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車企與中國品牌,是在質疑和懷疑聲中長大的。
過去一段時間,北汽集團自主板塊表現有些平淡,坊間對此多有微詞,進而在掌舵人調整的微妙時刻有所發酵。
水滴汽車APP認為,那些隱含的批評大多是善意的。而從全局來看,實際情況是:北汽正步入新產品周期的關鍵時刻,在這個品牌向上的重大「窗口期」,他們的雄心與煩惱交織在一起,恰恰反映出這家具有深厚傳承和強大資源整合能力的老牌車企,擁有偉大的前途。
青春期的小夥子帥氣剛猛,但在別人眼裡,可能渾身都是毛病。
相比中國品牌高速行進的大形勢,北汽與友軍在局部市場上形成的差距,那些短期內的小挫折或者是坑,都算不上什麼,頂多不過是"青春期的煩惱"。
事實上,疫情以來中國車企與中國品牌面臨的壓力和困難,具有相似性。
比如在傳統燃油車市場,BBA為代表的豪華車型一騎絕塵,幾乎掃蕩了整個車市的利潤空間;在新能源市場,特斯拉Model 3在中國製造的加持下,一直保持在銷售榜頭牌,那些性價比、品價比都不遜於「小三兒」的中國車型,只好委屈求全,躲在「鋼鐵俠」的光環下跟跑。
車市輿論場同樣雜音不少。有人說,中國消費者最愛外國車,中國品牌再努勁兒也沒戲!
你給井底的蛤蟆上多少補習班,它的世界也只有井口那麼大。
看不到大疫之後全球製造產業鏈正向中國聚集的現實,看不到中國製造正向世界高科技的山巔上發動猛攻的現實,看不到美國燈塔的光輝在病毒攻擊下黯然失色,進而全球市場的消費心智正面臨一場巨大的覺醒這個現實,那些片面的、局部的觀點,就永遠都不著調。
在中國車市,紅旗品牌的甦醒和崛起並非偶然,那是由中國車主必然要求開上中國文化背書的中國高端車這個剛需決定的;「哈弗大狗」和「坦克300」3.0T直列六缸發動機,這些新品類和新技術的出現,也不是長城汽車孤獨的突圍,那是由中國車企造車技術必然要觸及全球汽車技術天花板的客觀規律使然;比亞迪在艾格設計團隊的精心打磨和堅持下,已經開始展露「龍顏」(Dragon Face),那些還在嘲笑中國車設計「太土」的呆瓜們,大概是在逗自己玩吧……
某種程度上說,那些總覺得中國品牌「不行了」的自怨自艾的說法,都有局限性。從全局的、整體的、未來的視野看,中國汽車業還處於十八歲的青春期,新冠疫情確實類似一場「流感」,事實證明我們的免疫力是最強的。在中國自主技術和自主品牌的曲折成長史上,我們仍處於強健的上升期。而當下,「疫情的全球化」正在改寫全球市場的價值認同,把那些力比多、荷爾蒙分泌過度的毛病改一改,中國品牌反而正在迎來心智再造的重要「窗口期"!
對中國車市大格局瞭然之後,我們就能看到,正在脫胎換骨的北汽集團自主板塊,所面臨的巨大發展機遇。
其一,經過四年醞釀「破界而生」的高端品牌ARCFOX,已整裝待發。首款高性能純電豪華SUV「αT」大概在北京車展就報價了。這款車不僅是中國車企品牌向上的上乘之作,更具大手筆的北汽風格。
他的製造體系,是與全球高端品牌最重要的零部件供應商麥格納合作的。這意味著ARCFOX「含著金鑰匙出生」,可以確保其生產流程和製造工藝保持全球頂級水準;
他的智能化部件,是由華為的汽車智能技術深度介入的。華為本身正在重構全球數位技術的底層結構,他們遇到全方位「圍剿」恰恰說明其技術發展路徑,具有顛覆性價值。未來汽車的高性能價值將由ICT部件使能,ARCFOX吃到了華為的「頭啖湯」;
他的綜合零部件配套,是由北汽集團多年合資歷程尤其是「北京奔馳」的豪華供應鏈支撐的。帶多少乾糧走多少路,ARCFOX之所以敢於「破界」,在於其背後的資源能夠支持,他絕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ARCFOX這隻「極地之狐」,以其特有的精靈氣質,很可能給中國高端新能源車市帶來「一股強大的寒流」,之前對中國品牌那些瀰漫的陰霾,將會一掃而光。ARCFOX將成為拉動北汽自主板塊全面向上的牽引繩和航標,必然開創一種新局面。
