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犯焉識:最肅殺的題材,卻充滿人間煙火味。是詛咒,還是救贖?

2021-01-20 紅小巖談古論今

嚴歌苓的長篇小說《陸犯焉識》講述了一個中國動蕩時期的傷痕故事。主角陸焉識出身民國上海沒落世家,民國時期也享受過好日子。

他風流倜儻,聰明過人,30年代留學美國,精通四國語言,卻不諳世故,又放言無忌,往往禍從口出,得罪他人而不自知。

抗戰時期陸焉識在大學任教,對學生高談自由主義,在重慶坐過國民黨的牢。不料解放以後,又因為言行失誤而闖禍坐牢。

一九五四年他被捕入獄,被判死刑。六年後移送青海終生勞改,又為種種反抗甚至逃亡,他的刑期被不斷延長,以致成為無期。

勞改的二十多年裡,陸焉識念念不忘妻子馮婉喻,一個他當年勉強結合,未曾真正愛過的女子。回到妻子身邊成為他最大的心願。

等到陸焉識終於平反回家,與婉喻和子女團圓之時,此時婉喻卻已逐漸失去記憶,甚至不再認得她朝思暮想的丈夫。

這部厚達四十萬字的小說,以家族為主體,呈現那個年代知識分子飽受戕害的肉體磨難,和悲慘的個人及群體命運。

小說關鍵場景之一,寫的就是一九六零年陸焉識從上海提籃橋監獄被押往青海勞改營,馮婉喻擠在人群中希望再看丈夫一眼。

嚴歌苓傾全筆力寫馮婉喻眼神裡所濃縮的,專屬於深閨女子的那一瞥目光,在陸焉識被禁錮時照亮他的靈魂,讓這位曾經的公子哥兒,明白了什麼是真正的愛情。

嚴歌苓也花了極大篇幅描大西北的荒涼,勞改營的殘酷,青海湖冬天的捕湟魚,犯人生活的艱苦都不在話下。她不僅寫陸焉識在勞改營二十多年的求生過程,更回溯他早年一切:公子哥兒般的行徑,和妻子勉強地結合,美國的留學生的風流佳話,抗戰中逃難、外遇經驗……還有他的不識時務,和莫須有的犯罪嫌疑。嚴歌苓將陸焉識的前半生和他的勞改經驗穿插敘述,讓這個人物的形象陡然豐富起來。

陸焉識雖然聰明自得,其實胸無大志。他之所以淪落為勞改犯沒有什麼可歌可泣的理由,甚至有點咎由自取。但也正因為如此,他深陷絕境後,少了些悲憤,裝結巴逃避言多必失罪上加罪,而這竟成為他死裡求生的力量。

為了去大禮堂看一場小女兒主演的科教電影,冒險行賄管理人員,冒著葬身雪地和狼口的危險走了一夜的路,那段遭遇狼襲卻巧妙脫身的場景,寫實而靈異。

除了大範圍描寫西北勞改營殘酷生活外,還有些幽默,比如寫鄧指,「鄧指是個沒什麼笑容的人,好多年不笑,這一會兒就笑了兩次,笑超額了。」

把掌權的高幹和卑微的犯人之間微妙的權力關係幽默呈現,笑中帶淚。

又如寫陸焉識回到上海的處境,透過孫女這麼說:「這個家裡的一個正常現象就是,誰都差不動的時候,老阿爺總是可以差的。」比起前段寫囚犯間加工刑罰,馮婉喻剝蟹黃蟹肉送提籃橋監獄給丈夫添營養,陸焉識漫漫長夜裡「盲書」無數信件表達對妻子婉喻的思念,那樣的鋪敘描寫真是夠淡的。

陸焉識在新時期裡並沒真正享受到夢寐以求的自由。日子還是得過下去:失憶的妻子;算計他的錢,以及發還房產的子女,這個躁動不安的社會讓他無所適從。他與婉喻朝夕相守,雖然妻子不再回應他。他開始懷想勞改所在的大西北。

小說急轉直下,婉喻去世,陸焉識帶著她的骨灰離開上海,回到當年他一刻也不願意多待的大西北,那裡「草地大得隨處都是自由」。

嚴歌苓是說故事的能手,《陸犯焉識》的故事取材自家族歷史:陸焉識的原型人物是她的祖父嚴春恩。祖父傳奇的一生固然為她提供無可取代的寫作題材,但在述說傳奇之餘,應該也多了一層感同身受的體會,讓她對歷史的暴烈和生命的荒謬,有了不同於以往的看法。

