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是由張藝謀導演,由陳道明、鞏俐、張慧雯主演,根據嚴歌苓小說《陸犯焉識》改編的電影。主要講述的是知識分子陸焉識與妻子馮婉喻在大時代背景下的感情變遷故事。
陳道明飾演的陸焉識是一個博學多才的知識分子,歸國後有了一個妻子馮婉喻和一個女兒丹丹。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文化大革命打亂了他的生活,使他成為文化大革命的犧牲品,淪為了一名勞改犯。
在陸焉識成為勞改犯的第十七個年頭,他終於頂不住壓力,偷偷的跑出勞改所想與家人見面。然而他的逃跑對於擅於跳舞的丹丹是個巨大的壓力,由於父親錯誤的行為,使她無法在舞蹈隊伍中擔任主角吳清華。丹丹自幼的時候父親就成為了勞改犯,她與父親接觸之少使她對父親沒有什麼感情。
無奈之下,陸焉識通過紙條告知馮婉喻讓她去火車站見面,但是丹丹卻將父親的消息透露給了紅衛兵。最終馮婉喻在火車站見到了陸焉識,卻眼睜睜的看見紅衛兵將他帶走,咫尺的兩個人,還未互訴衷腸,就已天涯。
丹丹的告發也沒有換來她想要的主角,她連戰士都沒有演,只演了一個平民,這令她很是傷心。
三年之後,文化大革命結束了,被打成右派的知識分子得以平反,陸焉識也回家了。來接他的,只有女兒丹丹一人。此時,丹丹也不跳舞了,是紡織廠的一名女工。當陸焉識提起妻子馮婉喻的時候,丹丹卻猶豫不決,不知如何和父親說明母親的情況。
待陸焉識回家,原來他朝思暮想的妻子得了心因性失憶症,忘記了他是誰。馮婉喻看著陸焉識的臉,卻將他認成樓下的方師傅。陸焉識只好先住在樓下的小賣部。
第二天一大早,馮婉喻就出去了,陸焉識感到好奇,一路跟著她,來到了火車站。看著她舉著陸焉識的牌子,陸焉識十分心疼,於是他決定做一些什麼來挽回馮婉喻的記憶。
幾番周折之後,馮婉喻病情好轉,就在陸焉識準備搬回去住的時候,她卻又將他認出來方師傅。只能這樣,多年後,陸焉識陪著馮婉喻一直到老。每個月五號,陸焉識都陪著馮婉喻去火車站等著陸焉識歸來……
陸焉識本是海歸的花花公子,他接受著西方的先進思想,本是十分反感因包辦婚姻而迎娶的馮婉喻,直至進入勞改所,他才記掛起馮婉喻的好,原來她,一直默默的她,才是他心中的白月光。馮婉喻對他的忠貞和深情就像千帆浪淘盡萬斤沙,慢慢的煥發著溫潤的光芒,她是陸焉識漫漫勞改路的精神寄託。
影片細膩乾淨,講述了三個「不得不」。陸焉識迫於勞改的壓力和對家人的想念,他不得不逃離勞改所跑回家;為了自己能擔任《紅色娘子軍》的主角,丹丹不得不告發自己的父親,將他的行蹤透露給紅衛兵;馮婉喻明知女兒告密,她仍舊義無反顧的去見陸焉識,為了重逢闊別十七年的愛人,她不得不這麼做!最終,丹丹沒能擔任主角,陸馮二人也沒能相見。
張藝謀導演通過這樣的情節和細節描述了陸焉識悲劇的一生。那是一個灰色的時代,在那樣的大時代背景之下,每一個小人物都顯得那麼的微不足道,通過刻畫小人物多舛的命運來折射和隱喻時代的悲哀,張藝謀拿捏的十分穩妥。電影結尾畫面停格在雪天的火車站,陸焉識陪著馮婉喻等著一個人的歸來。「無聲的歲月飄然去,心中的溫情永不減」,當生命跨過歲月的長河,還有一個人願意等你在荒蕪的記憶裡,忘記任何,卻不忘記等你,感人至深。看到這裡我淚如雨下,這不僅僅是簡單的陪伴,而蘊含了兩個老人的無限深情。
說到老一輩的婚姻,能想到的大多都是父母包辦,我們往往不能理解為什麼相識不久就確立婚姻關係他們為何都能對彼此有著無限的深情,然而現實確實如此。我想到我的姥姥,姥爺去世已有二十年,留下一臺老式的縫紉機。家中物件添置許多,也已搬了幾次家,姥姥偏是要留住那臺縫紉機,就像影片裡馮婉喻留下那沓的陸焉識為她寫的信。
陸犯焉識?歸來?似曾相識「焉」歸來,馮婉瑜焉識「焉識」?電影的結局是等待,關於愛,關於人性和時代,都在這影片裡了。