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北汽」:發力技術前沿 面向未來競爭

2020-12-20 經濟參考網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經濟發展帶來了嚴重影響,汽車行業也受到了重創。但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企業的不懈努力下,中國汽車產業率先在全球實現了快速回暖。

  作為中國汽車工業骨幹力量和轉型先鋒,北汽集團在市場整體呈現下降的大背景下,到今年8月累計產量突破了3000萬輛大關。面對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北汽集團不斷推進打造「技術北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大技術和產品的研發力度,以不斷提升的產品品質和技術水平面對未來挑戰。

  把握技術前沿

  2020年8月10日,北汽集團累計汽車產量突破了3000萬輛。回憶歷史,北汽產量從0到100萬輛用了35年,100萬輛到1000萬輛用了18年,1000萬輛到2000萬輛用了5年,從2000萬輛到3000萬輛用了4年。

  這樣的發展速度與北汽集團一直把握技術前沿,追求品質和技術突破的戰略是緊密相連的。

  在剛剛過去的北京車展上,北汽集團展出了全新的高端新能源品牌ARCFOX的首款SUV產品αT以及全新自主品牌BEIJING汽車首款智能SUV產品BEIJING-X7的插電混動車型、全新旗艦概念車BEIJING RADIANCE,北京越野BJ40致敬2020版等,代表著北汽集團在自主研發方面的最新水平。

  2020年,北汽集團與滴滴自動駕駛公司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而在過去幾年裡,北汽集團先後與博世、採埃孚、海拉、松下、科大訊飛等產業鏈或跨界夥伴緊密聯手,建立圍繞智能網聯技術的全價值鏈朋友圈。與此同時,北汽還與寧德時代、西門子、麥格納、百度、華為、京東、蘇寧、滴滴等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係。

  面向技術未來

  不僅把握當前的技術前沿,北汽集團還下大力氣布局未來技術的研發和儲備,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

  智能座艙、換電模式、半導體晶片、第三代半導體應用、固態電池、氫燃料電池汽車核心部件等諸多核心技術都是北汽集團面向未來科技發力的方向,呈現了北汽集團在新能源化、智能網聯化技術融合發展等方面的成果,展現了其向未來邁進的前瞻智慧。

  北汽相關技術負責人表示,在智能化方面,面向「十四五」,北汽集團將做好三個「新」的準備,即新場景、新節奏、新技術。

  圍繞智能網聯技術,北汽集團以「海豚+」戰略為指引,在智能技術、產品、生態、交通等多維度加速生態繁榮。與華為聯合設立「1873戴維森創新實驗室」,開發面向下一代的智能網聯電動汽車技術。搭載車聯網、大數據、無感互聯等技術的BEIJING-EU5、BEIJING-EU7取得了良好市場口碑。

  由北汽集團牽頭建設的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在今年9月舉行的科博會上展示了在半導體晶片、氫燃料電池汽車核心部件等方面的科研成果。

  與此同時,北汽集團旗下的北汽福田公司和北汽昌河也都圍繞著新能源化、智能化等方面推進技術研發。

  打造技術品牌

  2014年,在消費升級、技術模式不斷創新的背景下,北汽集團敏銳感受到了汽車產業加速轉型的迫切,提出企業由傳統製造企業向製造服務型和創新型企業戰略轉型。2018年,北汽集團進一步提出「高、新、特」發展戰略,推進產品、技術、服務全面升級。

  2019年,北汽集團發布「北京®」品牌,創新重塑「越野世家」特色基因,全力打造中國硬派越野市場的新標杆;整合旗下北汽新能源和北京汽車的產品與技術,發布了自主乘用車「BEIJING®」品牌,以新能源、新技術為核心,推動自主乘用車業務全面創新發展。2020年1月,依託「北京®」和「BEIJING®」,「大北京」品牌戰略正式發布,成為北汽集團自主乘用車未來發展的核心主線,致力於成為「世界級綠色智慧出行品牌」。

  今年8月,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了2020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北汽集團以品牌價值2839.75億元排名第18位,汽車行業排名第3位。

  目前,北汽集團全新品牌架構已經梳理完畢,形成了ARCFOX、BEIJING汽車、北京越野、北汽福田、北汽昌河等全新自主品牌架構,並以北京現代和北京奔馳等合資品牌形成合力參與市場競爭,並在電動化、智能網聯化、服務化、國際化等多方面加快步伐,推動新技術、新模式的落地及發展。