《陸犯焉識》是最肅殺的題材,嚴歌苓的敘述卻讓故事充滿人間煙火氣味,這人間煙火可以是詛咒,也同樣可以是救贖。

最後附上《陸犯焉識》的正版連結,嚴歌苓的經典暢銷書,誠摯地推薦給大家↓↓↓

(完)

相關閱讀:雌性的草地:通篇以「性心理學」的角度完成,含蓄而細膩的感性

太平洋探戈:中國人雖然寬容、大度,但有些事情,我們不會遺忘!

《第九個寡婦》真實故事汙濁描寫,揭露人性、欲望,讓人回歸生活

跟九個男人糾纏了一生的寡婦——王葡萄

相關焦點

  • 陸犯焉識及其它
    第一次讀到這個書名,「陸犯焉識」,一時半會沒反應過來:這「犯」字咱懂,「焉識」啥東西?
  • 當愛情和自由成為抽象的標準——評嚴歌苓《陸犯焉識》
    而且細讀黃德海先生對嚴歌苓《陸犯焉識》的具體分析之後,發現他對作品的理解還是相當不錯的。但文學批評始終要從文本出發,批評者貿然給小說作者貼上「傲慢」的身份,認為其作品也必是「漂亮的假花」,則多有不妥。去國經年的現代寫作者在異國思維裡浸染日久,早就不懂得什麼近鄉情怯,用語言衣錦還鄉的他們,面對故國人物,往往會流露出不經意的傲慢。
  • 嚴歌苓|陸犯焉識:知道自己曾經是愛的
    2014年,導演張藝謀、編劇鄒靜之,將作家嚴歌苓的小說《陸犯焉識》的結尾部分拍成了電影《歸來》。電影的時間起點是七十年代,而熟悉小說的朋友可能會知道,電影的表達範疇、時間跨度和思想深度是遠遠小於小說原本內容的,當然,這是情有可原的。嚴歌苓是自己欣賞、敬重和喜歡的作家、編劇。
  • 嚴歌苓:《陸犯焉識》源自祖父經歷 是浪子回頭的故事
    [摘要]嚴歌苓表示雖然陸焉識只是個虛構的人物,但創作《陸犯焉識》這部小說跟她祖父的經歷有密切聯繫,小說最真實的部分來源於她祖父的經歷。在嚴歌苓看來,非英雄更動人,浪子回頭更動人。作為嚴歌苓顛覆性轉型之作,小說《陸犯焉識》主要處理的是知識分子在中國近代動蕩歷史中的命運和他們的精神世界,大有「翻手為蒼涼,覆手為繁華」之氣概。知識分子的悲劇歷史命運《陸犯焉識》「小說以深遠的濟世情懷,將知識分子陸焉識的命運鋪展在中國近當代政治這塊龐大而堅硬的底布上,檢視了殘酷歲月裡生命可能達到的高度」。
  • 解密《陸犯焉識》原型:作者祖父 大戶+才子+少爺
    電影《歸來》,陳道明飾演陸犯焉識。張藝謀電影《歸來》的上映,讓嚴歌苓的作品《陸犯焉識》再度火熱。一位作家命定要寫幾本書,於嚴歌苓而言,《陸犯焉識》便是其中之一。這本《陸犯焉識》,主人公便是以祖父為原型――《德伯家的苔絲》中文版首任譯者嚴恩春。嚴歌苓海外華人作家中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以中、英雙語創作小說,是中國少數多產、高質、涉獵度廣泛的作家。代表作品有《小姨多鶴》、《第九個寡婦》、《赴宴者》、《扶桑》、《穗子物語》等。祖父是家族驕傲「就是你了,你最像他了。
  • 《歸來》與《陸犯焉識》關係不大 - 東南商報•數字報刊平臺
    張藝謀新片《歸來》改編於嚴歌苓小說《陸犯焉識》,但嚴格說,電影與小說原著關係不大,只是借用了小說裡部分人物和小說最後部分內容。  原型來自嚴歌苓祖父  小說《陸犯焉識》出版於2011年,嚴歌苓將一個家庭故事置放於大時代背景下。所以,相比電影《歸來》,小說人物更多、時間跨度更長,主角陸焉識和馮婉瑜的性格和經歷更為複雜。
  • 《陸犯焉識》裡陸焉識對馮婉喻的愛
