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提醒家長,注意陪玩者的個性品行
本學期開學以來,家長請家教陪孩子玩遊戲、做運動、聊天的「陪玩家教」在揚州市場頗受歡迎。
揚州卜橋社區王女士13歲的女兒小艾性格內向,不愛說話,有輕度自閉。一年前,缺少陪伴時間的王女士請一位大學生陪女兒玩,希望加強女兒與人交流的能力。她在家教機構找到師範專業在校大學生翁麗俐,翁麗俐每天的任務就是變著花樣和小艾玩,一天換一種遊戲。小艾喜歡數學,翁麗俐就教她玩數獨、猜數字、24點等。漸漸地,小艾和翁麗俐成了朋友,有什麼煩心事都會對翁麗俐傾訴,而王女士則通過翁麗俐了解女兒的煩惱與訴求,和孩子也有了有效的溝通,小艾逐漸開朗起來。
「今年『陪玩家教』的登記量已佔我們家教需求登記總量的30%左右,兩年前這個數字只有9%。」揚州揚大文學院家教中心負責人高陽說,「陪玩家教」正受到越來越多家庭的青睞,陪玩的種類也五花八門,有雙語陪玩的、有樂器陪練的、有陪孩子旅遊的、有半陪玩半保姆的。而在家教人選的選擇上,那些多才多藝或有某些運動技能的在校大學生非常受歡迎。
記者見到「陪玩家教」徐騰時,她正在研究一本菜譜。徐騰告訴記者,家教機構給她安排了一位二年級的女孩歡歡,每逢周末,她不僅要陪歡歡玩,教功課,還要兼職保姆為歡歡做一頓飯。對方家長要求很嚴格,要求三餐必須保證營養均衡,所以有點烹飪基礎的她又找來營養菜譜學習。歡歡的父親對徐騰很滿意:「本想找個保姆帶孩子,後來聽人介紹有『陪玩家教』,大學生的各方面素質更高,照顧孩子生活之外,還能營造一個好的教育環境,讓人放心。」
記者在家教中心的登記簿上看到,家長對「陪玩家教」的能力和素質要求大都很高,比如要求「鋼琴八級以上」、「會至少兩種球類」、「會說本地方言」,有的甚至還要求「品行端正,能言傳身教讓孩子成為一個紳士」。「陪玩家教」的薪水約在每小時30元到70元不等,比普通家教略高。
「家長花錢請大學生陪孩子玩,背後體現的是社會教育觀念的轉變。」揚州大學文學院黨委副書記劉佳表示,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希望孩子不單要有成績,還要擁有健康的身心和屬於自己的精神追求。而玩伴教育也被證明是素質教育中效率較高的一種方式。大學生年輕有活力,容易與孩子溝通,空閒時間多,且具備一定的道德修養和文化素質,適合兼當教師和玩伴的角色。
劉佳也提醒,「陪玩家教」其實更多是在情感上對孩子進行陪護,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孩子的個性形成,正因如此,家長在挑選人選時應慎之又慎,不僅要看對方陪玩的技能,更要考察對方的個性、品行是否積極向上,價值觀是否健康,要讓孩子儘量多接觸正能量和主流價值觀。
本報通訊員 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