  北汽集團「高、新、特」品牌架構完成調整,與之相應的產品品質、營銷體系全面煥新,品牌力、產品力、營銷力「三力合一」,品牌力正不斷助推北汽集團高質量發展。

相關焦點

  • 堅持前沿探索,千尋位置布局面向未來的高精度定位技術
    目前,高精度定位技術走過了四個發展階段。面向未來,無論在沙漠還是海洋,是否有4G/5G網絡覆蓋,亦或是室外、室內,都有一張統一基準、精確感知、高度協同的高精度時空網絡。第一代:單基站RTK技術GPS、北鬥等衛星導航系統的發展,極大方便了人們了解自己的時空信息,但光靠衛星導航系統,精度還遠遠不夠。
  • 劉偉平主持啟動「面向全球競爭的高新產業源頭技術研究」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推進的全球背景下,全面研判全球高新產業的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大勢,在識別高新產業源頭技術的基礎上明確應用基礎研究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是搶佔未來經濟科技發展先機的必然選擇和重要舉措。  中科院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必須面向經濟主戰場,做出符合中科院使命的貢獻。
  • 專訪國家新能源技術創新中心負責人原誠寅:未來最合理的架構是沒有...
    根據規劃,國創中心將以打造一個世界級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高地為總體目標,力爭打造一個「中心」、兩個「高地」、三個「平臺」,即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能源汽車共性、前沿關鍵技術的集成創新中心。高端人才培養與交流平臺;立足北京、面向全球的專注於新能源汽車科研轉化的金融創投平臺。
  • 北汽啟動大規模海外招聘
    來自北汽的消息稱,從5月21日到5月25日,北汽集團將在德國斯圖加特,慕尼黑和德國汽車技術科研重鎮亞琛舉辦三場針對在德國的有經驗的華人工程師、高層管理人員、德國當地的技術專家以及留學生的招聘會。2009年對薩博技術平臺的收購讓北汽深刻感受到國際人才的稀缺,北汽集團高層也在多個場合強調將加大國際化人才引進的力度。「北汽迫切需要了解國際經營運作流程,世界最前沿專業技術的人才,以便我們能站在未來汽車領域發展的最前沿。」北汽集團人力資源總監說。
  • 顛覆自主研發模式 北汽成立合資技術中心
    北汽成立合資技術中心這是繼北汽與戴姆勒達成深度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後,在研發層面戴姆勒對北汽發展自主品牌的實質性支持。公司總部位於北京,並在德國斯圖加特設立辦公室,業務範圍涵蓋汽車工程、製造工程、前瞻技術的研究及應用。未來,「北汽德奔」將作為北汽最為重要、最高水平的技術科研中心,負責自主品牌高端車型的整車設計、新能源車型開發、前瞻技術的本地化應用,致力成為世界一流的整車設計工程技術中心。
  • 北汽越野席治夏:越野車混合動力關鍵技術
    在節能汽車和新能源汽車這兩個技術路線圖的兩塊來講,越野車放在什麼位置,這是我們這個行業和我們與競品相互分析來講我們需要思考的。右面這張圖主要想說明HEV就是強混的佔比,基本上到2025年中國佔比可能到25%,對於我們現在的研究結論來講,可能對來48V和HEV是面向量產化的主流市場路線。
  • 北汽新能源 十年再出發!Keep Fighting,Keep Going!
    從2009年成立,到2019年,北汽新能源走過伴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從0起步,到今天擁有50萬車主,立於新能源汽車企業行列頭部。站在成立十年的節點上,北汽新能源宣布,將以更開放的態度擁抱世界、面向未來。
  • 北汽藍谷:北汽藍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文件...
    北汽昌河EV5車型的目標市場為城市貨運物流配送市場,主要客戶包括貨運平臺、電商、快遞、貨運車租賃等企業及個人終端客戶。江西昌河汽車有限責任公司在售的電動車僅有北汽昌河EV5一款純電動廂式物流車,主要面向城市貨運物流配送市場,不屬於新能源乘用車,與公司不存在實質性同業競爭。
  • 農機展60年曆久彌新的秘密:永遠面向需求、面向技術、面向未來...
    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濤直言,根本原因在於它契合了整個行業受眾的真實需求,「我們永遠面向技術,面向需求,其實做任何事都是這樣。」  中國國際農機展與時俱進地契合了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需求,在提高農業的效益與效率的過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地作用。
  • 電池安全技術哪家強?比亞迪/北汽/蔚來技術實力對比
    本文介紹了在純電車型細分市場銷量表現不錯的三個車企的電池安全前沿技術,在選購純電汽車之前,先來了解一下它們的安全性吧!在科普文章開始之前,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一個最常識的問題:純電動汽車為什麼會出現電池起火爆炸事故呢?