    用了很長時間才把嚴歌苓的《陸犯焉識》看完了,這是一段以悲劇開頭,卻以團圓結局結尾的小說。陸焉識,一個很普通的民國知識分子,有著民國知識分子共有的缺點:用情不一、耐不住寂寞、懦弱、幼稚……他因為對恩娘(繼母)的感激而娶了繼母家的侄女馮婉喻,從此他就陷入了情感的糾葛。
  • 嚴歌苓:《陸犯焉識》必須寫,《小姨多鶴》最難寫
    但是如果我不用『我』這個第一人稱,我會覺得這是一個跟我沒什麼關係的人,所以我還是喜歡在小說中用『我』這個第一人稱。」十年前,嚴歌苓寫了《穗子物語》,她也把《芳華》叫做《穗子續集》,「《芳華》裡面的穗子是一個敘事者,不像《灰舞鞋》裡寫穗子犯男女作風錯誤,在部隊裡被批判。
  • 電影《歸來》:小說《陸犯焉識》的最後30頁
    嚴歌苓的原著《陸犯焉識》是400多頁的長篇小說,不過張藝謀只選取了「丈夫逃獄」的部分情節以及原作最後的30頁「妻子失憶」來拍了電影。對於主人公所處時代的「反右」、文革背景,《歸來》雖然沒有完全迴避,但也沒有詳細描寫。
  • 《陸犯焉識》:大格局中,看備胎馮婉喻的愛情悲劇是怎麼形成的
    文/莉莉安《陸犯焉識》是許多年前讀的一本書,讀書的緣由很簡單,改編的電影《歸來》在那年上映,記得是匆匆看了午夜場,影院中的人數不超過三個人,但仍就被電影的結局感動的淚流滿面。她有自己的一套活法在很多影視劇或是小說中,馮婉喻這樣的女子大概會被刻畫成一個不懂世事艱險的大小姐,不能吃苦,沒有思想和靈魂,在《陸犯焉識》的一開始陸焉識眼中的馮婉喻就是這樣的,所以就算結婚之後,這種想法也沒有改變。
  • 《紅玫瑰與白玫瑰》與《陸犯焉識》:看男性在婚姻中的選擇與成長
    《紅玫瑰與白玫瑰》與《陸犯焉識》分別是張愛玲和嚴歌苓的代表作,這兩位女性作者因對於人性的刻畫深刻,細膩的筆觸,生動的人物形象的描寫,所以很受導演們的青睞,兩部作品被數次改編成影視劇。2、《陸犯焉識》:陸焉識礙於繼母的威嚴,在婚姻上選擇了繼母的侄女焉識直是點頭,恩娘給他圈出那麼大的世界,批准了他去那世界的籤證,這籤證比美國公使館的籤證還重要,他由衷地領情。可憐的女人,她就這樣割捨給你看。這一刻,焉識可以拿死來報答恩娘。
  • 《歸來》:似曾相識「焉」歸來,焉識「焉識」?
    《歸來》是由張藝謀導演,由陳道明、鞏俐、張慧雯主演,根據嚴歌苓小說《陸犯焉識》改編的電影。主要講述的是知識分子陸焉識與妻子馮婉喻在大時代背景下的感情變遷故事。第二天一大早,馮婉喻就出去了,陸焉識感到好奇,一路跟著她,來到了火車站。看著她舉著陸焉識的牌子,陸焉識十分心疼,於是他決定做一些什麼來挽回馮婉喻的記憶。幾番周折之後,馮婉喻病情好轉,就在陸焉識準備搬回去住的時候,她卻又將他認出來方師傅。只能這樣,多年後,陸焉識陪著馮婉喻一直到老。
  • 《陸犯焉識》共讀⑤:你沒有如期歸來,而這正是離別的意義
    陸焉識以為自己一輩子都要留在大西北了,可是,幾年後,他就被平反了,在他平反之後,等待他的生活又是什麼樣的呢?今天,我們繼續共讀《陸犯焉識》(回上海-浪子),讓我們看看陸焉識的人生會變成什麼樣。不管兒女多麼不樂意,到底還是把爸爸接回來了,可是婉瑜的老年痴呆已經越來越嚴重了,她連街坊鄰居都記不得了。陸焉識回來後,見到婉瑜第一面,婉瑜微笑著詢問道,伊是啥人?
  • 陸犯焉識:有些愛不是沒有到來,而是你未曾發現
