,最新IF:36.216

相關焦點

  • 「狹顱症」寶寶重建顱骨記
    新華社記者帥才攝據湖南省兒童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吳水華介紹,狹顱症是一種顱骨先天發育障礙性疾病, 因其顱骨不能隨生長發育而長大導致顱骨變形和腦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患兒出生時或出生後2個多月即出現某條顱縫或多條顱縫的早閉,伴發或繼發慢性顱內壓增高、頭顱外形異常、眼眶等部位發育異常。
  • 男嬰顱骨似外星人 原來是患了狹顱症
    該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鮑南表示,小宇患有非常嚴重的狹顱症,又稱顱縫早閉或顱縫骨化症,這是一種胎兒生長發育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疾病,新生兒發生率為0.6/1000。一般而言,人腦在出生2個月後,腦重量會增加20%,到6個月時增加一倍,為了給腦預留足夠的生長空間,人在出生後,顱骨之間會留有數條縫隙,直到腦發育完成後,顱縫才會逐漸閉合。
  • 我院3D列印技術 助「狹顱症」寶寶重建顱骨
    9月14日,小豆豆從我院神經外科康復出院,醫院專家通過3D列印技術,一比一立體重建了豆豆的顱骨模型,準確實施顱骨重建手術,成功治癒了豆豆的狹顱症,這也意味著,豆豆今後有了全新的面貌,不僅頭型恢復正常,大腦發育也不再受阻礙。
  • 顱縫早閉合影響顏值和智力
    到醫院檢查後,被確診為狹顱症(額縫、矢狀縫、冠狀縫早閉)。    顱骨畸形拉低顏值、影響智力    河南省兒童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馮書彬介紹,為了給大腦預留足夠的生長空間,孩子出生後,顱骨會留有數條縫隙,隨著腦部發育,顱縫會逐漸閉合。而狹顱症,就是指顱縫因各種原因提前閉合。
  • 7個月大男嬰患罕見病「顱縫早閉」
    昨日,武漢兒童醫院發布省內首個低齡兒童顱骨重建手術案例:7個月大男嬰患罕見病「顱縫早閉」,需切割、重拼顱骨。專家通過3D列印技術製造出顱骨模型,反覆推演手術方案,最終為男嬰矯 摘要:   昨日,武漢兒童醫院發布省內首個低齡兒童顱骨重建手術案例:7個月大男嬰患罕見病「顱縫早閉」,需切割、重拼顱骨。
  • 哺乳期別吸菸,威脅寶寶顱骨發育
    哺乳期別吸菸,威脅寶寶顱骨發育 一項新的動物研究表明,使用電子香菸或尼古丁替代療法的哺乳期母親,可能會使母乳餵養的嬰兒面臨顱骨缺損的風險。在先前的研究中,吸菸已經與增加這些異常的風險聯繫在一起,這項研究測試了尼古丁單獨對頭部和面部發育的影響。
  • ​腦袋又小又扁眼球凸出 6個月男嬰重塑顱骨擴大顱腔
    福州新聞網11月6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陳丹 通訊員 吳旻慧)頭顱小而扁,眼球凸出,時而尖叫不安……男嬰童童(化名)出生不久,被懷疑患上先天性顱骨發育異常(狹顱症),家人帶著他輾轉多家醫院,最終來到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近日,醫生通過三維重建技術幫助童童重塑顱骨。
  • 用高分子合成材料 3D技術可列印出完美的顱骨
    這場由中國增材製造產業聯盟生物製造產業工作組、山東省立醫院神經外科主辦的論壇吸引了清華大學徐弢教授團隊、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關俊文教授、山東省立醫院神經外科龐琦教授、丁峰教授等眾多專家參與。專家們認為,利用高分子合成材料,3D可列印出「完美的顱骨」;如果希望未來能「列印」出活體器官用於人體組織修復,則需基礎研究、新材料、高技藝方面的專家們「擰成一股繩」,通力合作。
  • 「尖頭娃娃」讓爸媽「頭大」不已 顱縫再造給孩子成長「留空間」
    解剖學上,顱骨之間借少量結締組織相連形成的縫隙叫顱縫,根據位置還有額縫、冠狀縫、矢狀縫、人字縫等不同名稱。顱縫可以說與生俱來,新生兒的顱骨尚未發育完全,顱縫間隙較寬,為腦部發育留出足夠的空間。 顱縫早閉 不僅是顏值受損 由於出生後大腦處於快速生長階段,此時顱縫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 按摩顱骨治百病純屬虛構 專家:顱骶療法是偽醫學
    ,手法按摩無法推動長死的顱骨近期,一套「顱骶養生操」在國內一些大學校園和居民小區流行,其根源是歐美的「顱骶療法」。治療師觸摸患者身體中軸的「顱骶系統」的不同部位,施加的力度不超過5克,僅相當於一個硬幣的重量,聲稱可感知到「顱骶節律」,發現其異常就能診斷疾病,還可放鬆顱骨骨縫,「改變腦脊液的流動節律和流量,直接調節腦和脊髓的功能狀態,使中樞神經系統與身體其他系統恢復正常聯繫和自然運動」云云。
  • 小頭畸形,顱縫早閉,被上帝遺棄的孩子,如何救回?