  • 北汽紳寶 不只做SAAB技術的搬運工
    待車型老化退市時,企業因為有充分的技術積累,可以順利進行產品更新換代。如此流程不斷優化,技術不斷進步,質量不斷提高,企業進入良性循環,也能獲取更多、更長久的利潤。而隨著市場的成熟,越來越多的自主車企認識到逆向開發的長期隱患,轉身投入了正向陣營。北京汽車旗下紳寶品牌不失為其中一個典型案例。
  • 未來十年站在技術前沿的專業有哪些?工科類的高精尖專業是核心
    傳統行業技術含量相對較低,找工作的時候雖然方便但競爭相對激烈,其薪資水平也普遍偏低,而高精尖和冷門前沿行業技術含量高,學科交叉性大,容易跨專業發展,而且薪資較高。今天小編帶大家來探討一下,站在科技前沿並且未來發展呈良好態勢的行業有哪些?
  • 同濟大學校長陳杰闡述「人工智慧前沿、競爭與機遇」
    勉勵同濟青年學子要自覺肩負起大國競爭的歷史重任,瞄準人工智慧發展前沿,勤奮學習、刻苦攻堅,為推動我國人工智慧發展貢獻力量。10月20日,同濟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杰以《人工智慧前沿、競爭與機遇》為題,闡述了人工智慧的前沿動態、未來發展趨勢,介紹了我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
  • 【瀋陽日報】低碳鋼鐵前沿技術研究院落戶東北大學
    本報訊(瀋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嶽雨)8月27日,全國高校首家低碳鋼鐵冶煉技術重大研究平臺——低碳鋼鐵前沿技術研究院在東北大學揭牌成立。  據了解,低碳鋼鐵前沿技術研究院是國內高校第一個面向氫冶金,開展鋼鐵、化工、能源一體化網絡集成關鍵技術研發和應用的專業研究機構,匯聚了東北大學冶金、化學、新能源、熱能、環境、材料、控制科學與工程等優勢學科資源。
  • 《面向未來的科技——2020重大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解讀》圖書...
    8月15日,在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閉幕式上,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舉辦《面向未來的科技——2020重大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解讀》圖書發布會。  本書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編,18家全國學會組織相關專家參與編寫,以解讀問題和難題的形成背景、國際發展趨勢,分析可能的解決方案,預測未來的發展前景為主要內容,分為「重大科學問題」與「工程技術難題」兩個部分。
  • 細數智能駕駛新老兵最新技術路線:機器之心分析師隨團手記
    考察團陸續拜訪 5 家位於北京的前沿汽車相關企業,以人工智慧與新能源汽車為切入點,圍繞智能車的主題對智能駕駛和智能出行的未來發展進行了深度探討。本次北京考察行程中的五家參訪對象分別為車和家,商湯科技,地平線,北汽新能源工程研究院及寬凳科技。每家企業均結合各自的發展方向與技術特點對人工智慧相關技術在汽車行業的應用進行了深度討論。
  • 回歸一個大自主 北汽集團發布BEIJING品牌
    從多路線並行,到回歸一個大自主,BEIJING是北汽集團在發展自主事業的新思路,也是其面向市場競爭加劇的理性選擇。BEIJING品牌,不管是在品牌定位、投資方向和發展路徑上,都要更明確,這是北汽以集團之名去做的一件事,作為擁有61年發展歷史的國有汽車集團,它該為中國汽車製造做更多有力的貢獻。
  • 2019年IT前沿技術及航空業應用盤點
    2019年東航在前沿技術方面的落地成果並展望了2020年的前沿技術應用趨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2019年4月,美國發布《5G全球競爭》報告,將中國和美國的5G綜合水平排在並列第一,韓國第三,日本第四。
  • 【光明日報】同濟大學校長陳杰闡述「人工智慧前沿、競爭與機遇」
    勉勵同濟青年學子要自覺肩負起大國競爭的歷史重任,瞄準人工智慧發展前沿,勤奮學習、刻苦攻堅,為推動我國人工智慧發展貢獻力量。10月20日,同濟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杰以《人工智慧前沿、競爭與機遇》為題,闡述了人工智慧的前沿動態、未來發展趨勢,介紹了我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陳杰首先對人工智慧發展歷程作了總體概述。他表示,人工智慧是改變世界格局的新工具,將成為信息技術和社會發展的新動能,將推動社會智能治理、智慧醫療、智慧製造、智能交通、智能農業等社會民生領域的產業變革。
  • 北汽新能源2017年銷售103,199輛 全國第一世界前二
    回顧北汽新能源近五年的發展歷程,北汽集團黨委常委、北汽新能源總經理鄭剛為2017年給出了一個關鍵詞——「領跑」。他表示:「2017年的突出業績,不僅意味著北汽新能源領跑中國新能源產業,更彰顯出中國新能源汽車參與全球競爭的實力和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