    沉潛讀書會(作者:山梔)《陸犯焉識》是著名作家嚴歌苓的作品,她用樸實、通俗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女人幾十年的等待和一場普通而又偉大的愛戀。我們常常感動於轟轟烈烈的愛,卻不去發覺有些愛,無聲卻炙熱,柔軟卻堅韌。
  • 《陸犯焉識》:一個年輕風情繼母的生存法則
    《陸犯焉識》是作家嚴歌苓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了上海大戶人家的少爺陸焉識,年輕時才華橫溢,風流倜儻,後遭到文革的迫害服刑二十年,飽經歲月洗禮的一生。張藝謀的電影《歸來》講述的就是他的老年的故事。她還在家裡畫扇面,抽紗來賺錢,賺的多少是一回事,這份能幹一定要讓焉識知道是為了他,為了這個家,她把自己的命運和焉識緊緊地聯繫在一起。她說焉識從小就跟恩娘我許下願的,長大賺了鈔票要待恩娘好;焉識那辰光就知道他不待恩娘好,世界上就沒人待恩娘好了。為焉識這句話恩娘我哭了多少夜啊?苦了多少年啊?
  • 《陸犯焉識》:一個重慶女子的第三種愛情
    嚴歌苓的《陸犯焉識》書名雖然有點拗口,但真的讓人過目不忘,在改編的電影《歸來》裡,飾演老年馮婉喻的鞏俐手裡舉著「陸焉識」的大字牌,是我腦海中最經典的一個畫面。陸焉識是舊上海大戶人家的公子,精通四國語言的海歸教授,一表人才且風流倜儻,卻因文革被關押二十年,勞改期間受盡非人折磨。
  • 藝謀歸來,焉識丟了
    《歸來》改編自小說《陸犯焉識》,電影只選擇了原著的後30頁,將一個知識分子半世紀的命運歷程講成了老年婚姻戀曲。一年後,《歸來》宣布開機,這部改編自嚴歌苓小說《陸犯焉識》的新片不僅擁有著成熟而廣為好評的原著基礎,且從甫一宣傳就打出了「回歸初心,放下功利」的大旗,張藝謀也一再向外界強調「這是一部只有靜下心來才能拍好的電影」。這無疑更加抬高了公眾的心理預期和藝術標準。
  • 《陸犯焉識》放開你,是我能給你最好的愛
    今天為您解讀的這本書叫做《陸犯焉識》,本書共有36.5萬字,我會用6期的內容為您來講解本書的精髓,本期是講解的第5期。在上期的解讀中,我們知道陸焉識終於見到了妻子婉喻,不過,他選擇了默默地跟在身後,與家人暗中團圓,之後便回到西寧自首。回到監獄後,河北的保衛幹事們為了報復他,找藉口將他關進了黑號子裡。陸焉識的命運還會有轉折嗎?
  • 嚴歌苓《陸犯焉識》教會我們:女人一旦愛上,容易做這幾件傻事
    眾多作品中,《陸犯焉識》算得上是非常成功的一部作品,被改編成電影《歸來》,收穫了無數好評。書中的陸焉識原本是上海有錢人家的少爺,風流倜儻,博學多才。父親去世後,沒有孩子的繼母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把娘家侄女馮婉瑜嫁給了陸焉識。
  • 被同事嘲笑了很多年,看了《陸犯焉識》,才知自己有大智慧
    不只是我,周邊的很多人,不管男人還是女人,都覺得新時代的時髦女人,不該會做飯,仿佛做飯就破壞了時尚的DNA,是時代發展的倒退。後來的我有了小孩成了大人,才開始學著做飯,我發現不管這個世界如何變化,女人的光環始終離不開廚房,繞不過創造熱騰騰的,冒著幸福感的三菜一湯。事業上的光鮮亮麗能給人帶來滿足感和成就感,但是最踏實的感覺還是餵飽最在意的身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