只不過,當下現實問題,在於市場策略層面:面對特斯拉的市場強勢和新勢力的先發優勢,ARCFOX需要把強大的資源能力,轉化成現實的基於用戶思維的市場競爭力。
一部好車,並不一定能賣出好價格,這是中國市場特定空間和特定條件下的實際。北汽ARCFOX應該正視這個現實,不要盲動主義,也不要機會主義,只要把眼光放的長遠些,有一種打持久戰的準備,就不需要被短期的市場傾向和起伏所動搖。
水滴汽車APP認為,當下而言,用戶對高端新能源車的市場認知還相當有限。這個市場最根本的剛需,還是解決安全可靠、出行便利這些基礎難題。一部「可信賴的電動車」和一部智能交互感十足的「大玩具車」,才是用戶所需。而走量的價格區間,應該在20萬~30萬之間,超預期的「爆款」,不應該有過高的價格天花板。
其二,「北京」牌越野車是北汽的基盤,更是未來大北汽品牌向上的發酵劑。
人們往往用錯誤的概念混淆現實,反而不能抓住市場機會。許多人都說,「越野車」是一個狹小的圈層市場,總量一年就那麼點兒,不需要太關注。
其實呢,現實中的車主,能夠完全分清越野車與SUV差別的,恐怕都是少數。那麼,廣義的SUV及四驅車,這個市場得有多大?上一輪中國自主品牌向上攻勢,就是從SUV市場發起的。
中國「三級臺階」的多樣性地貌與廣闊複雜的區域差別,是世界獨一份!這使得從越野車到SUV及各類高底盤四驅車市場,都有巨大的發展空間。況且,在中國加快城鄉融合,實施鄉村振興的大戰略下,一部車能夠帶給用戶的無限想像和體驗,怎麼高估都不過分。有多少人不想著要搞一部好車,遊遍祖國的山山水水!
北汽做為「越野世家」,從老212到BJ系列,其品牌識別度和用戶忠誠度是極高的。如何發揮這種傳統優勢,在中國品牌向上的新時代,賦予越野車以全新的技術性能與通用性,以及無畏前行的品牌調性,這其實是一道加分題。
在ARCFOX向高端電動車破界而行同時,「北京」牌越野車更應有打破既定圈層,快速突進到主流市場的雄心和果敢。這一次,BJ40發布了致敬2020的「短刀」版,之前還有城市獵人版、雨林穿越版、環塔冠軍版、PLUS版等多品類車型上市,這都是重要嘗試。
不過,不論是BJ20的早期試探,還是BJ80、BJ90的曲高和寡,「北京」越野車的品牌重構與再造,還是略顯束手束腳。
據稱,偏重SUV屬性的BJ30即將面世,BJ60也將挑戰高級別市場。伴隨BJ系的擴展完善,以及市場中同類競品的加入,水滴汽車APP認為,在一個「大越野」時代,北汽的挑戰和機遇都是足夠大的。
而決定這個市場長期優勢的抓手,不只是硬派的產品,還有貼心的服務。因為,不論越野和還是旅行,一部車或一個車隊,都需要足夠完備的後勤服務支撐系統。在很長時間裡,轎車主導的城市駕駛服務是由修理廠和4S店滿足的,而越野和自駕出行市場,其長途補給和維修體系,幾乎是一個空白。這個空白,很可能是後車市場的金礦。
北汽BJ已在建「越野小鎮」、「越野體驗店」等具有品牌文化調性的線下店。如果能夠由點到線,由線到面,快速搭建出中國的越野出行服務的線路支撐系統,這很可能成為決勝未來的重要法寶。
所有的品牌都會講故事,但能為講故事的人提供真實服務,這是一項品牌工程。興建這個工程本身,就是「北京」品牌深度發酵的過程,它將使品牌含金量真正釋放光芒。
對北汽而言,BJ的越野文化打造,將如一支特種部隊,突入到敵後,進行縱深穿插打擊,其未來價值是不言而喻的。這將考驗他們的魄力和膽識。
其三,經過仔細梳理而明確下來的大「BEIJING」品牌,整合了北汽燃油車和新能源車,在通用型中端市場的產品。
有人說北汽集團產品線「太雜」,內部管理體系「太亂」,看到是表面。家大業大了,系統離散性就高了,耦合度就低了。這是路徑依賴。但從用戶角度看,「BEIJING」品牌的統一,反而是一個化繁為簡的認知重建。