    本期醫案說法: 一個6月大的小男孩,因為雙側冠狀縫早閉導致短頭畸形並合併小頭畸形,由於其顱縫過早閉合,導致腦組織受到壓迫,顱壓增高,視盤水腫,頭痛,嘔吐。
  • 一文讀懂顱縫早閉的危害
    大部分孩子發育到2歲左右,顱骨間的連接就會正常關閉。如果其中一條或多條顱縫提早關閉,就會形成顱縫早閉。頭型異常是顱縫早閉最早出現的臨床表現。此外,還會有腦積水、腦疝等併發症,以及導致寶寶視覺、聽覺和言語缺陷。顱縫早閉可能與基因及環境有關,目前沒有證據證實顱縫早閉和補鈣有關。
  • 小兒頭型異常 當心顱縫早閉
    大多數情況下,孩子頭型異常和睡姿有關,如習慣仰睡的孩子,頭型比較扁;習慣同側睡的孩子,可能出現頭部左右側不對稱的情況。這類和睡姿有關的頭型異常,經過糾正,往往沒有太大的問題。值得警惕的是,有一種頭型異常,不但影響孩子的顏值,還會對神經、大腦造成嚴重損傷。這種頭型異常叫「顱縫早閉」。  南京兒童醫院燒傷整形外科主任醫師沈衛民介紹,人腦不是生來就是成形的。
  • 「外星人小孩」患罕見遺傳病 顱縫早閉頭形如橄欖球
    「外星人小孩」患罕見遺傳病 顱縫早閉頭形如橄欖球 2014-07-15 13:25:10診斷發現,小北患罕見的遺傳病——顱骨骨縫提前閉合症。記者了解到,通過基因診斷,一些罕見的遺傳病可以進行產前預防,但不少家庭往往選擇了放棄。有專家呼籲,希望成立基金會幫助這些遺傳病家庭  痛心 新生嬰兒形如外星人  小北春節前後在區婦幼降生,出生時,他的一雙大眼睛就讓大家隱隱感到有些異常。
  • 3D列印重建顱骨治好「狹顱症」患兒 中國首例
    華聲在線5月20日訊(通訊員 姚家琦 記者 鄧桂明)永州祁陽縣1歲6月的「狹顱症」患兒小晨晨,近日從湖南省兒童醫院康復出院,醫院專家通過3D列印技術,一比一立體重建了晨晨的顱骨模型,準確實施顱骨重建手術,成功治癒了晨晨的狹顱症,這也是中國首例3D列印技術設計微創全顱整形「狹顱症」患兒。
  • 貴陽哪家醫院做顱骨修復術比較好
    所以發生顱骨缺損後,應該儘早進行顱骨修復。   在貴陽就有很多顱骨缺損的患者,因為頭顱的殘缺或者因為各種顱骨綜合症而對身心造成很大的傷害,備受痛苦折磨,急切的想要儘早早進行顱骨修復,那麼貴陽哪家醫院做顱骨修復術比較好呢?
  • 鈦網顱骨修補術後可做CT和核磁嗎
    鈦網材料做修補有缺陷,影響CT核磁檢查等  每個出現顱骨缺損的患者,心裡都總是負擔重重,而且外觀形象不好看,患者也會感到自卑。因而,當出現顱骨受損時,一定要小心應對,及時做顱骨修復手術,保護自己的健康。做顱骨修復手術的話,目前臨床上運用比較多的就是鈦網材料,它可能是比早期的骨水泥和有機玻璃等材料先進許多,但是也有很多的缺點。鈦網顱骨修補術後可做CT和核磁嗎?
  • 寶寶顱縫過早癒合有什麼傷害?兒科醫生告訴你
    一般來說,顱縫早閉在媽媽肚子裡就已經發生了,所以出生後有經驗的醫生就看得出來。但是也有些寶寶出生是一條顱縫早閉,後來相近的顱縫也癒合,所以頭型會越來越異常。如果發現寶寶的頭型異常,就該儘速就診。因為腦容量在寶寶一歲時會成長3倍,兩歲時接近成人的8成,三歲時的腦容量約是成人的9成,這些頭骨上的顱縫,除了前額的額縫在八個月就癒合了意外,其他的顱縫,理論上在成年時才會完全癒合。所以顱縫早期癒合,對於腦的發育會有不定程度的影響,但是這種影響是很難定量的。到底顱縫早期癒合,對寶寶到底有什麼影響呢?
  • 顱骨修補從新換鈦網多少錢?
    核心提示:顱骨是人體當中一組非常重要的骨組織,對大腦及頭面部器官起著重要的保護和支持作用,對整個人的身體健康和機體生命運行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顱骨卻也不是堅不可摧的,時常處在各種危險當中,也可能因為各種原因而造成顱骨的缺損,那這時就應該及時的進行顱骨修補。
  • 男童酷像「鹹蛋超人」,竟是顱縫早閉惹禍!
    因感冒到診所就診,醫師發現頭型異常,建議到兒童醫院就診,經電腦斷層檢查,確診為「矢狀顱縫早閉症」。人類頭骨上的顱縫,分為前額顱縫、冠狀顱縫、矢狀顱縫及人字顱縫。其中前額顱縫大約在出生後6至8個月癒合,其他顱縫都要到成年之後才會癒合,提前癒合就稱之為「顱縫早閉症」。後囟4-6個月,前囟12-18個月。最為常見的是矢狀縫早閉,約佔所有顱縫早閉的1/2~2/3,多發生在男寶寶上,跟遺傳無關;司小睿就屬於這種類型。雖然司小睿除了頭形異常之外沒有其他問題,而且是比較常見的矢狀顱縫早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