北汽經歷了高速擴張的十年。用他們的話說,北汽用35年實現0到100萬輛,用18年實現100萬到1000萬輛,用5年實現1000萬到2000萬的跨越,而從2000萬到3000萬輛的跨越,僅用了4年。
由量變到質變,到今天這個節點,北汽正好發育到要束髮高冠舉行「成年禮」時刻,應該說是水到渠成。
大「BEIJING」品牌確立,同時說明了北汽集團向「初心」回歸。不論是早期創業之艱,後期合資之難,還是大刀破斧力幹自主,五年銷售百萬輛所表現出的「來得晚、幹得猛、立得穩」,北汽的使命和願景,都是要讓一個擁有62年歷史的中國車企,向「百年青春」闊步前進。
所以,萬物皆備於我,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大「BEIJING」是過去也是未來,「大都之美」是探索更是回歸。
一段沉寂之後,「BEIJING」品牌的首款跨界SUV產品X7已上市,殺入主流中型SUV市場的肉搏戰中。這是北汽一貫的勇猛精進風格使然。據說剛過兩月,X7已經賣斷貨了。同時,兩款「BEIJING」品牌新能源車EU5、EU7,也重燃戰火。
如前所言,中國車企和中國品牌都是「罵大的」。他們習慣於被「不信任」包圍。
水滴汽車APP曾說,在全面開放合資的中國市場,做自主品牌如同「推石頭上山」的西西弗斯。你要費吃奶的勁兒去奮鬥。但汽車市場這位媽媽有時候多多少少有點偏心眼兒,那麼多年「市場換技術」教育結果就是,消費者厚彼薄此,總是天經地義。
正值青春期的中國汽車業,那些生長激素快速分泌的中國車企,都有股子「幹大事、創大業」的雄性壯志,同時也都面臨著被人橫挑鼻子豎挑眼的「成長的煩惱」:
你要證明自己,你要做出業績,你要應對補習班的煎熬和數不清的考試,你還要保持營養均衡!
青春痘不好看,球鞋和襪子很臭,穿什麼衣服都不得體,老是聽人嘮叨著「嘴上沒毛辦事不牢」……但是,這就是你,既往不戀,一往無前的你!
就在這樣的一個重要「窗口期」,北汽集團「行達天下」第五季品牌活動,把集團和業內大咖們,拉到了「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的貴州苗寨。在雲雨縹緲的青山綠水間,在蜿蜒的山地公路上,在朗德上寨崎嶇的石板小路中,他們似乎要把激情沉澱下來,重新思考一下「人生之曲折」:別把未來想簡單了!
對北汽而言,在合資時代適應了2B銷售主導的「北方大兵團遊牧作戰」,到了用戶為王的2C時代,就要學會「南方茂林中的山地戰」。這場戰爭細膩而兇險,到處都是陷阱和坑。
這需要把北現、北奔強大的資源整合力,轉化為紮實的技術力和精準的市場決斷力。這需要謀定後動,知止有得,行且堅毅。這需要戒驕戒躁,戒急用忍。這需要在集中和放權之間把握平衡,既要保持隊形,也要釋放每個前線團隊的熱愛。
成長是快樂的,成熟是痛苦的。做大需要格局,做強需要耐力。
水滴汽車APP認為,在中國汽車業做自主品牌,其核心要義,在於「內生性成長」。
一切外延式增長,都要最終體現在五臟六腑的「內壯」,而不是肌肉橫滿的「外壯」。長身體的年紀,你要吃得多,更要消化好。外壯而內不壯,得之易,失之易。孟夫子說過,其進銳者,其退速。
當北汽這樣的中國車企,把他們要完成偉大事業的雄心壯志收斂回來,變成一種「熱烈而鎮定的情緒,緊張而有序的工作」,相信在這樣一個全球車業巨變的轉折點上,一定能做出自己了不起的成就。
北汽「新班長」姜德義剛一上任,就在集團內部密集調研。這位新掌舵人講的最多的話,就是四個「不退不讓」。
在疫情大考的2020年,北汽要做到,「全年重點項目、重點工程不退不讓;全年在京產值不退不讓;跑贏行業大盤不退不讓;市場佔有率不退不讓」。
重壓與挑戰之下不退讓,這種責任與擔當,是成長與成熟的標誌。
這更是正值青春期的中國汽車人,即將開創一個遠大未來的意志和聲音。
文/正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